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折叠组件,用于配合折叠屏的折叠,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之间的折叠区,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板及保护板,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若干条状体,若干条状体相互独立且相邻两个条状体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若干条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保护板包括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固持为一体的第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折弯延伸至第二或第一保护板上方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叠屏展开时,所述条状体均支撑于所述保护板上;本申请还包括一种折叠显示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折叠组件,用于配合折叠屏的折叠,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之间的折叠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板及保护板,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若干条状体,若干条状体相互独立且相邻两个条状体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若干条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保护板包括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固持为一体的第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折弯延伸至第二或第一保护板上方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固定为一体,所述折叠屏的折叠区对应所述条状体,所述折叠区与所述条状体之间分离而不固定,所述折叠屏展开时,所述条状体均支撑于所述保护板上。

设计方案

1.一种折叠组件,用于配合折叠屏的折叠,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之间的折叠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板及保护板,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若干条状体,若干条状体相互独立且相邻两个条状体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若干条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保护板包括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固持为一体的第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折弯延伸至第二或第一保护板上方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固定为一体,所述折叠屏的折叠区对应所述条状体,所述折叠区与所述条状体之间分离而不固定,所述折叠屏展开时,所述条状体均支撑于所述保护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屏折叠时,若干所述条状体折叠成对应所述折叠区的弧形弯曲部,所述条状体之间在靠近所述折叠屏一侧的间隙变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弯部脱离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上方;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弯部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上方,且所述折叠板的条状体均抵持于所述保护板上以支撑所述折叠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弯部下方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不大于两个条状体之间的宽度以使所述条状体均全部或部分抵持于所述保护板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的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之间通过胶水粘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通过胶水分别粘结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上,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与所述条状体之间分离而不粘结固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水覆盖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远离所述折叠屏一侧表面,所述胶水同时渗入所述条状体之间及条状体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所述胶水渗入所述间隙的深度不大于所述条状体厚度的二分之一。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分别相邻的第一、第二宽条状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宽条状体之间的窄条状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板的厚度为0.1-0.4mm,所述第一、第二宽条状体的宽度为1.2-1.8mm之间,所述窄条状体的宽度为0.2-0.6mm。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叠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状体之间的间隙及所述条状体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10-0.12mm,所述胶水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表面上的厚度为0.1-0.3mm。

10.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折叠组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电子领域,尤指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折叠屏技术的发展,折叠屏手机已经成为热点技术。而折叠屏虽然可以折弯,但是仍然无法实现180度弯折,折弯部分仍然需要保持一定R角,不然会损坏屏幕。而现有的折叠方式分为内折与外折,即屏幕折叠后处于内侧或外侧,如华为发布的Mate X即为外折,但是外折的问题是屏幕处于暴露状态,容易被硬物刮伤,而折叠屏又比较脆弱。

不论外折还是内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折叠屏在折弯时,折弯机构如何适应屏幕折弯部分所需的R角弧度,这时,折叠屏折弯部内侧会产生轻微距离的缩短,而折叠屏外侧会产生轻微距离的延长,此时,紧贴所述折叠屏的部件必须要保持同步变化,否则会挤坏屏幕。并且保证折叠屏背面存在支撑,否则悬空的屏幕在手指按压时会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所述折叠板与所述折叠屏保持同步弯折而不会挤坏折叠屏,且保证折叠屏展开时,折叠屏始终处于被支撑状态,避免用户点击损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折叠组件,用于配合折叠屏的折叠,所述折叠屏包括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之间的折叠区,所述折叠组件包括折叠板及保护板,所述折叠板包括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之间的若干条状体,若干条状体相互独立且相邻两个条状体之间均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板部、第二板部及若干条状体连接为一个整体,所述保护板包括相互独立且分别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固持为一体的第一、第二保护板,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折弯延伸至第二或第一保护板上方形成折弯部,所述折叠屏的第一、第二非折叠区分别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固定为一体,所述折叠屏的折叠区对应所述条状体,所述折叠区与所述条状体之间分离而不固定,所述折叠屏展开时,所述条状体均支撑于所述保护板上。

优选地,所述折叠屏折叠时,若干所述条状体折叠成对应所述折叠区的弧形弯曲部,所述条状体之间在靠近所述折叠屏一侧的间隙变窄。

优选地,折叠状态时,所述折弯部脱离所述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上方;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弯部的自由端延伸至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上方,且所述折叠板的条状体均抵持于所述保护板上以支撑所述折叠屏。

