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皮下给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皮下,牛蒡,给药,基因治疗,胰腺炎,红细胞,血浆。
皮下给药论文文献综述
郑宇,陈波,岑小波[1](2019)在《食蟹猴皮下注射W0001重复给药13周伴随月经周期及精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于2017年6月正式加入ICH,以药品注册为目的开展的相关研究包括非临床试验均依从于ICH相关指导原则。根据ICH S6 (R1),当非人灵长类是唯一相关的动物种属时,应通过对非人灵长类的月经周期检查以及生殖系统的详细组织学观察来评估药物对雌性和雄性繁殖能力的潜在影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还需进行精子分析以评估药物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由于(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5-17)
宫熠,田萍平[2](2019)在《吗啡口服给药与皮下持续注射在治疗癌痛中发生不良反应概率的对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癌痛是肿瘤晚期病人最常见症状,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不仅是一种伴随症状,且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尤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疼痛已成为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目前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微创介入、肌肉注射,但是口服、皮下持续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同样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是我们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比口服吗啡和皮下持续注射吗啡,发现后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要低于前者。(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孔利霞,孔军卫,赵天昌,王梅,王旭锋[3](2019)在《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导向给药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微创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导向给药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中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导向给药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化疗。21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6个疗程。统计2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白细胞计数情况。结果研究组近期总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63. 33%和80. 00%,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6. 67%和60. 00%,研究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AFP、CEA水平均显着降低(P均<0. 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2组治疗后白细胞计数检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P均<0. 05),但研究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皮下动脉植入化疗泵导向给药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结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静脉化疗,且可增强患者免疫力,减轻化疗反应。(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魏惠富[4](2019)在《皮下注射奥曲肽与静脉泵注奥曲肽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胰腺炎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皮下注射奥曲肽与静脉泵注奥曲肽治疗胰腺炎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A组给予奥曲肽皮下注射治疗,B组给予奥曲肽静脉泵注治疗,对比两组用药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B组的治疗效果高于A组(P<0.05);B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食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A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3、7d后,B组的血清CRP水平均低于A组(P<0.01);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随访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皮下注射,奥曲肽静脉泵注治疗胰腺炎效果更优、安全性更高,对于快速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白求恩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孙玉琴[5](2018)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和护理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分析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的给药流程设计与护理措施。方法本次研究样本为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遵循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护理操作规范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给药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范围内推广。(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67期)
吴全睿,戎殳,梅长林,洪俊平,廖庆平[6](2018)在《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单次皮下给药耐受性、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健康人接受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rESP)注射液(CHO细胞)单次皮下注射的耐受性、安全性与药代动力学特点。方法采用单中心、开放性剂量逐次增量法进行研究设计。rESP剂量在0.10~3.00μg/kg范围内共设7个剂量组,受试者均为健康人,各组按照既定剂量进行单次皮下注射,观察14 d,收集其中3个剂量组的药代动力学数据。结果共入组38例受试者,36例完成试验;有20例受试者报告22例次不良事件,其中18例次判定为与rESP给药相关,均为注射部位轻度疼痛;除1例因筛选期rESP抗体阳性退出外,其余受试者给药前后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抗体和rESP抗体检测均为阴性,故3.00μg/kg确定为最大耐受剂量;在0.25~2.00μg/kg剂量范围内,rESP皮下吸收过程不受给药剂量影响,吸收和消除过程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达峰时间约为60 h,平均滞留时间(MRT)为195.97 h,平均终末半衰期(t_(1/2z))为120.7 h。结论 rESP耐受性与安全性良好,且rESP在人体内的吸收和消除过程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消除半衰期长。(本文来源于《中国药业》期刊2018年02期)
