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泽东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既继承了列宁的理想信念思想,又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创新。毛泽东对列宁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继承主要体现对理想信念教育原则及教育内容的继承上;毛泽东对列宁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的丰富、教育目标的明确、教育主体的拓展以及教育方式的创新上。
关键词:毛泽东;列宁;理想信念教育;继承;发展
一、 继承性:对理想信念教育原则及教育内容的继承
(一)实事求是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毛泽东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1](P817)同时指出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他强调理论学习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实际去学习,“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2](P112)列宁认为用善良的谎言去掩饰残酷的现实对于无产阶级事业是非常有害非常危险的事情,在《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工作》一文中,列宁指出教育人民委员部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的精神,没有充分地考虑和检验实际经验,没有经常利用这种经验教训,空泛的议论和抽象的口号太多”。[3](P325)因此列宁主张要实事求是,改变过去空泛的宣传教育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更是如此,决不能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是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4](P403)列宁强调对工人群众进行政治教育,不要讲空话,而要善于运用手中已经掌握的事实和数字,应该“多注意些极平凡的但是生动的、来自生活并经过生活检验的共产主义建设方面的事情”,[5](P11)因为群众不是从理论上看问题的,他们是根据实际来看问题的。列宁强调政治教育应该用工农群众在日常工作中的事物来进行教育,用简单、明了、易懂的语言讲话,“应该使工人群众感到共产主义像他们自己的事一样容易理解”。[6]
2.理想信念教育与共产主义生产劳动相结合
列宁和毛泽东都主张理想信念教育与共产主义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指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理想信念教育不能脱离生产实践,“教育与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是不可移易的”。[7](P399)他指出知识分子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如果没有同实践结合,这些知识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因此毛泽东强调广大工农群众将学习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青年知识分子到农村,直接参与生产;“一切机关、学校,除有特殊情形者外,一律于工作或学习之暇,从事生产自给”。[1](P1041)列宁指出共产主义性质的劳动可以消除工人群众从旧社会遗留下来将劳动视为负担、劳动一定要支付报酬的旧思想,可以培养工农群众按照“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思想进行劳动的习惯。星期六义务劳动、劳动军、劳动义务制这些都是共产主义性质的劳动方式,列宁将它们视为“最能收效最高尚不过的工作”。[6](P371)列宁强调通过这样的劳动可以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渗透到工农群众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因此他主张在教育、训练和培养工人群众和青年时一定要与实际的劳动结合起来,不要只局限于学校,不要只限于阅读共产主义书籍和小册子,“只有在与工农的共同劳动中,才能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8](P26)
3.理想信念教育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差异性
毛泽东认为“个性不能强同,人就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各种各样的不同,工作也各有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党务等的不同”,[9](P340)因此“在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程度上人们也不相同,同一个人在幼年时期和年纪大时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也各不相同”。[9](P340)个性不能抹杀,因此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考虑到对象群体的个性特点。不同的教育对象,成长经历不同,职业背景不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也应该不同。毛泽东曾指出“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1](P836)如果不考虑对象群体的特点,采取无差异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及内容,就会使理想信念教育失去群众基础,不但无法发挥效果,很可能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列宁指出在工人阶级中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最先和最容易接受的是条件最好的那部分工人,但在为数不多的先进分子之后还有很多中等水平的工人,这些人也渴望加入工人小组,追求社会主义,但他们无法独当一面地领导社会民主主义的工人运动。他们可能看不懂报纸上的某些文章,无法理解复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因此对他们应该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在中等水平工人之外还有中低水平的广大群众,“他们很可能完全看不懂或者几乎完全看不懂社会主义报纸”,[10](P234)这时“应该用别的宣传鼓动手段,如通俗小册子、口头鼓动、报道当地事件的小报(这是主要的)来影响这些人”。[10](P235)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内容
