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肖文[1](2015)在《飞利浦LungDensity软件辅助诊断肺部疾病的方法与价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EBW工作站Lung Density软件后处理技术的基本要求、影像解剖学表现及其用于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辅助诊断的方法和价值。材料与方法(1)复习Lung Density后处理图像质量不符合要求的16例体检者(男14例,女2例,平均年龄43.31±6.75岁)CT资料,分析其质量问题及成因;行兔气道偏离中心线CT扫描实验,验证其对Lung Density后处理图像质量的影响。(2)行兔碘水雾化吸入前及吸入后5 min、10 min、15 min CT扫描后Lung Density动态观察及气肿区病理学检查。(3)观测72例体检者(男55例,女17例,平均年龄38.67±6.75岁)Lung Density形态学表现、气道最小内经、左右主支气管长度及夹角、左右肺气肿区体积、气肿区占一侧肺叶或全肺的体积比及其形态、分布和气肿程度,观察-1010HU、-980HU、-950HU、-920HU、-890HU、-860HU阈值下红色标记区的变化。(4)分析44例肺炎患者(男2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9.59±16.01岁)、46例肺结核患者(男36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89±16.06岁)Lung Density气肿区的体积、占一侧肺叶或全肺的体积比及其形态、分布、气肿程度和六种阈值下红色标记区的改变,观察部分病例治疗后的动态变化,并对其中多灶性的肺炎(6例)与肺结核(5例)Lung Density图像进行比较鉴别。结果(1)Lung Density图像质量问题主要包括肺脏显示不完整、识别标记与解剖结构测量错误、图像清晰度差。成因包括扫描范围过小、气道偏离中心线、重建图像层厚较厚。其中,气道上下偏离扫描中心线约3 cm时可致气道和肺识别标记与测量错误;重建层厚≥3 mm时图像欠清晰,锁骨上下区最易受累。(2)兔Lung Density红色气肿区与病理学表现一致;碘剂雾化吸入后肺红色气肿区数量可增多或减少,原气肿区较大时体积可缩小。(3)Lung Density三维图像可直观显示肺气肿严重程度;-1024HU阈值灰度图像可清晰显示4级支气管分支、肺表面、肺实质及肺内血管影像;体检者胸段气管最小内横径0.952.2 cm,男性平均1.65 cm,女性平均1.36 cm;该处气管腔内矢状径0.82.25 cm,男性平均1.5 cm,女性平均1.26 cm;左主支气管长度男性平均4.98 cm,女性平均4.61 cm;右主支气管长度男性平均2.68 cm,女性平均2.38 cm;嵴下角男性平均81.87°,女性平均78°。72例体检者可见气肿区(Ⅰ级26例、Ⅱ级28例、Ⅲ级15例、Ⅳ级3例),呈点、片、条或融合状,多见于肺中下野、内中带。由小而大六种阈值下连续观察,肺密度-体积曲线形态不变,红色标记区体积与体积比逐渐增大,范围逐步扩散。(4)肺炎与肺结核患者肺气肿程度的增加常伴随肺容积的扩大,但气肿区的增大更明显。多阈值观察,肺炎患者Lung Density红色标记区表现多样,其中,慢支炎伴感染者以散在的条、片影为主,阈值增高时非聚集性增多;大叶性肺炎以近肺门区较少点状或条状影为主,实变后Min IP可见局部组织缺损,缺损区边缘多不整齐;支气管肺炎以非病灶肺叶片状影为多见;上述红色标记区动态观察变化较快。而结核患者红色标记区常呈点状,易见于病变肺叶,下肺条状红色标记区也较多见,短期内复查变化不明显,间隔2月复查可有减少或缩小。(5)多灶性肺炎红色标记区易见于非病灶肺叶,位置较分散,常呈片状;多灶性肺结核红色标记区易见于灶周和病变肺叶,位置相对较集中,常呈点状、小片状和条状。结论符合质量要求的Lung Density图像可清晰显示气道与肺组织的解剖学结构和肺气肿状况,与传统的影像诊断学方法相结合,分析Lung Density多阈值下红色标记区的形态、大小、分布和动态变化,能增加诊断信息,有利于肺炎、肺结核等肺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
宋轶[2](2014)在《硬脊膜撕裂及自体筋膜修复后脊髓病理学改变及其对传导功能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硬脊膜撕裂为临床脊柱外科常见并发症之一,可导致术后脑脊液漏及一系列并发症,如低颅压性头痛,脑脊液假性囊肿,粘连性蛛网膜炎,伤口感染甚至脑脊髓膜炎。临床上有多种方法修复破损硬脊膜,自体筋膜组织是一种修复小到中等程度硬脊膜缺损的有效材料。但是,尽管自体筋膜组织修复具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其对脊髓组织的病理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目前缺乏相关文献报导。同样,我们对硬脊膜撕裂后早期脊髓内部的病理变化及其对脊髓功能的影响也缺乏相关认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单纯硬脊膜撕裂后早期脊髓内部的病理改变及其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影响,以及使用自体筋膜组织修复对上述脊髓病理和传导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本实验中共使用60只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平均分配到四组:单纯椎板切除硬脊膜完整组(假手术组);硬脊膜撕裂未修复组;硬脊膜撕裂浅筋膜修复组;硬脊膜撕裂深筋膜修复组。术中用于修复的自体浅筋膜和深筋膜组织分别取材于大鼠皮下组织和骶脊肌筋膜。