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观念论文-陈晓云

戏曲观念论文-陈晓云

导读:本文包含了戏曲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吴敬梓,《玉剑缘传奇序》,戏曲思想,矛盾思想

戏曲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陈晓云[1](2015)在《从《玉剑缘传奇序》看吴敬梓的戏曲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玉剑缘传奇序》是现存唯一一篇吴敬梓所撰的戏曲序言,此《序》蕴含其丰富的戏曲观念。本文以《序》为中心,结合吴敬梓的戏曲活动和《儒林外史》中有关戏曲描写,揭示出吴敬梓的戏曲观念中治曲与治经、亲近伶人与"勿沦伶辈"的两重矛盾。实质上,这两重矛盾皆统一于吴敬梓对儒学传统的肯定与承继的深层思想中。(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5年04期)

姜丽华[2](2014)在《析《琵琶记》明清聚讼所见戏曲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考察明清时期对《琵琶记》的争论,发现从关注音律、曲词到关注结构、人物,在《琵琶记》评价上的这一变化反映出评价主体对戏曲文学由抒情性特征到叙事性特征的审美注意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和当时文坛叙事文学,尤其小说创作的繁荣息息相关;也反映出在众体兼备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文体的融合与碰撞中,戏曲理论逐渐走向成熟。(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3期)

李浴洋[3](2013)在《从在“文学”中发现“戏曲”到“以曲为学”:王国维“戏曲”观念的生成考辨》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初,王国维取径日本,接受了西方现代的"文学"观念。他以"纯文学"与"真文学"为标准,重新整合了中国传统的文学资源。在此期间,参照西方文类等级,他提出了"戏曲"是"最高之文学"的主张,并且开始关注"文学"视野中的"戏曲"问题。与同一时期进行的"曲界革命"强调戏曲的社会启蒙作用不同,王国维的"戏曲"观念在寻求"精神慰藉"的层面上展开。感受到了中西比较压力的他,从"填词"转向"有志于戏曲"。伴随着他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学术"观念与学科意识的形成,他开始"以曲为学"。1913年撰成的《宋元戏曲史》在日后成为了"文学史"与"文类史"研究的经典范型。同时王国维以戏曲研究为中介,也实现了自己的学术转型。(本文来源于《汉语言文学研究》期刊2013年04期)

王维玉[4](2012)在《《桃花扇》与王国维戏曲观念的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桃花扇》关联着王国维戏曲观念的变迁。从《红楼梦评论》的褒贬参半,到《文学小言》《人间词话》的大加赞赏与赞中有疑,再到《宋元戏曲考》的含蓄否定,王氏戏曲观念也由"厌世解脱",到"人格"之肯定、"布局"与"天才"之徘徊,最终倾向于"自然"之赞赏的变迁,而此变迁与他西学接受中由叔本华、康德而走向席勒的思想发展历程有关。(本文来源于《四川戏剧》期刊2012年03期)

解玉峰[5](2009)在《试论20世纪前期国人戏曲观念之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前半叶,国人的戏曲观念发生了许多重要的转变。从"野蛮"、"原始"的待被扫除的"遗形物"到有"高贵的价值"的可引以为荣的"国剧";从消闲娱乐的"玩艺儿"到被迫承担起"启蒙"、"救国"的光荣使命并最终与话剧联姻;戏曲艺人由卑贱的"戏子"、"婊子"转身成为令人尊敬的"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各种转变的发生最初仅局限于知识阶层,但后来却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20世纪前期各种事件的发生,促成了这种根本性的转变。(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4期)

安凌[6](2007)在《“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论胡适“五四”时期的戏剧戏曲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胡适作为“五四”时期戏剧改良运动的发起者,发表过关于戏曲改良和话剧引进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以对戏剧戏曲的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以文学进化观念为理论依托,以理性的哲学方法为思维模式,力图使戏曲和戏剧朝向“活的文学”和“人的文学”的方向发展,所以至今对于中国戏剧和戏曲的发展仍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但是,由于“五四”时期特有的文化语境和时代所造就的急功近利的文学观的双重制约,又使胡适思想的意义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的展现。(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07年02期)

