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气囊门论文和设计-李玟璟

全文摘要

乘客气囊门包括:框架单元,设置在仪表板中;表层,设置成面向所述框架单元;发泡层,设置在所述框架单元和所述表层之间;织物层,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框架单元中。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主体,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以及展开线,被配置为被撕开以使得所述框架主体被打开并被分成多个部分,所述展开线包括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槽,并且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一个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宽度朝向其相对的端部减小。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门中,所述织物层通过所述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框架单元中,从而可以增强所述织物层抵抗气囊的展开压力的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单元,设置在仪表板中;表层,设置成面向所述框架单元;发泡层,设置在所述框架单元和所述表层之间;织物层,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框架单元中;其中所述框架单元包括:框架主体,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以及展开线,被配置为被撕开以使得所述框架主体被打开并被分成多个部分,并且其中所述展开线包括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槽,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其宽度朝向其相对的端部减小。

设计方案

1.一种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架单元,设置在仪表板中;

表层,设置成面向所述框架单元;

发泡层,设置在所述框架单元和所述表层之间;

织物层,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框架单元中;

其中所述框架单元包括:

框架主体,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以及

展开线,被配置为被撕开以使得所述框架主体被打开并被分成多个部分,并且

其中所述展开线包括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槽,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其宽度朝向其相对的端部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线的宽度小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泡层形成为使得其厚度朝向形成所述展开线的位置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设置成朝向所述展开线向上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线包括:

第一展开线,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形成;

第二展开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展开线的每个端部上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展开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包括:

第一框架主体,基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一侧;

第二框架主体,基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另一侧,

其中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主体通过所述第一展开线和所述第二展开线的破裂而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具有通过编织平行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的纬纱和垂直于所述纬纱设置的经纱形成的、多个网格形式的网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具有多个弱化孔,所述多个弱化孔沿所述第一展开线形成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织物层具有多个破裂诱导孔,所述多个破裂诱导孔形成在与所述弱化孔的所述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破裂诱导孔小于每个所述弱化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主体和所述展开线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气囊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展开线的厚度小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厚度。

设计说明书

相关申请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8年1月24日提交的、申请号为10-2018-0009025的韩国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乘客气囊门,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乘客气囊门:具有加强结构并且被配置成使得容易沿着展开线执行展开操作。

背景技术

通常,气囊安装在车辆中以保护乘坐人员在该车辆以预设速度或更高速度行驶中发生碰撞时免受撞击。乘客气囊安装在车辆的仪表板中。一种安装和操作气囊的气囊系统包括气囊模块和具有传感器、电池和诊断设备的撞击感测模块。

气囊模块包括:充气机,被配置为在传感器发出信号时排出爆发式气体;气囊,被配置为通过该爆发式气体而膨胀;以及气囊壳体,气囊和充气机安装在气囊壳体中。

在根据传统技术的气囊壳体中,将织物部件插入气囊壳体中以防止在气囊壳体的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之间发生裂缝或增强铰链的强度。

在传统技术中,为防止在气囊壳体的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之间发生裂缝而形成有织物部件的气囊壳体包括气囊门、壳体顶部和支撑部件。壳体通过使用包括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的两种材料注射成型而形成。硬质材料形成坚硬的顶部和坚硬的支撑部件。软质材料形成柔软的顶部和柔软的支撑部件。硬质材料和软质材料之间的接合处形成边界部件。为防止在车辆行进中气囊门通过气囊的操作而旋转时边界部件发生破裂和损坏,插入织物部件,从而可以增强两种材料的耦合力。在该传统技术中,在与铰链相对应的位置处将防剥离孔应用于织物部件。然而,出现的问题是,由于织物部件不能有效地用于加强铰链,并且铰链的强度仅取决于注射树脂的弹性,因此传统技术不适用于近来气囊的展开压力增大的趋势。

一方面,在根据传统技术的气囊壳体中,织物部件被插入其中以加强铰链,尽管使用织物部件的强度来加强铰链,但是需要单独的织物部件撕裂工艺来形成展开线。在注射成型工艺之后执行撕裂织物部件的刻划工艺。为了执行同时对注射层和织物部件进行刻划的工艺,与现有的仅对注射层进行刻划的工艺不同,有必要修改现有的注射刻划工艺和设备。此外,尽管通过添加稀松布来确保展开性能,但是存在的问题是通过添加稀松布,材料成本增加,并且需要开发刻划工艺和设备。因此,需要改进传统配置。

