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性状论文_陈刘平,陈巧艳,李新华,王紫娟,欧阳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生化,指标,肉质,血液,小麦,表型。

生化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陈刘平,陈巧艳,李新华,王紫娟,欧阳娟[1](2019)在《NaCl胁迫对小麦苗期和灌浆期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NaCl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为小麦耐盐品种的选育及筛选耐盐基因提供理论依据。以相对耐盐品种百农207和相对盐敏感品种华育198为材料,在小麦幼苗期[NaCl浓度为0(CK)、50、100、150、200、250 mmol/L,时间梯度为1、2、3 d]和灌浆期[NaCl浓度为0(CK)、300、600、900、1 200 mmol/L,梯度为5、10 d]进行NaCl处理,研究NaCl胁迫下小麦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并在成熟期调查结实率及千粒质量。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加,结实率和千粒质量逐渐降低,百农207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分别较对照降低17.94%、56.49%,而华育198分别较对照降低87.4%、84.34%。苗期(50 mmol/L)和灌浆期(300 mmol/L)低浓度NaCl胁迫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但是高浓度NaCl胁迫明显降低叶绿素含量;苗期和灌浆期NaCl胁迫使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脯氨酸含量上升。苗期,NaCl胁迫使SOD和POD活性、MDA含量升高,CAT活性在NaCl胁迫后3 d逐渐下降;但灌浆期,NaCl胁迫使SOD、POD和CAT活性、MDA含量均升高。百农207受NaCl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华育198,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在NaCl胁迫下,耐盐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与调节细胞渗透势的能力,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增强对NaCl胁迫的适应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3期)