1.信念来源于对科学理论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列宁多次表示政治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和社会主义意识,他将工人阶级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阐述了将工人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原因。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大机器工业的阶段,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造成了新的社会力量——工厂工人阶级即城市无产阶级的出现。虽然这个阶级遭受着和俄国全体劳动群众一样的资产阶级剥削,“但是这个阶级在谋求自身解放这个方面却具有特别有利的条件:它同完全建立在剥削上面的旧社会已经没有丝毫联系;它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本身就把它组织起来,迫使它开动脑筋,使它有可能走上政治斗争的舞台”。[4](P161)也就是说工人阶级由于遭受封建专制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他们具有彻底的革命性,同时资本主义生产也培养了工人阶级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这使得工人阶级比其他群体更容易团结为一个整体进行革命。正是这种彻底的革命性、组织性和纪律性,使得工人阶级有其他被剥削阶级无法比拟的先进性,使他们成为争取工人阶级解放的唯一战士。而农民阶级无法成为斗争的先锋战士,就在于村社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这使得村社的生产分散为成千上万极小的经济单位,农民即使被剥削,多少还会剩一点点产业,“因而被束缚在他们所应当反对的资产阶级体系上”。[4](P264)而这种分散的小规模生产把劳动者束缚在一个地点上,对他们各个击破,导致他们彼此隔绝,使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阶级一致性,既无挣脱的希望也无法联合起来。甚至还有些“农民”开始分裂为穷光蛋和富人,分裂为无产者和资本家(特别是商业资本家)。城市大资本主义则割断了工人同旧社会的所有联系,使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有可能进行有组织的斗争,把他们模糊的不满变成自觉的反抗,把零星的无意义的小骚动变成争取全体劳动者解放的有组织的阶级斗争。对于知识分子,列宁指出虽然农奴制度激起了知识分子的抗议和斗争,这似乎给很多人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知识分子具有特别的民主主义”,[4](P258)但实际上他们不过是人数日益迅速增加的一帮野心家和资产阶级的奴仆,他们满足于资产阶级的现状,毫无梦想,想使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自己的资产阶级性而感到羞惭是天真妄想,是很可笑的。因此列宁指出“社会民主党人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自己的全部活动都集中在工人阶级身上”。[4](P264)只有当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率先了解了社会主义的思想,了解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时,才能使这些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才能使工人阶级分散的经济战变成自觉的阶级斗争,最终使工人阶级率领一切民主分子去推翻专制制度,走向胜利的共产主义。正是对工人阶级、农民、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透彻分析,使列宁强调社会民主党人就应该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个阶级身上,“把自己的纲领归结为发展这个阶级的阶级自觉,把自己的全部活动都用来帮助这个阶级起来进行反对现代制度的直接政治斗争”。[4](P160)社会民主党人(俄共(布))的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政治活动把工人运动从分散的、缺乏指导思想的抗议和罢工转变为有组织的斗争,并根据俄国的历史和现实探讨马克思主义,把它灌输给工人,帮助工人领会它并制定一个最适合俄国条件的组织形式。
3.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情感基础
2.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道德保证
“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的概念是由列宁首次明确提出的,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庄严的信念。他强调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唤醒广大群众的阶级意识和培养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在民主革命时期政治教育的目的是通过理论教育和革命斗争唤醒工人群众的阶级意识,使他们团结成一个统一的阶级,使工人阶级自发性运动转变为自觉的运动。社会主义时期,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工农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使他们摆脱旧思想的束缚,摆脱工作就是为了赚钱的旧思想的影响,为建设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社会主义理想不是乌托邦,无产阶级政党的任务就是走在工农群众的前面向他们展示共产主义理想的宏伟与壮丽,向他们指出实现理想的道路,并带领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政治教育就是要向工人阶级灌输社会主义理想,将工人运动同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
当前,视频技术正经历从高清显示向4K、8K等超高清显示演进阶段。巨大的市场,也吸引着中国彩电企业的关注。据悉,海信日本公司在11月13日在日本发布了支持4KBS电视直播的新品A6800。
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的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11](P350)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他强调不管是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也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能使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能为人们提供一套科学的问题研究方法及思路。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学习马克思主义,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马克思主义者,有些人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个别词句,有一些人以为读了几句马克思主义的书,就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不需要再学习了。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即使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已经了解的比较多的人,无产阶级立场比较坚定的人,也还是要再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7](P272)因为“马克思主义也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12](P389)列宁指出俄国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饱受痛苦和牺牲,以难以置信的毅力和舍身忘我的精神去探索、学习和实验,在经历失望、验证之后,“饱经苦难才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个唯一正确的革命理论”。