方李珍[7](2006)在《戏曲“写意”辨——古今戏曲观念差异比较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写意与诗意许多戏曲评论文章在谈论当下某些剧目的舞台美术的艺术效果之时频频使用写意一词,其实大多是就它们写实化明显但似乎又取得诗意与富含意境的审美效果而言的。而写实化、舞台物质化的西方话剧同样能取得诗意效果,或者说话剧同样可以是诗意的(而且恰恰诗意化是话剧的很大的一个特征),任何艺术形式或艺术作品都有着诗意的追求,也都可以达到诗意的效果(在现代主义或后现代主义作品里则又有着“反诗意”的追求,但那是为解构而解构的需要,其前题恰恰承认了“诗意”的存在)。而独以“写意”来“规范”中国传统戏曲(并以“写实”一词涵盖西方话剧,以此相区别),必然有其独特的本体意义,决非仅仅以“诗意与意境”的审美效果可以填塞的。作为一个整体的美学原则,它应该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与美学出发点。(本文来源于《福建艺术》期刊2006年04期)

张石川[8](2006)在《从民国前后古代戏曲文本的印行看戏曲观念之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任何主观行为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价值判断,戏曲刊刻印行自然也不例外。事实上,民国前后戏曲文本的刊印活动正是伴随着戏曲观念的变化而展开的,甚至是互动的。当近代西方思潮涌入中国以后,人们刊印戏曲不仅可供文人们作案头消遣之用,它还可以作为传播新思想或者某种价值观的媒介。这以后人们逐渐关注戏曲文本自身的价值而非仅仅看作是某种工具或手段。因此,当戏曲文本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时,实际上就意味着戏曲文本主体性的进一步深化。(本文来源于《文史哲》期刊2006年01期)

陈晓云[9](2005)在《论明中叶戏曲观念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不是一个静态的系统,它伴随着戏曲艺术实践的日益丰富而不断发展演进。在戏曲理论史上,明代中叶是一个重要的演进阶段。大量的戏曲理论着作、序跋和评点构成了这一阶段理论探讨的繁荣景观,它们和戏曲创作的活跃局面互相对应。不仅如此,明中叶大量的戏曲理论表述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走向,即:与以往的戏曲理论相比较,戏曲观念发生了质的嬗变。在这以前,绝(本文来源于《戏曲研究》期刊2005年01期)

朱伟明[10](2002)在《《西厢记》与明清戏曲观念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明代戏曲家的心目中,《西厢记》与《琵琶记》似乎是两面旗帜,两把尺子,素有“古戏必以《西厢》《琵琶》称首”之说。①而在明代的剧坛上,有关《西厢》、《琵琶》、《拜月》优劣之争,要数明代戏剧界参与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其激烈程度大概也只有同时代的着名的“汤沈之争”可以与之相颉颃。然而,有明一代一流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戏剧家,最后为这场旷日持久的论争,作出了明确的结论:“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②“《拜月》《西厢》化工也,《琵琶》画工也”;③“《琵琶》之妙,以情以理;《西厢》之妙,以神以韵”。④翻检明清两代的《西厢记》评论,不难发现,在对《西厢记》这一经典作品的评价过程中,人们讨论的是作品创作中的一些(本文来源于《戏剧艺术》期刊2002年01期)

戏曲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考察明清时期对《琵琶记》的争论,发现从关注音律、曲词到关注结构、人物,在《琵琶记》评价上的这一变化反映出评价主体对戏曲文学由抒情性特征到叙事性特征的审美注意的转变。这一转变不仅和当时文坛叙事文学,尤其小说创作的繁荣息息相关;也反映出在众体兼备的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文体的融合与碰撞中,戏曲理论逐渐走向成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戏曲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陈晓云.从《玉剑缘传奇序》看吴敬梓的戏曲观念[J].四川戏剧.2015

[2].姜丽华.析《琵琶记》明清聚讼所见戏曲观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3].李浴洋.从在“文学”中发现“戏曲”到“以曲为学”:王国维“戏曲”观念的生成考辨[J].汉语言文学研究.2013

[4].王维玉.《桃花扇》与王国维戏曲观念的变迁[J].四川戏剧.2012

[5].解玉峰.试论20世纪前期国人戏曲观念之转变[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6].安凌.“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论胡适“五四”时期的戏剧戏曲观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7

[7].方李珍.戏曲“写意”辨——古今戏曲观念差异比较之一[J].福建艺术.2006

[8].张石川.从民国前后古代戏曲文本的印行看戏曲观念之变迁[J].文史哲.2006

[9].陈晓云.论明中叶戏曲观念的嬗变[J].戏曲研究.2005

[10].朱伟明.《西厢记》与明清戏曲观念的嬗变[J].戏剧艺术.2002

标签:;  ;  ;  ;  

戏曲观念论文-陈晓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