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箱涵论文和设计-李占先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箱涵,该中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中,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楼梯口,楼梯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这样设置提高了楼梯口强度,避免了紧急疏散时,人流大对楼梯口造成破坏。通过在中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这样设置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相邻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中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三支撑部(3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第四支撑部(4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围设形成疏散通道(50),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所述骨架(70)设置于所述柔性体(60)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所述楼梯口(1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

设计方案

1.一种中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所述第一支撑部(10)和第三支撑部(30)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支撑部(20)和第四支撑部(40)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围设形成疏散通道(50),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所述密封部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所述骨架(70)设置于所述柔性体(60)内;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所述楼梯口(1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箱涵还包括:

楼梯组件(80),所述楼梯组件(80)的第一端与所述楼梯口(11)的边沿连接,所述楼梯组件(8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0)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组件(80)包括:

第一支撑柱(81),所述第一支撑柱(81)位于所述楼梯口(11)靠近所述第四支撑部(40)的一侧,所述第一支撑柱(81)的第一端与所述楼梯口(11)的边沿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柱(8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0)相连接;

第二支撑柱(82),所述第二支撑柱(8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81)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柱(82)位于所述楼梯口(11)靠近所述第二支撑部(20)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柱(82)的第一端与所述楼梯口(11)的边沿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柱(82)的第二端与所述楼梯口(11)处的第一支撑部(10)相连接;

楼梯本体(83),所述楼梯本体(8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81)和所述第二支撑柱(82)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81)、所述第二支撑柱(82)均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0)一体浇筑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组件(80)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一体浇筑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组件(80)的第一端与所述楼梯口(11)处的第一支撑部(10)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所述楼梯组件(8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支撑部(30)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楼梯组件(80)为钢结构楼梯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箱涵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楼梯口(11)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10)、所述第二支撑部(20)、所述第三支撑部(30)和所述第四支撑部(40)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所述第三支撑部(30)朝向所述疏散通道(50)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体(60)为橡胶,所述骨架(70)为钢筋或芳纶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箱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为环形铸铁件。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安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中箱涵。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国家都把箱涵预制化作为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箱涵预制化也是施工工厂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工程质量和修建速度、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因此,开展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的研究极为重要和必要,预制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技术效益同样明显:可大幅度地缩短工期;箱涵的工厂化预制保证和提高了结构的质量指标,如强度、耐久性以及防腐蚀、防水等性能;消除了现场浇筑混凝上的诸多弊病;提高了地下工程工厂化施工的技术水平,为施工的标准化、模式化提供了条件;尤其改善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施工环境;降低了成本,符合现代绿色环保的要求,符合国家政策导向。

从国内外预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看,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预制技术主要是从两方面开展的:一是部分预制技术;二是全部预制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其中盾构隧道就是装配式衬砌的典型代表。

国外在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方面发展较快,混凝上预制技术亦被广泛应用在明挖法的隧道结构中。从国内隧道与地下工程预制技术发展来看,预制技术主要应用在盾构法修建的工程中,一般为圆形结构,在铁路隧道和公路隧道中也有应用实例,但装配式结构的研究、应用的实例并不多。箱涵组件包括中间的中箱涵以及两侧的边箱涵。

此外,中箱涵作为箱涵组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箱涵的楼道口负荷较高且易损坏,给紧急疏散时疏散通道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箱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中箱涵的楼道口容易损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箱涵,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和第三支撑部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围设形成疏散通道,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楼梯口,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其中,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楼梯口,楼梯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

进一步地,中箱涵还包括:楼梯组件,楼梯组件的第一端与楼梯口的边沿连接,楼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楼梯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位于楼梯口靠近第四支撑部的一侧,第一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楼梯口的边沿相连接,第一支撑柱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相连接;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与第一支撑柱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柱位于楼梯口靠近第二支撑部的一侧,第二支撑柱的第一端与楼梯口的边沿相连接,第二支撑柱的第二端与楼梯口处的第一支撑部相连接;楼梯本体,楼梯本体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均与第三支撑部一体浇筑而成。

进一步地,楼梯组件与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一体浇筑成型。

进一步地,楼梯组件的第一端与楼梯口处的第一支撑部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楼梯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楼梯组件为钢结构楼梯组件。