优选地,所述折弯部下方形成空隙,所述空隙的宽度不大于两个条状体之间的宽度以使所述条状体均全部或部分抵持于所述保护板上。

优选地,所述折叠板的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之间通过胶水粘结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通过胶水分别粘结于所述第一板部与第二板部上,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与所述条状体之间分离而不粘结固定。

优选地,所述胶水覆盖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远离所述折叠屏一侧表面,所述胶水同时渗入所述条状体之间及条状体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所述胶水渗入所述间隙的深度不大于所述条状体厚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条状体包括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分别相邻的第一、第二宽条状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宽条状体之间的窄条状体。

优选地,所述折叠板的厚度为0.1-0.4mm,所述第一、第二宽条状体的宽度为1.2-1.8mm之间,所述窄条状体的宽度为0.2-0.6mm。

优选地,所述条状体之间的间隙及所述条状体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之间的间隙宽度为0.10-0.12mm,所述胶水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及条状体表面上的厚度为0.1-0.3mm。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折叠显示装置,包括前述的折叠组件。

本申请的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通过在所述折叠板上设置第一、第二板部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板部之间的若干条状体,所述条状体之间相互独立且存在间隙,以在所述折叠屏折叠时,所述条状体变化成弧形弯曲部,所述弧形弯曲部的内弧长度缩短适应所述折叠屏的折叠,即所述条状体之间靠近所述折叠屏一侧的间隙缩窄。所述保护板固定于所述折叠板上,并在第一或第二保护板的自由端设置折弯部,以适应折叠板的折弯,并可使所述条状体均支撑于所述保护板上,可保护折叠屏。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至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折叠显示装置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折叠显示装置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折叠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述虚线圈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申请折叠板中间位置的后视图;

图5为本申请折叠板及折叠屏的处于折叠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折叠板及折叠屏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虚线圈B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折叠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9为本申请折叠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申请折叠机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11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13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扣合组件的立体图。

图14至图22为本申请第实施例二的附图:

图14为本申请折叠显示装置的立体组合图;

图15为本申请折叠板及转动机构的立体图;

图16为图15所示反面视角的立体图;

图17为本申请折叠板及刚性板材的立体组合图;

图18为本申请折叠机构的支撑件的立体图;

图19为本申请折叠机构的转动件的立体图;

图20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立体组合图;

图21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部分分解图;

图22为本申请转动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13所示的实施例一:

重点参阅图1、图5所示,本申请的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折叠板10、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第一面的折叠机构20、贴覆于所述折叠板10第二面的折叠屏30。

继续参阅图2至图7所示,本申请折叠板10包括第一板部11、第二板部12及位于所述第一板部11与第二板部12之间的若干条状体13。

重点参阅图3、图4所示,所述条状体13包括中间部分的若干窄条状体133、分别位于所述窄条状体133两侧的若干第一、第二宽条状体131,132。所述条状体13及条状体13与第一、第二板部11,12之间均是相互独立的,且存在一定的间隙,所述间隙宽度为0.10-0.12mm,优选为0.11mm。所述窄条状体133的宽度为0.2-0.6mm之间,优选为0.4mm,厚度为0.1-0.4mm之间,优选为0.2mm。所述第一、第二宽条状体131,132的宽度为1.2-1.8mm之间,优选为1.5mm,厚度与所述窄条状体133相同。所述若干条状体13之间通过胶水134粘结为一体,所述胶水134位于所述若干条状体13的第一面并在所述第一面上形成一定的厚度,所述胶水134位于所述条状体13第一面的厚度约为0.1-0.3mm,所述胶水134还延伸至所述若干条状体13之间内,所述胶水134延伸入所述条状体13之间的深度为所述条状体13厚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间。

重点参阅图5所示,所述折叠屏30贴覆于所述折叠板30的第二面上,所述折叠屏30包括第一、第二非折叠区31,32及位于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31,32之间的折叠区33,所述第一、第二非折叠区31,32分别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的第一、第二板部11,12上,如采用胶水等形式进行粘合。所述折叠区33对应所述条状体13位置,所述折叠区33与所述条状体13之间是相互分离而不固定的。

当折弯时,因所述折叠屏30存在一定的厚度,约为0.5mm。随所述折叠屏30的弯折,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的外弧面的长度会变长,而内弧面的长度会压缩变短。虽然内外弧长度的变化很小,但是必须折叠板10必须要适应所述内外弧长的变化,否则,所述折叠板10会对所述折叠屏30造成挤压而损坏折叠屏30。

