导读:本文包含了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直接投资,门限,技术,效应,差异,地区,黄土高原。
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文献综述
胡月,田志宏[1](2019)在《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地区差异——基于2012—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12—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测算了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考察了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来源的地区差异非常突出,其中西部地区的差异最为明显。农业政策支持和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着正向影响;生产率不是影响农业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中国四大地区农业对外投资的影响因素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优势的促进作用明显;在东北地区,农业政策的支持水平对企业"走出去"的推动和引导作用非常突出;在中部地区,产业规模优势有利于提高各省的农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在西部地区,企业遵循着"先出口、后投资"的发展路径,出口规模对农业直接投资的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孙志红,吕婷婷[2](2019)在《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基于金融门槛效应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促进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机理,利用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国际技术溢出模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正向的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但不同地区间却存在着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就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渠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加以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指标为单一门槛,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存在双重门槛。中国应针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作用机理,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本文来源于《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宏,赵恒园,李峰[3](2019)在《对外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与地区创新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多变量门限回归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003—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模型,从吸收能力视角实证考察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创新产出的影响显着为正,东北部地区并不显着。进一步研究发现,研发投入强度和资本密度2个吸收能力因素在对外直接投资对地区创新产出影响中存在双重门限效应,技术差距和市场化程度存在单一门限效应,且在研发投入强度、资本密度、市场化程度特征值跨越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低于相应门限值时,对外直接投资的正向影响效应明显加强。同时,各地区吸收能力因素特征值与相应门限值的距离存在显着差异,大部分地区的资本密度特征值已跨越了相应门限值、技术差距特征值也已低于相应门限值,但部分西部和东北部地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及市场化程度特征值仍处于门限值以下。(本文来源于《河北经贸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韩佳祥,陈瑛[4](2019)在《黄土高原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Ripley′s函数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等多种空间统计方法,对2006年、2010年和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对外投资企业空间分异格局进行测度,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黄土高原地区对外投资企业空间分布的地理因子。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对外投资企业空间分布呈现先向椭圆中心集聚后沿长轴方向扩散的现象;分布中心一直在向西南方向移动,中心点一直处于陕西省境内;企业空间分布的集聚范围先增加后减少,企业点的集聚趋势最强范围也呈现由大变小再增大的过程;高值核心区和较高值次核心区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几"字形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核心区外围相邻区域,有带状次核心区组团分布;黄土高原对外投资企业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经历了从对外开放度单个因素主导到工业化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度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阶段。(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宋晓薇,王慧芳[5](2019)在《技术外溢、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长叁角地区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长叁角地区的24个地级市为研究标的,深入阐释了技术溢出视角下OFDI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机理。采用非径向的方向距离函数(SBM)对长叁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分析,并量化测算出OFDI逆向技术溢出规模,进而将技术创新因素纳入面板回归模型,实证解析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变化值的传导渠道以及动态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间,长叁角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值改善效果明显,且各城市间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全要素能源效率之间存在较为显着的动态互动机制;地区能够通过提升对OFDI逆向溢出技术的获取吸收能力来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优化当地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逐步提升的技术创新能力也能增强本地的OFDI逆向溢出的技术吸收能力。(本文来源于《会计与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2期)
许立伟,王跃生[6](2019)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区人力资本禀赋、研发资本存量等因素可能制约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效果。利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使用门限回归模型对这一命题进行检验的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整体来说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具有促进作用,但作用效果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果基于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经济规模因素存在单一门限效应,即当人力资本、研发资本存量、地区经济规模低于门限值时,OFDI对当地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较小或不显着;上述因素跨越门限值后,促进作用显着且促进效果增长。梳理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机制,通过引入地区客观条件这一因素,解决了目前国内对于该领域研究的争议,对研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影响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海云,严安[7](2018)在《制度质量视角下的利用外资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59个国家(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用外资、制度质量对对外直接投资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假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IDP模型的扩展,利用59个国家(地区)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利用外资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制度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利用外资能够显着地促进对外投资活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的大小与国家制度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制度质量对IFDI的促进具有显着的反向调节作用,制度质量的提高会弱化IFDI对OFDI的促进作用。同时,发展中国家制度质量的提高能够促进OFDI的流出,而发达国家的OFDI存在"制度逃逸"的特点,而且制度质量的中介和调节作用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在发展中国家这种反向调节作用更加显着,在发达国家则不明显。(本文来源于《工业技术经济》期刊2018年08期)
鞠立新[8](2018)在《我国沿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态势和对策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沿海地区成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民营企业成为主力军之一,长叁角地区是最大的主力军,上海尤其突出。但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遭遇到不少瓶颈,缺乏完整的信息数据支撑,企业之间独立分散缺乏合作,高能级、高水平的专业服务严重不足,缺乏品牌和科技支撑,缺少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等投资经营战略与策略,还有一些非理性投资、甚至有资本借机非法外逃。应大力创新和塑造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新机制、新路径。以支持帮助企业"走出去"为立足点,积极推进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链、价值链和技术链的战略与策略,打造一批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和商会,努力与第叁方合作、多元开辟第叁方市场,打造全球化全方位的专业服务平台,包括国际投资经营的数据库、构建大宗商品和国际商务服务平台、强化和完善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信息监测监控,强化和完善顶层设计,在国家和沿海省市创设综合协调机制,并在沿海中心城市创设"综合支持服务中心"。(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7期)
魏巍,王婷婷[9](2018)在《环渤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4—2015年环渤海地区的出口数据,测算了环渤海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并用面板数据模型就环渤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开展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外直接投资对环渤海地区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着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显着促进作用,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呈负向影响。此外,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相关产业支持、研发经费内部支出、基础设施以及贸易开放度能够显着影响该地区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但不同产业所受影响存在差异。基于分析结论,对环渤海地区提升出口技术复杂度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上海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万紫璇,杨煜,位东[10](2018)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外开放是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日益发展的新时代,中国不仅要吸引外来技术和资金,更要大迈步,走出去,对外进行投资,提高国际竞争力。利用变异指数法证明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现象,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经济发展水平和投入因子为主要影响因素,运用因子评分给每个地区OFDI进行综合评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统筹发展、缩小差距的相应建议。(本文来源于《荆楚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促进技术进步的不同作用机理,利用2003~2015年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国际技术溢出模型。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具有正向的对外直接投资技术溢出,但不同地区间却存在着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进一步就金融发展对对外直接投资渠道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加以研究,发现:中国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门槛效应,其中金融发展规模指标为单一门槛,金融发展结构、金融发展效率存在双重门槛。中国应针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能合作时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不同作用机理,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论文参考文献
[1].胡月,田志宏.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与地区差异——基于2012—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孙志红,吕婷婷.国际产能合作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地区差异——基于金融门槛效应的考察[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9
[3].刘宏,赵恒园,李峰.对外直接投资、吸收能力与地区创新产出——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多变量门限回归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9
[4].韩佳祥,陈瑛.黄土高原地区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空间布局及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宋晓薇,王慧芳.技术外溢、对外直接投资与全要素能源效率——基于长叁角地区的实证分析[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9
[6].许立伟,王跃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门限效应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刘海云,严安.制度质量视角下的利用外资对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59个国家(地区)的跨国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8
[8].鞠立新.我国沿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的新态势和对策思路[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9].魏巍,王婷婷.环渤海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对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影响[J].上海商学院学报.2018
[10].万紫璇,杨煜,位东.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差异分析[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