我们选择在术后3天和1周对各组大鼠脊髓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分析: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方法观察脊髓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程度,炎症因子的表达及脊髓背侧白质内髓鞘分布情况;使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脊髓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pinal 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 SSEPs)技术被用以检测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使用配对T检验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硬脊膜撕裂3天后在未修复组大鼠硬膜外间隙可见炎性渗液积聚,同时脊髓实质内出现神经炎症反应,表现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炎性因子IL-1β和iNOS的表达增加及外源性免疫细胞的浸润,上述病理变化在伤后1周导致脊髓背侧白质内脱髓鞘改变并损害脊髓的感觉传导功能。使用自体筋膜组织修复通过填充硬膜外间隙和阻止脑脊液漏可以改善局部前炎症环境。而且,自体筋膜组织在脊髓与其周围组织间形成一个生物屏障,能够阻止硬膜外间隙的炎症扩散以及外源性炎症细胞向脊髓实质内浸润,从而减轻脊髓实质内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激活程度,减少炎症因子IL-1β和iNOS的表达,避免神经炎症所致的脊髓背侧白质内脱髓鞘改变而有助于维持脊髓正常的感觉传导功能。本实验中所用两种自体筋膜组织在硬脊膜撕裂修复中的作用相当。结论:硬脊膜撕裂早期可引发脊髓内部一系列神经炎症反应并进而损害脊髓感觉传导功能。使用自体筋膜组织修复对于预防炎症反应和维持脊髓正常功能是一种必要和有效的方法。
崔茜,童学红,侯晓莉[3](2013)在《改良医学机能实验中动脉插管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使用直型留置针代替动脉插管在医学机能实验中应用的情况,找出一种便于学生操作、成功率高的动脉插管方法。方法:将40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18G×29MM型号直型静脉留置针做动脉插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术,并对2组插管方法的手术时间及成功率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用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和用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2组比较,在手术时间和插管成功率上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方法明显高于传统的动脉插管方法。结论:直型留置针做动脉插管与传统自制的动脉插管相比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及成功率高等优点。用直型留置针代替传统动脉插管的最大优势是合理地解决了自制动脉插管口径大小不一、无固定点而易脱落等问题,值得推广。
李冉[4](2012)在《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以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复方注射剂在家兔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及药效代谢动力学的特点,并首次建立了该注射剂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PK-PD Modeling),为该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了可靠理论依据。由于右旋糖酐40为高分子化合物,无法测定其血药浓度,本课题首先建立了测定受试家兔血浆中甘露醇含量的衍生化气相色谱法(Derivatization-GC),对样品的前处理方法、内标物的选择和衍生化方法的选择等进行了探讨。最终确定采用蛋白沉淀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选定木糖醇为内标物,选用吡啶、乙酸酐(1∶1,v/v)为衍生化试剂,加入量100μL,衍生条件为80℃下反应40min。本文通过专属性、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等项目的考察,对该方法进行了分析方法学确证。通过该方法,甘露醇峰与杂质峰可完全分离,血浆中杂质不干扰样品测定,具有较高的专属性;最低可检出浓度为0.02mg·mL-1(信噪比>3),最低检测限为0.05mg·mL-1,线性范围:0.05-10.00mg·mL-1,回收率为98.13%,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5.0%,室温放置试验、冻融试验和长期稳定性试验测定值和添加值的相对误差(R.E.%)均小于15%,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复方注射剂中的右旋糖酐40不影响甘露醇的测定结果。本文第二部分研究了甘露醇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并考察了复方制剂中右旋糖酐40对甘露醇体内代谢过程的影响。对12只家兔随机分两组,采用双周期交叉实验,分别按家兔体重于耳缘静脉注射10mL·kg-1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即甘露醇2g·kg-1,右旋糖酐0.6g·kg-1)和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2g·kg-1)。