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侵染模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疫病,南瓜,霜霉病,根系,牧草,病害,教学法。
侵染模拟论文文献综述
苗迎权,闫兴富,杜茜,周云锋,孙毅[1](2016)在《啮齿动物对模拟昆虫侵染种子的取食和扩散》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粘土和花生粉为主原料制作人工种子,添加不同含量的蚕沙(5%、10%、20%、40%,分别记为SE5、SE10、SE20、SE40)模拟不同程度被昆虫取食损坏的种子,研究啮齿动物对昆虫取食损坏种子的取食和搬运行为策略。结果表明:1种子投放2 d后,纯粘土(NC)种子的留存率最高(92.9%),其次为蚕沙含量较低(SE5)的种子(47.1%),不含蚕沙种子(SE0)的留存率最低(36.1%);种子投放4 d后,NC种子和SE40种子留存率仍分别高达76.4%和60.8%;NC种子在投放10 d和17 d后仍分别有6.8%和5.6%留存,但其他类型种子留存率均为0。2NC种子被啮齿动物的就地取食率最高(63.2%),SE40种子次之(59.2%),且随种子蚕沙含量的减少呈波动性降低趋势;种子被搬运后的取食率以SE20种子最高(45.0%),SE0种子略低(33.7%),NC种子仅有4.1%;SE0和SE5种子被动物搬运后的贮藏率分别高达34.1%和22.9%,NC、SE20和SE40种子均低于1.5%;3SE0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平均距离最大(5.9 m),且随蚕沙含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NC种子被动物搬运后取食和贮藏的距离均最小(分别为1.2 m和0.1 m)。(本文来源于《福建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孙军德,张若溪,王铁生[2](2013)在《AMF侵染胡萝卜转化根抗干旱模拟试验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AM真菌能侵染植物根系,改善寄主对营养、水分吸收的抗逆能力。以胡萝卜转化根为试验材料,用添加PEG6000的M培养基营造高渗环境,构建水分胁迫的干旱模型。定时测定AM侵染的转化根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呼吸速率及根系活力的变化,以研究AM真菌在提高寄主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3年06期)
胡小平,郝兴安,商文静,朱俊平,高小宁[3](2011)在《植物病原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的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微观和宏观世界客观规律的学科,是针对由真菌、细菌、病毒、植物寄生线虫等生物因素引起的侵染性病害而言的,其研究对象主要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及寄主植物受害后的病理现象。结合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动画模拟植物病原物侵染植物的微观过程来展示知识点,化难为易,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准确地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介绍了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分析了近10年来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方法的教学效果,总结了相关经验,并对植物病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与文化》期刊2011年04期)
张俊华,崔崇士,张耀伟[4](2009)在《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流行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疫病是由Phytophthora cap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黑龙江省南瓜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南瓜疫病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田间疫病流行动态研究。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南瓜疫病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其互作对南瓜疫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瓜疫病发病的最低温度为15℃,最高为36℃,最适温度为26~30℃。在最适温度下,南瓜疫病发生所需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40%。当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时,南瓜疫病发病率为100%。土壤含水量与南瓜疫病发病率的关系呈S型曲线。为建立发病率随接种温度(DT)和土壤含水量(SW)变化的关系式。通过1997~1999年田间系统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多种曲线方程拟合,认为Logistic模拟较成功地拟合南瓜疫病的田间增长过程。并通过对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分析建立了田间南瓜疫病流行动态预测模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纪念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成立十周年、祝贺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中国召开》期刊2009-09-01)