[13]所以列宁将其视为革命理论的牢固基础。他指出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要想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因为革命理论能使一切社会党人团结起来, 他们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 他们能运用革命理论来确定斗争方法和活动方式,维护这个具有起码理解力的人都认为是正确的理论,反对毫无根据的攻击,反对败坏这个理论的企图”。[10](P161)列宁强调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因为它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指出了未来发展和研究的道路,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实质,教会人们通过政治、法律、资本主义的学说看清阶级斗争的实质,指出了革命未来的出路绝不是臆造改造社会的计划,谁也无法让人们放弃这个实际上已经光辉地证明了并且还将继续证明是正确的理论。
爱国是党和国家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情感基础,必须培养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毛泽东所强调的爱国主义并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我们的口号是为保卫祖国反对侵略者而战。”[14](P520)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毛泽东指出作为一个外国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的事业,这种毫无利己的精神就是国际主义的精神,就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是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的精神。列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15](P608)他强调国家是个人生存的基础,国家强盛,才能实现布尔什维克党的施政方针、政治理想。因此他号召无产阶级必须像保卫自己的生命一样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必须教育人民了解祖国历史并认识祖国,以此对祖国产生深厚感情,形成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奋斗牺牲的精神。除了爱国主义,列宁强调还需要培养人民的国际主义。他指出单靠一支先锋队无法实现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事业,由俄国最先开始的事业,将由英国、法国或者德国的无产阶级来巩固,但“没有各被压迫殖民地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首先是东方各民族劳动群众的援助,他们是不能取得胜利的”。[6](P177)因此他强调必须长期地用最充分的民族平等和友爱的精神来教育工人。他指出真正的国际主义就是进行忘我的工作参与支持本国的革命运动,同时毫无例外地支持其他被压迫民族同样的斗争,甚至要忍受本民族的巨大牺牲以利于国际工人革命的发展。
二、发展性:对理想信念教育内涵、教育目标、教育主体及教育方式的发展
关于政治教育本质,列宁指出不管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教育都是建立在谎言之上的,都是在愚弄广大劳动群众,都是为了维护封建的和资本主义的统治而存在的。资产阶级所标榜的自由、平等的教育,只不过是培养为资产阶级统治辩护的奴仆。而就广大群众而言,资产阶级的教育就是要把工农群众培养成听话的、有用的,可以为资本家赚取更多剩余价值的工具,资本主义教育的政治本质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列宁指出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本质是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因此谁也不能把政治和教育对立起来,“谁想把这种‘教育’当作一个特殊口号,把它跟‘政治’对立起来,根据这种对立建立特殊派别,用这个口号去号召群众反对社会民主党的‘政治家’,谁就会不可避免地一下子滑入蛊惑宣传的歧途。”[16](P336)列宁所倡导的政治教育一方面是宣传工人阶级与专制制度敌对的观念,另一方面则利用资产阶级压迫的每一个具体表现来进行鼓动,其中包括利用经济压迫进行鼓动。通过理论或实践的方式宣传工人阶级与专制制度的对立,揭露各种压迫的事实和细节是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任务,正如列宁所说“我们如果不负起责任组织对专制制度的全面政治揭露,就不能完成我们发展工人的政治意识的任务”。[17](P55)到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列宁认为政治教育要结合经济建设来进行,以培养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为目标,这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一)对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的丰富
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他强调要把青年培养成有比较完全和广博的知识,有健全的身体,有共产主义的道德的全面发展的人才。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都是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道德保证。毛泽东指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1](P1094)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是毛泽东毕生坚持的信念。毛泽东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政治本色,虽然党和国家取得了革命的胜利,但巩固这个胜利,需要更久的时间和更大的力气,因为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艰苦,因此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指出有些青年人以为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应当什么都好了,就可以不费气力享受现成的幸福生活了,这是不实际的,他时常提醒干部和人民要记得我们国家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要想达到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状态,还需要长久的艰苦奋斗。列宁在《共青团的任务》中指出“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13](P6)共产主义道德是为摧毁剥削者的旧社会、把全体劳动者团结到创立共产主义新社会的无产阶级周围服务的,共产主义道德就是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反对一切小私有制,“是为人类社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为人类社会摆脱对劳动的剥削服务的”。[13](P302)列宁指出我们要摒弃资本主义所宣传的道德的意义,他们以道德的名义维护着资本家的利益,愚弄着工农群众,资本主义的道德是教育人如何成为剥削人的人或做好被剥削的人,“凡是在这个社会里教养出来的人,可以说从吃母亲奶的时候起就接受了这种心理、习惯和观点——不是奴隶主,就是奴隶,或者是小私有者、小职员、小官吏、知识分子,总之,是一个只关心自己而不顾别人的人”。[13](P309)列宁强调共产主义者不能成为只关心自己的人,要对青年进行反对剥削者、反对利己主义和小私有者的教育。
