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永基的有线网络梦想(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波[1](2016)在《传记出版与社会变迁—我国1949年以来传记出版研究》文中认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传记则是人的历史;传记在展现人的历史的同时,也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各种具体文化现象。传记古老而又时新。在西方,传记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文体品种是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新传记。我国传记上承古代《史记》的史传传统,到了20世纪初,由梁启超、胡适等倡导,从理论与创作实践方面开创了我国新的传记。随着时代的发展,传记逐渐走出了与史学的分野,真正独立于文学之林。这一非虚构文体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特别是90年代之后,出现了繁荣与勃兴。传记已经成为一个自成格局、具有特殊性的文学乃至文化与出版现象。传记作品从着者创作到以图书形态呈现出来并在受众中广布,出版这一环节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和功能,可以说,离开出版就没有传记;而在当代出版实践中,传记蓬勃发展,传记作品已成为图书出版物中一个重要的集群与类别,在图书市场中展现出坚挺的身影。传记的蓬勃发展呼唤着出版理论研究。传记出版也因应着时代与社会。本研究从出版传播学、出版与社会关系等角度,试图解决这么几个主要问题:一、我国1949年以来传记出版究竟是怎样一个状况;二、传记出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三、传记出版与社会、时代的关系,等等。本研究利用了相关书目数据,借鉴了出版双效理论、书史理论、媒介空间理论以及社会变迁理论等,运用了跨学科研究法、定量与定性分析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还进行了相关访谈与观察等。本研究系统梳理了我国1949年以来六十多年传记出版的数量变化、发展阶段等概况,分析了几十年间媒介空间的流变、传记出版的时代背景与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政策规定等,以传记这一类出版物作为一个侧面,来展现当代中国出版发展的流变。同时,重点探讨并展现了传记出版与社会、时代之间密切的互动关系,即什么样的时代就有什么样的传记,一个时期的传记出版也能深刻地反映出时代氛围与现象。通过研究可以看出,传记出版体现出了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十七年时期,传记题材与传主是从普通工人、农民、士兵等群体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与英雄这样“完全新型的人物”,突显的是时代新人登上历史舞台,是政治形势主导下的“红色”出版、“红色”阅读潮流下的英雄叙事。十年特殊时期,前期的“去英雄化”,即所写的人物为当代时下的普通群体中涌现出的体现努力工作、积极奉献、不怕牺牲为价值导向的先进典型、积极分子,主要表现出人物的奉献、牺牲等精神是在毛主席的思想精神影响教育下形成的,即表达一种忠心,其指向的是对领袖的个人崇拜;后期的“去当代化”,即历史人物传记唱主调,传记作品主要写的是秦始皇以及李斯、曹操、王安石等具有改革家、法家气质的人物以及农民起义的首领等,虽话说历史,但意指当下。新时期以来传记出版开始复苏与振兴,不断突破了政治人物题材的禁区,将帅、文学艺术家、人文知识分子、科技工作者、改革风云人物、财经人物、明星主持人乃至普通人等各类人物你方歌罢我登场,多音齐奏、多元共生,反映出时代的开放与进步,社会从非正常到逐步走向正常,从封闭、保守、僵化到逐步走向开放、包容、自信与进步;社会由政治偶像、生产偶像向消费偶像转变,表现出我国社会由政治主导、阶级斗争为主到以生产者为中心再转向到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会变迁;明星图书的消费,反映出社会全面迈入自我意识觉醒高涨、强调自我价值的时代,社会大众逐渐摆脱了传统的保守心理,人性得以解放与张扬;平民传记及个人史的书写,由名人而凡人、由精英而大众,反映出“以人为本,关注心灵”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这充分展现了各个阶段传记发展的特征以及传记出版与时代、社会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本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研究、传记研究的空间领域,丰富了有关研究成果,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思路与借鉴。