郭建凤,王彦平,王继英,刘畅,赵雪艳[2](2019)在《宰前静养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体重100-110 kg杜长大商品猪120头,研究不同静养时间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色评分试验4组比试验2组提高3.59%(P<0.01),大理石纹评分1组分别比2组、3组和4组提高24.42%(P<0.01)、55.17%(P<0.01)、39.18%(P<0.01),2组比3组和4组分别提高24.71%(P<0.01)、11.86%(P<0.05);电导率4组比1组和3组分别提高12.83%(P<0.01)、4.94%(P<0.05),2组、3组分别比1组提高10.18%(P<0.01)、7.52%(P<0.01);宰后2小时失水率1组比2组提高27.72%(P<0.05);a值3组分别比1、2、4组提高3.70%(P<0.05)、8.51%(P<0.01)、7.33%(P<0.01),1组比2、4组分别提高4.63%(P<0.05)、3.50%(P<0.05);b值2组比1组和4组分别提高7.57%(P<0.05)、16.38%(P<0.01),3组比4组提高12.41%(P<0.01);PH451组、2组分别比3组、4组提高2.35%(P<0.05)、2.67%(P<0.05)、2.19%(P<0.05)、2.52%(P<0.05);24 h肉色评分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2.31%(P<0.05)、2.59%(P<0.05);24 h电导率2组比1组提高19.83%(P<0.01),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10.74%(P<0.05)、11.16%(P<0.05);24hL值2组分别比1组、3组、4组提高3.15%(P<0.05)、3.67%(P<0.05)、5.30%(P<0.01);24 h a值4组分别比1组、3组提高4.32%(P<0.01)、6.19%(P<0.01),2组比3组提高3.88%(P<0.05);24 h b值2组分别比1、3、4组提高15.69%(P<0.01)、14.24%(P<0.01)、9.45%(P<0.01);24 h pH 4组比2组提高0.90%(P<0.05)。丙二醛和肌酸激酶试验4组比试验1、2、3组分别提高26.93%(P<0.01)、25.37%(P<0.01)、32.21%(P<0.01)和33.09%(P<0.01)、32.04%(P<0.01)、31.16%(P<0.01);乳酸含量试验3、4组比试验1、2组分别提高103.49%(P<0.01)、73.27%(P<0.01)、96.51%(P<0.01)、67.33%(P<0.01);皮质醇试验1、2、4组分别比试验3组提高60.06%(P<0.01)、61.43%(P<0.01)、55.15%(P<0.01);白细胞介素-1β试验1组比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0.80%(P<0.01)、9.70%(P<0.01)、5.53%(P<0.05);肿瘤坏死因子试验1组比试验3组提高12.43%(P<0.01),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8.40%(P<0.05);结合珠蛋白试验1组分别比试验2、3、4组提高14.81%(P<0.05)、16.04%(P<0.01)、13.02%(P<0.05);多巴胺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15.38%(P<0.01)。(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丁帅涛,程晓梅,张亚,万斌,任华江[3](2019)在《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以期为优异茶树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信息和科学依据,并加快利用和丰富陕西茶树种质资源种类。利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并评价其遗传多样性。陕西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变异较丰富,不同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19.88%~55.96%,平均变异系数31.84%,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691 8~2.003 0,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105 9;陕西茶树种质资源内含物质成分较丰富,基于生化成分的变异系数为10.89%~30.03%,平均变异系数21.78%,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770 1~2.049 2,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1.890 0;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聚类分析结果不一致,表明聚类分析结果与茶树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生化成分、DNA分子的遗传多样性和地域分布关系密切,单一依据表型性状或生化成分进行茶树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表明,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丰富,优异资源筛选潜力较大,具有独特地域性,但属于江北茶区的陕南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程度稍低于南方茶区的四川、广西、贵州等地。基于生化成分初步筛选出高水浸出物(>50%)茶树种质资源3份,高茶多酚(>20%)茶树种质资源4份,高氨基酸(>3%)茶树种质资源4份,低咖啡碱(<1.6%)茶树种质资源4份。(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邢敬亚,曲洪磊,种肖玉,冯玉龙,刘明丽[4](2019)在《生长期公母驴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旨在比较生长期公母驴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差异性。选取体重(149.50±7.20) kg、胎次相近的7~8月龄健康的断奶德州改良公母驴各10只,按性别分为2组,每组各2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试验驴按体重的1.5%饲喂精料,粗饲料均为豆秸,精粗比为4∶6。预试期7 d,正试期270 d。结果表明:1)母驴干物质采食量和平均日增重略高于公驴,但差异不显着(P>0.05);母驴体长、胸宽、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显着或极显着低于公驴(P<0.05或P<0.01),但母驴胸围显着高于公驴(P<0.05)。2)母驴血清白球比显着高于公驴(P<0.05),而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极显着低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差异不显着(P>0.05)。3)母驴胴体率和腹脂率显着高于公驴(P<0.05),肌肉剪切力、大理石花纹评分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极显着高于公驴(P<0.01)。母驴和公驴其他胴体性状和肉品质指标均差异不显着(P>0.05)。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母驴生产性能、胴体性状和肉品质均优于公驴,但公驴出皮率和皮中胶原蛋白含量高于母驴。(本文来源于《动物营养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郭建凤,王彦平,蔺海朝,赵雪艳,刘畅[5](2019)在《宰前静养密度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体重100~120 kg杜长大商品猪89头,研究不同静养密度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宰后6 h失水率2组比1组降低64.88%(P<0.01);导电率1组分别比2、3组提高9.05%(P<0.05)、7.59%(P<0.05);L值1组分别比2、3组提高7.13%(P<0.05)、6.26%(P<0.05);b值1组比2组提高11.43%(P<0.05);24 h导电率1组比2组提高36.63%(P<0.05)。丙二醛1组分别比2、3组提高12.58%(P<0.01)、15.05%(P<0.01);乳酸3组分别比1、2组提高23.76%(P<0.05)、32.98%(P<0.0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组分别比1、2提高7.28%(P<0.01)、4.44%(P<0.05);白细胞介素-1β1组分别比2、3组提高8.16%(P>0.05)、12.07%(P<0.05);肿瘤坏死因子2组、1组分别比3组提高18.72%(P<0.01)、17.26%(P<0.01);去甲肾上腺素3组分别比1、2组提高9.16%(P<0.05)、4.15%(P>0.05);多巴胺1组分别比2、3组提高7.22%(P<0.05)、1.92%(P>0.05);肾上腺素3组、2组分别比1组提高13.87%(P<0.01)、10.15%(P<0.01)。(本文来源于《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期刊2019年03期)

杨鹏,王克文,赵洁[6](2019)在《黄麻羽肉鸡体尺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同一圈舍内随机抽取27只健康的黄麻羽肉鸡,对其体尺与血液生化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研究黄麻羽肉鸡体尺性状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试验结果表明,黄麻羽肉鸡7周龄时,谷丙转氨酶与体重呈显着性正相关,胆碱酯酶与体斜长呈显着性正相关;8周龄时甘油叁脂与胸深和胫围均呈显着性正相关,葡萄糖与胸深呈显着性正相关;9周龄时总胆固醇与胫长呈显着性正相关。因此,不同日龄黄麻羽肉鸡体尺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有不同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养殖与饲料》期刊2019年02期)

