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被动土压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压力,效应,挡土墙,位移,压力计,极限,理论。
被动土压力论文文献综述
韩同春,谢灵翔,刘振[1](2018)在《坑中坑条件下基坑有限土体的被动土压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坑中坑在基坑工程实践中普遍存在,使得基坑底部土体成为有限土体,因此,常规的建立在半无限空间土体假定上的朗肯土压力理论对于坑中坑条件下的基坑不再适用。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平面滑裂面假定,考虑土体黏聚力和滑动土体不同的形状,推导了4种情况下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滑裂面剪切破坏角的数学表达式。通过算例,计算了不同内坑位置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大小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滑裂面剪切破坏角是与土体内摩擦角、黏聚力、计算深度、内坑大小及位置有关的变量,内坑的存在将降低围护结构上的被动土压力,且存在一个内坑影响最不利位置,此时的被动土压力值最小。成果为基坑围护设计中被动土压力的计算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12期)
谢涛,罗强,张良,连继峰,蒋良潍[2](2018)在《主被动状态间墙体侧向位移与土压力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从静止到主动状态或从静止到被动状态下墙体侧向位移与墙背土压力大小的关系,以应力Mohr圆为出发点,通过引入内摩擦发挥角,推导了主动与被动状态间土压力与内摩擦发挥角的统一表达式。根据所构建的墙体位移与土体剪应变几何方程以及等极限应变下的剪应变-剪应力理想非线弹塑性物理模型,建立了能基本反映土体应力-应变特性和墙后填土初始应力状态的墙体位移-土压力统一函数关系式,并结合Coulomb土压力模型近似考虑了墙背与填土间摩擦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墙体位移-土压力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墙背初始应力状态、墙后滑移区范围及填土应力-应变特性;初始侧压力系数的增加,直接导致进入主动与被动状态所需墙体位移出现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沿水平轴呈现出整体平移的变化;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改变会引起滑移区范围的变化,从而使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整体放大或缩小;填土应力-应变特性是墙体位移-土压力关系的微观本质,其模量比与极限剪应变对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的平缓程度及极限状态下的墙体位移大小影响显着。(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永刚,周慧珍[3](2017)在《挡土墙位移对被动土压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挡土墙的土压力绝大多数是非极限状态的。通过准滑移面计算挡土墙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结果表明,墙后非极限状态被动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合力随墙体位移的增大而线性增长,其作用点位置逐渐降低,在墙高的下叁分点以下。(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7年31期)
姚小彬[4](2017)在《一种考虑被动土压力的短桩基础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泥厂项目设计中,为了施工方便、节约成本,厂区所有的围墙、路灯、电缆支架等均采用短桩基础。推导了一种考虑被动土压力的短桩基础设计方法,同时得到了被动土压力随基础埋深的变化曲线,以及针对特定的基础确定最优基础埋深的方法。对本行业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7年S2期)
李琳,柳士明,宋静,张淑朝[5](2016)在《被动桩桩侧土压力群桩效应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群桩中具有明显的土拱效应和遮拦效应,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对不排水条件下的被动群桩进行了平面应变数值模拟研究.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研究结果表明,埋深对桩侧极限土压力有影响,在浅层桩侧极限土压力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深度后随着埋深的增大基本保持不变.单排桩时桩后具有明显的土拱效应,随着桩间距增大桩的荷载分担比降低,达到稳定的桩荷载分担比所需要的桩土相对位移量增大.双排桩时随着排间距增加,后排桩和前排桩的桩侧极限土压力都增加,当排间距达到6D以后,后排桩和前排桩之间基本没有遮拦和加筋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津城建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李琳,程青雷,逯建栋,鹿群,张建新[6](2016)在《被动双桩侧向土压力群桩效应的叁维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被动桩侧向土压力的群桩效应是研究被动桩的重要问题。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对土体沿深度发生均匀侧移,桩基两端简化为铰接的刚性双桩基础(桩中心连线与土体位移方向平行)进行研究。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结果表明,在土位移增加的过程中,两桩侧向土压力均小于单桩,呈近桩大、远桩小。在浅层土体,加筋效应很小,但遮拦效应明显。在深层土体内,加筋和遮拦效应都很显着,p—δ曲线形状与单桩明显不同,在经历较短直线增长后,沿曲线增长至极限土压力,达到桩侧极限土压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量明显增加,当桩间距增长至6 D,群桩效应基本消失。最后与室内模型试验所得到的桩侧极限土压力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韩同春,刘振,邱子义[7](2016)在《基于滑移线理论被动桩土压力的改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Ito T.塑性变形理论,在原方法模型和假设的基础上,对桩间部分土体引入塑性滑移线理论。根据塑性区的受力平衡,得出被动桩在桩间距较小时桩间土的极限土压力。基于所增加的塑性假设推导出改进公式适用的桩间距并由大量计算给出适用土性范围。所得方法在极大简化推导过程的前提下,在原方法适用范围内与其计算结果极为接近。同时省去积分过程,并改善由此产生的公式随摩擦角等参数变化在一定桩间距条件下严重偏离实际的性状。