林起劲[2](2014)在《智能电视演义》文中研究说明2013年的中秋前后,智能电视制造商们掀起了一场攻占受众客厅的集体行动。9月中下旬,被业界称为"袁布斯"的同洲电子董事长袁明在全国31家主流媒体报纸上以整版的公开信宣称"没有苹果,手机只是手机,没有同洲,电视只是电视"。就在受众哗然之际,袁明在中秋前夕抛出更加锋锐的挑衅口号:"某视某米机顶盒,明天可能是你们最后一个中秋"。
张越[3](2014)在《海淀精品文化:为中关村擂鼓助阵》文中认为海淀与中关村是拼搏奋斗的代名词,梦想孵化地,这里每一天都在发生着刻骨铭心的故事。挖掘并寻找这些故事,正是海淀打造精品文化工程的意义所在。《中国合伙人》成为中国2013年最热的电影之一,影片是以身处中关村的新东方为背景拍摄的,并以"留学教父"俞敏洪和他的两位合伙人徐小平和王强为原型,讲述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拥有同样的梦想至一
徐明天[4](2010)在《泡沫型企业模式剖析(上)》文中认为中国企业不重视制造,从电脑企业就能说明这一点。还是从电脑产业说开去。如果说联想是一个失去制造根基的"浮萍式"企业,那么"四通"和"巨人"这两个曾经在IT业名噪一时的企业,就是"泡沫型"企业。他们从一开始就不做制造,让"巨人梦"成为一枕黄粱。
董宽[5](2008)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段永基,CFP[6](2007)在《四通之魂》文中提出
罗亚[7](2005)在《制造快乐: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 ——对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是对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现象的一个实证性研究。关注的重点在于新闻娱乐化在中国传媒生产中的具体呈现,以及这种呈现在不同新闻类别和新闻媒体中的技巧性表达。 本文认为,作为一个被引入又经过本土化改造的新概念,目前对新闻娱乐化存在三个层次的解读:1) 作为增强新闻可读性或吸引力的一种新闻生产的运作手段;2) 作为经由这种手段制造的新闻的整体呈现;3) 以及作为这种手段被不断运用和这种面貌呈现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新闻生产的发展趋势。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将新闻娱乐化定义为:在新闻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环节中,娱乐元素被尽可能引入或突出的一种运作手段、内容呈现和发展趋势,并以作为指导开展对后续三类新闻的研究。 本文选取报纸的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这三类新闻在娱乐性递减和指导性递增的序列中是如何用不同手段构建并呈现出不同的娱乐化特征。 文章由六个章节组成: 第一章描述了研究框架,勾勒了我国在新闻娱乐化这个问题上的研究现状。指出对新闻娱乐化现状的考察正是这个研究领域的空白。 第二章还原了西方语境下这个概念的对应相关研究,以此明确不同的语境下概念不同的范畴和表达。 第三章至第五章分别分析了体育新闻、社会新闻和时政新闻对新闻娱乐化的不同接纳及表现形式,讨论了中国语境下新闻娱乐化的发展趋势。内容分析和案例分析是这里主要的研究方法。 第六章结语部分结合受众群体访谈对新闻娱乐化的定位进行了再认识。 本文认为,如同中国新闻改革的路径一样,新闻娱乐化对新闻生产各个环节和部类的进入同样遵循着“边缘突破”的方式,从娱乐性最高的新闻门类开始,逐步向娱乐性最低的政经新闻过渡,并且在不同的新闻部类中体现出不同的改造方式。新闻娱乐化作为一种新闻业的运作手段,必将潜移默化地改变中国的新闻生产模式。
禹建强[8](2005)在《“阳光文化”的资本末路》文中研究表明[编者按]2004年7月19日,“阳光文化”易名为“阳光体育媒体集团”。50天后,“阳光体育”对价收购“泰德教育”100%的股份,实现“泰德教育”的借壳上市。11月16日,阳光体育媒体公布,更改公司名称为“泰德阳光”(集团)。至此,深深打着杨澜痕迹的“阳光文化”在香港股市上销匿。最初借壳上市的“阳光文化”却以被“泰德阳光”借壳而终结,这让人不得不反思“阳光文化”的资本坎途。
保东[9](2004)在《史玉柱 段永基“黄金搭档”解求健康生命》文中指出无论是新四通还是老四通,都难以解决四通历史上遗留的产权虚设和所有者缺位问题,四通集团董事长段永基不得不借助他人之力打造一个产权运作的新平台。由此引出了“一个着名的成功者”和“一个着名的失败者”的新新四通的合作之旅。
晓阳[10](2004)在《段永基:穿行在资本运营圈》文中研究指明段永基永远站在争议的中心。从四通电子到中关村科技,从中关村到新浪网络门户概念,从新浪到脑白金,段永基一直在资本里玩火。段到中关村后,他几项投资都令人大跌眼镜:一个是被称作IDC的数据中心项目,三四个亿投入几乎颗粒无收;后来做了中关村软件,到现在还在亏损。只有四环制药在赢利,但相对整个公司上亿的管理费用,利润很难弥补公司的整体亏损。段永基在中关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
二、段永基的有线网络梦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段永基的有线网络梦想(论文提纲范文)
