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论文和设计-关光昌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立式安装板,立式安装板的前侧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前侧沿着线缆输送方向依序安装有线缆穿入导向机构、压紧机构、输送机构、护线机构、裁切机构和旋转夹线机构,升降板的前侧还安装有驱动输送机构运转的驱动机构,旋转夹线机构具有位于升降板前侧时其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后侧的终止状态,还包括控制升降板、压紧机构、护线机构、裁切机构、旋转夹线机构和驱动机构工作的PLC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立式安装板(2),立式安装板(2)的前侧安装有升降板(3),升降板(3)的前侧沿着线缆输送方向依序安装有线缆穿入导向机构(4)、压紧机构(5)、输送机构(6)、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和旋转夹线机构(9),升降板(3)的前侧还安装有驱动输送机构(6)运转的驱动机构(10),旋转夹线机构(9)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其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7)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还包括控制升降板(3)、压紧机构(5)、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旋转夹线机构(9)和驱动机构(10)工作的PLC控制装置。

设计方案

1.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立式安装板(2),立式安装板(2)的前侧安装有升降板(3),升降板(3)的前侧沿着线缆输送方向依序安装有线缆穿入导向机构(4)、压紧机构(5)、输送机构(6)、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和旋转夹线机构(9),升降板(3)的前侧还安装有驱动输送机构(6)运转的驱动机构(10),旋转夹线机构(9)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其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7)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还包括控制升降板(3)、压紧机构(5)、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旋转夹线机构(9)和驱动机构(10)工作的PLC控制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板(3)的后侧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一(11)安装在立式安装板(2)上,立式安装板(2)的前下侧安装有与PLC控制装置连接的气缸一(12),气缸一(12)的推杆朝上并且嵌入固定在升降板(3)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穿入导向机构(4)包括竖直安装板(4a)和水平安装板(4b),水平安装板(4b)垂直连接在竖直安装板(4a)的一端,竖直安装板(4a)的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竖直安装板(4a)前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一(4d),水平安装板(4b)的上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二(4e),导向轮组一(4d)和导向轮组二(4e)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或90度型导向通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5)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编码器压紧轮(5a)和从动轮(5b),编码器压紧轮(5a)安装在一弹性手动升降座(13)上,弹性手动升降座(13)上固定有手提杆(13a),弹性手动升降座(13)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二(14)安装在升降板(3)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手动升降座(13)与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滑块之间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上皮带带轮机构(6a)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三(6g)安装在升降板(3)上,且上皮带带轮机构(6a)的上侧连接至安装在升降板(3)上的一气缸二(15)的朝下的推杆上,驱动机构(10)为马达,马达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轮结构联动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带轮轴,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主链轮(6c),上皮带带轮机构(6a)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从一级副链轮(6d),主链轮(6c)和一级副链轮(6d)通过链条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副链轮(6d)的上侧有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的二级副链轮(6e),一级副链轮(6d)和二级副链轮(6e)的侧向有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的三级副链轮(6f),三级副链轮(6f)、二级副链轮(6e)、一级副链轮(6d)和主链轮(6c)通过同一条链条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线机构(7)包括水平布置的固定式护线套(7a)、活动套装在固定式护线套(7a)上的限位套座(7b)、水平布置的活动式护线套(7c)、紧固套装在活动式护线套(7c)上的夹紧套座(7d)、以及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的气缸三(7e),限位套座(7b)固定在升降板(3)前侧并与夹紧套座(7d)相对,气缸三(7e)的推杆朝向线缆输送方向,夹紧套座(7d)垂直固定在气缸三(7e)的推杆上。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裁切机构(8)包括平型手指气缸(8a)和一对切刀(8b),平型手指气缸(8a)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切刀,平型手指气缸(8a)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夹线机构(9)包括旋转气缸安装板(9a)、旋转气缸(9b)、旋转臂(9c)、Y型手指气缸(9d)和一对夹持臂(9e),旋转气缸安装板(9a)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旋转气缸(9b)安装在旋转气缸安装板(9a)上侧并且旋转气缸(9b)的旋转杆朝下贯穿旋转气缸安装板(9a),旋转臂(9c)位于旋转气缸安装板(9a)下侧并且旋转臂(9c)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杆上,旋转臂(9c)的另一端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Y型手指气缸(9d)固定在旋转臂(9c)的另一端,Y型手指气缸(9d)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夹持臂,Y型手指气缸(9d)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两个夹持臂的