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文李国安(吉林油田总医院放射科吉林松原138006)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8-0131-02
【关键词】变异误诊诊断
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以下正常变异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旨在提高诊断,减少误诊率,希望与同道共享。
1肱骨髁上突
系一先天发育异常,无任何症状,多在X线体检时发现。约1%的人有此畸形[1]。发生于肱骨内上髁内侧5-7cm处。表现为鸟嘴状骨性突起,密度较均匀,较骨皮质密度稍低。基底较宽。基地与骨皮质间可有透亮区。有时骨突与内髁间由纤维组织相连。肱动脉及其分支和正中神经由此处通过,因此极少数病例可能出现正中神经痛等症状。需与长骨单发性骨软骨瘤相鉴别:肿瘤位于干骺端呈骨性突起,一般背离关节生长,亦有呈垂直方向者。基底部分广基及带蒂两型。骨皮质自骨干延续至肿瘤远端,并逐渐变薄。肿瘤内与骨干相延续的松质骨内可有不规则透光区。
2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起源于左主动脉弓,是纵隔内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异常,占正常人群的1%-2%[2]。这一异常血管是主动脉的最后一个分支,而非起源于头臂动脉。与迷走右锁骨下动脉相关的症状很少见,这种变异通常在影像学或内窥镜检查中偶尔发现。CT图像上,它从主动脉弓远端后内侧壁发出。自左至右向头侧斜行于纵隔内,在食管和气管后方通过。它的起始部常增宽,被称为Kommerell憩室,代表残余的右主动脉弓远端,需与纵隔内肿块或主动脉弓动脉瘤相鉴别。邻近的食管可受到推压或向右移位,食道钡餐时需与食道占位性病变相鉴别。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可以发生动脉瘤,但很罕见,一般认为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3多隔胆囊
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变异,由多个粘膜间隔将胆囊分隔为多个相互连通的腔,它是由于发育中的胆囊不完全的空泡形成或上皮层过度内折所致。多隔胆囊可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功能,但可发生结石。口服胆囊造影,CT或超声能很好地显示其特征性形态,表现为蜂窝状或多囊状胆囊。脱落的胆囊上皮和息肉状胆固醇异常沉积可类似于多隔胆囊,需要与之鉴别。
4胰腺组织异位
起源于内胚层的器官(包括胰腺),都是胰腺异位的可能位置。在这些器官中出现的异位的胰腺组织,是胚胎内胚层各部分异位移植分化的结果,而这些器官本身并不分化成为胰腺组织。最常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或肌层[3],异位胰腺约25%位于胃窦,28%位于十二指肠近段,其次涉及的位置包括空肠、回肠、结肠、阑尾、肠系膜、网膜、肝脏、胆囊、脾脏、胆管、食管、纵膈腔、输卵管等。胰腺组织异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壁时,通常由正常胰腺组织形成包括胰岛细胞和小导管,而在其他异位位置,胰岛细胞常常缺如。异位的胰腺通常靠传统钡餐检查诊断。极少情况下,CT可显示为胃和十二指肠壁内较大的囊性病变。异位胰腺位于胃和十二指肠粘膜下,其放射学表现非常典型,即伴有中心龛影或脐样切迹的丘状影。鉴别诊断包括消化道溃疡,胃息肉,平滑肌瘤,淋巴瘤和来源于恶性黑色素瘤的胃转移瘤等。
5游走脾
游走脾是一种少见先天变异。是脾悬韧带过度松弛所致,脾脏可在腹腔游走,类似腹腔或盆腔肿块。常发生于女性。CT表现为脾脏在正常位置缺如,而在其他部位发现具有脾脏外形和强化特征的肿块。由于肠道气体重叠,超声很难发现异位脾,如果诊断不明,99mmTc-硫胶体显像可诊断游走脾。游走脾在临床上没有重要意义,但可能发生扭转。
参考文献
[1]王玉凯主编.骨肿瘤X线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年4月第1版,78.
[2][美]阿里.什库达主编.体部成像的正常变异与误判.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9-10.
[3]周康荣主编.《中华影像医学》肝胆胰脾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