而后测定血浆中的甘露醇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采血总时间为12h。测得的血药浓度数据由Kinetica4.4软件进行拟合,结果符合二房室模型。静注甘露醇注射剂与复方注射液后,家兔体内甘露醇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A为5.53±2.09mg mL-1、5.11±1.20mg mL-1,B为1.63±1.44mg mL-1、1.83±1.13mg mL-1,α为1.21±0.60h-1、1.41±0.44h-1;β为0.39±0.35h-1,0.36±0.08h-1Cmax为7.25±1.10mg mL-1、6.94±0.68mg mL-1,t1/2为0.87±0.15h、0.87±0.13h, AUC为9.09±1.79mg mL-1 h、8.78±1.74mg mL-1 h。各家兔以自身为对照,对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进行双边t检验分析,结果发现单用组和复方组主要药动学参数无显着性差异(P>0.05)。由此可见,在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中,右旋糖酐40不影响甘露醇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本文第三部分对甘露醇注射剂和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建立了PK-PD模型。药动学模型部分采用房室模型。药效学模型部分以家兔尿量变化作为药效指标,结合Sheiner效应室理论,采用线性模型(Linear Model)、对数线性模型(Log-Linear Model)、最大效应模型(EmaxModel)及S型最大效应模型(Sigmoid—EmaxModel)四种药效学模型进行描述,求出效应模型参数,从中选择最佳药效模型形式。运用AIC,残差平方和(SUM)及拟合度(r2)等理论,采用统计学技术,对药物效应的时间过程进行最佳模型判别。结果表明,甘露醇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呈二室模型;甘露醇的利尿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药物效应与药浓度之间存在明显的逆时针滞后环,药效和效应室浓度的关系最符Sigmoid-Emax模型。甘露醇单方组的利尿药效学参数为Emax17.7±3.2滴min-1,EC50为1.17±0.16mg mL-1,Ke0为2.41±0.52h-1。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组的药效学参数为Emax24.2±4.8滴min-1,EC50为1.21±0.32mg mL-1,Ke0为2.82±0.43h-1。经该模型拟合后,单方组与复方组的效应-血浆药物浓度(E-Cp)的滞后关系均可转化为效应-效应室血药浓度(E-Ce)的正变关系,利尿效应与效应室血药浓度的峰值达到同步。将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代入效应-时间方程,得到的药效经时过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接近。通过两组对比,复方组利尿最大效应值Emax(24.2±4.8滴min-1)较甘露醇组(17.7±3.2滴min-1)明显提高,说明右旋糖酐40和甘露醇联用后药效较甘露醇单用组增强。单方组的Ke0(2.41±0.52h-1)较复方组(2.82±0.43h-1)小,提示甘露醇与右旋糖酐联用后,滞后时间有所缩短,起效时间有所提前。本课题成功建立了甘露醇在家兔血浆中的含量测定方法,建立了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定量研究了甘露醇利尿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提供有价值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参数,可为制定合理临床用药方案提供参考。
崔茜,侯晓莉,马思明,童学红[5](2011)在《在机能实验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利用留置针代替传统的静脉输液针来进行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方法及要点。它的应用不仅使实验操作更简单、学生更易掌握,而且确保了实验的成功率。
徐鹏[6](2004)在《rhBMP-2促进兔胫骨延长区骨愈合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转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牵拉骨再生(distraction osteogenisis,DO)是骨干或干骺端截骨后,通过外固定器对截骨两端进行持续、缓慢,高频牵拉,刺激骨形成的一种独特方法,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骨缺损,肢体不等长,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身材矮小等疾病。尽管临床上以合适的速率延长,但是新生骨的形成不总是令人满意。长时间的外固定治疗除了对病人心理和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外,并发症的发生可能导致治疗的失败。