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寒冬小麦论文_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寒冬小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冬麦,冬小麦,低温,脱落酸,生理,抗病性,调节剂。

抗寒冬小麦论文文献综述

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1](2019)在《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筛选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以冬小麦强抗寒品种东农冬麦1号、弱抗寒品种济麦22和不抗寒品种中国春为试验材料,设室内快速低温、室内缓慢低温和田间种植叁种处理,测定和分析了不同处理下小麦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及抗坏血酸(ASA)、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_2O_2)含量。结果表明,与室内缓慢低温处理相比,室内快速低温处理下小麦各项指标较接近田间种植处理,且与田间种植处理相关性较显着。低温下抗寒品种的H_2O_2及MDA含量显着低于弱抗寒品种和不抗寒品种,SOD活性和ASA含量与H_2O_2含量呈极显着负相关。因此,室内快速低温处理结合SOD活性及ASA、H_2O_2和MDA含量分析可以进行小麦品种抗寒性鉴定。(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赵虎,樊晓培,罗力力,张瑞,苍晶[2](2019)在《MeJ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田间叁叶期用0.5、1.0和2.0 mmol·L~(-1) MeJA喷施小麦叶片,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外源MeJA对其抗寒生理及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不同处理浓度中,1.0 mmol·L~(-1) MeJA效果最好,处理后小麦返青率达91.5%;-10℃时,叶片和分蘖节内积累的保护性物质最多,保护性酶活性最强。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比叶片具有更强的抗寒性。此外,1.0 mmol·L~(-1)外源MeJA处理显着提高了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中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的表达量。(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卢秋巍[3](2018)在《冬小麦抗寒lncRNA筛选及与tae-miR398应答低温胁迫的互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人类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低温胁迫对作物影响巨大。东农冬麦1号(Dn1)作为北方高寒地区首例能安全越冬的栽培品种,有着重要抗寒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资源。MicroRNA(miRNA)与冬小麦抗寒性密切相关;寒胁迫相关miRNA可以通过结合靶基因的mRNA而导致基因沉默,从而启动冬小麦的抗寒应答机制。植物miRNA在各种逆境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可作为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ceRNA),竞争性结合miRNA共同控靶基因的表达。miRNA与lncRNA两者有着密切的互作关系,但目前lncRNA介导的ceRNA调控冬小麦抗寒机制的研究尚无报道,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十分必要。本研究以Dn1分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5°C、-10°C和-25°C叁个不同低温下取材分蘖节,采用HiSeq技术进行RNA-seq测序,测序所得片段经长度经统计分析后进行ORF、Rfam、CPC数据库比对筛选以及去除重复序列,找到叁个温度点的所有lncRNAs,并对其进行家族分析,构建叁个温度下lncRNA表达谱,然后进行lncRNA差异分析,并构建lncRNA差异表达谱;在Wenn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差异表达极显着的120条lncRNA,进行与miRNA的互作预测,将得到可能互作的miRNA进行靶mRNA预测。为构建抗寒相关lncRNA-miRNA-靶mRNA的调控互作网络,运用Cytoscape软件整合所得RNA。选择出前期研究中具有抗寒表达的miR398进一步在lncRNA-miRNA-靶mRNA的调控互作网络的基础上,形成lncRNA-miR398-靶mRNA调控网络,并对lncRNA-miR398-靶mRNA进行互作验证及相关lncRNA的表达分析。通过克隆lncRNA构建过表达载体,转于模式植物中进行低温处理检测相关RNA表达量初步验证其lncRNA调控miR398的抗寒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Dn1中lncRNA测序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采用HiSeq技术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RNA片段长度在200至4656 nt之间(其中77.7%以上)小于1,000 nt,获得5°C、-15°C、-25°C叁个温度下的clean reads总量分别是65,483,181、67,567,197和61,436,657。这些lncRNAs在Dn1的染色体上分布均匀,无明显位置偏好,且覆盖深度较全面。将比对到染色体上的reads,注释到exonic(外显子)、intronic(内含子)、intergenic(基因间区)上。我们发现比对上exonic(外显子)的reads含量较高,可达81.05%-86.83%,比对到intronic(内含子)的reads最少,在2.33%-3.27%。使用Cufflinks进行组装统计各个样品的新转录本的数目及计算新转录本的表达量,发现-10°C中的New transcript得到的数量最高,平均为13875,-25°C中New transcript得到的数量最少,为12328。3个温度样品间检测到基因的平均数表现为5°C>-10°C>-25°C,即5°C时转录本的丰度最高。2.在低温胁迫下Dn1中lncRNA鉴定及差异表达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筛选鉴定出了9971条高度可信的Dn1候选IncRNA。分蘖节中的一些lncRNA对低温胁迫表现出不同的应答。在-10°C下,有1260个lncRNAs显着差异表达,其中591个上调表达,669个下调表达;而-25°C下有l382个lncRNAs表达差异显着,其中1539个上调表达,3843个下调表达。此外,-10°C与-25°C相比,在-25°C库中共有5072个lncRNAs差异显着表达,其中1378个上调表达,3694个下调表达。叁个温度下表达水平同时发生变化的共有471个lncRNAs,利用qRT-PCR方法对筛选出的部分lncRNA的表达进行了验证,两者结果基本一致。3.筛选抗寒相关lncRNA-miRNA互作网络构建及功能预测挑选出在-10°C与-25°C下表达差异极显着的120个lncRNA(上下调各60),通过lncRNA与miRNA互作筛选软件miRanda、PITA及RNAhybrid进行筛选,将叁个软件的交集共得到的lncRNA与miRNA的预测结果作为本实验的验证基础。