何凤霞,李英霞,邓雯婷,张雪峰[7](2017)在《食蟹猴皮下注射DT133重复给药6周伴随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健康成年食蟹猴皮下注射重复给药6周病毒载体基因治疗药物DT133的免疫原性反应,通过检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ADA)滴度,了解抗药抗体的产生情况,为解释毒性发现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50只食蟹猴分为5组,每组10只动物,雌雄各半,分别皮下注射给予溶媒,1.0×10~9VP/只、1.0×10~(10)VP/只、1.0×10~(11) VP/只供试品DT133以及1.0×10~(11)VP/只对照品空病毒载体。每周给药1次,连续7次,停药恢复4周。采用经验证的间接ELISA方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点血清中的抗病毒抗体滴度。结果:(1)方法学验证:供试品DT133检测方法经验证,筛选Cutponit值为0.198(固定值);批内精密度高浓度阳性对照(HPC)CV<6.42%、低浓度阳性对照(LPC)CV<7.17%、阴性对照(NC)CV<1 1.95%,批间HPC精密度CV=12.73%、LPC的CV=18.70%、NC的CV=22.52%;选择性试验选取10个正常阴性食蟹猴血清进行试验,结果HPC、LPC、NC满足HPC>LPC>NC,且80%的个体NC样品低于CP,阳性对照CV<20%;稳定性(室温放置24 h、2℃~8℃放置24 h、-80℃/室温冻融2-5次、-80℃/-20℃放置1个月、1个半月)满足要求。对照品空病毒载体检测方法经验证,精密度试验中批内HPC精密度(CV%)≤5.55%、LPC质控CV<9.58%、NC<6.06%,批间HPC精密度CV=7.14%、LPC质控CV=7.37%、NC的CV=5.23%。(2)免疫原性:DT133所有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食蟹猴中总ADA阳性率均为10/10;DT133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以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在药后第6天均可见新的动物个体产生抗体,低、中剂量组抗体滴度为100或200,高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滴度为100~800;试验第21天,除1.0×109VP/只剂量组一只动物未产生抗体外,DT133低、中、高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动物均产生抗体,且抗体滴度(100~3200)明显高于第7天(100~800);试验第45天,DT133低、中、高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所有动物均产生抗体,且中、高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抗体滴度依然维持较高水平(400~3200),供试品组动物产生的抗体滴度随着给药次数及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停药恢复4周,DT1 33各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动物抗体滴度未见明显的降低趋势。结论:采用的ELISA检测方法满足本试验抗药抗体检测的要求。DT1 33各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对照组动物在给药末期均产生抗体,中、高剂量组在第7天即检测到抗体产生,抗体滴度随给药次数及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停药恢复4周,DT133各剂量组及空病毒载体组动物抗体滴度未见明显的降低趋势。(本文来源于《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期刊2017-10-27)
雷夏凌,柳璐,林靖,杨威[8](2017)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SD大鼠单次皮下给药毒性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采用以最大给药量单次给予地特胰岛素注射液后,观察在14天内SD大鼠所产生的急性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同时与同类上市对照品进行比较,初步寻找可能的毒性靶器官,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本试验选用SPF级SD大鼠60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1000U/kg)(按体重计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5000倍,按等效体表面积计为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794倍)组及诺和平(上市对照品)(1 000U/kg)(按体重计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5000倍,按等效体表面积计为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794倍)组,每组20只动物,雌雄各半。以10mL/kg皮下注射给药,一日给药一次。给药后观察4小时,以后每天观察1次,持续观察2周。并于给药后第1、2、3、5、7、11和14天测定动物体重及饲料摄取量,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进行大体解剖。【结果】(1)一般状态观察结果:试验期间,阴性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动物均未见异常。(2)SD大鼠死亡情况结果:阴性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及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均没有出现动物死亡。(3)SD大鼠摄食量结果: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雄性、雌性动物的摄食量在第1天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雄性动物在第3天摄食量减少,第5至14天摄食量逐渐回升,并略高于阴性对照组;雌性动物在第2、3天摄食量减少,第5天摄食量回升,第7、11、14天摄食量水平略低于阴性对照组。(3)SD大鼠体重结果: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雄性动物在第2天体重均高于阴性对照组,在第5、7天体重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在第14天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体重与增重低于阴性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雌性动物在第2、3天的体重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4)SD大鼠病理系统剖检结果:阴性对照组、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组动物大体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结论】①联邦地特胰岛素注射液1000U/kg(按体重计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5000倍,按等效体表面积计为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794倍)组、诺和平(上市对照品)1000U/kg(按体重计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5000倍,按等效体表面积计为人临床起始最大用量794倍)组均可引起雄性、雌性动物第1天的摄食量增加,雄性动物在第3天摄食量减少,雌性动物在第2、3天摄食量减少。