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7)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线缆裁切方式依靠的是人工手动裁切,每次裁切前需要先测量好所要裁切的长度,非常浪费时间,而且效率低下,不能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立式安装板,立式安装板的前侧安装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前侧沿着线缆输送方向依序安装有线缆穿入导向机构、压紧机构、输送机构、护线机构、裁切机构和旋转夹线机构,升降板的前侧还安装有驱动输送机构运转的驱动机构,旋转夹线机构具有位于升降板前侧时其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后侧的终止状态,还包括控制升降板、压紧机构、护线机构、裁切机构、旋转夹线机构和驱动机构工作的PLC控制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板的后侧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一安装在立式安装板上,立式安装板的前下侧安装有与PLC控制装置连接的气缸一,气缸一的推杆朝上并且嵌入固定在升降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线缆穿入导向机构包括竖直安装板和水平安装板,水平安装板垂直连接在竖直安装板的一端,竖直安装板的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前侧,竖直安装板前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一,水平安装板的上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二,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或90度型导向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紧机构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编码器压紧轮和从动轮,编码器压紧轮安装在一弹性手动升降座上,弹性手动升降座上固定有手提杆,弹性手动升降座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二安装在升降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弹性手动升降座与导轨滑块机构二的滑块之间通过拉伸弹簧相互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上皮带带轮机构和下皮带带轮机构,上皮带带轮机构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三安装在升降板上,且上皮带带轮机构的上侧连接至安装在升降板上的一气缸二的朝下的推杆上,驱动机构为马达,马达的输出轴通过皮带带轮结构联动下皮带带轮机构的带轮轴,下皮带带轮机构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主链轮,上皮带带轮机构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从一级副链轮,主链轮和一级副链轮通过链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一级副链轮的上侧有安装在升降板后侧的二级副链轮,一级副链轮和二级副链轮的侧向有安装在升降板后侧的三级副链轮,三级副链轮、二级副链轮、一级副链轮和主链轮通过同一条链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护线机构包括水平布置的固定式护线套、活动套装在固定式护线套上的限位套座、水平布置的活动式护线套、紧固套装在活动式护线套上的夹紧套座、以及安装在升降板前侧的气缸三,限位套座固定在升降板前侧并与夹紧套座相对,气缸三的推杆朝向线缆输送方向,夹紧套座垂直固定在气缸三的推杆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裁切机构包括平型手指气缸和一对切刀,平型手指气缸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切刀,平型手指气缸安装在升降板前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夹线机构包括旋转气缸安装板、旋转气缸、旋转臂、Y型手指气缸和一对夹持臂,旋转气缸安装板安装在升降板后侧,旋转气缸安装在旋转气缸安装板上侧并且旋转气缸的旋转杆朝下贯穿旋转气缸安装板,旋转臂位于旋转气缸安装板下侧并且旋转臂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杆上,旋转臂的另一端具有位于升降板前侧时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后侧的终止状态,Y型手指气缸固定在旋转臂的另一端,Y型手指气缸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夹持臂,Y型手指气缸具有位于升降板前侧时两个夹持臂的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后侧的终止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实现了自动矫直线、送线、裁线、摆放线目的,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能够满足批量生产的需求。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正面正视图,图中的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

图2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主要示出正面结构的立体图,图中的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

图3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背面正视图,图中的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

图4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主要示出背面结构的立体图,图中的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

图5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旋转夹线机构的旋转臂、Y型手指气缸和一对夹持臂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一。

图6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旋转夹线机构的旋转臂、Y型手指气缸和一对夹持臂旋转180度后的立体图二。

图7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导向轮组一和导向轮组二构成90度型导向通道的立体图。

图8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电路输入端示意图。

图9为自动送线、裁线机构的电路输出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9,所述的自动送线、裁线机构包括底座1,底座1上安装有立式安装板2,立式安装板2的前侧安装有升降板3,升降板3的前侧沿着线缆输送方向依序安装有线缆穿入导向机构4、压紧机构5、输送机构6、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和旋转夹线机构9,升降板3的前侧还安装有驱动输送机构6运转的驱动机构10,旋转夹线机构9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其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7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还包括控制升降板3、压紧机构5、护线机构7、裁切机构8、旋转夹线机构9和驱动机构10工作的PLC控制装置。PLC控制装置采用型号为FX3U-128MT\/ES-A三菱PLC。