毛泽东对列宁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丰富与发展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内涵的丰富、教育目标的明确、教育主体的拓展以及教育方式的创新上。
生物数学课程在进行总结性复习时,为了梳理各个章节的层次关系,往往需要借助知识结构图展现其中的知识点层次关系。类似层次关系可以通过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的方式表达。一方面,横向拓展的知识维度,在于梳理同一章节内的并列知识同级关系。另一方面,纵向延伸的知识维度是架构知识结构的递进关系。通过横向拓展与纵向延伸,能够更加清晰的解析层次关系网络,令学生对生物数学知识点产生整体性与系统性的认知和记忆。以常数项级相关知识点为例,其层次关系见表2。
毛泽东继承了列宁关于政治教育的观点及主张,指出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理想,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并为这个信念奋斗终生。毛泽东指出“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14](P686)所以他指出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就是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完成。党和国家的所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都是为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1](P1059)为了实现这个共同的理想,“应该扩大共产主义思想的宣传,加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没有这种宣传和学习,不但不能引导中国革命到将来的社会主义阶段上去,而且也不能指导现时的民主革命达到胜利”。[14](P706)
毛泽东在继承列宁理想信念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丰富了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过程中,毛泽东逐渐形成了对人民的信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对坚定党的领导的信念,这是毛泽东对列宁理想信念思想的升华。毛泽东用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告诫人们,中国反帝反封建的人民队伍中工农群众才是主力军,“青年们一定要知道,只有动员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工农大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才能战胜封建主义”。[14](P565)因此他不断地告诫知识分子、青年、党员干部,一定要密切同工农群众的联系,“知识分子既然要为工农群众服务,那就首先必须懂得工人农民,熟悉他们的生活、工作和思想。”[7](P271)毛泽东指出,虽然青年满怀热情,革命性强,但政治立场不坚定,可能会中途退缩,只有与工农结合,与他们建立深厚的感情,才能使青年在工作和学习中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毛泽东把是否愿意与工农群众结合作为评判青年、知识分子革命性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愿意并时刻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关心群众的人才是革命的。毛泽东强调理想信念教育,还必须教育广大群众坚定对共产党领导的信念。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诞生之日起,就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坚定共产党的领导,“不是别的,就是因为我们的意见,符合最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忠实的代言人,谁要是不尊重中国共产党,谁就是在实际上不尊重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谁就一定要失败。”[1](P1087)在《一二九运动的伟大意义》一文中毛泽东中指出:“青年学生好比是一二九运动的柴火,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用火一点。点火的人是谁呢?就是共产党。”[18](P256)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只有跟共产党在一起,才能走上正确的道路。虽然党犯过错误,但是党能够纠正错误,并且能够不断学习,这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全国人民需要共同坚定的信念。
(二) 对理想信念教育目标的深化
列宁指出苏俄所处的历史时期需要同比苏俄强大许多倍的世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因此必须用革命的军事的方法,尤其是用思想的方法、教育的方法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他指出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就是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明确的社会主义理想,把这个运动同合乎现代科学水平的社会主义信念结合起来,“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使他们有本领战胜谎言和偏见,能够帮助劳动群众战胜旧秩序,建设一个没有资本家、没有剥削者、没有地主的国家”。[6](P368)列宁表示我们单独成为一个独立的政党,“其全部意义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我们要始终不渝地进行这项马克思主义的工作,尽可能把整个工人阶级提高到自觉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水平,不让,坚决不让任何政治风暴——尤其是政局变幻——使我们放弃这项迫切的工作”。[16](P335)通过列宁的阐述可以看出他将培养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和政治自觉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具体而言就是在民主革命时期,通过理论和革命实践激发工农群众的阶级意识和政治觉悟,将自发的运动转变为自觉运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则是通过政治教育培养工人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培养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从列宁、毛泽东的主张可以看出,虽然两者都认为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共产主义社会的建设者,但列宁更重视阶级意识的唤醒和社会主义意识的培养。虽然列宁也强调提高工人群众的文化水平,他指出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只要在我国还存在文盲现象,那就很难谈得上政治教育。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20](P200)但他并没有将政治教育与文化素质的提高放在平行的位置上,他将文化素质的提高视为政治教育的先决条件,但毛泽东认为政治上的“红”与文化素质的“专”必须同时进行。