郭建凤,王诚,王彦平,赵雪艳,蔺海朝[7](2019)在《不同运输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体重100~110 kg的杜长大商品猪68头,进行了不同运输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运输4 h的试验1组猪的肉大理石纹、24 h大理石纹、24 h a值、24 h b值均极显着高于运输2 h的试验2组猪的,2组猪的电导率极显着高于1组猪的;装运前及运输后采血,试验2组的血清丙二醛、皮质醇、肌酸激酶、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结合珠蛋白、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极显著或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屠宰时采血,试验2组的血清丙二醛、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结合珠蛋白、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极显著高于试验1组的,而试验1组的总抗氧化能力、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多巴胺极显着或显着高于试验2组的。(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杭志,李亚伟,赵伟,杨佳凤[8](2019)在《不同生化制剂组合对小麦产量性状及抗倒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高秆易倒的宁麦19和苏麦8号2个小麦品种,通过设置7种不同生化制剂的组合,以探索出苏中地区高产防倒关键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可降低小麦基部节间的长度;喷施劲丰可缩短小麦穗下节和倒二节间的长度并提高充实度;喷施阿瑞斯可有效提高小麦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有利于产量的形成;由此表明,理想的化控措施为矮苗壮拌种+烯效唑+劲丰+阿瑞斯复合处理。(本文来源于《现代农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姜永平,袁春新,宋益民,王学军[9](2018)在《荷兰豆烫漂时间对商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荷兰豆的烫漂工艺,使用常规烫漂温度对荷兰豆产品处理不同时间,分析硬度、色泽、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相对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烫漂时间的延长,荷兰豆产品呈现硬度不断降低,同时色泽由绿色向褐色转变,叶绿素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相对活性均不断降低;使用95~96℃热水对荷兰豆处理45 s是比较合适的烫漂工艺,荷兰豆产品的硬度为2 456. 7 g,色泽呈鲜亮绿色,并能够保持新鲜产品97. 02%的叶绿素,同时过氧化物酶活性仅为新鲜产品的38. 56%。(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24期)