预测所得到的miRNA共80条,并对相关miRNA进行靶mRNA的预测,应用Cytoscape生物信息学软件将miRNAs-靶mRNAs的关联与miRNA-lncRNA的关联整合进行联合分析,构建出各个RNA间可能的调控关系。为研究lncRNAs和tae-miRNA的潜在功能,将靶向作为miRNA与抗寒相关lncRNAs相互作用的靶mRNA的基因进行GO分析,以分析在Dn1低温诱导下可能发挥的生物学功能。结果显示,lncRNA可能参与信号转导、能量合成、分子代谢、解毒、转录和氧化还原等生物过程。本研究表明,lncRNA可通过调控蛋白质编码基因参与调节植物响应和适应寒胁迫。4.抗寒相关lncRNA-miR398-靶mRNA的互作网络构建及表达分析挑选与tae-miR398互作的抗寒相关lncRNA,形成lncRNA-miR398-靶mRNA互作网络。运用RACE及RAP技术,验证miR398与其靶mRNA(TaCSD1)及其相互作用的3条lncRNA:TRAES7AS9A759DD28.1(lncR9A)、TRAES3BF117100150CFD_t1(lncR117)和TRAES3BF061600100CFD_t1(lncR616)间的互作关系。(1)5'RACE结果证明TaCSD1是tae-miR398的靶基因,并且被tae-miR398所切割,切割位点位于编码区,分别在tae-miR398与靶基因互作位点下游110 bp位置。RAP验证ceRNA间的互作结果表明:lncRNA(lncR9A、lncR117和lncR616)可作为ceRNA,调控tae-miR398与TaCSD1在低温胁迫下的协同作用。lncR9A、lncR117和lncR616在RNA水平参与调控TaCDS1与tae-miR398。(2)成功克隆得到与tae-miR398互作的3条lncRNA基因:lncR9A、lncR117和lncR616,分别构建获得3个表达载体,形成3个重组质粒(pCAMBIA3300sU-tae-lncR9A,pCAMBIA3300sU-tae-lncR117,pCAMBIA3300sU-tae-lncR616);浸花法侵染转化拟南芥,筛选阳性植株,收获T_1、T_2代种子。对T_2植株进行低温处理(0 h空白菌液侵染为对照),4°C3 h→-10°C 5 h→4°C 3 h→正常培养5 d后取叶片,real-time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lncR9A、lncR117及lncR616的转基因拟南芥及其低温胁迫的叶片中,RNA的表达情况不同:miR398整体表现出下降趋势,且靶基因CSD1与miR398表现出相反的趋势。(3)选择lncR9A的重组质粒转化禾本科模式植物二穗短柄草,抗性筛选获得T_2代种子。对T_2代植株低温处理(0 h空白菌液侵染为对照),4°C 3 h→-10°C 5 h→4°C 3 h→正常培养5 d后取叶片qRT-PCR检测,结果表明经低温处理后,CSD1表达呈上升趋势,而miR398表达呈现下降趋势。LncR9A与miR398及靶mRNA(CSD1)都能够响应低温胁迫,且在低温处理下的表达趋势不同,相互协调。通过以上实验初步形成miR398与lncRNA及靶基因CSD1之间的复杂生物调控网络,miR398能调控其靶基因CSD1启动抗寒应答,并且被lncRNA竞争性地结合而调控靶基因CSD1的表达,进而影响Dn1的抗寒性。该研究为Dn1中miR398的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miRNA-lncRNA能够影响植物的形态及生长发育过程,可为农作物的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吕岩[4](2018)在《ABA调控冬小麦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模式的分析及功能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地区,地处高纬度,冬季季风较大,气温较低并且持续时间也较长,不利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这里严重束缚着冬小麦的生长种植。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东农冬麦1号(Dongnongdongmai1,Dn1)是首例在黑龙江省安全越冬的强抗寒品种,对其开展抗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脱落酸(ABA)作为一种重要的激素信号调节分子,在植物调节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具有关键的作用。本实验以Dn1为原材料,挑选与抗逆相关的6个转录因子基因,在大田自然降温(5℃、0℃、-10℃、-25℃)条件下,探究其转录水平表达是否受ABA及低温诱导调控。通过定量方法,测定6个转录因子其在低温下的相对表达水平,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对TabZIP1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克隆并构建TabZIP1的过表达载体,转染拟南芥并进行TabZIP1瞬时表达模式分析,进而补充转录因子调控冬小麦抗寒的机制。研究结果如下:(1)在大田自然降温到5℃、0℃、-10℃、-25℃时,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转录因子基因表达量显示:在低温下,Dn1分蘖节中6个转录因子基因(TabZIP1、TaWabi5、TaMYB1、TaMYB80、TaNAC2和TaWRKY80)的基因表达量均在-10℃达到最高,表明-10℃温度是Dn1中寒冷胁迫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响应低温调节的温度关键点。外源ABA处理后,除了TaMYB1外,其余5个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在-25℃达到最高,其中TabZIP1增加最为显着。(2)农杆菌侵染烟草叶片下表皮细胞,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TabZIP1其定位于细胞核内。(3)TabZIP1生物信息学分析:TabZIP1全长1167 bp,编码388个氨基酸,TabZIP1具有保守的BRLZ基序结构域,其表达产物为疏水蛋白,无信号肽或跨膜结构域;TabZIP1蛋白二级结构为mixed型;同源氨基酸蛋白多序列比对表明TabZIP1蛋白含有典型的碱性氨基酸序列特征结构域;系统发育分析表明:TabZIP1与单子叶植物的bZIP聚类关系较近,其中小麦与大麦聚到了一组,亲缘关系较近。(4)克隆获得Dn1的TabZIP1基因,长度为1164 bp,并与植物表达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TabZIP1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1301-35S,然后用浸花法浸染拟南芥,从而得到过表达转TabZIP1植株。对转染后的拟南芥收取种子,筛选至T3代纯合种子,对生长到4周左右的幼苗植株进行低温处理,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转ox-TabZIP1株系中叶绿素含量高于WT型及bzip1植株,转ox-TabZIP1株系中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低于WT型及bzip1植株。(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海丹[5](2018)在《冬小麦抗寒miR164与lncRNA及其靶mRN-A的表达分析与载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温胁迫是影响农作物正常生长的重要阻碍之一,农作物对低温胁迫的抗性强弱直接影响其产量。