在登记号为10-1382329(2014年4月1日登记,名称为“用于车辆的气囊壳体及其制造方法”)的韩国专利中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涉及一种乘客气囊门,其具有加强结构并且被配置成使得容易沿着展开线执行展开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乘客气囊门可以包括:框架单元,设置在仪表板中;表层,设置成面向所述框架单元;发泡层,设置在所述框架单元和所述表层之间;织物层,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所述框架单元中。所述框架单元可以包括:框架主体,安装在所述仪表板上;以及展开线,被配置为被撕开以使得所述框架主体被打开并被分成多个部分。所述展开线可以包括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的多个槽,所述多个槽中的每一个形成为使得其宽度朝向其相对的端部减小。

所述展开线的宽度可以小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厚度。

所述发泡层可以形成为使得其厚度朝向形成所述展开线的位置减小。

所述框架主体可以设置成朝向所述展开线向上倾斜。

所述展开线可以包括:第一展开线,沿着所述框架主体的纵向方向形成;第二展开线,形成在所述第一展开线的每个端部上并垂直于所述第一展开线。

所述框架主体可以包括:第一框架主体,基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一侧;第二框架主体,基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另一侧。所述第一框架主体和所述第二框架主体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展开线和所述第二展开线的破裂而打开。

所述织物层可以具有通过编织平行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的纬纱和垂直于所述纬纱设置的经纱形成的、多个网格形式的网状。

所述织物层可以具有多个弱化孔,所述多个弱化孔沿所述第一展开线形成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所述织物层可以具有多个破裂诱导孔,所述多个破裂诱导孔形成在与所述弱化孔的所述位置不同的位置处,并且平行于所述第一展开线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每个所述破裂诱导孔可以小于每个所述弱化孔。

所述框架主体和所述展开线可以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

所述展开线的厚度可以小于所述框架主体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车辆的仪表板的透视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平面图。

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展开线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织物层的平面图。

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织物层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门。应当注意的是,附图并未按照精确比例绘制,并且仅为了描述方便和清楚起见,可能对线条的粗细或部件的尺寸进行了夸大。

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的元件的术语和词语是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元件的功能来定义的。术语和词语可以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图或习惯进行更改,因而必须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来对其进行定义。因此,应根据本文所述的总体公开内容对术语进行定义。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了车辆的仪表板的透视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平面图。图3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展开线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织物层的平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的织物层的局部放大图。

参见图1至图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乘客气囊门100包括框架单元10、表层20、发泡层30和织物层40。框架单元10设置在仪表板50的下表面下方。仪表板50是设置在驾驶员座椅和乘客座椅前面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中,框架单元10设置在仪表板50的设置有乘客座椅的一侧。框架单元10具有安装在表层20和发泡层30下方的防撞垫芯结构,并包括框架主体 11和展开线13。框架单元10是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框架主体11和展开线13而提供的。由于框架主体11和展开线13通过注射成型一体地形成,所以减少了组装时间和生产成本,从而可以提高生产率。此外,框架单元10 可以与乘客气囊门及其侧壁一体地形成。

框架主体11通过振动熔合或热熔合工艺熔合到仪表板50。气囊(未示出)和配置成使气囊膨胀的充气机安装在框架主体11下方。展开线13沿着框架主体11的纵向方向(基于图2,水平方向)形成在框架主体11中。

展开线13被撕开以允许框架主体11打开。展开线13由沿框架主体11 的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个槽形成。槽形展开线13在框架主体11的纵向方向上形成。框架主体11被配置为当设置在下方的气囊膨胀时沿展开线13 膨胀和打开。

参见图4,展开线13在端部14(基于图4的相对的端部)上具有尖锐形状,其中其宽度朝向端部14减小。换言之,展开线13的每个端部14具有尖头形状。由于展开线13的每个端部14具有尖头形状,因此展开线13可以通过充气机的展开压力沿着展开线13的尖锐端部14破裂。

展开线13包括第一展开线13a和第二展开线13b。第一展开线13a沿着框架主体11的纵向方向而形成。第二展开线13b在垂直于第一展开线13a 的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展开线13a的相对的端部的每端上。

框架主体11包括第一框架主体11a和第二框架主体11b。第一框架主体 11a和第二框架主体11b基于第一展开线13a彼此间隔开。基于图2,第一框架主体11a设置在第一展开线13a的一侧(基于图2,上侧),第二框架主体 11b设置在第一展开线13a的另一侧(基于图2,下侧)。第一框架主体11a 和第二框架主体11b可以通过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和第二展开线13b 的破裂而打开。当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和第二展开线13b破裂时,第一框架主体11a和第二框架主体11b可以从第一展开线13a分别向上和向下打开。

