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预混装置、溶解装置、配水装置和投加装置,预混装置包括进料器、输料管和预混器,预混器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缓冲料斗具有一个出料口,出料口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捣锤为倒三角形;缓冲料斗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和下缓冲料板,上缓冲料板设置在下缓冲料板的上部;配水装置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配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位于缓冲料斗的下部,上缓冲料板的上部,配水装置的第二出水口位于溶解装置的内部,该PAM配制加药装置中PAM(聚丙烯酰胺)不易结团且下料通畅,有效的提高了PAM配制加药装置的配制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预混装置(2)、溶解装置(3)、配水装置(4)和投加装置(5),预混装置(2)包括进料器(8)、输料管(9)和预混器(10),进料器(8)和预混器(10)之间通过输料管(9)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器(10)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14),缓冲料斗(14)具有一个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16),捣锤(16)为倒三角形;所述缓冲料斗(14)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上缓冲料板(17)设置在下缓冲料板(18)的上部;所述配水装置(4)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7),配水装置(4)的第一出水口(6)位于缓冲料斗(14)的下部,上缓冲料板(17)的上部,配水装置(4)的第二出水口(7)位于溶解装置(3)的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预混装置(2)、溶解装置(3)、配水装置(4)和投加装置(5),预混装置(2)包括进料器(8)、输料管(9)和预混器(10),进料器(8)和预混器(10)之间通过输料管(9)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器(10)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14),缓冲料斗(14)具有一个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16),捣锤(16)为倒三角形;
所述缓冲料斗(14)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上缓冲料板(17)设置在下缓冲料板(18)的上部;
所述配水装置(4)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7),配水装置(4)的第一出水口(6)位于缓冲料斗(14)的下部,上缓冲料板(17)的上部,配水装置(4)的第二出水口(7)位于溶解装置(3)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料板(17)的一端与预混器(1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10)的内部;
所述下缓冲料板(18)的一端与预混器(1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10)的内部;
所述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的固定端分别设置在预混器(10)内壁的相对侧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为弧形板,上缓冲料板(17)向上弯曲设置,下缓冲料板(18)向下弯曲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器(8)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具有一个进料口(12),进料斗(11)的下部设置有进料螺旋(13),进料螺旋(13)由电机驱动旋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捣锤(16)固定连接有疏通轴(19),疏通轴(19)延伸至预混器(10)上顶壁的外部;
所述疏通轴(19)的上部固定设置有移动框(20),移动框(20)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轨道;
所述移动框(20)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凸轮(21),凸轮(21)的外边缘与移动框(20)的下部相抵接触,移动框(20)与预混器(10)上顶壁之间的疏通轴(19)上套装有弹簧(22),凸轮(21)由电机驱动旋转。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解装置(3)包括多个溶解腔室(24),多个溶解腔室(24)之间通过交错设置的分隔板(25)进行分隔,每个溶解腔室(24)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26),搅拌器(26)由电机驱动旋转。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具体地说 ,涉及一种不易结团且下料顺畅的PAM加药装置,属于污水处理中PAM配制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过程中常使用到PAM (聚丙烯酰胺), PAM (聚丙烯酰胺)产品在使用时需要加水溶解,在使用时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常使用PAM (聚丙烯酰胺)配制加药装置进行相关溶液的配制。