所述升降板3的后侧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一11安装在立式安装板2上,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导轨11a有两条且均竖向布置,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两条导轨11a安装在立式安装板2的前侧,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滑块11b有四个且均安装在升降板3的后侧,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每两个滑块11b安装在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一条导轨11a上,提高了升降板3升降的稳定性。立式安装板2的前下侧中部安装有与PLC控制装置连接的气缸一12,气缸一12的推杆朝上并且嵌入固定在升降板3的嵌槽3a内,导轨滑块机构一11的两条导轨11a位于气缸一12的两侧。气缸一12通过PLC控制装置控制启停,以实现升降板3的推拉动作使升降板3实现升降。

所述线缆穿入导向机构4包括竖直安装板4a和水平安装板4b,水平安装板4b垂直连接在竖直安装板4a的一端,竖直安装板4a的另一端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竖直安装板4a前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前后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一4c,水平安装板4b的上侧安装有轴线方向沿上下方向布置的导向轮组二4d,导向轮组一4c和导向轮组二4d构成直线型导向通道(如图2所示)或90度型导向通道(如图7所示),导向轮组一4c和导向轮组二4d可根据现场需求安装成直线型或90度型,也就是让水平安装板4b与竖直安装板4a呈直线型或90度型。竖直安装板4a靠近水平安装板4b的端部、水平安装板4b远离竖直安装板4a的端部均分别一体设有导向孔板4e,水平安装板4b的导向孔板4e位于水平安装板4b的上侧面,竖直安装板4a的导向孔板4e位于竖直安装板4a的前侧面,用于穿入和导向线缆。

所述压紧机构5包括呈上下布置的编码器压紧轮5a和从动轮5b,编码器压紧轮5a安装在一弹性手动升降座13上,弹性手动升降座13上固定有手提杆13a,弹性手动升降座13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二14安装在升降板3上,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导轨为一条且竖向布置,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导轨安装在升降板3的前侧,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滑块安装在弹性手动升降座13的后侧。所述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滑块与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导轨之间通过拉伸弹簧(图中未示出)相互连接,拉伸弹簧可以位于导轨滑块机构二14上的靠下位置,拉伸弹簧的下端可以固定在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导轨的下端,拉伸弹簧的上端可以固定在导轨滑块机构二14的滑块的下端。用手提手提杆13a将编码器压紧轮5a提起,拉伸弹簧随着编码器压紧轮5a朝上运动并被拉伸,将从导向轮组一4c和导向轮组二4d中穿出的线缆穿入编码器压紧轮5a与从动轮5b之间,再松开手提杆13a,拉伸弹簧将编码器压紧轮5a拉回压紧线缆。线缆被压紧后向前输送带动编码器压紧轮5a和从动轮5b,编码器压紧轮5a反馈数据给PLC控制装置以控制马达(驱动机构10)启动停止。

所述输送机构6包括呈上下布置的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位于编码器压紧轮5a和从动轮5b的线缆穿出侧,上皮带带轮机构6a通过导轨滑块机构三6g安装在升降板3上,且上皮带带轮机构6a的上侧连接至安装在升降板3上的一气缸二15的朝下的推杆上,上皮带带轮机构6a通过气缸二15的控制可以抬起,从而可将从编码器压紧轮5a与从动轮5b之间穿出的线缆穿入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之间。驱动机构10为马达,马达的输出轴通过位于升降板3后侧的皮带带轮结构联动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带轮轴,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主链轮6c,上皮带带轮机构6a的带轮轴上安装有从一级副链轮6d,主链轮6c和一级副链轮6d通过链条连接,在一级副链轮6d的上侧有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的二级副链轮6e,在一级副链轮6d和二级副链轮6e的侧向有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的三级副链轮6f,三级副链轮6f、二级副链轮6e、一级副链轮6d和主链轮6c一起通过同一条链条连接,二级副链轮6e用于保证链条传输动力及方向,三级副链轮6f用于调节链条松紧度,线缆向前输送。马达工作时,通过皮带带轮结构、链条、主链轮6c和一级副链轮6d联动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带轮的轮轴,使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同步转动,从而起到输送穿入到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之间的线缆的作用。线缆穿入输送机构6的具体操作方式是:点击触摸屏手动操作界面,点压线气缸(气缸二15)按钮,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二15向上移动,提起上压紧同步带(上皮带带轮机构6a),线缆用手穿过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之间,再点触摸屏手动操作界面,点压线气缸(气缸二15)按钮,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二15向下运动压紧线缆,PLC控制装置还控制马达旋转带动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同步转动,从而输送线缆。