东农冬麦1号(Dn1)为东北农业大学自主培育的强抗寒品种,对其开展抗寒机制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microRNA(miRNA)与冬小麦抗寒性密切相关;lncRNA可作为ce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s,竞争性内源RNA),竞争的结合miRNA,而与miRNA共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调节小麦的抗寒性。强抗寒冬小麦品种Dn1中含有与抗寒重要相关的miRNA和lncRNA资源。本研究利用实验室前期构建的不同温度(5°C、-10°C、-25°C)下的miRNA库和lncRNA库,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得到与抗寒相关的miR164,进一步预测其靶基因及与miR164互作的lncRNA,通过RT-PCR检测叁者的表达规律,构建miR164及其互作lncRNA-1156的植物表达载体,通过生物技术手段为小麦抗寒分子育种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Dn1互作的lncRNA-miRNA数据库中,筛选到与miR164互作的3条lncRNA:lncRNA-1156、lncRNA-1061和lncRNA-0104。运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R164的靶基因为TaNAC6A,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其与大麦中的NAC基因同源性较高。(2)对不同温度下Dn1分蘖节中的TaNAC6A、miR164及lncRNA-1156基因进行qRT-PCR其表达分析结果表明:lncRNA-1156的相对表达量随温度的下降呈上升的整体趋势,miR164呈下降的趋势,TaNAC6A呈上升的趋势。初步确定了miR164与lncRNA-1156的负相关关系,miR164与TaNAC6A的负相关关系。结果初步吻合了miR164负调控TaNAC6A,lncRNA-1156与TaNAC6A竞争性的与miR164结合的关系。且TaNAC6A在温度降低的条件下,在强抗寒小麦品种中表达量呈快速上升的趋势,证明其与抗寒相关,可能提高植物的抗寒性。(3)对miR164成熟区保守序列分析显示,miR164高度保守,其二级结构预测具有典型的颈环结构。根据miRNA的前体序列进行miR164的克隆、连接转化获取了pCAMBIA330035sU-pre-tae-miR164的表达载体,浸花法对野生拟南芥侵染转化及抗性筛选,获得转基因的pre-tae-miR164拟南芥T_1代植株。(4)预测了lncRNA-1156的二级结构,较为复杂。构建了pCAMBIA330035sU-lncRNA-1156表达载体。本实验获取的lncRNA-1156表达载体和pre-tae-miR164表达载体,对于进一步采用生物技术手段开展抗寒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虎[6](2018)在《MeJA对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寒胁迫下TaCOI1/TaMYC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我国粮食的主要来源之一,低温严重地限制了小麦的分布与产量。东农冬麦1号(Dn1)是首例能在黑龙江省高寒地区安全越冬的冬小麦品种(可耐受-30℃低温),返青率大于85%。植物激素是重要的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我们前期构建了Dn1低温胁迫下分蘖节的mic RNA库,对其靶基因的KEGG分析显示茉莉酸(JA)信号转导途径的关键基因COI1、MYC2变化明显,表明JA可能参与冬小麦对低温胁迫的应答。本研究以Dn1为实验材料,用浓度0.5、1.0、2.0 mmol/L MeJA和蒸馏水处理叁叶期小麦叶片,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分别于5℃、0℃、-10℃、-25℃取样叶片和分蘖节,探讨外源MeJA对其抗寒生理的影响,确定JA作用的最佳浓度。在此处理浓度下,研究外源MeJA对冬小麦JA响应基因及JA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为后续揭示COI1、MYC2在冬小麦响应低温胁迫下的分子机制进而揭示冬小麦抗寒激素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生产依据。结果表明:(1)外源MeJ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脂膜过氧化程度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蘖节和叶片的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表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且峰值出现在-25℃;不同部位相比,均表现出分蘖节小于叶片。外源MeJA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冬Dn1叶片及分蘖节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保护了其膜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其抗寒性。(2)外源MeJ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对照组与处理组分蘖节和叶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10℃达到峰值;不同部位相比,均表现出分蘖节大于叶片。外源MeJA处理,提高了低温胁迫下Dn1叶片及分蘖节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了Dn1分蘖节的保水力及渗透调节能力,进而提高了其抗寒性。(3)外源MeJA处理对低温胁迫下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对照组与处理组的SOD活性逐渐增加,至-25℃达到峰值,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峰值出现在-10℃,CAT活性逐渐降低,最大值出现在5℃;不同部位相比,SOD、CAT活性表现出分蘖节小于叶片,POD活性分蘖节大于叶片。不同浓度MeJA处理,均提高了Dn1叶片和分蘖节中SOD、POD、CAT活性,且1 mmol/L MeJA处理效果更明显。SOD、POD、CAT活性的提高,有利于活性氧、自由基等毒害物质的清除,提高了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了Dn1的抗寒性。(4)不同浓度相比,1 mmol/L MeJA处理作用最显着。不同低温胁迫下,-10℃下植物体内积累的保护性物质最多、保护性酶活性最大,抗寒性最强。1 mmol/L MeJA处理下Dn1的返青率最大,达到91.5%。(5)1 mmol/L外源MeJA处理下,随着温度的降低,Dn1小麦叶片和分蘖节Ta PDF1.2、Ta COI1、Ta MYC2基因表达量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10℃达到最大。外源MeJA处理,均显着提高了冬小麦叶片及分蘖节中Ta PDF1.2、Ta COI1、Ta MYC2基因的表达量(P<0.05)。Ta PDF1.2是JA响应基因,其表达量的增加表示JA的积累;Ta COI1、Ta MYC2是JA信号转导途径关键基因,其表达量的增加,会启动下游冷诱导相关基因的转录,提高植物的抗寒性。综上,外源MeJA处理,提高了Dn1低温胁迫下的抗寒生理,提高了Ta PDF1.2表达量,促进了内源JA含量的积累,提高了Dn1 JA信号转导途径中Ta COI1、Ta MYC2基因的相对表达,进而提高了Dn1的抗寒性。