PAM配制加药装置通常包括预混装置、配水装置、溶解装置和投加装置,预混装置、溶解装置、配水装置和投加装置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预混装置与溶解装置连通,溶解装置与配水装置连通,溶解装置与投加装置连通;预混装置包括进料器、输料管和预混器,进料器与预混器通过输料管连接;配水装置用于向溶解装置内注水;溶解装置包括搅拌器和一个或多个腔室,搅拌器设置于所述腔室内;投加装置用于将溶解装置搅拌后的液体传输至指定位置。
PAM是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分子量都比较大,一般都在百万、千万级,溶解的时候会先溶胀,然后慢慢的溶解,一次性往水里投加的PAM的量大而且又不能均匀的缓慢加入的话,聚丙烯酰胺先接触水的部分就开始溶胀,然后表面积变大,进而包住了未接触到水的部分,所以形成一些无法溶解的聚丙烯酰胺团。
为了解决PAM溶解时肿胀结团的问题,预混器的内部设置有栅格,栅格用于防止吸潮后结团的PAM进入溶解装置产生絮团起到删选的作用,为了防止吸潮后结团的PAM堵塞栅格,预混器的上不还设置有吹风干燥装置,此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的弊端:当大量吸潮后结团的PAM堵塞栅格时,吹风干燥装置并不能完成吹干结团的PAM,依旧会有大量结团的PAM堆积在栅格上,影响PAM的添加,降低了PAM配制加药装置的配制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该PAM配制加药装置中PAM(聚丙烯酰胺)不易结团且下料通畅,有效的提高了PAM配制加药装置的配制效率。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预混装置、溶解装置、配水装置和投加装置,预混装置包括进料器、输料管和预混器,进料器和预混器之间通过输料管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混器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缓冲料斗具有一个出料口,出料口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捣锤为倒三角形;
所述缓冲料斗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和下缓冲料板,上缓冲料板设置在下缓冲料板的上部;
所述配水装置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配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位于缓冲料斗的下部,上缓冲料板的上部,配水装置的第二出水口位于溶解装置的内部。
一种优化的方案,所述上缓冲料板的一端与预混器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的内部;
所述下缓冲料板的一端与预混器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的内部;
所述上缓冲料板和下缓冲料板的固定端分别设置在预混器内壁的相对侧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缓冲料板和下缓冲料板为弧形板,上缓冲料板向上弯曲设置,下缓冲料板向下弯曲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器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具有一个进料口,进料斗的下部设置有进料螺旋,进料螺旋由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捣锤固定连接有疏通轴,疏通轴延伸至预混器上顶壁的外部;
所述疏通轴的上部固定设置有移动框,移动框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轨道;
所述移动框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凸轮,凸轮的外边缘与移动框的下部相抵接触,移动框与预混器上顶壁之间的疏通轴上套装有弹簧,凸轮由电机驱动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溶解装置包括多个溶解腔室,多个溶解腔室之间通过交错设置的分隔板进行分隔,每个溶解腔室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搅拌器由电机驱动旋转。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预混装置、溶解装置、配水装置和投加装置,预混装置包括进料器、输料管和预混器,预混器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缓冲料斗具有一个出料口,出料口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捣锤为倒三角形;缓冲料斗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和下缓冲料板,上缓冲料板设置在下缓冲料板的上部;配水装置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和第二出水口,配水装置的第一出水口位于缓冲料斗的下部,上缓冲料板的上部,配水装置的第二出水口位于溶解装置的内部,该PAM配制加药装置中PAM(聚丙烯酰胺)不易结团且下料通畅,有效的提高了PAM配制加药装置的配制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