因此,如何促进延长区骨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骨科医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促进延长区骨愈合,人们做了大量实验研究,包括对延长区进行机械刺激,电刺激,延长区移植自体骨髓细胞及成骨样细胞,局部或全身应用rhbFGF(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rhGH(重组人生长因子),维生素D3等,虽有一定的作用,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牵拉骨再生的骨愈合与正常骨折愈合,胚胎时期骨发育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骨生成和骨修复的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因子,激素,细胞外基质等在调节骨再生及骨塑型的某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是这些因子中骨诱导性最强的因子。自1965年Urist将去矿化骨基质植入动物肌肉内,诱导异位成骨的产生,从此BMPs被描述为去矿化骨基质中引起异位成骨的物质,随后BMPs被提纯,开始应用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开创了骨组织工程学的新局面。BMPs已有十余种成分,其中BMP-2由于其强大的成骨能力,具有促进成骨前体细胞增殖和向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在治疗临界性骨缺损,软骨缺损,脊柱融合的动物实验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而BMP-2与牵拉骨再生的关系方面报道很少。够向成纤维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是多种细胞的前体细胞,能网状细胞、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方向转化。时,牵拉两骨端产生的张力是产生新的骨组织的重要刺激物,牵拉骨再生在牵拉期间两骨端间的日MSc对新骨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应努力促进BMSc向骨的前体细胞分化,以有利于延长区骨形成。我们研究了rhBM尸一2(重组人骨形态生成蛋白2),b「G「对体外培养的BMSc增殖及转化的作用,建立兔胫骨延长区骨再生不良动物实验模型,研究了rhBM尸一2经皮注射到兔胫骨,延长区对于00延长骨愈合的作用,探索促进00延长区骨愈合的方法。1 BMSc培养及成骨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兔骨髓基质细胞的生长情况,观察细胞在培养状态下成骨分化及分化后成骨细胞的鉴定,研究BMSc短期冻存后复苏,其增殖和成骨分化的情况。方法:兔骼峭部抽取!ml骨髓进行体外培养,显微镜下观察BMSc的生长情况,用MTI.法检测细胞增长和存活情况,采用改良Gomori钙钻法计数细胞碱性磷酸酶(ALp)阳性率。冻存细胞解冻后,接种培养,观察其增长和分化情况。结果:兔骨髓基质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形成集落并持续扩增,其中部分集落碱性磷酸酶(ALP)表达阳性,细胞接近汇合时有近70%的细胞有AL尸活性表达,汇合后能够形成钙化小结。BMSc冻存复苏后成骨能力及分化能力无明显降低。结论:BMSc采集容易,增殖能力强,在体外具有明确的成骨分化能力,大量扩增及冻存复苏后成骨能力及分化能力无明显降低。深低温冰箱短期保存细胞简单、经济,有利于BMSc短期内多次培养和使用。Zrh日Mp一2,bFGF对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及转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rhBM尸一2,b「G「单因子及联合应用对BMSc增殖及转化的影响,为将骨髓基质干细胞大量扩增为高效成骨细胞,为进一步研究rhBM尸一2,b「G「单独或联合应用治疗肢体延长区骨愈合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不同浓度的rhBMp一2、b「GF作用于骨髓基质细胞,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及细胞的AL尸活性,比较rhBMp一2、bFG「的效应、同因子不同浓度的效应以及rhBM尸一2、bFG「联合应用的效应。结果:当rhBMP一2浓度在800ng/m!以下时,BMSc AL尸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当rhBM尸一2浓度在800一1 20Ong/m!时,各组BMSc ALp活性无明显差别。当rhBMp一2浓度大于1200ng/ml时,BMSe ALP开始活性下降。当rh BMP一2浓度在800ng/ml以下时,各组BMSe OD值(MTT法测定,反映细胞增殖情况)无显着差异,当rhBM尸一2浓度大于800ng/m!时,BMSe OD值逐渐减小。在培养10天时,随着bFGF剂量增如,BMSe ALP值逐渐下降;当b「GF浓度在1000ng/ml以下时,随b厂G「剂量增加,各组骨髓基质细胞的00值逐渐增高,当浓度在800一1 6O0ng/ml时,各剂量00值无明显差别。rhBMp一2、b「G「联合应用能同时促进BMScALP活性和00值。结论:rhBMP一2对BMSc具有强诱导分化作用,bFGF对BMSc具有促增殖作用,二者联合应用能同时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3 rhBMp一2局部注射促进兔胫骨延长区骨愈合 目的:研究rhBMP一2经皮注射到兔胫骨延长区,对于延长区骨愈合的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42只按llizarov方法制成右侧胫骨延长模型,胫胖联合下方二次截骨,使胫骨缩短1厘米,安装自行设计的微型双臂外固定器,术后第7天开始延长,行快速延长(2次/天,lmm/次,Zmm/天),共延长,0天,Zcm。42只兔子中,因各种原因有6只兔子被淘汰,其余 36只兔子被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延长区注射0.,m!醋酸盐缓冲液;H组:延长结束后?
