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荞麦论文-高立荣,周美亮

野生荞麦论文-高立荣,周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野生荞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普通荞麦,野生近缘种,自交结实,利用价值

野生荞麦论文文献综述

高立荣,周美亮[1](2019)在《普通荞麦野生近缘种观察与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荞麦是蓼科粮食作物,不仅营养价值高、还有疗疾保健功能,是禾本科粮食作物不可比拟的。然而,荞麦产量低,种植面积不断缩小,产品不能满足人们生活需求。其原因是异花授粉作物,可亲和的种质资源少,低产水平未能突破;近几年,国内外科技工作者发现了普通荞麦野生近缘种,为选育荞麦高产品种带来了希望。【材料与方法】本研究从贵州师范大学引进‘贵荞2号’资源,2019年春季在温棚植株、秋季在大田种植,进行了田间观察、结实率统计、杂交授粉试验。【观察结果】经过2个世代的观察:‘贵荞2号’分离特别严重,植株高、矮不等,籽粒大、小不等,生育期长、短不一,花器构造不一(雌雄蕊等长、雌雄蕊不等长);从中分离出原始野生近缘种,与栽培型普通荞麦外部形态完全相同,但花器构造不同:为一型花(雌雄蕊等长);有别与普通荞麦二型花(雌雄蕊不等长)。结实率统计结果:野生近缘种荞麦大田自由授粉结实率40.1%、个别优良单株结实率60%、套袋自交结实率21.9%;普通荞麦(矮B系,对照)大田自由授粉结实率12.6%、套袋自交结实率0.1%。杂交授粉试验结果:♀野生近缘种X♂彩色翅荞麦,F1与♀在同一行种植,单株产量♀6.3g、千粒重20.4;F1产量23.4g、千粒重27.1g。F1比♀增产3.7倍,从中证明与普通荞麦可育、而且杂种优势十分显着。野生近缘种荞麦除了有上述优点外,同时带有落粒性强的缺点。籽粒临近成熟,即开始落粒,直至全株落尽;落粒株籽粒种植观察,第2代仍然落粒,具有遗传习性。【分析】野生近缘种,由于长期在逆境生存,多演化为携带抗病、抗虫、抗逆性等基因,在作物育种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我国70年代的水稻叁系配套、育成杂交稻,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成功的关键是发现利用了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野生近缘种荞麦与栽培型普通荞麦比较,正是携带特殊生殖生理和生长发育基因。其自花授粉,结实率40-60%,正是栽培型普通荞麦(异花授粉、结实率10%左右)迫切需要改变和提高的性状。而且与普通荞麦具有亲和性,弥补了大多数荞麦种质资与普通荞麦存在生殖障碍的缺限,为选育高产品种创造了条件。其虽然带有落粒性强的不利基因,仍然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可以扬长避短,有望像水稻、小麦那样,彻底改变普通荞麦的低产状况。(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0-27)

程成,张凯旋,唐宇,邵继荣,严明理[2](2019)在《云南金荞麦野生资源考察及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荞麦作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茎富含大量黄酮类物质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野生金荞麦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尤其是云贵川等西南地区。野生荞麦资源考察组在云南进行历时20 d的考察,在丽江、大理、昆明等地采集到14份不同地区的野生金荞麦资源。考察过程中发现,野生金荞麦在植株及果实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海拔、气候条件相关。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量采集的块状茎中的总黄酮及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发现不同地区的野生金荞麦块状茎之间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用ITS、matK分子标记手段,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发现其分类与地区海拔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张燕,陈尘,王庆,李艳,周军辉[3](2018)在《不同施肥处理对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产量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金荞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施肥有利于植株的生长,提高金荞麦的产量和品质。合理平衡施肥能够增加根茎的产量,单独使用K肥,其根茎鲜产和根茎干产产量下降,氮磷钾肥叁者混合施用金荞麦根茎鲜产、干产产量增幅最大的是处理5。氮磷组合施肥处理茎叶的干产产量增加的最多,表明氮磷组合施肥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N、K肥的共同施用能增加叶片的面积。(本文来源于《陕西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11期)