附图2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预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配制本体,2-预混装置,3-溶解装置,4-配水装置,5-投加装置,6-第一出水口,7-第二出水口,8-进料器,9-输料管,10-预混器,11-进料斗,12-进料口,13-进料螺旋,14-缓冲料斗,15-出料口,16-捣锤,17-上缓冲料板,18-下缓冲料板,19-疏通轴,20-移动框,21-凸轮,22-弹簧,23-控制系统,24-溶解腔室,25-分隔板,26-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PAM配制加药装置,包括配体本体1,配制本体1的上部设置有预混装置2,配制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溶解装置3,配制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配水装置4和投加装置5。
配水装置4具有两个出水口,两个出水口分别为第一出水口6和第二出水口7;预混装置2包括进料器8、输料管9和预混器10,进料器8和预混器10之间通过输料管9相连通;
进料器8的内部设置有进料斗11,进料斗11具有一个进料口12,进料斗11的下部设置有进料螺旋13,进料螺旋13由电机驱动旋转。
预混器10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料斗14,缓冲料斗14具有一个出料口15,出料口15的上部设置有可上下往复移动的捣锤16,捣锤16为倒三角形;缓冲料斗14的下部倾斜设置有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上缓冲料板17设置在下缓冲料板18的上部;配水装置4的第一出水口6位于缓冲料斗14的下部,上缓冲料板17的上部,配水装置4的第二出水口7位于溶解装置3的内部。
上缓冲料板17 的一端与预混器1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10的内部,下缓冲料板18的一端与预混器10的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在预混器10的内部,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的固定端分别设置在预混器10内壁的相对侧上。
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为弧形板,上缓冲料板17向上弯曲设置,下缓冲料板18向下弯曲设置。
捣锤16固定连接有疏通轴19,疏通轴19延伸至预混器10上顶壁的外部,疏通轴19与预混器10上顶壁之间设置有缓冲垫圈,疏通轴19的上部固定设置有移动框20,移动框20的内壁上设置有移动轨道,移动框20的内部转动设置有凸轮21,凸轮21的外边缘与移动框20的下部相抵接触,移动框20的上下移动随凸轮21的旋转位置而变化,移动框20与预混器10上顶壁之间的疏通轴19上套装有弹簧22,凸轮21由电机驱动旋转。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有凸轮21。凸轮21凸轮运动一周,捣锤16完成一次上下运动。
(1)从进料器8的上部倒入足量的PAM,PAM从进料斗11的进料口12 缓慢的掉落至进料螺旋13上,由进料螺旋13将PAM输送至输料管9并掉落至预混器10的内部;
(2)再从预混器10内部的缓冲料斗14掉落至上缓冲料板17,缓冲料斗14尽可能的减少第一出水口6喷出的水喷溅导致下落的PAM结团的概率;
(3)在上缓冲料板17上PAM与第一出水口6喷出的水上进行初混合溶解,混合后的PAM溶液经上缓冲料板17与预混器10内壁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下缓冲料板18,再经下缓冲料板18与预混器10内壁之间的缝隙滑落至溶解装置3的内部,弧形的上缓冲料板17和下缓冲料板18可增加初混合时间,让PAM顺着水流冲入水中,这样可以减少结团的概率。
(4)电机带动凸轮21沿移动框20内部的移动轨道移动,当凸轮21的外边缘移动到移动框20的下部并与移动框20的下部相抵触时,凸轮21带动移动框20压缩弹簧22向下移动,当凸轮21的外边缘移出移动框20的下部时,弹簧22恢复自由状态,弹簧22带动移动框20上移,凸轮21不停的旋转,捣锤16在出料口15的上部上下移动,可有效的松动缓冲料斗14内部堆积的PAM,避免出现因PAM轻微结块而出现下落不通畅的现象。
预混装置2、溶解装置3、配水装置4和投加装置5与控制系统23电连接,控制系统23设置在配制本体1的上部,控制系统23用于控制预混装置、配水装置4、溶解装置3和投加装置5工作的启动和停止,控制系统23为基于PLC的控制系统由工业计算机PLC、触摸显示屏、液位控制系统、变频器、电气仪表元件、控制柜等组成,可用于控制整个PAM全自动加药装置。
溶解装置3包括多个溶解腔室24,多个溶解腔室24通过交错设置的分隔板25进行分隔,每个溶解腔室24的内部均设置有搅拌器26,搅拌器26由电机驱动旋转。
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作的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4038.8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612823U
授权时间:20191112
主分类号:B01F 13/10
专利分类号:B01F13/10;B01F1/00
范畴分类:23A;
申请人:山东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00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月河路以东,东风街以南,太平街以北月河路商业街1幢3单元1717号
发明人:张永壮;杨承辉
第一发明人:张永壮
当前权利人:山东环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