梁坚[7](2004)在《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文中研究指明
卢金萍,欧阳静萍[8](2003)在《心可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探讨心可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9只家兔随机分为 3组 :①假手术组 (SH组 ,n =6 ) :开胸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AD)只穿线不结扎 ,旷置 2 0min ,再观察 6h ;②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n =7) ;③心可舒处理组 (XKS组 ,n =6 ) :两组均开胸结扎兔LAD 2 0min ,然后松扎 6h。以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心率、再灌注心律失常、左室功能、右室血清SOD活性和MDA的含量及心肌组织中SOD、MDA、ATP水平为观察指标。结果 :3组心率均呈进行性下降趋势 ,其中IR组下降幅度最大。XKS组左室内压力上升和下降速率及左室内压峰值均显着高于IR组 (P <0 .0 1) ,血清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和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显着高于IR组 (P <0 .0 1) ,而MDA含量显着低于IR组 (P <0 .0 1) ,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IR组 (P <0 .0 1) ,XKS组心肌超微结构损害较轻。与SH组比较 ,XKS组上述各指标均无显着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可舒可促进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心功能的恢复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等有关。
二、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飞利浦LungDensity软件辅助诊断肺部疾病的方法与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设备与试剂 |
1.2 人体Lung Density研究的材料与方法 |
1.3 兔Lung Density研究的实验方法 |
2 实验结果 |
2.1 Lung Density软件后处理所需的图像技术要求 |
2.2 碘剂雾化吸入后肺气体储留状况的动态变化 |
2.3 扫描体位影响Lung Density分析质量的观察结果 |
2.4 72例健康体检者Lung Density影像解剖学观测 |
2.5 气肿区肺组织HE染色观察 |
2.6 肺炎患者Lung Density图像表现 |
2.7 肺结核患者Lung Density图像表现 |
2.8 多灶性肺炎与肺结核Lung Density的区别 |
3 讨论 |
3.1 Lung Density图像后处理的质量保证 |
3.2 碘水雾化吸入后Lung Density的动态变化 |
3.3 Lung Density气道与肺组织的解剖学观察 |
3.4 Lung Density软件用于诊断的流程 |
3.5 体检者、肺炎及肺结核患者Lung Density比较 |
3.6 Lung Density鉴别肺部疾病的价值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硬脊膜撕裂及自体筋膜修复后脊髓病理学改变及其对传导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3)改良医学机能实验中动脉插管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家兔动静脉插管装置及改良方法 |
1.1 家兔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插管术 |
1.2 留置针代替动脉插管行颈总动脉插管术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2.1 实验材料及实验动物 |
2.2 实验方法 |
2.2.1 实验前期准备 |
2.2.2 颈总动脉插管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语 |
(4)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综述 |
1.1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 |
1.1.1 药动学模型 |
1.1.2 药效学模型 |
1.1.3 Sheiner 效应室模型 |
1.1.4 药动-药效结合模型基本概念及分类 |
1.1.5 模型判别 |
1.1.6 计算方法 |
1.1.7 计算程序 |
1.1.8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发展的新动向 |
1.2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在心脑血管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
1.2.1 PK-PD 模型的四个不同属性及相应实例 |
1.2.2 PK-PD 模型在心血管系统药物研究中的应用举例 |
1.2.3 不同类型心血管药物的 PK-PD 模型总结及展望 |
1.3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主药成分的药动学药效学研究进展 |
1.3.1 右旋糖酐 40 的研究概况 |
1.3.2 甘露醇的研究概况 |
1.3.3 右旋糖酐与甘露醇联合用药进展 |
1.3.4 甘露醇的药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
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甘露醇的方法学的建立 |
2.1 实验目的 |
2.2 仪器与试药 |
2.3 气相色谱条件 |
2.4 样品处理 |
2.4.1 储备液的制备 |
2.4.2 标准系列溶液的制备 |
2.4.3 内标液的制备 |
2.4.4 甘露醇血浆样品前处理 |
2.5 衍生化方法的确定 |
2.5.1 衍生化溶剂种类的选择 |
2.5.2 衍生化溶剂剂量的考察 |
2.5.3 衍生化温度和时间的考察 |
2.6 方法的专属性 |
2.7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最低检测浓度的测定 |
2.8 回收率测定 |
2.9 精密度试验 |