还导致雄性动物在第2天体重增长加快和第5、7天体重增长的减缓,及雌性动物在第2、3天体重增长加快;在观察期结束即第14天,诺和平组雄性动物的体重及增重均低于阴性对照组。②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和诺和平组动物一般状态观察及大体解剖检查均未见异常,在摄食量及体重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作用相当,但诺和平组雄性动物在观察末期体重增长速度略低于地特胰岛素注射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七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07-04)
韩舒,谷元,杨元辉,商庆节,姚景春[9](2017)在《牛蒡子苷元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后的血浆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大鼠皮下注射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并对给药后的系统暴露动力学特征进行评价.大鼠皮下注射0.1、0.3、1.0 mg/kg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应用LC-MS/MS法测定牛蒡子苷元不同时间点的血浆/组织浓度,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大鼠皮下注射3种剂量牛蒡子苷元注射液后,T_(max)均为0.3 h左右,C_(max)分别为17.6±4.74、61.8±8.05、285±77.0 ng/m L,AUC_(0-t)分别为22.8±5.77、83.5±15.3、412±117 h·ng/mL,t1/2为0.781~1.08 h,V_d为3.84~5.59 L/kg,绝对生物利用度为103%.牛蒡子苷元在大鼠组织中分布迅速、广泛,其中肠、心、肝、胰、肾等组织中药物含量较高(>血浆暴露量)且无明显蓄积现象.牛蒡子苷元注射液皮下注射给药后,在大鼠体内吸收迅速,C_(max)及AUC_(0-t)与剂量呈正相关、分布广泛、清除较快,可有效提高其在大鼠循环系统及组织中的暴露水平,并呈良好的动力学特征.(本文来源于《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期刊2017年02期)
刘冬光,徐燕,姚景春,张贵民,李尤[10](2017)在《牛蒡子苷元皮下注射对Beagle犬重复给药毒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连续皮下注射牛蒡子苷元(NBZGY)对Beagle犬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普通级Beagle犬40只,雌雄各半,分为5组:对照组、聚乙二醇(PEG)对照组及NBZGY 6、20、60 mg·kg~(-1)组,每组8只。各组犬按1.2 m L·kg~(-1)的给药体积经皮下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8天,停药后观察2周。实验期间对动物的一般状况、摄食量、体重、血液学、血液生化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检查。结果 PEG对照组及NBZGY各剂量组犬给药部位可见与PEG相关的刺激性反应,60 mg·kg~(-1)可增强该刺激性,停药后给药部位刺激性可见部分恢复。给药期间,20、60 mg·kg~(-1)导致犬出现肝损伤和胆管损伤。恢复期结束,20 mg·kg~(-1)组犬肝胆损害恢复正常,60 mg·kg~(-1)组犬肝胆损伤未见明显恢复。除注射部位刺激性外,6 mg·kg~(-1)组未见其他明显毒性。结论 Beagle犬连续皮下注射大剂量的NBZGY,可增强Beagle犬对PEG相关刺激的反应,并引起犬的肝胆损伤。(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物警戒》期刊2017年04期)
皮下给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癌痛是肿瘤晚期病人最常见症状,作为第五大生命体征不仅是一种伴随症状,且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尤其在中晚期肿瘤患者中,疼痛已成为主要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目前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痛最有效的药物,临床上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口服给药、静脉给药、微创介入、肌肉注射,但是口服、皮下持续注射引起的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同样让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是我们护理人员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随机分组的方式对比口服吗啡和皮下持续注射吗啡,发现后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要低于前者。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皮下给药论文参考文献
[1].郑宇,陈波,岑小波.食蟹猴皮下注射W0001重复给药13周伴随月经周期及精子分析[C].中国毒理学会药物毒理与安全性评价学术大会(2019年)暨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第一届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
[2].宫熠,田萍平.吗啡口服给药与皮下持续注射在治疗癌痛中发生不良反应概率的对照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3].孔利霞,孔军卫,赵天昌,王梅,王旭锋.皮下植入式化疗泵导向给药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4].魏惠富.皮下注射奥曲肽与静脉泵注奥曲肽两种给药途径治疗胰腺炎效果研究[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
[5].孙玉琴.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给药流程设计和护理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
[6].吴全睿,戎殳,梅长林,洪俊平,廖庆平.重组红细胞生成刺激蛋白单次皮下给药耐受性、安全性及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业.2018
[7].何凤霞,李英霞,邓雯婷,张雪峰.食蟹猴皮下注射DT133重复给药6周伴随免疫原性研究[C].中国毒理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二次(2017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2017
[8].雷夏凌,柳璐,林靖,杨威.地特胰岛素注射液SD大鼠单次皮下给药毒性试验研究[C].2017年(第七届)药物毒理学年会论文集.2017
[9].韩舒,谷元,杨元辉,商庆节,姚景春.牛蒡子苷元大鼠皮下注射给药后的血浆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2017
[10].刘冬光,徐燕,姚景春,张贵民,李尤.牛蒡子苷元皮下注射对Beagle犬重复给药毒性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