(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彭静[7](2018)在《喷施组合型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抗寒生理、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具有高效、经济、节省劳动力等优点,已成为传统农艺技术的发展与补充,也是农业实现高产、稳产和提高商品性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我国,一些化控技术已成为棉花、水稻、油菜生产的常规技术,是构成高产技术的重要配套措施,然而,在小麦和玉米等主粮作物上,生长调节剂的开发和应用并不理想。根据小麦幼苗在冬前生长发育的特点和栽培管理的技术要求,本实验室研制出了一种促进小麦冬前分蘖但不降低其抗寒生理性能的组合型生长调节剂配方,在大众化栽培的小麦品种西农389上试验取得了理想结果,并申请和获批了相应的国家发明专利。鉴于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效果常常会因不同植物种类和品种对生长调节剂的敏感性不同而不同,该生长调节剂是否适用于其他小麦品种以及对后期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效果如何,需要进一步探讨。本试验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试验,比较研究了该组合型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冬小麦品种(西农979、西农889、郑州831和小偃22)冬前分蘖、抗寒生理、翌春生长、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旨在为该调节剂的应用和推广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喷施该组合型生长调节剂显着增加西农979、西农889和郑州831的冬前分蘖数和地上生物量,同时对西农979的根系生长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西农889和郑州831的根系生长也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但是小偃22的冬前分蘖数、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的变化与对照植株相比并不明显。(2)冬至时对小麦的抗寒生理指标检测,结果表明:该调节剂对此时各品种小麦叶片和根系中的各项抗寒生理指标没有显着影响。但到了大寒节气,气温降至更低时(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分别为3℃和-7℃),西农979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着增加,同时,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均显着增加;虽然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无显着差异(根系中未检测到),但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着上升,丙二醛含量显着降低,因此,喷施该生长调节剂明显改善了大寒时西农979的抗寒性能。而另外两个小麦品种郑州831和小偃22除根系中SOD活性显着升高外,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无明显变化,同时,叶片和根系中的渗透调节物质、丙二醛、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含量以及POD和CAT活性等抗寒性相关生理指标没有显着变化,西农889则只有根系中的淀粉含量显着增加。(3)对翌春后小麦各生长阶段的一些重要生长指标检测发现:喷施该组合型生长调节剂后,促进返青期西农979地上和地下部分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同时,西农889和小偃22地上部分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也显着提高,但该时期郑州831的碳代谢生理未受到影响。另外,四个小麦品种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对照植株显着提高;拔节至灌浆期时,该调节剂对小麦株高和叶面积的影响甚微但可以使各品种小麦的抽穗时间提前4-8天。(4)小麦成熟后,观测各小麦品种的产量性状发现:喷施该生长调节剂能显着提高西农979、西农889和郑州831的单株成穗数,而其千粒重与穗粒数的变化并不明显,最终以上叁个品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分别提高了16.9﹪、16.2﹪和5.9﹪,而小偃22单株成穗数降低了4﹪,穗粒数增加了2.4粒/株,单位面积产量下降了0.4﹪。最后检测该调节剂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磨粉品质、加工品质及营养品质相关指标没有明显改变。综上所述,该组合型生长调节剂不仅促进小麦的冬前分蘖及生长,而且在自然低温条件下会提高个别品种(西农979)的抗寒性能;同时,该调节剂有利于调节小麦返青期的碳氮代谢及最后产量形成过程中单株成穗数的增加,有明显的增产潜力;此外,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小麦籽粒的品质并没有降低。然而,以上效应只在西农979、西农889和郑州831小麦品种上观察到,而在小偃22上并没有明显效应。(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杨宁,包雨卓,赵浡彤,吕岩,彭瞰看[8](2018)在《ABA及氟啶酮调控下冬小麦分蘖节抗寒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ABA调控下冬小麦在蛋白质水平上的抗寒分子机制,以强抗寒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外源ABA及氟啶酮处理后,于大田自然降温至4℃和-25℃时取分蘖节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对各处理组的双向电泳结果进行软件分析可知,4℃下得到可匹配的蛋白点587个,-25℃下得到可匹配蛋白点394个。筛选后选择差异显着的24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经鉴定这些蛋白包括逆境蛋白(WCI16、LTR-Rbps、CORs)、代谢相关蛋白(PGAM、PGK、26sRP、ATPase-β、GST1、GST、GSTF5)、转录翻译相关蛋白(BTFs、eIF4A、eIF5A)和未知蛋白。(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李鹏程,周兰芳[9](2017)在《旱地抗寒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选育及抗病鉴定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旱地抗寒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以本单位选育圃F2代杂交组合200616为受体进行回交,采用外源DNA偃麦草为供体,通过花粉管通道法人工导入技术选育而成,2011-2016年度完成了品系鉴定、品系比较、甘肃陇中片冬麦区试及生产示范等各项育种试验程序,2013-2016年度同时在定西、白银、庆阳、宁夏固原、青海贵德等地进行多点及大面积示范,2013-2016年度参加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小麦病害组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田间接种抗病性鉴定评价试验。(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7年09期)