革命时期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他指出只有宣传工作做好了,红军才能完成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建立政权、消灭反动势力等任务。毛泽东指出宣传工作者要通过生动活泼、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方针政策。宣传一定要考虑不同的对象,既要考虑到所有群体,又要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宣传,宣传要有时间性和地方性,“到一个地方要有适合那个地方的宣传口号和鼓动口号,又有依照不同的时间,制出不同的宣传和鼓动口号”。[21](P99)毛泽东强调做宣传工作一定要看对象,不了解宣传的对象,宣传工作就会是“对牛弹琴”,“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1](P837)毛泽东也指出宣传的方式要多样化,各种代表会、干部会、座谈会、群众会;电影、幻灯、戏曲、报纸、小册子、传单、布告、壁报、歌谣、画报等都是很好的宣传手段,他也非常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因为报纸是当时辐射范围最广、最方便、见效最快的宣传手段。毛泽东还指出不管是报纸、广播、文工团、剧团、文学艺术都是教育人民的,教员、新闻记者、文艺作家、一切工作干部都是宣传工作者,这些教育者首先应该受教育,要向群众学习,学习群众的语言,不然宣传就很乏味,没有人喜欢看。而列宁则更倾向于使用专门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政治宣传的媒介也主要是通过报纸进行。列宁指出过去分散的地方性的宣传工作方式,一旦发生革命变动,就容易被一网打尽,使宣传工作的继承性和连贯性无法建立起来。而且分散的地方活动,也影响了人们在理论、政治和组织问题上的修养和眼界的提高,因此列宁主张建立专门的组织,创办全俄共同的报纸,以便使所有的或绝大多数的地方委员会、地方团体和小组都来积极从事共同的事业。
(三)理想信念教育对象的拓展
小明:“老师,我这是夸张的画法。您的嘴我故意画大了些,有句话叫,嘴大吃八方,说明您能力强;您再看,您的耳朵也画大了,大耳朵有福嘛;您再看这肚子,也画大了点,这叫宰相肚里能撑船……”
从列宁的上述描述中可以看出,他将工人阶级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而毛泽东则将教育的对象扩大到知识分子、青年以及农民等群体身上。列宁将工人阶级作为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并不是说他不重视知识分子和青年等群体的作用,相反,列宁认为共产主义的建设不能从头重来,它必须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必须借助于之前接受资产阶级教育的知识分子的力量,他更将青年视为共产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只是在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并没有余力去做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因此只能重点教育先进阶级的先进代表。毛泽东则将教育对象扩展到了更多的群体,他指出在一个文化落后的国家,知识分子常常在革命中起着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任务就是通过思想教育工作争取这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因为知识分子并不是一个独立的阶级,而是一个习惯依赖于其他阶级的特殊群体,他们依赖于哪一个阶级,就会成为这个阶级的知识分子。但并非所有的知识分子都能服务于无产阶级事业,因此他强调知识分子一定要与工农民众结合,他将是否愿意与工农民众结合视为判定知识分子革命性的最后分界。毛泽东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有革命性,“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11](P466)因此毛泽东特别重视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因为不管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国家都需要大批的精炼的先锋队来开辟道路。但毛泽东也指出青年一代没有见过地主剥削、资本家剥削,也没有打过仗,没有看见过什么是帝国主义,他们没有经过革命的洗礼,他们是未经检验的,“他们的思想往往是空虚的,他的行动往往是动摇的”,[9](P642)他们在政治上不坚定,很多人并不能将革命进行到底,因此要加强对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农民,毛泽东指出在一些偏远落后的地区,工人阶级数量很少,农民数量很多,而农民受三座大山的压迫最深,因此农民无疑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通过党的思想工作,使农民加入到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这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但农民存在很多缺点,他们的文化水平和政治觉悟水平低,因此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对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创新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政治宣传、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这些是列宁和毛泽东共同强调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但毛泽东在继承列宁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创新了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
第六,其它。 包括企盼借智朴名声之重,为之作序以留名千载; 因画上还有不少著名书法家的墨迹,便也有对前辈题画诗书法中运笔、着墨方面的审美品评等。
1.多渠道的宣传教育
