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两汉忠君观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两汉,观念,王莽,忧患意识,外戚,宦官,君主。
两汉忠君观念论文文献综述
贺军妙[1](2007)在《浅论两汉的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是两个古老的概念。前者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的一种人生自觉,而后者既是封建统治者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又是知识分子们自愿行为。从忧国、忧民到忧君显示了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不可分割的关系。本文以两汉为例,对这一问题浅作论述。(本文来源于《承德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2期)
吕红梅[2](2006)在《两汉时期忠君观念的泛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忠心耿耿的大臣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了对忠君观念的宣传。许多大臣在统治者的宣传和灌输下自觉的将忠君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主要表现在和平时期的直言极谏、推荐贤才、治理地方;乱世时的抵抗佞臣等。忠君的(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期刊2006年06期)
吕洪彪,吕红梅[3](2005)在《两汉忠君观念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统治者都有意识地注重对大臣们进行忠君理论的宣传和灌输,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不一样。西汉紧张的君臣关系大大削弱了大臣们对皇朝效忠的决心,以至于王莽轻易代汉;而东汉在宦官和外戚专权的危难之际,却有很多忠臣勇于赴汤蹈火,为皇朝的延续作出巨大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5年03期)
吕红梅,宋燕鹏[4](2004)在《试论两汉士大夫的忠君观念与忧患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忠君观念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极力要灌输给士大夫的一种观念,最高统治者希望士大夫们把忠君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忧患意识则是古代封建社会士大夫的一种人生自觉。忧患意识和忠君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忠君观念根植于士大夫们的头脑之后,他们忧国、忧君、忧民的思想与行为,便是在忠君观念的支配下进行的。(本文来源于《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吕红梅[5](2003)在《两汉忠君观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忠”,《说文解字》释为:“敬也。尽心曰忠。从心。中声。”它是一定社会形态在思想意识和语言文字上的反映,表现为对他人、社会的一种责任心和道德行为。它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春秋战国时期,“忠”开始被普遍的运用在政治领域中。此时的诸子百家都以它为旗帜,宣扬自己的政见。以《左传》为例,其中的“忠”在当时一是作为一种公平的政治竞争原则;二是逐渐成为下事上的政治准则之一。战国时期出现了“忠臣”一词,表明“忠”的等级尊卑色彩已经很明显了。但是此时处于诸侯割据混战时期,君主多元化使得忠君具有很大的相对性。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忠君观念大盛,忠君也被注入了新的内容,开始走向严格化和规范化。忠君成为臣下对皇帝必尽的义务和责任。汉承秦,对忠君观念从思想、理论等方面作了进一步完善。忠君观念深入人心,使得忠臣大批的涌现,这对皇朝的延续起了重要的作用。东汉一朝的外戚、宦官掌权的现象严重,但仍延续了叁十多年才灭亡,其忠臣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两汉以察举制和征辟制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由此造成了举荐者与被举荐者之间的一种知恩图报的关系,从两者的人际称谓和所尽的义务来看都带有君臣之义的性质和色彩。这在两汉是普遍现象,东汉尤甚。因此,两汉的忠君包含了忠于皇帝之外的内容。忠君观念的泛化在皇朝稳定和兴盛时是向心力,但在皇朝衰落时期就表现出了它的巨大的破坏力。 东汉后期,忠臣们为了挽救皇朝的危亡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同宦官和外戚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与忠君观念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当一切的努力都于事无补时,失望的情绪便弥散开来,再加上此时支持东汉皇朝存在的天命论的衰微,大大地削弱了人们的忠君观念。最终,士大夫们心中的忠君观念趋于衰微,他们开始投奔新君或者转入对自己内心世界的经营,在沉默中等待新的皇朝的到来。(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03-05-01)
两汉忠君观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两汉时期,统治者们逐渐意识到忠心耿耿的大臣对维护统治的重要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加强了对忠君观念的宣传。许多大臣在统治者的宣传和灌输下自觉的将忠君看作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主要表现在和平时期的直言极谏、推荐贤才、治理地方;乱世时的抵抗佞臣等。忠君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两汉忠君观念论文参考文献
[1].贺军妙.浅论两汉的忧患意识与忠君观念[J].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7
[2].吕红梅.两汉时期忠君观念的泛化[J].历史教学.2006
[3].吕洪彪,吕红梅.两汉忠君观念之比较[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4].吕红梅,宋燕鹏.试论两汉士大夫的忠君观念与忧患意识[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5].吕红梅.两汉忠君观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