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塑性,合金,钛合金,离子束,晶粒,组织,神经网络。
超塑性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叶凌英,杨栋,李红萍,张新明,廖荣跃[1](2019)在《5A90铝锂合金超塑性变形机理的定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聚焦离子束在5A90铝锂合金试样表面蚀刻微米尺寸高分辨网格,在温度480℃、初始变形速率1×10~(-3)s~(-1)的变形条件下,定量研究其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界滑移和晶内位错滑移对总变形的贡献量,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观察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组织演变作为佐证。结果表明:位错运动在超塑性变形初期(ε<0.65)的贡献量约为60%~80%,为主要变形机制,在该阶段条带状晶粒逐渐细化和等轴化,平均晶粒尺寸减小约40%,晶粒转动作为协调机制;随着应变量的增大,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开始增大,晶内位错滑移的作用逐渐减小,晶界滑移成为变形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张学敏,曾卫东,李悦,曹宇霞,梁梦妍[2](2019)在《粗晶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时的动态软化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对粗晶Ti40合金进行了超塑性能测试,并结合TEM和EBSD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软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粗晶Ti40合金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超塑性能并在840℃、1×10~(-3)s~(-1)条件下获得最大延伸率436%;基于形变Z因子和断裂延伸率并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可将变形条件划分为无超塑性、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3个区域;分别基于Sellars模型和KM方程建立了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和位错密度演变模型;粗晶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以位错运动-位错胞-多边形化-形成亚晶的机制为主;动态再结晶机制主要为亚晶持续转动导致大角度晶界形成的连续动态再结晶。(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尚霞,马利华[3](2019)在《不同FSP转速处理的车减震材料用Mg-Zn-Zr合金超塑性变形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车减震材料用Mg-Zn-Zr合金进行500~1500 r·min~(-1)转速搅拌摩擦加工(FSP)处理,并对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的晶粒尺寸、微观形貌、第二相组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过FSP后,在母材中形成了弥散分布状态的细小第二相组织。当FSP转速提高后,显着改善镁合金的第二相颗粒细化,并形成均匀弥散分布。在合金中存在弥散相β,有效保证了合金在应变速率下的良好超塑性。FSP会引起合金发生明显的动态再结晶现象,当FSP转速提高后,合金中形成了更大的晶界错位角,合金晶界分布结果和随机晶界分布差异性变小。所有FSP转速下合金伸长率都达到200%以上,表现出良好的超塑性。当FSP转速增大后,合金最佳应变速率与伸长率都会显着提高,并且变形温度也会上升。各合金经过超塑性变形后都发生了晶界滑移,而且当FSP转速提高,晶粒发生了明显细化。(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6期)
张学敏,惠玉强,李咪,刘晓飞,赖运金[4](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WSTi3515S阻燃钛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WSTi3515S阻燃钛合金超塑性拉伸试验所得试验数据为基础,基于BP (Back Propagation)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该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流变应力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模型的输入参数为变形温度、应变和应变速率;输出参数为流变应力;结构为3×10×12×1双隐含层的4层网络模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WSTi3515S合金超塑性变形时各热力学参数之间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关系,可精确地预测超塑性拉伸过程中的流变应力,平均相对误差为1.08%。(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9年06期)
骆俊廷,李洪波,顾勇飞,徐彦霞[5](2019)在《陶瓷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微纳米陶瓷材料在超塑性成形方面的潜在应用,近年来,关于陶瓷材料超塑性的研究已成为陶瓷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关于陶瓷超塑性变形机理,目前普遍认为微观结构对陶瓷超塑性变形产生重要影响,细小晶粒之间晶界相互滑移在陶瓷超塑性变形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在改善和发展纳米陶瓷的超塑性方面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大多数学者对于陶瓷超塑性的变形机理的研究,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晶粒局部变形的一些基本原则。文章在总结陶瓷超塑性影响因素和晶界滑移模型的基础上,以研究的氮化物陶瓷为例,对陶瓷超塑性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本文来源于《塑性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孙瑞霞,李亦轩,张鹏,刘义付[6](2019)在《形变热处理对发动机用TiAl合金超塑性变形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拉伸试验机等研究形变热处理对发动机用Ti Al合金超塑性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塑性变形处理后Ti Al合金等轴α相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1.5μm, Ti Al合金在900℃时达到最优的超塑性,其伸长率为1188%。其应力-应变曲线属于明显的应变软化曲线类型。超塑性变形处理后,Ti Al合金断口与夹头区域的显微组织发生粗化作用,合金基体中的α晶粒内及其晶界部位形成了众多位错结构,其晶粒依然维持着良好的等轴形态。(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9年04期)