曾琴[4](2018)在《金荞麦仿野生栽培技术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荞麦药用价值高,对其的大量采挖导致种源大量减少,频临灭绝。仿野生栽培能实现该物种延续和可持续利用。通过金荞麦仿野生栽培试验,总结出相应的栽培技术以供探讨。(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20期)

张燕,王庆,陈尘,李阳,李艳[5](2018)在《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的营养及有效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Fagopyrum cymosum营养成分和有效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营养丰富、有效成分(表儿茶素、芦丁等)含量较高。其中,粗蛋白含量较高,达20.03%,可作为高蛋白的金荞麦育种材料;金荞麦氨基酸总量为15.78%,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5.54%,非必需氨基酸含量为10.24%,是一种氨基酸含量较丰富的资源植物。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可作为优良野生牧草资源与药用兼备的多用途植物,具进一步开发利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亚热带植物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周兵,闫小红,苏启陶,张争光,王宁[6](2019)在《野生荞麦细柄野荞麦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该研究通过野外观察和人工控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开花动态、花部基本特征、繁育系统、传粉生物学及种子性状等方面对荞麦属(Fagopyrum Mill.)植物细柄野荞麦(Fagopyrum gracilipes)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探究,并分析了各性状对其繁殖的贡献。结果表明:在贵州威宁,细柄野荞麦的花果期常为每年的6—10月,单花序和单花的花期分别为13~21 d和1~3 d。花较小,直径为(3.99±0.12) mm,花柱和花药高分别为1.30和1.65 mm,花直径与花被片长和花被片宽呈显着正相关,花柱高与花药高呈极显着正相关。细柄野荞麦花粉胚珠比为371±16.40,杂交指数为2,套袋实验显示其自交、异交亲和,表明其繁育系统为兼性自交,部分异交亲和。细柄野荞麦的访花昆虫较少,主要为膜翅目(Hymenoptera)、双翅目(Diptera)和鞘翅目(Coleoptera) 7个科的9种昆虫,食蚜蝇科(Syrphidae)昆虫是其主要传粉昆虫。细柄野荞麦果实存在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有利于其适应不同的传播方式,种子较小,千粒重为(1.05±0.04) g,萌发率较低,播种后30 d的累积萌发率为(19.60±2.14)%,但萌发整齐,主要集中在前5 d。综上所述,细柄野荞麦灵活的繁育系统为其产生大量种子提供了保障,多样的果实传播方式和整齐的种子萌发特性为其占据更广阔的生境成为群落优势种创造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19年05期)

赵明坤,杨菲[7](2016)在《叁个野生金荞麦引种比较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3个野生金荞麦材料开展栽培试验,从生育期、鲜草产量、结实性和抗逆性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3个金荞麦材料生育期差异不明显;从产草量来看,贵阳金荞麦(G200601)产量最高与其他两个材料差异达极显着水平,独山金荞麦(D200401)产量最低;从茎叶比来看,独山金荞麦>开阳金荞麦>贵阳金荞麦;从抗病性来看,贵阳和独山的两个材料抗病性强,开阳金荞麦感病较严重。说明贵阳金荞麦产量高、叶量大、抗病性强,具有较大开发利用潜力,但结实率较低,可以采用无性繁殖弥补不足。(本文来源于《草业与畜牧》期刊2016年04期)