推导出的桩间距上下限值等则能为公式实际应用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本文来源于《科技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李琳,程青雷,丁克胜,鹿群[8](2015)在《被动桩侧向土压力的叁维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岩土数值计算程序FLAC~(3D)对土体沿深度发生均匀侧移、桩基两端可简化为铰接情况下的被动单桩的侧向土压力进行了研究,其中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桩基采用线弹性本构关系,桩土之间建立接触面。研究表明:桩侧土压力随着土体侧向位移增大而增大,当达到极限状态时在浅层土体内桩侧极限土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达到一定深度后,桩侧极限土压力随深度增加基本保持不变;桩周粗糙度是影响桩侧极限土压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桩土相对刚度对桩基位移、剪力、弯矩和桩侧极限土压力分布有较大影响。另外,分析了桩侧土压力-桩土相对位移关系曲线(p-δ曲线)的形状以及达到极限土压力所需的桩土相对位移,并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得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本文结果有所改进。(本文来源于《水利水运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6期)
赵均海,周先成,李艳[9](2015)在《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统一解》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考虑中间主应力和基质吸力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的统一解。将计算结果与非饱和土朗肯被动土压力统一解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该公式的正确性,并得到了中间主应力、基质吸力和有效内摩擦角等参数对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统一解的影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统一解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和非饱和土朗肯被动土压力均为其特例。中间主应力、基质吸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对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的影响十分显着,并且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随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参数、基质吸力和有效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5年10期)
张海丰,马保松,王福芝[10](2016)在《被动土拱效应对土压力计匹配误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压力计在量测土体自由场应力时,由于土压力计壳体的刚度远大于周围土体介质的刚度,导致在土压力计壳体圆周的上方产生被动土拱效应。被动土拱效应使土压力计周围土体荷载部分传递到土压力计上,致使土压力计的量测值大于真实值。根据土拱理论推导了被动土拱效应引起的匹配误差计算公式,与传统的匹配误差计算公式相比,新推导公式考虑了土体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揭示了土体与土压力计的相互作用。提高土压力计外侧土体的密实度,降低土压力计上部土体的密实度可以消减被土拱效应;增大土压力计直径与膜片直径的比值可以减小被动土拱效应对量测误差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岩土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被动土压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从静止到主动状态或从静止到被动状态下墙体侧向位移与墙背土压力大小的关系,以应力Mohr圆为出发点,通过引入内摩擦发挥角,推导了主动与被动状态间土压力与内摩擦发挥角的统一表达式。根据所构建的墙体位移与土体剪应变几何方程以及等极限应变下的剪应变-剪应力理想非线弹塑性物理模型,建立了能基本反映土体应力-应变特性和墙后填土初始应力状态的墙体位移-土压力统一函数关系式,并结合Coulomb土压力模型近似考虑了墙背与填土间摩擦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墙体位移-土压力关系的核心要素是墙背初始应力状态、墙后滑移区范围及填土应力-应变特性;初始侧压力系数的增加,直接导致进入主动与被动状态所需墙体位移出现相应的增大和减小,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沿水平轴呈现出整体平移的变化;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摩擦角的改变会引起滑移区范围的变化,从而使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整体放大或缩小;填土应力-应变特性是墙体位移-土压力关系的微观本质,其模量比与极限剪应变对墙体位移-土压力曲线的平缓程度及极限状态下的墙体位移大小影响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被动土压力论文参考文献
[1].韩同春,谢灵翔,刘振.坑中坑条件下基坑有限土体的被动土压力计算[J].岩土力学.2018
[2].谢涛,罗强,张良,连继峰,蒋良潍.主被动状态间墙体侧向位移与土压力关系[J].中国公路学报.2018
[3].李永刚,周慧珍.挡土墙位移对被动土压力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7
[4].姚小彬.一种考虑被动土压力的短桩基础设计方法[J].建筑结构.2017
[5].李琳,柳士明,宋静,张淑朝.被动桩桩侧土压力群桩效应的数值研究[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6
[6].李琳,程青雷,逯建栋,鹿群,张建新.被动双桩侧向土压力群桩效应的叁维数值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6
[7].韩同春,刘振,邱子义.基于滑移线理论被动桩土压力的改进计算方法[J].科技通报.2016
[8].李琳,程青雷,丁克胜,鹿群.被动桩侧向土压力的叁维数值模拟[J].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5
[9].赵均海,周先成,李艳.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非饱和土库仑被动土压力统一解[J].工业建筑.2015
[10].张海丰,马保松,王福芝.被动土拱效应对土压力计匹配误差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