徐勇,杨湘杰,杜丹妮[7](2018)在《Ti6Al4V钛合金冷轧板材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温度830~890℃和应变速率0.0005~0.005 s~(-1)下对Ti6Al4V钛合金冷轧板材进行超塑性拉伸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研究了该合金的超塑性变形行为和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在应变速率为0.0005、0.005 s~(-1)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伸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在应变速率为0.001 s~(-1)时,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伸长率逐渐降低;在830℃和0.001 s~(-1)条件下伸长率达到最大值1259.0%;超塑性最优变形参数区间为温度830~850℃、应变速率0.0005~0.001 s~(-1)。合金的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随温度升高先增加,850℃时达到最大值0.472,随后逐渐减小;超塑性变形下的平均激活能为259 k J/mol。超塑性变形过程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再结晶,微观组织完全转变为等轴组织。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为晶界滑移。Ti6Al4V合金板材超塑性拉伸断裂属为于沿晶断裂。(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4期)
谢冬,冯兰[8](2018)在《钛合金体育器械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钛合金体育器械进行了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合金的断后伸长率、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超塑性变形机理。结果表明,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可使得试验合金的断后伸长率增加,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合金的断后伸长率都超过了100%;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合金中α相的数量逐渐减少,形态也逐渐从沿变形应力方向拉长的长条状向短棒状或者等轴状转变;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合金中α相的尺寸逐渐增大,且β晶粒逐渐从沿应力方向拉长状转变为等轴状,β相小角度晶界数量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试验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为位错运动,而少量再结晶晶粒的产生并不是超塑性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24期)
廖荣跃,叶凌英,陈明安,杨栋,孙泉[9](2018)在《7B04铝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组织演变与变形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高温拉伸、电子背散射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7B04铝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组织演变过程,利用聚焦离子束技术定量计算各变形机制的贡献量。研究结果表明:在变形初始阶段,扩散蠕变引起物质迁移的作用逐渐增强,不存在明显的晶内位错滑移,促使物质在垂直拉伸方向的晶界附近堆积,形成无沉淀析出带,条纹带在试样表层的晶界附近形成;在试样真应变由0.23增至0.43的过程中,晶界滑移对整个变形的贡献量由45.81%增大至52.34%,主要变形机制为伴随扩散蠕变的晶界滑移机制;当继续变形至真应变为1.26时,楔形和圆形空洞同时出现,继续拉伸时空洞扩展,部分跨过空洞的晶须被拉长直至断裂,最终垂直于拉伸方向的空洞发生聚合或连接,试样沿该部位断裂。(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2期)
曹泽安,程东海,胡德安,陈益平,江训焱[10](2018)在《氢热处理对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超塑性变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置氢后淬火处理的方式来调节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的组织结构,旨在改善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不均匀性,通过高温拉伸试验对氢热处理后的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超塑性变形峰值流变应力、伸长率、变形均匀性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氢热处理能够改善接头超塑性变形均匀性,随着淬火温度的升高,接头变形峰值流变应力增大,伸长率降低;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接头变形峰值流变应力减小,伸长率减小;随着变形速率的下降,接头变形峰值流变应力减小,伸长率增加。采用焊缝与母材截面收缩率的比值来表征接头的变形均匀性,在置氢量为0.05 mass%、淬火温度为980℃和在920℃以10~(-4) s~(-1)应变速率变形时,此时接头变形均匀化系数K为0.793。(本文来源于《材料热处理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超塑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对粗晶Ti40合金进行了超塑性能测试,并结合TEM和EBSD分析技术研究了该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软化行为及机制。结果表明:粗晶Ti40合金在所选实验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超塑性能并在840℃、1×10~(-3)s~(-1)条件下获得最大延伸率436%;基于形变Z因子和断裂延伸率并结合微观组织分析可将变形条件划分为无超塑性、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3个区域;分别基于Sellars模型和KM方程建立了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的动态再结晶临界应变模型和位错密度演变模型;粗晶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以位错运动-位错胞-多边形化-形成亚晶的机制为主;动态再结晶机制主要为亚晶持续转动导致大角度晶界形成的连续动态再结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塑性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叶凌英,杨栋,李红萍,张新明,廖荣跃.5A90铝锂合金超塑性变形机理的定量研究[J].材料工程.2019
[2].张学敏,曾卫东,李悦,曹宇霞,梁梦妍.粗晶Ti40合金超塑性变形时的动态软化行为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3].尚霞,马利华.不同FSP转速处理的车减震材料用Mg-Zn-Zr合金超塑性变形分析[J].锻压技术.2019
[4].张学敏,惠玉强,李咪,刘晓飞,赖运金.基于BP神经网络的WSTi3515S阻燃钛合金超塑性变形行为预测[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9
[5].骆俊廷,李洪波,顾勇飞,徐彦霞.陶瓷超塑性变形机理研究进展[J].塑性工程学报.2019
[6].孙瑞霞,李亦轩,张鹏,刘义付.形变热处理对发动机用TiAl合金超塑性变形特性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9
[7].徐勇,杨湘杰,杜丹妮.Ti6Al4V钛合金冷轧板材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8].谢冬,冯兰.钛合金体育器械的超塑性变形行为研究[J].热加工工艺.2018
[9].廖荣跃,叶凌英,陈明安,杨栋,孙泉.7B04铝合金超塑性变形的组织演变与变形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10].曹泽安,程东海,胡德安,陈益平,江训焱.氢热处理对钛合金激光焊接接头超塑性变形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