所述护线机构7包括水平布置的固定式护线套7a、活动套装在固定式护线套7a上的限位套座7b、水平布置的活动式护线套7c、紧固套装在活动式护线套7c上的夹紧套座7d、以及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的气缸三7e,活动式护线套7c可活动地套在固定式护线套7a的外围,活动式护线套7c能够相对固定式护线套7a移动,限位套座7b固定在升降板3前侧并与夹紧套座7d相对,限位套座7b和夹紧套座7d位于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的线缆穿出侧,气缸三7e的推杆朝向线缆输送方向,夹紧套座7d的下端垂直固定在气缸三7e的推杆上。将上皮带带轮机构6a和下皮带带轮机构6b之间穿出的线缆依次穿入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三7e工作,使夹紧套座7d和活动式护线套7c向前(线缆输送方向)滑动,从而能够将穿出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的线缆送到裁切机构8前侧位于初始位置的旋转夹线机构9内,以方便旋转夹线机构9夹持住线缆。

所述裁切机构8包括平型手指气缸8a和一对切刀8b,平型手指气缸8a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切刀,从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内穿出的线缆穿入到平型手指气缸8a的两个切刀中间,平型手指气缸8a的两个手指上的切刀能够相对运动,从而能够切断线缆。平型手指气缸8a安装在升降板3前侧,通过PLC控制装置控制工作的启停。

所述旋转夹线机构9包括旋转气缸安装板9a、旋转气缸9b、旋转臂9c、Y型手指气缸9d和一对夹持臂9e,从平型手指气缸8a的两个切刀中间穿出的线缆穿入一对夹持臂9e之间。旋转气缸安装板9a安装在升降板3后侧,旋转气缸9b安装在旋转气缸安装板9a上侧并且旋转气缸9b的旋转杆朝下贯穿旋转气缸安装板9a,旋转臂9c位于旋转气缸安装板9a下侧并且旋转臂9c的一端固定在旋转气缸9b的旋转杆上,旋转臂9c的另一端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Y型手指气缸9d固定在旋转臂9c的另一端,Y型手指气缸9d的各手指上装有一夹持臂,Y型手指气缸9d具有位于升降板3前侧时两个夹持臂的夹线位置与护线机构7的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的护线孔位置平齐的初始状态以及旋转180°至升降板3后侧的终止状态。Y型手指气缸9d和旋转臂9c旋转至左端初始位置时,Y型手指气缸9d的夹线位置和与护线机构7的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的护线孔位置平齐,以保护线缆在旋转夹线机构9的Y型手指气缸9d处夹线不偏位和升降过程中不晃动以准确放入Y型手指气缸9d的夹线位置。Y型手指气缸9d在PLC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工作时,它的两个夹持臂合并夹取线缆,此时输送机构6加速送线,Y型手指气缸9d和旋转臂9c旋转180°至右端终止位置时,线缆被拉成U型结构,这时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一12工作,升降板3向下运动,让护线机构7的固定式护线套7a和活动式护线套7c位置下降以让活动式护线套7c离开平型手指气缸8a的两个切刀中间的位置,随后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三7e动作,夹紧套座7d和活动式护线套7c朝线缆输送方向的反方向运动,也是朝固定式护线套7a和限位套座7b运动,之后再由PLC控制装置控制裁切机构8的两个切刀合并切断线缆,切断线缆后,PLC控制装置控制气缸一12工作,升降板3上升回位。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设计图

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5629.0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716315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B21F11/00

专利分类号:B21F11/00;B21F23/00

范畴分类:26J;

申请人:东莞市突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东莞市突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23926 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怀德社区雅瑶村雅瑶工业区长荣高新科技园B602

发明人:关光昌;刘镇贤

第一发明人:关光昌

当前权利人:东莞市突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一种自动送线、裁线机构论文和设计-关光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