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空间论文_周翔

导读:本文包含了微观空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微观,空间,乡村,电极,东北地区,东营,空间结构。

微观空间论文文献综述

周翔[1](2019)在《微观城市设计视角下公共空间设计指引与管控——以南昌老城区内大众行为与公共空间使用分析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南昌市老城区内3处建成的公共空间场所为观察研究对象,以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从大众行为的角度总结了人群在公共空间内的活动特点、影响人群活动的影响因素,对公共空间的价值进行再判定。并从微观城市设计视角浅析探讨公共空间设计的指引与管控。(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期刊2019-10-19)

王红霞[2](2019)在《乡村人口老龄化与乡村空间演进——乡村微观空间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乡村微观空间视角分析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进展及其影响。利用乡村层级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目前,全国有超过78%的乡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的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象非常突出。利用泰尔指数的测度结果显示: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区域内部差异比其区域间差异更加突出,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的乡村老年人口分布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研究指出:老龄化、乡村老年人口分布与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作用机制的3个关键因素,伴随着乡村老年人口分布的演进和深度老龄化与超级老龄化的进展,应密切关注收缩型乡村的老龄化进程,关注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乡村的发展,前瞻性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乡空间经济冲击。(本文来源于《人口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高军波,李书覃,张迁,王嘉宝[3](2019)在《空间距离聚类视角下平原农区空心化微观机理研究——以河南5地市村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河南省5地市村庄为例,借助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技术,量化测算村庄空废宅基地与其他村庄要素空间距离;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探索了平原农区农村空心化模式及微观机理.研究发现,河南省平原农区农村空废宅基地至田地、主干道、村庄道路、使用中宅基地的平均距离分别是84、25、134、19 m,存在交通导向型、生产导向型、混合型叁种村庄空心化模式,是经济因素、区位条件、规划管理及农村居民居住理念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最后从培育农村新业态、发展城乡大农业、创新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视角提出发展对策,促进村域资源利用,助推乡村振兴.(本文来源于《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范郢,古恒宇,孟鑫,沈体雁[4](2019)在《中国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两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微观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培育产业集群是振兴我国东北地区的关键议题。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等GIS分析方法,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微观数据对东北地区产业集群分布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以就业人数为测算指标的东北地区各产业集群就业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空间结构,就业中心集中于大连哈尔滨连线上,并向西北方向移动。东北地区整体就业空间集聚特征进一步增强,密集性指数增大。东北地区原有占据主导集聚优势地位的产业集群优势依然显着,但多数产业集群区位熵相对变小,集聚性有所减弱。(本文来源于《地域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3期)

侯雨灿[5](2019)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决策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省内转移”和“跨省流动”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分布的两大主要特点,“外出务工”和“回流本地”并存。就城镇化进程来看,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国家相比较,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人口的比重仍然较高(蔡昉,2018)。人口流动与城镇化过程密不可分,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化”对实现城镇化过程和乡村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口流动的特点是什么、具体区位选择如何、影响因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规律,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城市的规模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演化趋势。本文的研究从河南省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分布和影响空间分布的微观因素入手,选取劳动力个人禀赋(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是否有耕地)和村庄区位差异(村庄是否远离县城、村内是否有企业)作为自变量,选取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空间分布(本县、郑州市区、省内其他地区、叁大经济区、省外其他地区)作为因变量,建立多元logit模型,得出结论:例如相比较留在本县务工,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去叁大经济区、省外其他地区、郑州市区和省内其他地区务工;以高中作为临界点区分高水平受教育程度和低水平受教育程度,分教育程度对性别因素回归后,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相比较留在本县务工,高水平受教育程度的男性比高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女性更容易去叁大经济区务工;而低水平受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在去叁大经济区务工的选择上,性别差异不显着。根据以上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决策的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叁个建议: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教育重视力度和技能培训;有序推进农村耕地流转工作,完善土地制度;加快推进乡镇企业升级,承接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马静[6](2019)在《空间微观模拟方法及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活动主体的城市系统微观模拟可能在未来城市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通常受到微观个体数据稀缺的限制。空间微观模拟方法(spatial microsimulation)主要基于家庭、个人等微观分析单元,通过整合不同层面的数据源,如宏观汇总层面的人口普查统计表以及微观层面的家庭活动日志调查等,合成大样本微观个体数据集,可以在精细化空间尺度上对微观个体行为进行模拟研究。该方法在城市系统微观模拟、空间分析以及政策评估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在西方国家城市研究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国内较为缺乏。本文尝试对空间微观模拟方法的起源、叁种核心算法,包括条件概率(conditional probability)、确定性加权(deterministic reweighting)以及模拟退火(simulated annealing)进行介绍,并从国际层面综述该方法在城市研究,如收入与贫困、交通出行、健康等领域中的应用,为我国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地理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宋策,胡方圆,王锦艳,孟兆良,蹇锡高[7](2019)在《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共价叁嗪框架材料的微观空间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孔碳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导电性良好、孔隙结构发达以及物理化学稳定性高等优点,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应用中具有极好的发展前景。但相比于金属氧化物与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碳基电极材料的比电容以及能量密度较低。当前设计高比容量碳基电极材料的有效方法主要有:通过调节微观空间结构,开发有效比表面积更大、孔径分布更合理的碳(本文来源于《2019年第四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期刊2019-04-20)

