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坨油田论文_张华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胜坨油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油田,聚合物,周期,收率,构型,措施,油藏。

胜坨油田论文文献综述

张华锋[1](2019)在《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9砂组沉积相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在岩心观察、测井相及生产动态分析的基础上,对胜二区沙二段9砂组沉积微相特征及其对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9砂组为典型的叁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4种砂体微相。沉积微相与单井产能具有较好的对应性,位于优势相带井的产能优于位于劣势相带井。通过开展沉积微相研究及其对产能影响,可以为改善研究区的开发效果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金英[2](2019)在《低成本转流线技术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以胜坨油田沙河街组9层系井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低油价形势下,如何利用低成本的注采调整技术手段改善井区的开发效益,实现井区效益升级是目前老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二区沙二9井区目前存在平面能量恢复不均衡,平面动用不均衡等矛盾现象明显,导致主流线和次流线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为了提升开发效益,提出了以周期采油为主要手段的低成本转流线技术,综合含水下降2.2%,实现了井区50$/bbl油价下由边际有效区转盈利高效区的效益升级,对其他不均衡井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樊驰羽,安晓,刘礼亚[3](2018)在《胜坨油田A井区注聚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坨油田在经过了40多年开采后,主力单元的综合含水率已经超过90%,但是仍有占地质储量约叁分之二的原油留在地层中,说明胜坨油田具有强大的开发潜力。20世纪90年代后,在世界范围内新增的探明石油储量已十分有限。因此,人们开发多种叁次采油技术用以开采油藏中的剩余油。胜坨油田A井区具有油稠、非均质性差等特点,而聚合物驱能克服这些不利因素,进一步提高采收率。通过研究聚合物驱相关配套工艺技术,结合现场试验对影响注聚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并加强矿场注入管理,提高注入质量,针对油藏聚驱后续开发提出改进意见,对同类油藏的聚驱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今后注聚驱油技术的推广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现场经验。(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8年10期)

张曼玲,岳大力,蒋诗宁,卫蒙蒙[4](2018)在《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砂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胜坨油田是我国典型河流—叁角洲沉积的大型整装油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注水开发,现今油田综合含水已经突破97%。大量注入水优先沿储层髙渗带窜流,驱替严重不均衡,明显降低了油田的采收率。因此,开展储层构型的精细表征对于水驱开发效果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基于辫状河露头及现代沉积原形模型,应用丰富的岩心、测井、动态等资料,对胜二区沙二段1砂组辫状河储层进行精细构型研究。在完成构型界面级次划分之后,通过层次约束、模式指导,多维互动的方法划分辫流带边界,阐明微相复合体垂向演化规律。根据砂体厚度预分析,单井解释结果,现代沉积原形模型的定量规模约束,定性模式指导,多维互动在井间识别心滩坝砂体,表征单一微相构型平面分布及定量特征。通过单井识别隔夹层,模式指导,多维互动沿顺水流方向和垂直水流方向解剖单个心滩坝内部构型特征。以构型解剖成果为基础,建立了隔夹层定量识别标准,对夹层进行了模式拟合,并利用小井距井及动态资料对拟合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1)研究区辫状河为分汊型辫状河沉积,辫状河道相对固定,河道厚度与心滩坝接近,整体呈"宽坝窄河道"分布样式。通过层次约束、分级解剖构型单元,可见在辫流带级次中砂体平面上呈连片分布,存在两个辫流带边界,指状曲线的天然堤砂体将其分隔;(2)在单一微相级次上,心滩坝呈长轴平行水流方向的菱形或圆丘形分布,垂向上呈底平顶凸,心滩坝的宽度与长度、心滩坝的宽度和辫状河道的宽度存在定量关系,具体为心滩坝宽度:心滩坝长度≈1:2.5,心滩坝宽度:辫状河道宽≈4:1。在辫状河道中局部存在小范围条带状泥质半充填河道。(3)心滩坝内部发育沟道与落淤层,落淤层在心滩坝内连续分布,可延伸2-3个井距,局部连片发育,心滩坝内部普遍存在2-3期增生体,沟道分布于心滩坝中在平面上顺水流方向呈窄条带状。(4)研究区夹层成因类型主要有叁种:即物性夹层、泥质夹层及钙质夹层,其中物性夹层由于洪水动力减弱,粗、细粒沉积物发生混杂沉积而形成,在泥质粉砂岩样品点中用含油产状法确定渗透率下限为40m D;泥质夹层由水动力减弱,细的悬移质沉积形成;钙质夹层则由后期成岩作用过程中被碳酸盐胶结形成。本次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辫状河内部构型单元的分布模式,并对研究区各级构型单元进行解剖。从理论上讲,丰富了辫状河构型的研究方法;从生产实践上讲,为迫在眉睫的油藏数值模拟、生产动态分析及新区井位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地质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8-09-14)