石延霞[5](2002)在《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模拟、致病机理和高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瓜霜霉病菌是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Rostow)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全世界大约有70多个国家发生,对黄瓜生产威胁极大。80年代以后,随着设施蔬菜生产规模的扩大,棚室温湿度条件利于病害的发生流行,黄瓜霜霉病成为黄瓜生产的障碍。为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并降低化学防治造成的环境污染,以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为目的,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针对进行了初步探讨。 对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模拟的研究,明确了其侵染的温湿度条件,霜霉病菌侵染离体叶片的适宜温度是25~35℃,2h的高湿就足以导致侵染。-20℃的低温保存10个月的黄瓜霜霉病菌种仍具有致病力。同时建立了温度影响致病力的侵染模型,证明其符合Logistic模型。离体和活体病叶片可连续几天产生孢子囊,分析显症后天数与累积孢子囊量发现二者之间呈抛物线型,而显症天数与病斑面积间则符合Gompertz模式变化。 首次提出黄瓜霜霉病菌致病机制是其产生致病毒素和致病酶的作用,提取到具有较高活性的致病毒素SM-2。 “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提出后的二十年内,尚未对其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详细的研究。在棚室可控高温条件下,湿度对病原菌致死的影响国内外还未见系统的报导。本文采取温湿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高温处理对黄瓜霜霉病菌侵染的影响,明确了在8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45℃处理2h可以有效防治黄瓜霜霉病的发生,从而为该生态防治方法在田间应用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而高温诱导寄主—黄瓜亦可产生抗病性,这一结论是本研究创新。研究高温诱抗机制,发现高温诱导后寄主的PAL、POD、SOD、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均较对照升高。同时细胞壁表面有大量木质素沉积,分析几方面因素认为,在高温诱导过程中,寄主的防御酶系及木质素协同起到抗病性作用,而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降解霜霉病菌孢子囊细胞壁、破坏病菌组织来发挥抗病性作用。 此项研究为黄瓜霜霉病的生态防治提供进一步的理论和方法。(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周艳玲[6](2002)在《辣椒疫病菌侵染模拟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模拟土壤温度(ST)和土壤含水量(SW)对辣椒疫病菌侵染的影响,通过系统观测分析田间辣椒疫病流行动态,测定甲霜灵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辣椒疫病菌的毒力。研究结果如下: 1.辣椒疫病的发生程度与接种体孢子囊密度密切相关,其ID-DI曲线可用抛物线描述:DI=0.1090+0.03787×ID+0.0002794×ID~2。 2.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辣椒疫病菌侵染的重要因子,病菌侵染的最适土壤温度为22℃~28℃,最适土壤含水量为40%或土壤水分基质势值(Ψm值,简称MP)为0(土壤接近饱和); 发病率(Ⅰ)与ST和SW之间的关系用模型SORT(Ⅰ)=-1.4304-0.03107×SW+0.1467×ST-0.003112×T~2-0.0003614×SW~2-0.000000051×T~2×SW~2描述。 3.分析土壤水分基质势(MP)与土壤含水量(SW),发现它们之间关系可用负指数模型描述:MP=459.516×exp(-0.116×SW)。 发病率(Ⅰ)与ST和MP之间的关系可描述为:SQRT(Ⅰ)=-0.6908-0.01544×MP+0.1433×ST-0.003090×ST~2+0.0002083×Mp~2,相关性检验证明,土壤水分基质势与病菌侵染的关系更为密切。 4.调查辣椒疫病田间流行趋势,发现病害随时间呈现Gompertz增长,DI=exp(-5.088×exp(-0.024×D)); 辣椒疫病与初始病情、多种环境因素间呈线性关系,其关系模型可描述为:Gompit (Ⅰ)=-0.04554+0.9526×Gompit(I_0)+0.05484×T+0.00003789×SW~2×ST-0.00009250×SW×ST; 土壤含水量是病害发生的重要环境因素,灌溉频率高导致土壤含水量高,最终发病率也高。田间病害的传播方向与灌溉水流方向一致,呈椭圆形分布。 5.甲霜灵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辣椒疫病菌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当甲霜灵和福美双以70:30的比例混合时,增效作用最大,增效比为3.18,接种试验也证明其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2-05-01)
张俊华,贾文香[7](2002)在《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流行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疫病是由 Phytophthora.cap i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 ,是黑龙江省南瓜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论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南瓜疫病进行研究。 1)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 ;2 )田间南瓜疫病流行动态研究(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张俊华[8](2000)在《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侵染南瓜不同品种生理指标的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南瓜疫病是由Phytophthora.capisici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是黑龙江省南瓜生产上威胁最大的病害之一。本论文主要从叁个方面对南瓜疫病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南瓜疫病侵染模拟,田间南瓜疫病流行动态和不同抗病品种与P.capisici互作的生理指标的研究。 在人工控制条件下,本研究分析了影响南瓜疫病发生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土壤含水量)及其互作对南瓜疫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南瓜疫病发病率随温度升高不断增加,当温度高于30℃时,南瓜疫病发病率随温度升高不断降低。