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属于真空泵转子加工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淬火机构,淬火机构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安装块、用于加热的淬火线圈和用于降温的冷却喷头,所述淬火线圈和冷却喷头均与安装块连接,所述淬火线圈呈U型且其可插入一字槽内,所述冷却喷头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朝向淬火线圈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所述机架连接有驱动安装块上下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块上端固定,所述机架连接有限定转子位置的定位柱。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在进行淬火时将淬火线圈置于一字槽内,从而使一字槽可彻底被加热,使一字槽的淬火的更加彻底。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连接有淬火机构(2),淬火机构(2)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安装块(21)、用于加热的淬火线圈(22)和用于降温的冷却喷头(23),所述淬火线圈(22)和冷却喷头(23)均与安装块(21)连接,所述淬火线圈(22)呈U型且其可插入一字槽内,所述冷却喷头(23)远离安装块(21)的一端朝向淬火线圈(22)远离安装块(21)的一端,所述机架(1)连接有驱动安装块(21)上下移动的气缸(24),所述气缸(24)的缸体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4)的活塞杆与安装块(21)上端固定,所述机架(1)连接有限定转子位置的定位柱(3)。
设计方案
1.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包括机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连接有淬火机构(2),淬火机构(2)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安装块(21)、用于加热的淬火线圈(22)和用于降温的冷却喷头(23),所述淬火线圈(22)和冷却喷头(23)均与安装块(21)连接,所述淬火线圈(22)呈U型且其可插入一字槽内,所述冷却喷头(23)远离安装块(21)的一端朝向淬火线圈(22)远离安装块(21)的一端,所述机架(1)连接有驱动安装块(21)上下移动的气缸(24),所述气缸(24)的缸体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气缸(24)的活塞杆与安装块(21)上端固定,所述机架(1)连接有限定转子位置的定位柱(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侧面连接有两块定位块(31),所述定位块(31)分别位于定位柱(3)轴线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侧面开设有与定位块(31)配合的定位槽(32),所述定位块(31)可置于定位槽(32)内滑动,所述定位槽(32)内设置有弹簧(33),所述弹簧(33)的一端与定位槽(32)靠近定位柱(3)轴线的端面抵接,所述弹簧(33)的另一端与定位块(31)靠近定位柱(3)轴线的端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连接有驱动定位柱(3)转动的驱动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转盘(41)和驱动转盘(41)运动的电机(42),所述电机(42)与机架(1)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机架(1)与转盘(41)同轴固定,所述定位柱(3)固定与转盘(41)上端且其与转盘(41)的轴线不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柱(3)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定位柱(3)围绕转盘(41)的轴线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1)上端均开设有楔形面(311),所述楔形面(311)远离定位柱(3)轴线的一端朝向下方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形面(311)固定连接有柔性垫(34)。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31)远离定位柱(3)轴线的端面开设有圆弧面(312),所述圆弧面(312)的半径和定位柱(3)的半径相等。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真空泵转子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真空泵转子的淬火线圈为圆形,进行淬火时会将整个真空泵转子的头部完全淬火,但是由于淬火的时间较短,无法对真空泵转子一字槽的根部进行加热,从而使一字槽不能完全进行淬火,使得产品不耐磨。