(1)传记出版与社会变迁—我国1949年以来传记出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传记的蓬勃发展对出版理论研究的需求 |
1.1.2 传记出版因应时代与社会 |
1.2 研究目标与意义 |
1.2.1 研究目标 |
1.2.2 研究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传记与传记文学 |
1.3.2 传记出版及传记出版价值 |
1.4 研究综述 |
1.4.1 国内研究综述 |
1.4.2 国外研究综述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结构安排 |
1.5.3 研究方法 |
1.5.4 研究创新点 |
1.6 与本文相关的理论 |
1.6.1 出版双效理论 |
1.6.2 书史理论 |
1.6.3 媒介空间理论 |
1.6.4 社会变迁理论 |
第二章 我国1949年以来出版与传记出版的数据统计与阶段划分 |
2.1 传记书目数据源 |
2.1.1 传记书目与《全国总书目》、版本图书馆书目 |
2.1.2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的传记类目划分 |
2.2 我国1949年以来出版与传记出版的数据统计 |
2.2.1 出版的数据 |
2.2.2 传记出版的数据 |
2.3 我国1949年以来出版与传记出版的阶段划分 |
2.3.1 出版的阶段 |
2.3.2 传记出版的阶段 |
第三章 时代新人与英雄叙事(1949—1965) |
3.1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
3.1.1 高度组织化、一体化文化体制的建立 |
3.1.2 当代出版生产传播制度的建立 |
3.1.3 出版政策与传记出版政策 |
3.2 传记出版概观 |
3.2.1 数据分析 |
3.2.2 总体表现 |
3.3 “要表现完全新型的人物” |
3.3.1 新型的人物——“群众所向往的理想人物” |
3.3.2 榜样英雄的畅销 |
3.3.3 《高玉宝》、《雷锋的故事》的出版 |
第四章 “树典型,表忠心”与“历史人物唱主调”(1966—1976) |
4.1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
4.1.1 “彻底批判”下的出版乱象 |
4.1.2 出版是“阶级斗争的工具” |
4.2 传记出版概观 |
4.2.1 数据分析 |
4.2.2 总体表现 |
4.3 个人崇拜下的工农兵表“忠心” |
4.3.1 个人崇拜与领袖传记出版 |
4.3.2 表“忠心”式传记出版 |
4.4 “尊法反儒”下的历史人物传记 |
4.4.1 “尊法反儒”与“尊儒反法” |
4.4.2 历史人物传记唱主调 |
第五章 复苏与振兴——各类人物传记题材的开拓与发展(1977—1991) |
5.1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
5.1.1 “思想解放的春天” |
5.1.2 “书刊是思想文化科学的主要传播手段” |
5.1.3 传记出版政策新调整 |
5.2 传记出版概观 |
5.2.1 数据分析 |
5.2.2 总体表现 |
5.3 不断突破的政治人物传记出版 |
5.3.1 毛泽东传记出版的变化 |
5.3.2 蒋介石传记出版的变化 |
第六章 多元共生的复调(1992年以来) |
6.1 时代背景与政策环境 |
6.1.1 “南巡讲话”后的深刻转型 |
6.1.2 出版要努力实现两个效益的统 |
6.1.3 传记出版政策再调整 |
6.2 传记出版概观 |
6.2.1 数据分析 |
6.2.2 总体表现 |
6.3 “消费偶像”:明星传记“火爆” |
6.3.1 明星写书出传热 |
6.3.2 “生产偶像”到“消费偶像” |
6.4 经济主导时代的强音:商业经济人物传记出版 |
6.4.1 都市流行起“富人书” |
6.4.2 各类财经大佬引领新世纪风潮 |
6.5 “以人为本”:平民传记出版 |
6.5.1 “草根文化”与“个人史”书写 |
6.5.2 平民传记进入历史 |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7.2.1 研究局限 |
7.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清单 |
致谢 |
(2)智能电视演义(论文提纲范文)
智能电视前传 |
智能电视是什么? |
智能电视的发展与博弈 |
大视频之双边市场格局 |
难以忽略的直播服务 |
传统电视阵营的出路 |
(3)海淀精品文化:为中关村擂鼓助阵(论文提纲范文)
海淀成为文艺作品内容的发源地 |
专项资金支持精品创作 |
多样、高端的文化阵地为精品文化搭建展示舞台 |
海淀精品文化工程彰显文化内涵 |
(4)泡沫型企业模式剖析(上)(论文提纲范文)
一夜暴富成巨人 |
无所不能多元化扩张 |
(5)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这是中国报业向外扩张发展的起步之年, 也是报业经营进入风险区的开始 |
中华工商时报——英雄创业故事正在远去 |
陈锡添——深情橼笔写东风 |
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 1993年都可以被列入中国传媒业的黄金岁月之一 |
中国经营报——一张报纸记录一个时代 |
杨伟光——转圆石于千仞山 |