2.10 稳定性考察 |
2.10.1 血浆样品室温下放置 6h 的稳定性考察 |
2.10.2 血浆样品融冻循环后的稳定性考察 |
2.10.3 血浆样品-20℃冷冻放置 60d 后的稳定性考察 |
2.11 右旋糖酐 40 对该法测定甘露醇血药浓度的影响 |
2.12 讨论 |
2.12.1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12.2 内标的选择 |
2.12.3 样品的前处理方案的选择 |
2.1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研究 |
3.1 实验目的 |
3.2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案 |
3.3.1 给药方法、时间及剂量 |
3.3.2 采血时间 |
3.3.3 样品的制备及贮存 |
3.3.4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
3.3.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方法 |
3.4 实验结果 |
3.4.1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 |
3.4.2 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甘露醇注射液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 |
4.1 实验目的 |
4.2 实验材料 |
4.3 实验方法 |
4.3.1 受试动物 |
4.3.2 血样采集及药效测量 |
4.3.3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
4.4 数据分析方法及结果 |
4.4.1 药动学测定结果 |
4.4.2 药效学测定结果 |
4.4.3 PK-PD 模型的建立 |
4.5 讨论 |
4.5.1 插管方法的选择 |
4.5.2 麻醉剂量的选择 |
4.5.3 模型讨论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右旋糖酐 40 甘露醇注射剂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结合模型的研究 |
5.1 实验目的 |
5.2 实验材料 |
5.3 实验方法 |
5.3.1 受试动物 |
5.3.2 血样采集及药效测量 |
5.3.3 血浆样品测定方法 |
5.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结果 |
5.4.1 药动学测定结果 |
5.4.2 药效学测定结果 |
5.4.3 药动学-药效学结合模型拟合 |
5.4.4 单方组与复方组模型比较与分析 |
5.5 讨论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在机能实验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的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弊端 |
2 使用留置针进行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
3 使用留置针进行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优点及实验教学效果 |
(6)rhBMP-2促进兔胫骨延长区骨愈合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转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表 |
第一部分 BMSc培养及成骨分化的研究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二部分 rhBMP-2,bFGF对BMSc增殖及转化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第三部分 rhBMP-2局部注射促进兔胫骨延长骨愈合的实验 |
材料和方法 |
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
文献综述 |
致谢 |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附录一 中文摘要 |
附录二 英文摘要 |
(8)心可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模型制作 |
1.2 实验分组 |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改变(如图1,2,3) |
2.2 心率 |
2.3 心电图 |
2.4 心功能 |
2.5 血清及心肌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和心肌组织中ATP含量比较 |
3 讨论 |
3.1 心可舒的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 |
3.2 心可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 |
3.2.1 抗氧化作用 |
3.2.2 提高心肌组织能源储备 |
四、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飞利浦LungDensity软件辅助诊断肺部疾病的方法与价值研究[D]. 肖文. 成都医学院, 2015(01)
- [2]硬脊膜撕裂及自体筋膜修复后脊髓病理学改变及其对传导功能的影响[D]. 宋轶. 大连医科大学, 2014(01)
- [3]改良医学机能实验中动脉插管的实验研究[J]. 崔茜,童学红,侯晓莉. 中国医学装备, 2013(01)
- [4]右旋糖酐40甘露醇注射剂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D]. 李冉. 青岛科技大学, 2012(06)
- [5]在机能实验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兔耳缘静脉注射给药的方法研究[J]. 崔茜,侯晓莉,马思明,童学红. 中国医学装备, 2011(05)
- [6]rhBMP-2促进兔胫骨延长区骨愈合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和转化的实验研究[D]. 徐鹏. 吉林大学, 2004(04)
- [7]以兔为对象的生理学动物实验操作体会[J]. 梁坚. 卫生职业教育, 2004(01)
- [8]心可舒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卢金萍,欧阳静萍.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