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位于对接腔后方且向后贯穿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屏蔽件固定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并设有向前延伸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一对弹性臂,所述屏蔽件在其前端中间处设有向前突伸的燕尾状卡持部,一对弹性臂位于卡持部的两侧,所述卡持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所述缺口内缘设有倒刺,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缺口互配的凸肋,所述缺口通过其倒刺与所述凸肋干涉固定。如此设置,缺口与凸肋干涉保证屏蔽件固持稳定,且凸肋减小了绝缘本体尾部外张变形。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位于对接腔后方且向后贯穿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屏蔽件固定于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并设有向前延伸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一对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在其前端中间处设有向前突伸的燕尾状卡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位于卡持部的两侧,所述卡持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所述缺口内缘设有倒刺,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缺口互配的凸肋,所述缺口通过其倒刺与所述凸肋干涉固定。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位于对接腔后方且向后贯穿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屏蔽件固定于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并设有向前延伸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一对弹性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在其前端中间处设有向前突伸的燕尾状卡持部,所述一对弹性臂位于卡持部的两侧,所述卡持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所述缺口内缘设有倒刺,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缺口互配的凸肋,所述缺口通过其倒刺与所述凸肋干涉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横向方向上,所述弹性臂包括与屏蔽件连接的根部,所述凸肋后端与所述一对弹性臂的根部大致平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肋的横截面为一前宽后窄的T形截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包括位于前方的宽部和位于宽部后方的窄部,所述倒刺形成于窄部内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包括位于前方且向两侧延伸的翼部和位于后方与屏蔽件连接的尾部,所述缺口底缘位于所述翼部的后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在所述一对弹性臂的外侧设有撕开形成的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绝缘本体干涉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还设有向后延伸的两平台部,每一所述平台部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凸台,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接脚设置在相邻两凸台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包括向后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的平板部,所述平板部向两侧延伸形成固定翼,所述固定翼设有贯穿的通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片与所述平台部的内表面干涉。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分别固持上、下两排导电端子的上侧壁与下侧壁,所述上、下侧壁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等。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屏蔽件固持稳定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连接器中,屏蔽件一般通过其两侧缘的倒刺与绝缘本体干涉固定,干涉面积较小,容易导致屏蔽件固持不稳定;同时绝缘本体收容屏蔽件而设有的收容腔会因为其上下内壁面无连接而使设置有收容腔的连接器尾部外张变形,使屏蔽件松脱。
因此,希望设计一种改良的电连接器,从而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屏蔽件固持稳定。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上、下两排导电端子及屏蔽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及位于对接腔后方且向后贯穿的收容腔,导电端子包括向前延伸入对接腔的接触部、固定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固定部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的接脚,所述屏蔽件固定绝缘本体且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之间并设有向前延伸突伸入所述对接腔的一对弹性臂,所述屏蔽件在其前端中间处设有向前突伸的燕尾状卡持部,一对弹性臂位于卡持部的两侧,所述卡持部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所述缺口内缘设有倒刺,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与缺口互配的凸肋,所述缺口通过其倒刺与所述凸肋干涉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缺口内的倒刺与其互配的凸肋干涉增加屏蔽件与绝缘本体的固持力,同时凸肋加强了收容腔内壁之间的连接,减小绝缘本体尾部外张的变形程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分解图;
图5是图4所示另一视角的分解图;
图6是图4所示进一步的分解图;
图7是图6所示另一视角分解图;
图8是图1所示沿虚线A-A的剖视图;及
图9是图1所示沿虚线B-B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9介绍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连接器100,其包括绝缘本体1、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及屏蔽件3。绝缘本体1包括向前贯穿的对接腔11及位于对接腔11后方且向后贯穿的收容腔12。导电端子2包括向前延伸入对接腔11的接触部21、固定在绝缘本体1的固定部22及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接脚23。屏蔽件3固持于绝缘本体1且位于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之间并设有向前延伸突伸入对接腔11的一对弹性臂31。该对弹性臂31向前倾斜延伸组成一V字状。屏蔽件3在其前端中间处设有向前突伸的燕尾状卡持部32。该对弹性臂31位于卡持部32的两侧,卡持部32设有向前贯穿的缺口33。缺口33内缘设有倒刺331,绝缘本体1设有与缺口33互配的凸肋13,缺口33通过倒刺331与凸肋13干涉固定。凸肋13设置于收容腔12内并连接收容腔12的上、下内壁面。如此设置,不仅提高了屏蔽件3与绝缘本体1的固持力,同时提升了收容腔12上、下内壁面之间的连接强度,减小绝缘本体1尾部外张变形程度。
参图6至图8,卡持部32包括位于前方且向两侧延伸的翼部37和位于后方且与屏蔽件3连接的尾部38。缺口33位于翼部37之间且其底缘位于翼部37的后方。弹性臂31包括与尾部38连接的根部311及自根部311向前延伸用于与对接连接器抵接的抵接部312。在横向方向上,凸肋13后端与一对弹性臂31的根部311大致平齐。凸肋13的横截面为一前宽后窄的T形截面。屏蔽件3在一对弹性臂31的外侧设有撕开形成的弹片34,弹片34在上下方向上与平台部14的内表面干涉。如此设置,弹片34可防止收容腔12的上、下内壁面因变形而远离屏蔽件3导致无法提供有效固持力。
缺口33包括位于前方的宽部332和位于宽部332后方的窄部333,倒刺331形成于窄部333内缘。在前后方向上,宽部332的长度小于窄部333的长度。如此设置,保证了位于窄部333内的倒刺331能够与凸肋13有更多部分干涉,从而保证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固持力。
参图4及图5,屏蔽件3包括向后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平板部35。平板部35包括向两侧延伸形成的固定翼36,固定翼36设有贯穿的通孔。屏蔽件3还包括自其两侧缘向前延入对接腔11的卡持臂39。绝缘本体1还设有自其后壁向后延伸的两平台部14。每一平台部14的外表面间隔设置有若干凸台141,每一导电端子2的接脚23设置在相邻两凸台141之间。
参图1及图9,绝缘本体1的一外表面设有向外突伸形成的一个半圆台状凸出部15。同时,绝缘本体1包括分别用于固持上、下两排导电端子2的上侧壁16与下侧壁17。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为一倾斜面,上、下侧壁16、17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不等且下侧壁17长度较短,凸出部15设置于下侧壁17。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非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6839.X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329255U
授权时间:20190830
主分类号:H01R 13/502
专利分类号:H01R13/502;H01R13/648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玉山镇北门路999号
发明人:吴小祥;徐寅超;朱建矿
第一发明人:吴小祥
当前权利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电连接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