张顺,刘惠民,王永诗,王敏[8](2019)在《陆相页岩储集空间微观组合类型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东营凹陷作为渤海湾盆地断陷湖盆的典型,是胜利油田的重要工区。沙四中晚期—沙叁时期是东营凹陷强烈断陷期,广泛分布的深水-半深水环境为泥页岩等细粒物质的沉积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场所。咸水-半咸水-淡水环境下的泥质白云岩、泥质灰岩、灰质泥岩、黏土岩和少量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构成了东营凹陷古近系一套重要的烃源岩,厚度达200~400 m。自下而上可分沙四上亚段和沙叁下亚段。伴随细粒沉积学和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理论的(本文来源于《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4-13)

刘婧,张海波[9](2019)在《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充电特性和微观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充电特性和微观机理是研究和防护航天器聚合物充放电特性的基础.采用蒙特卡罗方法模拟空间电子的散射过程,快二次电子模型模拟二次电子的产生,有限差分法求解电荷连续性方程、电流密度方程和泊松方程的电荷输运过程,俘获过程基于Poole-Frenkel效应来实现.基于电子散射/输运同步模型基础,结合法国国家航空航天科研局(ONERA)的地球同步轨道电子能谱分布理论公式和欧空局(SIRENE)机构的地面实验方法,建立了基于地球同步轨道电子能谱分布的空间多能电子的散射模型.通过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充电过程的数值模拟,获得了空间电荷密度、电位、电场和空间电位分布.阐明了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充电特性和样品微观参数与表面电位的关联性.表面电位特性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单能电子的电位强度高于多能电子的电位.充电达到稳态时,电子迁移率较小时(小于10~(–11)cm~2·V~(–1)·s~(–1)),空间电位绝对值随电子迁移率的降低明显加强;复合率较大时(大于10~(–14)cm~3·s~(–1)),空间电位绝对值随复合率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充电特性和微观机理、提高航天器充放电故障机理研究水平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价值.(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王曙光,柴利娜,连海波,邓富玲,李晓军[10](2019)在《潼关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观空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表征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微观空间分布特征,观察污染区土壤重金属元素与矿物之间的微观空间依附关系,本文采集了潼关县采矿区、选冶区附近等4个点位的土壤样品,采用ICPMS测定了Pb、Cd、Hg的含量,利用扫描电镜对每个土壤样品的微观结构和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矿区Pb、Cd和Hg的污染超标倍数分别为0.97、7.64、0.20,选冶区及周围农田土壤中Hg污染最严重,污染超标倍数高达52.20;四个样品中Hg主要依附在粘土矿物周围、石英颗粒边缘或表面或孔隙中;1~#、2~#、3~#样品中Pb主要分布在石英、钙长石表面和孔隙周围;1~#样品中Cd和Pb的分布相似,但在碳酸盐矿物表面分布有一定量的Cd;2~#和3~#样品中Cd主要在依附粘土矿物周围及孔隙中。Hg、Pb、Cd在土壤中与矿物的依附关系为:Pb、Cd主要被粘土矿物吸附,部分以碳酸盐结合;Hg为石英和硅酸盐矿物吸附态。(本文来源于《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微观空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乡村微观空间视角分析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进展及其影响。利用乡村层级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目前,全国有超过78%的乡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的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象非常突出。利用泰尔指数的测度结果显示: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区域内部差异比其区域间差异更加突出,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的乡村老年人口分布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研究指出:老龄化、乡村老年人口分布与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作用机制的3个关键因素,伴随着乡村老年人口分布的演进和深度老龄化与超级老龄化的进展,应密切关注收缩型乡村的老龄化进程,关注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乡村的发展,前瞻性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乡空间经济冲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微观空间论文参考文献

[1].周翔.微观城市设计视角下公共空间设计指引与管控——以南昌老城区内大众行为与公共空间使用分析为例[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7城市设计).2019

[2].王红霞.乡村人口老龄化与乡村空间演进——乡村微观空间视角下的人口老龄化进程探究[J].人口研究.2019

[3].高军波,李书覃,张迁,王嘉宝.空间距离聚类视角下平原农区空心化微观机理研究——以河南5地市村庄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范郢,古恒宇,孟鑫,沈体雁.中国东北地区产业集群的空间格局分析——基于两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微观数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

[5].侯雨灿.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空间决策影响因素的微观分析[D].河南大学.2019

[6].马静.空间微观模拟方法及在城市研究中的应用[J].地理研究.2019

[7].宋策,胡方圆,王锦艳,孟兆良,蹇锡高.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共价叁嗪框架材料的微观空间结构研究[C].2019年第四届全国新能源与化工新材料学术会议暨全国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学术研讨会摘要集.2019

[8].张顺,刘惠民,王永诗,王敏.陆相页岩储集空间微观组合类型及成因[C].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摘要集.2019

[9].刘婧,张海波.空间电子辐照聚合物的充电特性和微观机理[J].物理学报.2019

[10].王曙光,柴利娜,连海波,邓富玲,李晓军.潼关金矿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观空间分布特征[J].西部大开发(土地开发工程研究).2019

论文知识图

6.21 山地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叁个层级不同沉积时间沉积层的表面形态金融业集聚与外部规模经济关系图奇峡谷景区观光线路选址结果莫斯科1971年总体规划示意图文化算法的框架

标签:;  ;  ;  ;  ;  ;  ;  

微观空间论文_周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