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对一字槽的家人更加彻底,从而使一字槽的淬火效果更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连接有淬火机构,淬火机构包括与机架连接的安装块、用于加热的淬火线圈和用于降温的冷却喷头,所述淬火线圈和冷却喷头均与安装块连接,所述淬火线圈呈U型且其可插入一字槽内,所述冷却喷头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朝向淬火线圈远离安装块的一端,所述机架连接有驱动安装块上下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安装块上端固定,所述机架连接有限定转子位置的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淬火时将淬火线圈置于一字槽内,从而使一字槽可彻底被加热,使一字槽的淬火的更加彻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侧面连接有两块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分别位于定位柱轴线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两块定位块卡接于转子安装扇叶的让位槽处,使转子的位置确定,不再需要人工确定转子的位置,从而转子置于定位柱上的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侧面开设有与定位块配合的定位槽,所述定位块可置于定位槽内滑动,所述定位槽内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定位槽靠近定位柱轴线的端面抵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块靠近定位柱轴线的端面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上时,先用手将定位块移动至定位槽内,之后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上,之后转动转子使转子的让位槽和定位块对齐,使定位块在弹簧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与让位槽卡接,此时转子的位置得到确定,在固定转子时不再需要确定转子的位置,从而使转子的固定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连接有驱动定位柱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转盘和驱动转盘运动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且其输出轴穿过机架与转盘同轴固定,所述定位柱固定与转盘上端且其与转盘的轴线不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转盘移动定位柱的位置,使定位柱不再位于淬火线圈的下方,从而在更换转子时不会与淬火线圈产生碰撞,从而使淬火线圈不会产生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数量为若干,若干所述定位柱围绕转盘的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定位柱上的转子进行更换时,仍有转子在被加工,增加了转子加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上端均开设有楔形面,所述楔形面远离定位柱轴线的一端朝向下方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上时,转子对抵接块施加垂直于楔形面的力,使定位块移动至定位槽内,此时转子套接于定位柱上时,不再需要人工移动定位块,从而使转子的定位过程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楔形面固定连接有柔性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柔性垫降低了定位块与转子接触面的硬度,从而使转子的表面不会被损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远离定位柱轴线的端面开设有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半径和定位柱的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定位块与转子内壁抵接时增加了与转子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定位块与转子内壁之间的压强,减少了转子内壁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呈U字形的淬火线圈插入一字槽内,从而使淬火线圈对一字槽的加热更加彻底,从而使一字槽整体可被淬火;
2、利用定位块限定转子的角度,从而使淬火线圈可与一字槽对齐,不会出现淬火线圈无法插入一字槽的情况;
3、通过定位槽和定位块的配合,使定位块可在定位柱套接转子时进入定位槽内,从而使转子套接于定位柱上的过程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施例本用于展示转子与定位柱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说明:1、机架;2、淬火机构;21、安装块;22、淬火线圈;23、冷却喷头;24、气缸;3、定位柱;31、定位块;311、楔形面;312、圆弧面;32、定位槽;33、弹簧;34、柔性垫;4、驱动机构;41、转盘;4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真空泵转子的淬火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机架1连接有对转子进行淬火的淬火机构2,淬火机构2包括与机架1连接的安装块21、用于对转子进行加热的淬火线圈22和用于降温的冷却喷头23。淬火线圈22使用卡箍固定于安装块21端面,其呈U字形且可插入一字槽内,淬火线圈22的两端分别与交流电源连接。冷却喷头23的数量为两根,其使用卡箍固定于安装块21的端面且分别位于淬火线圈22的两侧,其远离安装块21的一端均朝向淬火线圈22呈U字形的一端,且其另一端同时与水泵连接,水泵置于冷却液槽内。机架1连接有驱动安装块21上下移动的气缸24,气缸24的缸体使用螺栓与机架1连接,其活塞杆与安装块21上端使用螺栓连接。机架1还连接有限定转子的定位柱3,定位柱3上端可插置于转子尾部的槽口内。在进行转子的一字槽的淬火时,将转子的下端槽口套接于定位柱3上端,一字槽与淬火线圈22的U型弯折处对齐,之后气缸24驱动安装块21向下移动时淬火线圈22置于一字槽内,接通淬火线圈22的电源,利用淬火线圈22使转子加热,之后使淬火线圈22的电源断开,启动水泵,通过冷却喷头23对加热的转子进行冷却,从而将转子的一字槽进行淬火,在进行淬火的过程中一字槽完全被加热,从而使转子的一字槽的淬火更加完全,增加了转子淬火的稳定性,使一字槽不易产生磨损。