进一步地,中箱涵还包括:盖体,盖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楼梯口处。

进一步地,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三支撑部和第四支撑部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第三支撑部朝向疏散通道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

进一步地,柔性体为橡胶,骨架为钢筋或芳纶纤维。

进一步地,防护套为环形铸铁件。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中箱涵的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楼梯口,楼梯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这样设置提高了楼梯口强度,避免了紧急疏散时,人流大对楼梯口造成破坏。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箱涵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箱涵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中箱涵的密封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支撑部;11、楼梯口;

20、第二支撑部;

30、第三支撑部;

40、第四支撑部;

50、疏散通道;

60、柔性体;

70、骨架;

80、楼梯组件;81、第一支撑柱;82、第二支撑柱;83、楼梯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中箱涵。

具体地,如图1所示,该中箱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第一支撑部10和第三支撑部30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支撑部20和第四支撑部40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围设形成疏散通道50,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中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有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60和骨架70,骨架70设置于柔性体60内;其中,第一支撑部10上开设有楼梯口11,楼梯口1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中箱涵的第一支撑部上开设有楼梯口,楼梯口的内周面上设置有防护套,这样设置提高了楼梯口强度,避免了紧急疏散时,人流大对楼梯口造成破坏。通过在中箱涵的端部设置密封部,密封部包括柔性体和骨架,骨架设置于柔性体内,这样设置提高了密封部的强度及密封性能,进而提高了相邻两个中箱涵的密封性。

在本实施例中,中箱涵还包括楼梯组件80,楼梯组件80的第一端与楼梯口11的边沿连接,楼梯组件80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30相连接。提高设置楼梯组件便于疏散人群时,行人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楼梯组件80包括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和楼梯本体83,第一支撑柱81位于楼梯口11靠近第四支撑部40的一侧,第一支撑柱81的第一端与楼梯口11的边沿相连接,第一支撑柱81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30相连接,第二支撑柱82与第一支撑柱81相对设置,第二支撑柱82位于楼梯口11靠近第二支撑部20的一侧,第二支撑柱82的第一端与楼梯口11的边沿相连接,第二支撑柱82的第二端与楼梯口11处的第一支撑部10相连接,楼梯本体83可拆卸地设置于第一支撑柱81和第二支撑柱82之间;其中,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均与第三支撑部30一体浇筑而成。通过将第一支撑柱81、第二支撑柱82均与第三支撑部30一体浇筑而成,提高了楼梯组件的强度,而中间的楼梯本体可以一天浇筑,也可以通过外部设置钢架楼梯或木质楼梯供人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楼梯组件80与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一体浇筑成型。这样设置便于一体出模。提高了整体强度。

如图2所示,楼梯组件80的第一端与楼梯口11处的第一支撑部10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楼梯组件80的第二端与第三支撑部30的内表面可拆卸地相连接。这样设置便于在使用楼梯组件损坏时,及时更换代替。

优选地,楼梯组件80为钢结构楼梯组件。使用钢结构楼梯组件强度高,易于安装。

另外,中箱涵还包括盖体,盖体可活动地设置于楼梯口11处。这样设置便于保护楼梯口边缘及避免行人从楼梯口跌落。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10、第二支撑部20、第三支撑部30和第四支撑部40均采用C40纤维混凝土制成,第三支撑部30朝向疏散通道50的一侧相间隔地设有多个防滑槽。这样设置便于维护人员在输送通道一侧进行行走。

如图3所示,柔性体60为橡胶,骨架70为钢筋或芳纶纤维。这样设置便于提高密封部的强度,使得密封部不易从凹槽中脱离。

优选地,防护套为环形铸铁件,环形铸铁件易加工耐磨。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中箱涵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822273170.3

申请日:2018-12-3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8(济南)

授权编号:CN209586378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E21D 11/08

专利分类号:E21D11/08;E21D9/14;E21F11/00

范畴分类:25A;

申请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奥体西路2666号铁建大厦A座

发明人:李占先;王焕;贾开民;周庆合;赵海涛;陈爽;高始军;刘磊

第一发明人:李占先

当前权利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谭玲玲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中箱涵论文和设计-李占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