史建强,李艳琴,张宗文,吴斌,王安虎[8](2016)在《荞麦野生种的核型及进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荞麦野生种,剖析野生荞麦的核型特征对荞麦进化和育种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齿翅野荞为试验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进行核型鉴定。结果表明:甜荞近缘种、硬枝万年荞和疏穗小野荞都为二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2x=16=12M+4m(2SAT)、2n=2x=16=16M、2n=2x=16=14M+2m(2SAT),而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为四倍体,核型公式分别为2n=4x=32=32M、2n=4x=32=30M+2m(2SAT)。甜荞近缘种和硬枝万年荞核型属1A型,疏穗小野荞、细柄野荞和齿翅野荞核型属1B型,并且甜荞近缘种、疏穗小野荞和齿翅野荞都有1对随体染色体。研究证明,荞麦野生种染色体的基数为8,有二倍体和四倍体野生荞麦。通过比较分析,硬枝万年荞在进化地位上比较原始,齿翅野荞是比细柄野荞较进化的四倍体荞麦野生种。(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史建强,李艳琴,张宗文,吴斌,王安虎[9](2015)在《荞麦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荞麦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区分布有大量荞麦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种。本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从我国西南地区收集的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利用19对SSR引物共检测出84个等位基因,每对SSR引物平均扩增出4.421个等位基因,19对SSR引物的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为0.985,平均PIC为0.478。81份荞麦及其野生资源的相似系数范围为0.500~1.000,分析发现大粒组荞麦种(甜荞及其近缘种、苦荞及小米荞、金荞)与小粒组硬枝万年荞亲缘关系比较近。通过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32时,可将81份荞麦种质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由小粒组齿翅野荞、细柄野荞、小野荞麦、疏穗小野荞麦和硬枝万年荞组成;第Ⅱ类由甜荞和甜荞近缘种组成;第Ⅲ类都是由金荞组成;第Ⅳ类是由苦荞和小米荞组成。在遗传系数为0.920时,小粒组荞麦种可以明显区分出疏穗小野荞麦、硬枝万年荞、齿翅野荞及其细柄野荞。研究表明,19对SSR引物多态性较高,能较好反应荞麦及其野生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的结果为荞麦属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分析和荞麦起源进化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植物遗传资源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胡肃银[10](2014)在《安徽省旌德县野生金荞麦资源调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安徽省旌德县境内野生金荞麦分布、生存的生态环境和生长状况,对野生金荞麦资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保护野生金荞麦资源的合理化建议。(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4年16期)

野生荞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荞麦作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根茎富含大量黄酮类物质而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野生金荞麦在我国分布极其广泛,尤其是云贵川等西南地区。野生荞麦资源考察组在云南进行历时20 d的考察,在丽江、大理、昆明等地采集到14份不同地区的野生金荞麦资源。考察过程中发现,野生金荞麦在植株及果实形态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海拔、气候条件相关。利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别测量采集的块状茎中的总黄酮及黄酮类物质芦丁、槲皮素含量,发现不同地区的野生金荞麦块状茎之间黄酮类物质的含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使用ITS、matK分子标记手段,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发现其分类与地区海拔具有较为明显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野生荞麦论文参考文献

[1].高立荣,周美亮.普通荞麦野生近缘种观察与利用[C].201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2].程成,张凯旋,唐宇,邵继荣,严明理.云南金荞麦野生资源考察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9

[3].张燕,陈尘,王庆,李艳,周军辉.不同施肥处理对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产量品质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8

[4].曾琴.金荞麦仿野生栽培技术探讨[J].科技经济导刊.2018

[5].张燕,王庆,陈尘,李阳,李艳.秦巴山区野生金荞麦的营养及有效成分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8

[6].周兵,闫小红,苏启陶,张争光,王宁.野生荞麦细柄野荞麦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研究[J].广西植物.2019

[7].赵明坤,杨菲.叁个野生金荞麦引种比较试验[J].草业与畜牧.2016

[8].史建强,李艳琴,张宗文,吴斌,王安虎.荞麦野生种的核型及进化特征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6

[9].史建强,李艳琴,张宗文,吴斌,王安虎.荞麦及其野生种遗传多样性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5

[10].胡肃银.安徽省旌德县野生金荞麦资源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

标签:;  ;  ;  ;  

野生荞麦论文-高立荣,周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