1957年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干部应该成为精通业务,又红又专的人。1958 年,在《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他再次强调:“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这是毫无疑义的,年年如此,永远如此。这就是又红又专。”[7](P351)他指出不管是干部、知识分子,还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努力学习,除了学习专业之外,在思想上要有所进步,政治上也要有所进步,他告诫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学生要学一个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又指出光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也是不够的,“过了三年五年,把它丢了,那还不是枉然?所以,有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后,还要坚定,就是说,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8](P191)毛泽东指出建设一个富强的国家,不仅需要人民群众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也必须要有文化,“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庞大的技术队伍和理论队伍,社会主义是不能建成的”,[7](P309)所以他要求人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该学点技术和业务。毛泽东强调只红不专是不行的,不仅要红,还要懂得业务,懂得技术,但先专后红也是错误的,一定要又红又专。“红”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专”就是业务能力,在正确政治方向的引领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能力。毛泽东认为政治和业务是对立统一的,政治是主要的,是统帅,是灵魂,不注重思想和政治,整天忙于事务会迷失,是非常危险的,但只讲政治不讲业务也是不行的,因为只要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出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又红又专”、拥有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全年下达投资计划52.47亿元,累计项目开工33 919个。部分水文站和2.5万多处雨量站建成投运,在汛期中小河流暴雨洪水预警预报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系统建设管理和指导,水文局派出9个检查组开展专项检查,部署和督促整改;部稽察办派出25个稽察组进行专项稽察。
2.说服教育
毛泽东认为对于思想问题,采取粗暴的、压制性的办法是有害无益的。世界观的改变、思想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耐心、细致、长期的工作,不管是青年、党员干部还是人民群众,都不可能通过上几次课,开几次会,就把他们在几十年生活中形成的思想意识改变过来。“要人家服,只能说服,不能压服。压服的结果总是压而不服。以力服人是不行的。对待敌人可以这样,对付同志,对付朋友,绝不能用这个方法。”[7](P279)因此毛泽东指出思想工作者一定要学会通过辩论、说理的方法克服错误的思想。如果想单纯通过行政命令禁止人接触不正常现象,禁止人接触错误思想,禁止人看牛鬼蛇神,非但达不到思想教育的效果,而且极有可能产生反作用。对于犯错误的同志,毛泽东认为“第一是要斗争,要把错误的思想彻底肃清;第二,还要帮助他。一曰斗,二曰帮。从善意出发帮助他改正错误,使他有一条出路。”[7](P331)列宁也强调政治教育不能采取压迫的手段,但是对于思想上犯错误的党员或知识分子他的措施更为直接和严厉,他指出把过去的孟什维克清除出党是清党工作的一部分任务,为了清除孟什维克,他要求把1918年初以后入党的党员都要三番五次地加以审查。一切欺骗分子、官僚化分子、不忠诚和不坚定的共产党员以及改头换面但心里依然故我的孟什维克都要清除出去。
根据气体状态方程,甲烷消耗量Δn g由初始反应时刻釜内的气体量n g,0和反应过程中任一时刻釜内甲烷所占的体积、气体压缩因子Z以及釜内的温度和压力计算得到,其计算公式见式(1)[16]:
3.思想整风
整风是毛泽东进行党内外思想改造的重要手段,整风就是整顿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解决党内矛盾的一种方法,也是解决党同人民之间矛盾的一种方法。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初期毛泽东都曾针对党内出现的错误思想和工作作风发起过整风运动。毛泽东指出革命胜利后,部分党内同志革命意志衰退,革命热情不足,拼搏精神少了,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了,必须要通过整风的形式,把党的优良传统好好发扬起来。整风不仅可以改造思想和工作作风,还可以增加党的威信。“我们所以要整风,现在要整风,将来还要整风,要不断地把我们身上的错误东西整掉,就是为了使我们能够更好地担负起这项责任,更好地同党外的一切立志改革的志士仁人共同工作。”[7](P275)不仅中央机关要整风,学校也要整风。整风一定要彻底“要整顿三风,一点偏风也不让有的,整了两风半,还剩半风,行不行?不行!一定要整三风,这叫搞到底。”[18](P421)但整风要注意方法,一方面严肃认真地纠正错误和缺点,另一方面也要和风细雨,治病救人,不能“一棍子把人打死”。
三、毛泽东理想信念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一)有的放矢:从问题出发设计理想信念教育内容
毛泽东指出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从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他指出如果思想理论工作者不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研究中国的实际问题,长久下去学生们就会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失去兴趣,因此他强调理论学习必须做到“有的放矢”,结合实际问题去学习理论知识。从中国现实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的实际问题出发,把教材内容转变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专题,通过辩论、表演等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不再囿于理论、照本宣科,而从“现象”入手,上升到理论,再用理论指导现实,只有把一些敬而远之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们熟悉的身边事,理想信念教育方能入心。
式中:qc1N=CNqc/Pa为标准化为1个大气压覆土压力下的锥尖阻力;CN为覆土压力修正因子;qc为锥尖阻力;Pa为大气压力(101.3 kPa);净砂调整项ΔqcqN为细粒含量(Fc)的函数,可给出如下:
(二)创新思路: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魅力”