郑雄杰[10](2018)在《柑橘果皮红色性状形成的生化基础及遗传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类胡萝卜素组分和含量的变异是导致柑橘果实色泽多样性的主要原因。红色果皮的柑橘品种因其“喜庆”的艳丽色泽一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因此也是柑橘果实外观品质遗传改良的一个重要育种目标。但是柑橘新品种的常规选育过程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周期长等诸多限制,因此阐明柑橘果皮类胡萝卜素多态性及色泽形成的遗传机制,并鉴定出与果皮红色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研究结合遗传学、多组学、自然群体关联分析、代谢研究和转基因功能验证等多种方法鉴定了柑橘果皮红色性状形成的主效基因及其关键遗传变异位点,并解析了柑橘红色果皮中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种属特异演化的分子进化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基于SLAF简化基因组测序的红橘×枳高密度遗传图谱的构建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SLAF-seq技术对红橘和枳F_1双假测交杂交群体的94个杂交子代和亲本进行深度测序,开发了3,817个高质量的SLAF分子标记,并构建了红橘(Citrus reticulata)x枳(Poncirus trifoliata)杂交群体9个连锁群的双亲整合高密度遗传图谱。该遗传图谱分子标记在染色体上分布较均匀,且基因组覆盖度较完整,总图距1,502.44 cM,平均图距为0.42cM。本研究构建的红橘×枳杂交群体高密度遗传图谱将为后续红橘优良的果实品质性状(如红色果皮性状)和枳的优良砧木性状的QTL定位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2.果皮红色性状形成的类胡萝卜素代谢基础本研究结合半制备液相分离纯化和质谱鉴定了红色果皮中含量较高的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β-柠乌素(m/z 433.3[M+H]~+,C_(30)H_(40)O_2)和β-citraurinene(m/z 419.3[M+H]~+,C_(30)H_(42)O)。利用红橘×枳杂交群体和柑橘自然群体进行果皮色差值和类胡萝卜素组分含量的关联分析,发现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占总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与柑橘果皮红色性状正相关系数最高(r>0.9,P-value=2.2E-16)。此外与柑橘果皮红色性状负相关系数最高的为叶黄素和玉米黄质。这些结果说明柑橘果皮是一个由多种类胡萝卜素组分共同影响的复杂性状,而其中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对果皮红色性状的影响最大。3.柑橘果皮红色性状的BSA分析,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的锁定本研究首先利用红橘(红皮果)和枳(黄皮果)杂交子代混池RNA-seq测序产生的SNP进行BSA分析,将果皮红色性状定位在第8号染色体。再用CAPs标记、SLAF-seq开发的SNP标记和交换单株进行精细定位,将区段缩小到了约1.3Mb的区间(Chr 8:16707807~18021439)。该区间包含CCD4b基因座。红黄果皮混池RNA-seq分析表明CCD4b在红果皮子代混池中的表达量是黄果皮的30多倍。实时荧光定量结果也证实了红皮杂交子代果皮CCD4b基因表达量都高于黄果皮杂交子代。其中亲本红橘的CCD4b基因启动子序列距离起始密码子1537bp处有一个Harbinger类型158bp MITE转座子的插入,且MITE序列上的SNP1~G和SNP2~G与杂交子代红色果皮性状共分离,表明CCD4b很可能是红橘×枳杂交群体果皮红色性状形成的候选基因。4.果皮类胡萝卜素含量的QTL定位本研究通过构建的红橘×枳高密度遗传图谱,对群体12个类胡萝卜素性状进行代谢物mQTL定位。两年的QTL定位共有19个重迭的mQTL位点。其中8个QTL在第八号连锁群的56.2~89.0 CM的区间重迭。这个区间能够解释β-柠乌素,β-citraurinene,玉米黄质,叶黄素,黄体黄质,八氢番茄红素,六氢番茄红素和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在杂交群体中的变异。这些性状中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与总类胡萝卜素的比例在这个区间具有最高的LOD值(LOD≈36)和表型贡献率(PVE≈91%)。这个区间在克里曼丁基因组中的物理位置为Chr 8:17664105...18572910,与上述红黄果皮性状精细定位的区间Chr 8:16707807~18021439重迭,且重迭区域包含果皮红色性状的候选基因CCD4b,表明CCD4b位点可能是控制群体中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和部分C_(40)类胡萝卜素含量变异,进而导致红/黄果皮性状多态性的关键遗传因素。5.候选基因CCD4b的功能验证本研究利用原核表达证实了柑橘CCD4b能够降解玉米黄质产生红色的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β-柠乌素。此外利用多基因代谢工程愈伤证实了超表达CCD4b能够在愈伤中产生果皮特有的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β-citraurinene,说明CCD4b是控制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超量表达CCD4b也会导致β-胡萝卜素、叶黄素、紫黄质和玉米黄质含量显着下降。这些结果能够与上述类胡萝卜素mQTL结果相互印证,说明CCD4b不仅是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变异的主效基因,同时也是杂交群体中C_(40)类胡萝卜素多态性的关键遗传因子。本研究通过原生质体共转化实验证实了CCD4b和拟南芥FBN1a基因共定位,说明CCD4b可能定位在质体小球中,其降解功能可能也发生在质体小球中。与之相互印证的是,超表达CCD4b的愈伤导致质体小球的数量和总面积显着增加,说明转基因愈伤中类胡萝卜素组分和含量的剧烈变化也引起了细胞亚细胞器的适应性重构。6.CCD4b基因表达的等位多态性的分子机理红橘×枳杂交群体和柑橘自然群体中,CCD4b的表达量在与红色性状高度关联。通过杂交群体表达量的eQTL分析表明,CCD4b基因的一个顺式eQTL位点与杂交子代果皮红色性状共分离。自然群体115份材料关联分析结果也表明CCD4b启动子区域MITE转座子序列中的SNP2~G(CAACTG)的G碱基与红色果皮性状紧密连锁,并与CCD4b的高表达量和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高度正相关。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实验和等位基因cDNA的PCR产物测序结果表明CCD4b基因的表达存在等位差异,其中在MITE转座子序列中含有SNP2~G(CAACTG)的等位基因对应的CCD4b表达量高于其它等位基因。此外烟草瞬时表达双荧光素酶和GUS酶活性检测实验也证实SNP2~G(CAACTG)能够增强启动子活性。7.柑橘红色果皮中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种属特异演化的分子机理CCD4b启动子序列的进化树分析表明CCD4b启动子区域的MITE插入事件和MITE序列中SNP2~G的形成发生在宽皮橘这个种形成之后,与之相对应的是,只有红色果皮的宽皮橘及其杂交种的CCD4b基因高表达,且积累大量C_(30)的脱辅基类胡萝卜素。柑橘有五个CCD4亚家族成员,其中大部分成员都与具有可以降解类胡萝卜素产生C_(27)脱辅基类胡萝卜素功能的其它植物CCD4基因聚在一起,但是CCD4b却与它们处在不同的进化枝中,暗示CCD4b基因是在柑橘CCD4基因亚家族复制进化的事件中产生了功能分化。此外栽培、野生和原始柑橘的CCD4b关键功能域的氨基酸序列很保守,说明CCD4b基因的功能分化事件可能发生在柑橘形成早期,而宽皮橘形成之后,顺式调控区序列的变异导致了CCD4b表达量在红色果皮的宽皮橘中急剧提高,进而导致了C_(30)脱辅基类胡萝卜素仅在红色果皮的宽皮橘及其杂交种中大量积累的种属特异演化。(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12-01)