继续参阅图5至图7所示,所述折叠板10的条状体13在随所述折叠屏30折弯的过程中,所述条状体13的角度独立变化,且所述条状体13之间存在的间隙,折叠后所述条状体13对应所述折叠屏30一侧的内弧面之间的间隙缩小,所述条状体13的外弧面之间的间隙内的柔性胶水134扩张使所述间隙增大以适应所述折叠屏30外弧面长度的变化而不会对所述折叠屏30的外弧面造成挤压。因所述窄条状体133对应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折叠角度最大的位置,所述窄条状体133能产生更微小的变化适应所述折叠区33最大折叠角度处造成的长度变化。

请继续参阅图8至图13所示,所述折叠机构20包括分别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或其他类似于折叠板10的板状体上的固定座21、转动机构、连接所述转动机构及所述固定座21的传动机构22及容纳所述转动机构的外壳23。

每个固定座21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固定片,每个固定片包括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上的固定基部211、自所述固定基部211垂直折弯并向上延伸形成的竖直部212及开设于所述竖直部212上的弧形轨道213。所述弧形轨道213的运动轨迹适应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轨迹。

每个固定座21对应设置一个传动机构22,所述传动机构22包括固定端224、配合所述固定座21的滑动端221、自所述滑动端221横向两侧朝向所述固定座21折弯延伸形成的延伸片222及穿越所述一对延伸片222的滑动轴223。安装时,所述滑动端221搭接于所述固定座21上方,再将所述滑动轴223依次穿越一侧的弧形轨道213及两个延伸片222上设置的孔结构(未标号)及另一侧的弧形轨道213。最后将所述滑动轴223的自由端固定使其不脱落。

重点参阅图11、图12所示,所述转动机构包括一对主轴24、依次套设固定于所述主轴24上的结合件25、第一垫片291、分别套设于所述一对主轴24上且相互齿合的齿轮26、第二垫片292、分别套设于所述一对主轴24上的弹簧27、第三垫片293、转动控制件281,282及第四垫片294。

所述结合件25包括左右分别套设于所述一对主轴24上的第一通孔251,所述转动机构24可在所述第一通孔251内转动。所述一对齿轮26的一对第二通孔261套设于所述主轴24上并与所述主轴24固定使所述主轴24与所述齿轮26的相对位置固定。所述弹簧27压接于所述第二垫片292与所述第三垫片293之间。所述转动控制件281,282包括在主轴24长度方向可动的可动件281及一对配合所述可动件281的固定件282。所述转动控制件281,282夹持于所述第三垫片293与所述第四垫片294之间。所述外壳23组装后,将所述转动机构包覆固定,且所述一对主轴24的第一、第二自由端241,242分别延伸出所述外壳23的两端,所述第一、第四垫片291,294抵持于所述外壳23的两端而不可在所述主轴24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垫片293是相对于所述主轴24的长度方向可动的。

所述转动控制件的可动件281通过所述第三垫片293抵接于所述弹簧27的一端,所述可动件包括设有两个第三通孔的主体部2811及在朝向所述固定件282一端延伸形成的若干凸起。所述凸起包括在所述一对主轴24上下两侧位置处的一对第一凸片2812、及位于所述一对主轴24横向外侧的一对第二凸片2813与第三凸片2814。一对第一凸片2812中的一个凸片2812的两侧缘为竖直壁结构28121,另一个凸片2812的两侧缘为倾斜壁结构28122。所述第二、第三凸片2813,2814的两侧缘均为倾斜壁结构(未标号)。所述三对凸片2812,2813,2814之间分别在每个主轴24一侧定义了两对卡口结构2815,2817及2816,2818。所述卡口定义了第一卡口2815,2817,所述第一卡口2815,2817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卡口2816,2818处于一条直线上。

每个固定件282包括设有第四通孔2824的筒状体2821、自所述筒状体2821朝向所述可动件281一端延伸出的一对卡块2822,所述一对卡块2822的两侧壁为倾斜壁结构。

每个转动机构分别对应两对传动机构22及两对固定座21,一对固定座21在所述主轴24的长度方向上依次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的第一板部11,另一对固定座21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的第二板部12上。所述传动机构22连接所述固定座21与所述转动机构。四个传动机构22的固定端224与一对主轴24的第一、第二自由端241,242固定连接,使所述固定端224相对于所述第一、第二自由端241,242相对位置固定。所述传动机构22的滑动端221如前所述与所述固定座21可滑动配合。