杨宁,赵浡彤,包雨卓,吕岩,彭瞰看[10](2017)在《外源ABA及其抑制剂氟啶酮对冬小麦分蘖节抗寒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外源ABA及其抑制剂对冬小麦抗寒性的影响,以强抗寒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为试验材料,于叁叶期分别喷施10μmol/L脱落酸(ABA)和50μmol/L的ABA抑制剂氟啶酮,以水处理为对照,分别于4℃、0℃、-10℃和-25℃取小麦分蘖节进行抗寒相关生理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各处理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脯氨酸(Pro)和丙二醛(MDA)含量逐渐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逐渐增强;ABA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Pro含量和SOD活性均高于对照,MDA含量低于对照;氟啶酮处理的各项指标与ABA处理呈相反趋势。说明低温胁迫下,外施ABA可以通过增加植物体内ABA含量,进而增加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来提高东农冬麦1号的抗寒性;一定浓度的氟啶酮可作为ABA抑制剂来研究植物的逆境生理。(本文来源于《作物杂志》期刊2017年04期)

抗寒冬小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植物激素作为一种信号分子,在植物响应低温胁迫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以东农冬麦1号为材料,在田间叁叶期用0.5、1.0和2.0 mmol·L~(-1) MeJA喷施小麦叶片,在大田自然降温条件下,探讨外源MeJA对其抗寒生理及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MeJA处理降低了低温胁迫下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提高了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在不同处理浓度中,1.0 mmol·L~(-1) MeJA效果最好,处理后小麦返青率达91.5%;-10℃时,叶片和分蘖节内积累的保护性物质最多,保护性酶活性最强。东农冬麦1号分蘖节比叶片具有更强的抗寒性。此外,1.0 mmol·L~(-1)外源MeJA处理显着提高了东农冬麦1号叶片及分蘖节中 TaPDF1.2、 TaCOI1、 TaMYC2基因的表达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寒冬小麦论文参考文献