南瓜疫病发生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低温度为15℃,最高温度36℃。在最适温度下,南瓜疫病发生所需的最低土壤含水量为40%。当土壤含水量达到80%以上时,南瓜疫病发病率为100%。土壤含水量与南瓜疫病发病率的关系呈S型曲线。以接种温度(DT),土壤含水量(SW)及其多种互作为自变量,发病率经过逻辑斯蒂、对数以及开平方等多种转化的发病率值为依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以复相关系数(R)较高,剩余标准差最小的原则筛选最优方程,得到如下发病率随接种温度(DT)和土壤含水量(SW)变化的关系式: SQRT(R)=1.381-1.133×10~(-1)×DT-6.588×10~(-2)×SW+5.133×10~(-3)×DT×SW-9.232×10~(-5)×DT~2×SW+2.093×10~(-3)×DT~2+8.194×10~(-5)×SW~2 R=0.9089 F=146.64 ss=0.0268 其中为DT接种温度,SW为土壤含水量。该式描述了南瓜疫病菌的发病率随气候因子变化规律。其适用范围15℃~37℃,土壤含水量35%~100%。 通过1997~1999年田间系统调查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数种曲线方程拟合,认为Logistic模型较成功地拟合南瓜疫病的田间增长过程。并通过对影响病害发生的主要因子分析建立了田间南瓜疫病流行动态预测模型:r=-28.01+2.14×T+0.496×RQ-0.210×RD-0.073×Ln[X_(ll)/(1-X_(ll))]-0.083×T~2+0.0036×T×RD~2-0.0005×T×RH~2+0.0013×T~2×RH-0.0168×RQ~2-0.057×RD×RQ+0.0069×RH~2 R=0.99772 F=1948.33 ss=0.0135 其中r为病害侵染速率,RD为雨日,X_(ll)为初始病情,RQ为日均降雨量,T为日均温度,并利用1999年数据拟合方程,表明估计值与实测值有明显线性关系。 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与品种抗疫病性呈正相关。抗感品种健康植株的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差异不显着,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差异显着。抗感品种接种后POD的活性变化分别在36h、48h、60h出现3次高峰,PPO的活性变化分别在30h、42h出现2次高峰,PAL的活性变化分别在30h、48h出现2次高峰。感病品种接种后与健康植株相比,POD、PPO酶带几乎没有增加,抗病品种接种后与健康植株相比,增加两条POD酶带(Rf=0.6308,0.7077),增加叁条PPO酶带(Rf=0.3,0.6286,0.7429)。抗感品种健康植株POD、PPO酶带数一基本相同,接种后抗病品种比感病品种多叁条POD酶带(Rf二0.2615,0.6305,0.7077)和叁条P 酶带(Rf二0.3,0.6286,0.7429)。 研究生:张俊华 导师:文景芝副教授 贾文香教授(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0-11-01)
陈松恩,陈一安,林德芝,陈皓,曾士迈[9](1996)在《萄葡黑痘病系统侵染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黑痘病系统侵染模拟主要由孢子侵入有效时数VHi、侵入即时速率IV_ij和病菌超寄主潜育生长显症率RPi组成。叁函数主要与雨后10h温度及孢子侵入后7d实时气温室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福建省农科院学报》期刊1996年02期)
赵桢梅,马占鸿[10](1994)在《牧草病害田间病菌重迭侵染的计算机模拟模型(GDRICM)》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个牧草病害田间重迭侵染的计算机模拟模型—GDRICM,经检验和模拟试验,与Vanderplank1975年确立的理论公式Y=1—exp(-x)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但在方法上更为简便,其结构合理,实用性强。针对该模型之不足,探讨了改进途径。全部过程由Fortran语言编程实现。(本文来源于《宁夏农学院学报》期刊1994年03期)
侵染模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AM真菌能侵染植物根系,改善寄主对营养、水分吸收的抗逆能力。以胡萝卜转化根为试验材料,用添加PEG6000的M培养基营造高渗环境,构建水分胁迫的干旱模型。定时测定AM侵染的转化根在不同干旱胁迫程度下呼吸速率及根系活力的变化,以研究AM真菌在提高寄主植物抗旱性中的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侵染模拟论文参考文献
[1].苗迎权,闫兴富,杜茜,周云锋,孙毅.啮齿动物对模拟昆虫侵染种子的取食和扩散[J].福建林业科技.2016
[2].孙军德,张若溪,王铁生.AMF侵染胡萝卜转化根抗干旱模拟试验初报[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
[3].胡小平,郝兴安,商文静,朱俊平,高小宁.植物病原真菌侵染过程动画模拟的教学实践[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
[4].张俊华,崔崇士,张耀伟.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流行预测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纪念中国园艺学会南瓜分会成立十周年、祝贺第四届国际瓜类作物学术大会在中国召开.2009
[5].石延霞.黄瓜霜霉病菌侵染模拟、致病机理和高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6].周艳玲.辣椒疫病菌侵染模拟的定量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2
[7].张俊华,贾文香.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流行预测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
[8].张俊华.南瓜疫病菌侵染模拟及侵染南瓜不同品种生理指标的测定[D].东北农业大学.2000
[9].陈松恩,陈一安,林德芝,陈皓,曾士迈.萄葡黑痘病系统侵染模拟[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6
[10].赵桢梅,马占鸿.牧草病害田间病菌重迭侵染的计算机模拟模型(GDRICM)[J].宁夏农学院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