生化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选择体重100-110 kg杜长大商品猪120头,研究不同静养时间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肉色评分试验4组比试验2组提高3.59%(P<0.01),大理石纹评分1组分别比2组、3组和4组提高24.42%(P<0.01)、55.17%(P<0.01)、39.18%(P<0.01),2组比3组和4组分别提高24.71%(P<0.01)、11.86%(P<0.05);电导率4组比1组和3组分别提高12.83%(P<0.01)、4.94%(P<0.05),2组、3组分别比1组提高10.18%(P<0.01)、7.52%(P<0.01);宰后2小时失水率1组比2组提高27.72%(P<0.05);a值3组分别比1、2、4组提高3.70%(P<0.05)、8.51%(P<0.01)、7.33%(P<0.01),1组比2、4组分别提高4.63%(P<0.05)、3.50%(P<0.05);b值2组比1组和4组分别提高7.57%(P<0.05)、16.38%(P<0.01),3组比4组提高12.41%(P<0.01);PH451组、2组分别比3组、4组提高2.35%(P<0.05)、2.67%(P<0.05)、2.19%(P<0.05)、2.52%(P<0.05);24 h肉色评分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2.31%(P<0.05)、2.59%(P<0.05);24 h电导率2组比1组提高19.83%(P<0.01),3组和4组分别比1组提高10.74%(P<0.05)、11.16%(P<0.05);24hL值2组分别比1组、3组、4组提高3.15%(P<0.05)、3.67%(P<0.05)、5.30%(P<0.01);24 h a值4组分别比1组、3组提高4.32%(P<0.01)、6.19%(P<0.01),2组比3组提高3.88%(P<0.05);24 h b值2组分别比1、3、4组提高15.69%(P<0.01)、14.24%(P<0.01)、9.45%(P<0.01);24 h pH 4组比2组提高0.90%(P<0.05)。丙二醛和肌酸激酶试验4组比试验1、2、3组分别提高26.93%(P<0.01)、25.37%(P<0.01)、32.21%(P<0.01)和33.09%(P<0.01)、32.04%(P<0.01)、31.16%(P<0.01);乳酸含量试验3、4组比试验1、2组分别提高103.49%(P<0.01)、73.27%(P<0.01)、96.51%(P<0.01)、67.33%(P<0.01);皮质醇试验1、2、4组分别比试验3组提高60.06%(P<0.01)、61.43%(P<0.01)、55.15%(P<0.01);白细胞介素-1β试验1组比试验2、3、4组分别提高10.80%(P<0.01)、9.70%(P<0.01)、5.53%(P<0.05);肿瘤坏死因子试验1组比试验3组提高12.43%(P<0.01),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8.40%(P<0.05);结合珠蛋白试验1组分别比试验2、3、4组提高14.81%(P<0.05)、16.04%(P<0.01)、13.02%(P<0.05);多巴胺试验4组比试验3组提高15.38%(P<0.01)。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化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陈刘平,陈巧艳,李新华,王紫娟,欧阳娟.NaCl胁迫对小麦苗期和灌浆期生理生化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郭建凤,王彦平,王继英,刘畅,赵雪艳.宰前静养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畜牧兽医杂志.2019

[3].丁帅涛,程晓梅,张亚,万斌,任华江.基于表型性状和生化成分的陕西茶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9

[4].邢敬亚,曲洪磊,种肖玉,冯玉龙,刘明丽.生长期公母驴生产性能、血清生化指标、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的比较[J].动物营养学报.2019

[5].郭建凤,王彦平,蔺海朝,赵雪艳,刘畅.宰前静养密度对试验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

[6].杨鹏,王克文,赵洁.黄麻羽肉鸡体尺性状与血液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J].养殖与饲料.2019

[7].郭建凤,王诚,王彦平,赵雪艳,蔺海朝.不同运输时间对猪肉质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9

[8].杭志,李亚伟,赵伟,杨佳凤.不同生化制剂组合对小麦产量性状及抗倒力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9

[9].姜永平,袁春新,宋益民,王学军.荷兰豆烫漂时间对商品性状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8

[10].郑雄杰.柑橘果皮红色性状形成的生化基础及遗传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论文知识图

盐胁迫下RIL群体生化性状的分布盐胁迫下水稻生化性状主效应QTL在...在光学显微镜下的菌落形态数值分类树状图蜡样芽胞杆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不同辣椒品种(系)关联度的WPGMA法聚类...

标签:;  ;  ;  ;  ;  ;  ;  

生化性状论文_陈刘平,陈巧艳,李新华,王紫娟,欧阳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