所述转动机构通过所述传动机构22及固定座21的支撑而悬浮于所述折叠板10的外表面上方而不与所述折叠板10表面接触。每个折叠显示装置优选有两组折叠机构20分别沿同一直线方向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上,若折叠显示装置的长度过长,也可以选择设置三个、四个折叠机构20。

本实施例的折叠显示装置的具体运作原理如下:

当折叠屏30连同所述折叠板10一起折叠时,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与所述折叠板10的条状体13产生折弯,所述条状体13的变化如前所述,此处不在赘述。此处详细介绍所述折叠机构20的配合运动,所述一对主轴24相互之间产生反向的转动,分别固定于所述一对主轴24上的齿轮26随所述主轴的相对反向转动而转动,所述一对齿轮26可以控制折叠运动的均衡性,防止转动不规律而损坏折叠屏30。转动过程中,所述传动机构22的滑动轴223在所述固定座21的弧形轨道213内移动,所述弧形轨道213的设置符合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的最佳折叠路径。所述转动控制件281,282在初始状态时,所述一对固定件282的卡块2822分别卡合于所述可动件281的一对第一卡口2815,2817内,转动时,所述固定件282随所述主轴24一起转动,卡块2822顺着所述第一凸片2812、第三凸片2813的倾斜壁结构28122越过所述第一凸片2812顶端后卡入所述第二卡口2816,2818内,并产生折叠到位的提示手感或声音;此时,所述可动件281在所述固定件282沿所述倾斜壁结构28122的推挤下向后压缩所述弹簧27使所述弹簧27产生形变,随后,所述可动件281在所述弹簧27的回复力下使所述卡块2822卡入所述第二卡口2816,2818内。当需要展开所述折叠显示装置时,逆向转动即可,此处不再赘述。其中一个第一凸片2812的两侧设置竖直壁结构28121,使所述折叠显示装置不可沿另一方向转动以防错误的转动损坏设备。

本实施例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板10通过在对应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设置若干相互独立且相互间隔的条状体13以解决折叠屏30折弯时造成的内弧与外弧的弧长发生变化的问题,所述条状体13的设置可以避免折叠板10因折弯弧长变化而造成对所述折叠屏30外弧面的挤压问题。

本实施实例的折叠显示装置通过所述折叠机构20的设置,控制折叠过程的均衡性,并通过固定座21的弧形轨道213适配所述折叠屏30的最佳折叠路径。同时,通过所述转动控制件281,282来防止错误的转动及提供折叠到位的提示,增强了产品的用户体验效果。

请参阅图14至图22所示的实施例二;

参阅图14、图15、图1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折叠显示装置包括折叠板10、固定于所述折叠板10第一面上的保护板50、固定于所述保护板50上的折叠机构40、贴覆于所述折叠板10第二面上的折叠屏30及安装包覆所述折叠机构40与保护板50的壳体62。所述壳体62内设有电路板等零组件。

所述折叠板10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壳体60包括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所述第一壳体61与第二壳体62之间可以折叠。

重点参阅图17所示,所述保护板50包括与所述折叠板10的第一板部11固定为一体的第一保护板51及与所述第二板部12固定为一体的第二保护板52。所述保护板50的厚度与所述折叠板10的厚度大致相等。所述第一保护板51与所述第二保护板52相互独立分离,所述第一保护板51临近所述第二保护板51,52一端或者所述第二保护板52临近所述第一保护板51一端形成向上的折弯部54,所述折弯部54的末端位于所述第二保护板52或第一保护板51的端部上方。所述折弯部下方形成有一个空隙53。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51,52的断开处(即折弯部54)位于所述窄条状体133上方。当折叠时,所述保护板50自所述折弯部54位置处折叠,且所述第一保护板51与所述第二保护板52不因折叠而产生折叠弧面,不会造成弧长缩小而挤压所述折叠板10的情况发生。而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展开时,所述条状体13均接触所述保护板50上,不会造成正在展开状态下,部分条状体13悬空的状态以保护折叠屏30,避免折叠屏30在点击状态下因悬空而损坏折叠屏。