如图1所示,由于在将转子安装于定位柱3上时,需要人工限定转子的位置,使一字槽与淬火线圈22的U型转折处对齐。因此定位柱3侧面连接有两块定位块31,且定位块31分别置于定位柱3轴线的两侧,利用两块定位块31卡接于转子安装扇叶的让位槽处,使转子的位置确定,从而使淬火线圈22更易插入一字槽内。
如图2所示,由于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仍需要先确定定位块31和转子让位槽的位置,使定位块31和让位槽卡接。因此定位柱3侧壁开设有两个与定位块31配合的定位槽32,定位块31可置于定位槽32内滑动。定位槽32内设置有弹簧33,弹簧33的一端与定位槽32靠近定位柱3轴线的侧面焊接,弹簧33的另一端与定位块31靠近定位柱3轴线的端面焊接。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先用手将定位块31移动至定位槽32内,之后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之后转动转子使转子的让位槽和定位块31对齐,使定位块31在弹簧33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与让位槽卡接,此时转子的位置得到确定,在固定转子时不再需要确定转子的位置,从而使转子的固定更加方便。
如图2所示,由于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仍需要人工使定位块31移动至定位槽32内。因此定位块31上端开设有楔形面311,楔形面311远离定位柱3轴线的一端朝向下方倾斜。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转子对抵接块施加垂直于楔形面311的力,使定位块31移动至定位槽32内,此时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不再需要人工移动定位块31,从而使转子的定位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由于淬火线圈22位于转子的上方,在进行转子的更换时会与淬火线圈22产生碰撞,从而使淬火线圈22产生变形,无法插入一字槽内。因此机架1连接有驱动定位柱3转动的驱动机构4,驱动机构4包括与机架1转动连接的转盘41和驱动转盘41转动的电机42。电机42使用螺栓与机架1固定,其输出轴使用螺栓与转盘41下端面固定,且转盘41的轴线与电机42的轴线重合。在进行转子的更换时,利用转盘41移动定位柱3的位置,使定位柱3不再位于淬火线圈22的下方,从而在更换转子时不会与淬火线圈22产生碰撞,从而使淬火线圈22不会产生变形。
为了使转子的加工过程更加快速,增加转子淬火的效率。如图1所示,定位柱3的数量为四个,且四个定位柱3围绕转盘41的轴线设置。利用从而在对一根定位柱3上的转子进行更换时,其中一根定位柱3上的转子位于淬火线圈22下方,转子仍在进行淬火,从而增加了转子加工的效率。
如图2所示,由于在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时,定位块31与转子的接触面较为坚硬,此时会导致转子的表面产生损坏,此时会影响转子外壁的质量。因此楔形面311黏连有一层柔性垫34,柔性垫34为聚四氟乙烯。利用柔性垫34降低了定位块31与转子接触面的硬度,从而使转子的表面不会被损坏。
如图2所示。由于定位块31与转子内壁接触时的面积较小,从而导致定位块31与转子内壁之间的压强较大,加剧转子内壁的磨损。因此定位块31远离定位柱3的端面开设有圆弧面312,且定位块31的圆弧面312的半径和定位柱3的半径相等。从而在定位块31与转子内壁抵接时增加了与转子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定位块31与转子内壁之间的压强,减少了转子内壁的磨损。
工作原理:
工作时,将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在转子朝向转盘41运动的过程其对定位块31施加垂直于楔形面311的力,使定位块31朝向定位槽32移动。当转子套接于定位柱3上之后,转动转子使其让位槽与定位块31对齐,此时定位块31在弹簧33施加的弹力的作用下远离定位柱3的轴线移动,此时定位块31卡接于转子的让位槽内,使转子的位置得到限定,之后电机42驱动转盘41转动九十度,接着气缸24驱动安装块21向下移动,使淬火线圈22插置于一字槽内,将淬火线圈22的电源接通对一字槽内壁进行家人,一端时间之后断开电源驱动水泵,通过两根冷却喷头23对一字槽进行瞬间冷却,从而对一字槽完成淬火。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08984.6
申请日:2019-01-0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322964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C21D 1/667
专利分类号:C21D1/667;C21D1/42;C21D9/00
范畴分类:25B;
申请人:上海日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日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2-611室
发明人:李昱;潘博
第一发明人:李昱
当前权利人:上海日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