邓国成[5](2018)在《测井-毛管压力法分析非均质油藏油水分布——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油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压汞实验数据有限,对于非均质性储层来说实验样品的代表性也受到局限。测井是预测储层物性的有效方法,而毛管压力与储层物性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建立起测井与毛管压力的关系,利用已揭示油水界面的钻井资料,建立了非均质油层油水界面的预测方法,即构建了油水界面深度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相互关系,并结合对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油层多口见油水井的测井的数据,对该公式进行了标定和应用,实现了对研究区油水分布特征的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胜坨油田二区8砂层组油层未被完全水淹的油层主要分布于7、9号断层附近的河口坝的顶部、砂坝侧缘沉积,以及正向微型构造内。整体上,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油层含油面积大幅度减小,含油面积仅为2.78 km~2,占原含油面积的23%左右,含油区不连片,形成了4个相对孤立的含油区,即2312井区、22137-20160井区、21182-21199井区及2326-25276井区。(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3期)

孙燕[6](2018)在《胜坨油田坨30断块开发调整对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复杂断块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受断层影响无法部署面积井网开发,油水井连线往往与断层走向平行,导致油井单向受效,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开发井网存在注采关系不完善、水驱效果较差、地层能量下降大、储量动用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受到历史零散挖潜的影响,注采井网和剩余油情况在平面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针对胜坨油田坨30断块的历史开发状况进行分析,提高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认识,有针对性地制定断块油藏开发调整对策。(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8年02期)

刘宏亮,刘子勇,石世珍,罗迎春[7](2018)在《胜坨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优化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胜坨油田开发形势的不断变化,原油产量逐年递减,联合站、接转站等地面集输系统随之度过了原油生产高峰期,系统运行逐渐偏离原设计时的经济运行状态,站内流程、工艺设备出现低负荷、低效率,能耗与成本不断上升的运行状况,影响着油田开发整体效益。近年来胜坨油田围绕地面设施建设年限长、设备能耗高等问题现状,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老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优化简化调整工艺方案,共计节约各类耗热和用电费用379.5万元/a,优化岗位用工26人,取得了显着效果。(本文来源于《石油石化节能》期刊2018年01期)

张娜[8](2017)在《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驱后剩余油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单元注聚合物前、后的密闭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资料,结合数值模拟结果,总结聚合物驱后油藏的剩余油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应用》期刊2017年12期)

钱程[9](2017)在《胜坨油田坨128块周期注水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油田区块之一,当前胜坨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综合含水率达到了96.7%。投入开发53年以来,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及长期的合注合采导致层间矛盾非常突出,长期的注水开发导致平面剩余油零散分布,油水井套管的损坏导致平面上注采不完善,致使平面矛盾越来越严重。通过近年的分析研判,进行精细开发调整,目前胜坨油田整体采收率达到了41.3%。坨128区块于1996年投入正式开发以来,采出程度6.9%,采收率仅有27.4%,剩余油挖潜仍有较大空间。针对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本论文通过调研胜坨油田坨128块地质概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得到了本区块基本构造、沉积、储层、油藏及流体类型特征。通过对128块的注水开发现状的分析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认识到了该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实验手段对周期注水机理和现场应用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断块周期注水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以及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和工艺参数,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本文最后针对坨128块生产实际,进行了周期注水开发效果的应用评价,为水驱油藏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7-05-01)

张松[10](2017)在《新型酸化技术在胜坨油田低渗透油藏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酸处理技术具有规模小、施工方便等优越性,是一种经常采用的低渗透油藏增产措施。本文剖析酸化效果的影响因素,取得了几点认识,通过指导优化酸化措施,改善胜坨油田低渗透油藏近井地层渗流能力,取得较好的措施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内江科技》期刊2017年04期)

胜坨油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低油价形势下,如何利用低成本的注采调整技术手段改善井区的开发效益,实现井区效益升级是目前老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问题。二区沙二9井区目前存在平面能量恢复不均衡,平面动用不均衡等矛盾现象明显,导致主流线和次流线剩余油饱和度差异较大,为了提升开发效益,提出了以周期采油为主要手段的低成本转流线技术,综合含水下降2.2%,实现了井区50$/bbl油价下由边际有效区转盈利高效区的效益升级,对其他不均衡井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胜坨油田论文参考文献

[1].张华锋.胜坨油田胜二区沙二段9砂组沉积相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2].金英.低成本转流线技术在低渗透储层中的应用——以胜坨油田沙河街组9层系井区为例[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19

[3].樊驰羽,安晓,刘礼亚.胜坨油田A井区注聚特征分析[J].石油化工应用.2018

[4].张曼玲,岳大力,蒋诗宁,卫蒙蒙.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1砂组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C].第十五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8

[5].邓国成.测井-毛管压力法分析非均质油藏油水分布——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8砂层组油藏为例[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6].孙燕.胜坨油田坨30断块开发调整对策探讨[J].内江科技.2018

[7].刘宏亮,刘子勇,石世珍,罗迎春.胜坨油田地面集输系统优化调整[J].石油石化节能.2018

[8].张娜.胜坨油田一区沙二1-3单元聚驱后剩余油特征研究[J].石油化工应用.2017

[9].钱程.胜坨油田坨128块周期注水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7

[10].张松.新型酸化技术在胜坨油田低渗透油藏应用[J].内江科技.2017

论文知识图

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水下分流河道...胜坨油田沙二段81层水下分流河道...胜坨油田构造位置胜坨油田位置图胜坨油田区域构造位置简图胜坨油田位置及构造简图

标签:;  ;  ;  ;  ;  ;  ;  

胜坨油田论文_张华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