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耦合效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纤,效率,湍流,大气,激光,空间,光通信。
耦合效率论文文献综述
黄冬生,徐宏杰[1](2019)在《宽谱光源自相干函数测试系统耦合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确定宽谱光源自相干函数测试系统的光路设计后,利用光学设计软件Zemax建立测试系统的仿真模型。在建立准直系统模型且光束达到最佳准直效果的基础上,建立整体测试系统的模型。将实际应用中可能的误差作为影响因素,分析了对应情况下的系统耦合效率,发现角锥镜的角度偏差,分光镜的角度偏差和耦合系统中接收光纤的叁种对准误差对系统耦合效率的影响较大。根据绘制出的耦合效率变化曲线,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指标,为设计和搭建测试系统提供了指导。(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王超,范雪冰,佟首峰,李英超,江伦[2](2018)在《空间光到少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空间光-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以两模光纤为例分析了相对孔径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当相对孔径为0.17时,耦合效率最高为82.96%.研究了倾斜、离焦、随机角抖动等因素对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当横向偏移量为4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0.23%;当轴向偏移量为12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1.24%;当随机抖动幅度标准差为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2.1%.结果表明少模光纤对信号光接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倾斜、离焦和随机角抖动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吴世奇,林贻翔,牟冉,陈晶[3](2019)在《空间光-多模光纤的单模耦合效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空间光前置放大和外差探测应用中,单模光纤耦合是空间光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多模光纤在短距离内可以实现近似单模传输,在特定条件下采用多模光纤作为耦合光纤,可兼顾单模和多模应用,提高光耦合效率。利用多层相位屏和光束传输法研究多模光纤中的传输特性。采用模式匹配法计算多模光纤耦合光场与基模光场耦合效率η。仿真结果表明:大气湍流强度参数D/r0=1、5、10时,η随多模光纤长度呈周期变化,峰值可以达到单模光纤直接耦合值的2~3.5倍;控制多模光纤的传输距离,可以获得最大值η,使多模光纤适用于相干光通信等单模应用中。(本文来源于《光通信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来新泉,王一鸣,刘晨,张凌飞[4](2018)在《基于光波导的高耦合效率垂直耦合结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光电印制板(OEPCB)中光电器件与光波导对接的垂直耦合结构耦合效率较低的问题,分析了传统嵌入式45°反射微镜的垂直耦合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垂直耦合结构,经Matlab仿真验证其具有更高的垂直耦合效率。研究表明,新结构对光电对准精度要求不高,受传统PCB制作工艺的层压的高温高压影响更小、便于兼容传统PCB制作工艺。(本文来源于《半导体光电》期刊2018年05期)
翟超[5](2018)在《非柯湍流对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激光通信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近年来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并在该研究领域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目前在空间激光通信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欧洲和日本,他们对该领域的研究均已进入了卫星实验阶段,其他国家也在大力发展空间激光通信技术。利用成熟的地面光纤通信技术来提高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已成为主流选择之一,光放大器和波分复用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空间激光通信系统的探测灵敏度和通信数据率。因此,空间光耦合进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将直接影响系统能量使用效率,而受卫星平台有效载荷功耗和体积苛刻的条件限制,提高耦合效率也是必须研究的,近些年来已形成了研究热点。在空间激光通信链路中,由于湍流会造成大气信道折射率的随机起伏,信号光在传输时会产生波前相位畸变且空间相干性下降,使接收端光场与单模光纤模场的匹配程度降低,引入了耦合损耗,导致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效率下降。迄今为止,大气湍流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主要考虑的是Kolmogorov湍流,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已经表明,Non-Kolmogorov湍流是更接近大气湍流实际情况的理想模型,该模型增加了功率谱幂律α这一重要参数。目前,针对基于单模光纤耦合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需要研究的问题如下:(1)功率谱幂律α的改变将对大气湍流的状态造成影响,使经过大气湍流后的信号光场发生改变,导致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发生变化,进而对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单模光纤平均耦合效率理论模型。(2)针对功率谱幂律α的实时动态随机变化情况,需建立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光强起伏时间频率谱理论模型。(3)空间激光通信系统采用光纤耦合技术时,系统误码率一般与光纤耦合效率并不满足线性的制约关系,且需对接收到的信号光场进行相位补偿。因此,在分析空间激光通信系统性能时光纤耦合效率的概率分布至关重要,需建立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经过相位补偿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概率分布理论模型。本文的主要创新工作是以大气湍流实际情况(Non-Kolmogorov湍流)为研究对象,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1.建立了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单模光纤平均耦合效率理论模型,获得了功率谱幂律α参数变化与单模光纤平均耦合效率的相互制约关系。2.建立了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光强起伏时间频率谱理论模型,给出了高斯光束光强起伏时间频率谱随发射参数的变化关系,为实验测量功率谱幂律α提供了理论依据。3.建立了基于Non-Kolmogorov湍流的经过相位补偿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概率分布理论模型,分析了发射参数和功率谱幂律α对高斯光束经过相位补偿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概率分布的影响。4.针对所建立理论模型进行实验验证,进行了11.16km城市水平链路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实验。本文的研究工作是关于Non-Kolmogorov湍流及其对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解决了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亟需面对的科学问题,即功率谱幂律α对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影响的问题。该项研究进一步扩展了空间光至单模光纤耦合理论,为基于光纤耦合的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设计以及参数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8-10-01)