[1].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冬小麦抗寒性鉴定的低温处理方式和鉴定指标的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9

[2].赵虎,樊晓培,罗力力,张瑞,苍晶.MeJA对低温胁迫下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关键基因表达量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9

[3].卢秋巍.冬小麦抗寒lncRNA筛选及与tae-miR398应答低温胁迫的互作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4].吕岩.ABA调控冬小麦抗寒相关转录因子表达模式的分析及功能探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5].李海丹.冬小麦抗寒miR164与lncRNA及其靶mRN-A的表达分析与载体构建[D].东北农业大学.2018

[6].赵虎.MeJA对冬小麦抗寒生理及寒胁迫下TaCOI1/TaMYC2基因表达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

[7].彭静.喷施组合型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品种冬小麦抗寒生理、产量及籽粒品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

[8].杨宁,包雨卓,赵浡彤,吕岩,彭瞰看.ABA及氟啶酮调控下冬小麦分蘖节抗寒相关蛋白的鉴定与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8

[9].李鹏程,周兰芳.旱地抗寒冬小麦新品种陇中4号选育及抗病鉴定评价[J].农业科技通讯.2017

[10].杨宁,赵浡彤,包雨卓,吕岩,彭瞰看.外源ABA及其抑制剂氟啶酮对冬小麦分蘖节抗寒指标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7

论文知识图

4不同环境条件下冬小麦脂肪酸不饱和指数...2不同环境条件下冬小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2010年12月最大积雪深度(cm )分布年9-11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冬季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分布5低温锻炼下不同菊芋品种块茎细胞超微结...

标签:;  ;  ;  ;  ;  ;  ;  

抗寒冬小麦论文_李桐,付连双,刘鑫,李卓夫,秦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