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镇规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规模,城镇,城市,定律,伊犁,城镇化,形态。
城镇规模论文文献综述
李江,韦承君[1](2019)在《清代伊犁河谷城镇分布与形态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犁是我国的西陲重地,因其占据着控制天山南北羁縻中亚各部的重要地理位置,于清代中期成为治理新疆的中心。伊犁河谷是本区域内城镇分布的集中区,肩负着稳固西北边疆的重要作用。以往研究集中于讨论城镇的政治、经济功能,而对城镇分布、形态规模研究较少,缺乏对伊犁河谷城镇体系的直观展现。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的自然条件和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这些城镇的基本组成与分布、形态特征与范围、尺度规模与功能等内容,挖掘其所承载与传达的重要历史信息,为本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基础研究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的遗产活化展示提供支撑。(本文来源于《建筑史》期刊2019年02期)
李铁[2](2019)在《城市精细化治理不能忽视的关键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并要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对城市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对很多城市政府的官员来说,是摆在现实中的一项挑战。(本文来源于《北京日报》期刊2019-12-09)
魏守华,陈珑隆,杨阳[3](2019)在《城市规模增长与城镇体系协调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大城市和小城市都具有较高的人口增长率,而中等规模城市(100万左右)增长相对缓慢;中等规模城市"塌陷"导致我国城镇体系不够协调。不同规模城市增长差异的理论解释为:大城市超常增长是由于交通通信技术进步、政府撤县(市)设区的政策支持和自身的集聚效应;中等规模城市"塌陷"是由于市场区位优势弱化、产业关联性不强和公共服务相对不足;小城市快速崛起是由于"借用"(分享)大城市的规模优势及产业转移中的区位集聚。未来我国城镇化战略重点是推进一批中等城市崛起,"承上启下"地促进城镇体系协调发展。(本文来源于《江苏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石先进[4](2019)在《为何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对中国城镇化经济动因的空间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梳理16个城市历次城市总体规划对其未来人口规模的预测,发现近80%的样本低估了未来人口规模。因此通过构架劳动力转移模型,并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2000-2017年间中国31个省市城镇化的经济动因,发现:第二、叁产业比重越高、市场化程度越高、城乡收入差越大、房地产占GDP比重越高、人口增长速度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也越高,而资本形成占GDP比重越高的地区城镇化率越低,GDP增速对城镇化率没有显着影响。基于驱动城镇化的计量结果,认为有叁方面原因导致预测人口规模失败:一是政府忽略了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二是由于制度原因政府偏好小城镇并刻意压低人口规模,叁是苏联模式后遗症的影响。因此,在未来城市发展进程中,应结合人口转移的经济规律进行城市规模预测,继续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充分信任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减少制度性障碍,积极调整公共资源的供给缺口,认真落实社会法治,做好公平市场竞争机制的维护者。(本文来源于《北京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11期)
高春亮,李善同[5](2019)在《迁移动机、人力资本与城市规模:中国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城市是否为城镇化道路最佳选择广受争议。本论文以预期人力资本积累替代即期工资收入动机,建立人力资本积累模型,形成城市便利性、人力资本区位和城市规模的解释性框架,以2003-2016年272个城市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固定效应和内生性检验证实人力资本存量越高则城市规模越大,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大城市促进人力资本积累能力较强且人力资本对城市规模贡献也较大。结论表明,为提高人力资本积累而进行的区位决策将导致大城市规模持续增长,因此增加大城市数量更有利于中国城市化发展。(本文来源于《上海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高志国,梁艳菊[6](2019)在《城市规模对不同行业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来自CHIP2009的经验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2009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估计,来考察城市规模对不同行业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不同行业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都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行业、垄断程度较高行业和非贸易品行业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更大。因此,我国城市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需继续坚持沿用大城市发展战略和政策,以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本文来源于《现代经济信息》期刊2019年19期)
杨昔,杨静,何灵聪[7](2019)在《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逻辑:规模、形态与治理——兼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技术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框架基本确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将全面推进。为了更好地支持我国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工作,文章从规模逻辑、形态逻辑、治理逻辑叁方面出发,探讨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可行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边界规模方面,通过采用"叁线型"的划线体系,预留差异化的弹性规模;在边界形态方面,以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刚性约束城市形态;在政策管控方面,在明晰事权主体的前提下,边界内外实施差异化的管控机制,辅以定期与不定期的调整模式,确保边界的可持续性。(本文来源于《规划师》期刊2019年17期)
林小如,吕一平,刘凌云[8](2019)在《基于地域特征的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优化研究——以湖北省欠发达山区县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县域城镇体系是实施各种城镇化策略的基本空间载体,良好的城镇空间组织模式是实现城镇化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城市规划的真谛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有不可完全复制性。针对地域特色鲜明、发展阶段特殊的山区贫困县,分析城镇体系规模等级结构对城镇化的影响,通过对县域内不同人群进行城镇化迁移意向的问卷抽样调查,结合区域发展合理规模的宏观把握,定量预测山区平贫困县合理的规模等级结构。(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9年09期)
万建军[9](2019)在《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及支出结构与城镇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我国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城镇居民消费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地方财政支出规模的适度扩大有利于促进城镇居民消费;同时,结果表明我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具有明显的区域非对称效果,东部、中部和西部城镇居民消费分别受到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民生性支出的影响最大,这反映了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制约提升城镇居民消费的异质性瓶颈。因此,在适当提高财政支出规模基础上,不同区域应当因地制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实现财政支出结构与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目标相匹配。(本文来源于《商业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16期)
王铮,岁磊[10](2019)在《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下城镇化最优规模的测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否"以及"何时"会出现城镇化不足或过度城镇化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修正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首位度作为城镇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建立了度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程度的计量模型来分析中原城市群1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还未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程度。(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9年12期)
城镇规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并要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数量越来越多,对城市治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中城市的精细化治理对很多城市政府的官员来说,是摆在现实中的一项挑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镇规模论文参考文献
[1].李江,韦承君.清代伊犁河谷城镇分布与形态规模研究[J].建筑史.2019
[2].李铁.城市精细化治理不能忽视的关键点[N].北京日报.2019
[3].魏守华,陈珑隆,杨阳.城市规模增长与城镇体系协调发展[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9
[4].石先进.为何城市总体规划不能准确预测未来人口规模?——对中国城镇化经济动因的空间计量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9
[5].高春亮,李善同.迁移动机、人力资本与城市规模:中国新型城镇化模式之争[J].上海经济研究.2019
[6].高志国,梁艳菊.城市规模对不同行业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来自CHIP2009的经验证据[J].现代经济信息.2019
[7].杨昔,杨静,何灵聪.城镇开发边界的划定逻辑:规模、形态与治理——兼谈国土空间规划改革技术基础[J].规划师.2019
[8].林小如,吕一平,刘凌云.基于地域特征的县域城镇体系规模等级优化研究——以湖北省欠发达山区县为例[J].华中建筑.2019
[9].万建军.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支出结构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J].商业经济研究.2019
[10].王铮,岁磊.基于经济增长视角下城镇化最优规模的测度[J].统计与决策.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