毛泽东非常重视通过宣传的方式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并且强调宣传方式要多样化,会议、电影、戏曲、报纸、宣传册、传单、布告、壁报、歌谣、画报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新时代,科学技术为理想信念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更多有效的工具,互联网平台、手机平台、虚拟现实(VR)技术等,要想使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发挥实效,必须推动信息化手段与传统手段相融合,探索微电影、微信公众号、慕课、微课、手机App等线上教育方式。目前有些高校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将革命历史进行仿真模拟,使受教育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会。还有很多高校通过手机App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扫码进入课堂,“弹幕”发表意见,上传教学材料,布置作业等。也有很多学校以慕课的形式进行网络教学,通过上传教学视频资料、课程讲义、线上线下讨论使学习者和教师之间更好地互动。网络教学平台,一方面覆盖范围广,可以使更多的受教育者参与其中,另一方面克服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三)理论灌输:增加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魅力”
毛泽东强调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之上,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学习马列主义的著作,并推荐了《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1949年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再次号召全党学习包括《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在内的十二本马列主义著作,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之所以能够跨时间跨地域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不仅在于内容的广泛性和科学性,而且在于逻辑思维、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毛泽东指出马列主义并不是一整套现成的答案,我们不能从中直接找到现成的答案,但是它提供了科学的问题分析方法和解决方法。但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对经典原著的学习,教材内容偏向简单化、抽象化、重复化,对一些重要观点阐述不足,不易被接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经典原著的教学告诉被教育者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更好地解释马克思为什么会得出共产主义必将胜利,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结论;解答青年对资本主义经过百年的时间并没有走向没落甚至灭亡的疑惑;解释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当代青年比以往的青年要“聪明的多”,他们视野开阔、知识广泛、反应灵敏,他们有能力通过教育者的指导去学习经典名著,通过经典原著的学习可以使青年们理解为什么革命先烈们愿意用生命和鲜血去捍卫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和实现,也会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从而使当代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旱农中心河村旱作节水基地进行,试验地块前茬为玉米,土壤为黄土质淡褐土性土,有机质10.5 g/kg,全氮1.12 g/kg,全磷0.72 g/kg,全钾21.6 g/kg,碱解氮53.7 mg/kg,速效氮125.0 mg/kg,速效磷6.87 mg/kg。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6]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7]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8]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9]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10]列宁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毛泽东选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13]列宁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4]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6]列宁全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7]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8]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0]列宁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21]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MaoZedong’sInheritanceandDevelopmentofLenin’sThoughtofIdealsandBeliefsEducation
LIU Xian-juan
(School of Marxism,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Abstract:Mao Zedong’s thought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not only inherited Lenin’s thought of ideals and beliefs, but also innovated it in the light of China’s actual situation. The inheritance is mainly in the principles and contents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while the development is mainly i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ideals and beliefs education, the clarit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expansion of educational subjects, and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methods.
Keywords:Mao Zedong; Lenin; ideal and belief educatio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9)07-0103-08
作者简介:刘宪娟(1986—),女,山东青岛人,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责任编辑:李 官〕
标签:列宁论文; 理想信念论文; 人民出版社论文; 群众论文; 共产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毛泽东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学术探索》2019年第7期论文;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