伴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报业自身的发展, 中国报业走到集团化的十字路口 |
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改革领军疾行 |
丁望——一个真正的报人 |
都市报浪潮在城市蜂拥而起, 中国报业开始进入充满竞争激情的都市时间 |
华西都市报——开启中国都市报的时代 |
崔恩卿——留恋美好的时光 |
政治家们显示出的智慧和韬略, 才是真正促动中国传媒业新闻改革的力量 |
广州日报——中国报业运营首开先河 |
江艺平——让我们泪流满面 |
在政府职能部门的庇护下, 相当一批发行量未达生死线的行业报逃过一劫 |
南方都市报——影响源自最深沉的责任 |
瞿优远——赢下每一场战争 |
晚报早出实在算不上是一次竞争的胜利, 终结自己命运的失败 |
财经——在浮躁风气中学会从容 |
胡舒立——“最危险的女人” |
传媒与资本的故事不断上演着, 或悲或喜, 或者友好分手, 或者无情决裂 |
南方周末——为社会的进步呐喊张目 |
邵云环——生命的最后诠释 |
资本与利益的胁迫和诱惑, 把传媒业带入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错位窘境 |
新周刊——当灿烂的时刻渐成往事 |
李颖——一本书开始梦想 |
真正的报业竞争需要遵守市场游戏规则, 需要竞争对手之间保持足够风度 |
人民网——做中国的网上主流媒体 |
何力——一生所卖惟自己 |
网络媒体终于得到政治生活正式认可, 开始与报纸、广播和电视平起平坐 |
21世纪体育——生命如同流星一样短暂 |
席文举——中国都市报之父 |
在这个充满诱惑和机会的电视年代, 我们最不缺乏的是成为时代华纳的梦想 |
新京报——跨地区合作办报的蓝本 |
穆青——人民真正的朋友 |
网络媒体咄咄逼人的成长姿态, 越来越让众多传统媒体感到寒意袭来的危机 |
北京青年报——在资本市场里学习生存 |
程益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充满豪情却缺少约束力的宣言, 根本无法成为报纸对抗网络媒体的救命稻草 |
北京广播电视报——全城赠阅模式遭遇失败 |
吴海民——盛世危言惊四座 |
不必对中国报业面临的问题惊慌失措, 因为从业者失去信心才是真正的危机 |
京华时报——道德是报业竞争的标尺 |
周瑞金——出世之心言天下 |
中国传媒业正在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就像1992年的春天一样充满想象和希望 |
网络媒体——显示互联网的传播力量 |
兰成长——食物链终于断了 |
(6)四通之魂(论文提纲范文)
追梦的四通人 |
一次创业, 四通人豪迈领跑 |
二次创业, 四通人倍尝艰辛 |
“中兴”四通, 我们依然豪情满怀 |
链接: |
(7)制造快乐: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 ——对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研究缘起与研究设计 |
第一节、研究缘起 |
第二节、基本概念与研究框架 |
第二章 不同语境下的新闻娱乐化研究 |
第一节、擅变中的全球媒介图景 |
第二节、西方语境下的研究与中国语境下的引进 |
第三章、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研究 |
第一节、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路径分析 |
第二节、世界杯狂欢 |
第三节、《南方体育》:中国体育新闻娱乐化的标本分析 |
第四节、小结与探讨 |
第四章、社会新闻娱乐化的研究 |
第一节、社会新闻的特质分析 |
第二节、社会新闻娱乐化的手段分析 |
第三节、社会新闻娱乐化的异化 |
第四节、小结与探讨 |
第五章 时政新闻娱乐化的研究 |
第一节、研究设计 |
第二节、研究描述 |
第三节、小结与探讨 |
第六章、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四、段永基的有线网络梦想(论文参考文献)
- [1]传记出版与社会变迁—我国1949年以来传记出版研究[D]. 王宏波. 南京大学, 2016(08)
- [2]智能电视演义[J]. 林起劲. 传媒, 2014(03)
- [3]海淀精品文化:为中关村擂鼓助阵[J]. 张越. 中关村, 2014(01)
- [4]泡沫型企业模式剖析(上)[J]. 徐明天. 企业管理, 2010(06)
- [5]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稿 在改革的年代里成长进步——1992—2007:中国传媒业16年市场经济进程纪事[J]. 董宽. 新闻三昧, 2008(Z1)
- [6]四通之魂[J]. 段永基,CFP. 中关村, 2007(01)
- [7]制造快乐:走向娱乐的新闻技巧 ——对中国传媒新闻娱乐化的实证研究[D]. 罗亚. 复旦大学, 2005(07)
- [8]“阳光文化”的资本末路[J]. 禹建强. 广告大观, 2005(02)
- [9]史玉柱 段永基“黄金搭档”解求健康生命[J]. 保东. 中国对外贸易, 2004(09)
- [10]段永基:穿行在资本运营圈[J]. 晓阳. 神州, 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