每根条状体13的表面在展开状态时均会全部或部分抵持于所述保护板50上,在折弯部54下方的空隙53对应的条状体13也会部分抵持于所述保护板50上。所述保护板50可通过胶水、铆钉等形式与所述折叠板10固定,位于所述折叠屏30的折叠区33中间位置处的条状体13不与所述保护板50粘合。或者所述条状体13均不会与所述保护板50粘合为一体,而是分开独立的。

请继续参阅图16至图22所示,所述折叠机构40包括两对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第二保护板51,52上的固定座41、转动机构及连接所述固定座41与所述转动机构的传动机构42。

所述固定座41包括基底411、自所述基底411两侧折弯向上延伸形成的两侧壁412及贯穿所述两侧壁412并固定的固定轴413。所述固定轴413与所述基底411之间存在距离。所述基底411上开设有固定孔414以方便将所述基底411固定于所述保护板50及所述折叠板10上。

所述传动机构42包括固定端422、滑动端423及连接所述固定端422与所述滑动端423的连接部421。所述滑动端423设有弧形轨道424,所述弧形轨道424的设计与实施例一设于所述固定座21上的弧形轨道类似,以符合折叠屏30的最优折叠路径。所述弧形轨道424先置于所述固定座41的两侧壁412之间,再将所述固定轴43穿越第一个侧壁412、弧形轨道424、第二个侧壁412后固定于所述两侧壁412上。所述弧形轨道424绕所述固定轴413移动。

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设有一对贯通孔456的座体45、插设于所述贯通孔内的一对主轴44、套设于所述主轴44上的一对齿轮46、弹簧47、第一垫片491、第二垫片492、安装于所述座体45内且与所述主轴44干涉的转动控制件48及覆盖于所述座体45上的盖体43。

所述座体45包括底壁451、自所述底壁451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一竖壁453、第二竖壁454、第三竖壁455、位于所述第一竖壁453与第二竖壁454之间的第一安装空间457及位于所述第二竖壁454与第三竖壁455之间的第二安装空间452。所述第二安装空间452中间设有隔离壁458,所述隔离壁458将所述第二安装空间452分割成两个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对应一个贯通孔456。所述第二安装空间452的底壁451上设有凸块4521。

所述第一垫片491、一对齿轮46、第二垫片492、弹簧47依次套设于所述一对主轴44上且组装于所述第一安装空间457内。所述第一垫片491抵持所述第一竖壁453,所述第二垫片492位于所述齿轮46与所述弹簧47之间,所述弹簧47的另一端抵持所述第二竖壁454。

所述一对主轴44还包括自所述贯通孔456延伸出所述座体45两端的第一、第二端部441,442。所述传动机构42的固定端422分别固定于所述主轴44的第一、第二端部441,442上。

所述转动控制件48包括板状基部481及自所述板状基部481一端折弯形成的弹性片482。所述板状基部481上设有套设于所述第二安装空间452的底壁451上的凸块4521上的孔结构483。所述板状基部481与所述弹性片482呈“V”字形结构,所述“V”字形底部朝向所述隔离壁458。所述一对主轴44对应所述第二安装空间457位置处设有凹陷部443,所述弹性片482干涉于所述凹陷部443位置处,使所述一对主轴44只能沿弹性片482的自由端转动,而不能朝所述弹性片482的底部转动。

在所述折叠显示装置在折叠时,所述壳体60、折叠板10、保护板50转动,通过固定于所述保护板50上的固定座41带动所述传动机构42移动,所述弧形轨道424绕所述固定轴413移动,同时带动所述一对主轴44反向转动,所述齿轮47控制一对主轴44的转动速度均衡,以免造成转动不均衡而损坏折叠屏30。

本申请实施例二的折叠显示装置的折叠板10上覆盖保护板50,所述保护板50设置相互独立的第一、第二保护板51,52,并在断开处,使第一、第二保护板51,52中的任一个在自由端折弯形成折弯部54,在保证保护板50可折叠的情况下,在展开状态时,所述折叠板10可完全支撑于所述保护板50上,防止所述折叠屏30悬空而因点击受损。

所述折叠机构40结构相对更为简单,且能实现更好的转动稳定性,且在所述折叠机构40上巧妙设置转动控制件48,防止用户误折叠方向而损坏折叠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设计图

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5522.0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691262U

授权时间:20191126

主分类号:G09F9/30

专利分类号:G09F9/30

范畴分类:15E;

申请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镇桥头富桥工业3区3号厂

发明人:刘明生;刘建军;刘昌白;蒋军林

第一发明人:刘明生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吴乃壮

代理机构:44316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折叠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