刘禹彤,李勃[6](2018)在《光斑位置抖动对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效率高低对激光通信系统误码率有重要影响。基于模场匹配原理分析了光斑与光纤间径向偏移、光斑与光纤模场半径之比对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从随机角抖动与光纤对准误差两方面综合讨论了径向偏移对耦合效率的影响,通过Matlab得到了仿真结果。搭建单模光纤耦合实验,得到了径向偏移与耦合效率的实测数据,确定了本系统最大耦合效率为62%,径向偏移容差为1.52μm。(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8年25期)
孔庆庆,沈华,韩志刚,朱日宏,任大良[7](2018)在《系统放大倍率对大功率空间-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功率光纤激光器的不断发展,光闸作为一种光束开关器件,不仅能保护激光器和传输光纤,还能让用户便捷地更换具有不同芯径的操作光纤,它在工业加工领域的需求日益增加。空间-光纤的耦合效率是影响光闸性能的关键,在工业应用中耦合效率偏低会导致激光器件的损毁。光闸耦合系统通常由准直镜和聚焦镜组成,聚焦后的光斑尺寸和远场发散角大小应与输出光纤的芯径和数值孔径相匹配。聚焦镜与准直镜的焦距比决定了系统对光斑的放大倍率,不同的放大倍率将会影响空间-光纤耦合效率的高低。针对大功率光纤激光传输,分析不同放大倍率对聚焦后的光斑尺寸和远场发散角大小的影响,选取合适的放大倍率,进行高效率的光束耦合。(本文来源于《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期刊2018-08-20)
王晓艳,徐高魁[8](2018)在《针对大气湍流中激光通信耦合效率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在大气湍流条件下的空间激光通信而言,为了提高其与光纤传输系统的耦合效率,优化设计了系统的光学耦合结构。在分析了湍流对耦合效率影响的基础上,给出了湍流条件下的耦合效率函数。对影响耦合效率的两个主要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耦合效率在不同D/f和D/r0条件下的函数分布。针对仿真分析结果设计了调焦系统与锥形光纤端面结构,并给出了优化后的等效数值孔径表达式。实验对1550nm激光在2.0km远距离上的耦合效率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焦距在80mm至240mm范围内变化过程中,耦合效率存在明显的最优位置,同时,采用锥形光纤端面的耦合效率比传统光纤端面效果更好,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王小文[9](2018)在《通信光纤耦合效率智能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湍流强度的研究和对光学系统分辨率关系的探索,以及对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处理通信光纤耦合效率与单模光纤耦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提高光纤耦合效率的方法。最后对方法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出的改善耦合效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7期)
孟楷,孟冬,张栋,李卫森,李勇[10](2018)在《大气对激光通信耦合效率影响因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激光通信技术以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通信速率高,组网方便,保密性好等一些列优点而备受关注。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动态高精度跟踪等关键技术已经被突破,下一步激光通信技术又开始朝向高速率,远距离的方向发展,使得其优势进一步被发挥。为了把光纤通信中波分复用,前置光放大,全光网络,分集接收等较成熟的技术引入,空间光高效耦合入光纤的难题成了亟需解决的瓶颈。由于光纤芯径比较小,不易对准,而且空间光受大气等因素影响耦合入光纤的效率更低。文章针对大气环境中激光通信接收技术中的空间光耦合入光纤技术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结论。(本文来源于《科技创新与应用》期刊2018年18期)
耦合效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建立了不同影响因素下空间光-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理论模型.以两模光纤为例分析了相对孔径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当相对孔径为0.17时,耦合效率最高为82.96%.研究了倾斜、离焦、随机角抖动等因素对少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实验测得当横向偏移量为4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0.23%;当轴向偏移量为12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1.24%;当随机抖动幅度标准差为5μm时,两模光纤的耦合效率比单模光纤高12.1%.结果表明少模光纤对信号光接收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倾斜、离焦和随机角抖动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耦合效率论文参考文献
[1].黄冬生,徐宏杰.宽谱光源自相干函数测试系统耦合效率分析[J].激光杂志.2019
[2].王超,范雪冰,佟首峰,李英超,江伦.空间光到少模光纤的耦合效率及影响因素[J].光子学报.2018
[3].吴世奇,林贻翔,牟冉,陈晶.空间光-多模光纤的单模耦合效率分析[J].光通信技术.2019
[4].来新泉,王一鸣,刘晨,张凌飞.基于光波导的高耦合效率垂直耦合结构设计[J].半导体光电.2018
[5].翟超.非柯湍流对空间光通信系统中单模光纤耦合效率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6].刘禹彤,李勃.光斑位置抖动对空间光到单模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18
[7].孔庆庆,沈华,韩志刚,朱日宏,任大良.系统放大倍率对大功率空间-光纤耦合效率的影响[C].第十七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交流会摘要集.2018
[8].王晓艳,徐高魁.针对大气湍流中激光通信耦合效率的优化设计[J].激光杂志.2018
[9].王小文.通信光纤耦合效率智能控制方法研究[J].信息通信.2018
[10].孟楷,孟冬,张栋,李卫森,李勇.大气对激光通信耦合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