参见3,展开线13的宽度W小于框架单元10的框架主体11的厚度D1。由于展开线13的宽度W小于框架主体11的厚度D1,因此展开线13可以通过充气机的展开压力容易地破裂。

表层20设置成面向框架单元10并且与仪表板50的表面齐平。表层20 由与仪表板5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形成。

发泡层30设置在框架单元10和表层20之间。发泡层30通过将泡沫溶液,诸如氨基甲酸乙酯,注入并发泡到框架单元10和表层20之间的空间中而形成。

参见图3,发泡层30形成为其厚度朝向形成展开线13的位置逐渐减小。换言之,发泡层30的与形成展开线13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厚度D2小于发泡层3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D3。因此,发泡层30在展开线13处可以容易地破裂。

框架主体11设置成朝向展开线13向上倾斜。发泡层30设置在框架主体 11的上表面上。由于框架主体11设置成朝向展开线13向上倾斜,因而设置在框架主体11的上表面上的发泡层30形成为使得发泡层30的与形成展开线 13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厚度D2小于发泡层3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D3。

发泡层30的与形成展开线13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厚度D2被设定为使得发泡层30的该部分可以通过充气机的展开压力而破裂。如上所述,展开线 13在其端部14上具有尖锐形状,其中其宽度朝向端部14减小,框架主体11 被设置成朝向展开线13向上倾斜,并且发泡层30的与形成展开线13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厚度D2小于发泡层3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D3。这样,在保持框架单元10和发泡层30抵抗展开压力的强度的同时,框架单元10和发泡层30通过充气机的操作可以容易地破裂。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门100可以省略对框架单元10进行刻划的过程。

展开线13的厚度D4小于框架主体11的厚度D1。

织物层40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框架单元10上,并且织物层40 由纤维形成。参见图5和图6,织物层40包括纬纱41和经纱43。多根纬纱 41平行于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而设置。多根经纱43垂直于纬纱41 而设置。因此,纬纱41和经纱43以网格结构编织,从而形成网状。在此,由纬纱41和经纱43形成的网格结构具有正方形形状,并且其基本单元被称为单位网格A。由纬纱41和经纱43形成的网格结构的形状不限于正方形。例如,网格结构可以具有这样的形状:其水平长度和垂直长度彼此不同。由纬纱41和经纱43形成的单位网格A沿着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设置在上侧和下侧,从而防止织物层40变形。

在织物层40中形成弱化孔45和破裂诱导孔47。多个弱化孔45沿着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形成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每个弱化孔45的尺寸取决于经纱43的数量。参见图6,弱化孔45的水平长度B由单位网格A 之间的距离确定。弱化孔45的垂直长度C被设定为使得弱化孔45基于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对称。弱化孔45的垂直长度C小于弱化孔45的水平长度B。

多个破裂诱导孔47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并且平行于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换言之,如图5所示,破裂诱导孔47在展开线13的第一展开线13a的上侧和下侧设置在彼此间隔开的位置处。

通过切割单位网格A的纬纱41和经纱43形成破裂诱导孔47。破裂诱导孔47被设置成使得经纱43被切割以使织物层40在破裂诱导孔47周围破裂。每个破裂诱导孔47的水平长度F设定为对应于至少最小数量的可破裂经纱 43时的长度。在本实用新型中,破裂诱导孔47的水平长度F被设定为使得可破裂经纱43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或更多。破裂诱导孔47的垂直长度G小于或等于破裂诱导孔47的水平长度F。破裂诱导孔47小于弱化孔45。换言之,织物层40被诱导从形成在破裂诱导孔47周围的弱化孔45发生破裂。

当框架单元10沿着展开线13破裂时,张力被施加到织物层40,由此与基于展开线13设置在上侧和下侧的至少一个破裂诱导孔47相邻的弱化孔45 的经纱43可以破裂。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门100的操作。如果将大于预设参考值的撞击传递给车辆,则操作充气机以使气囊膨胀。如果通过气囊的膨胀将张力施加到织物层40,则破裂诱导孔47诱导织物层40破裂,并且织物层40沿弱化孔45破裂。

在此,由于框架单元10的展开线13的相对的端部14的每端具有宽度减小的尖锐形状,因此展开线13的端部14被展开压力撕裂,并且框架主体11 沿展开线13分成第一框架主体11a和第二框架主体11b,从而打开。

在框架主体11打开之后,发泡层30容易沿展开线13破裂,因为发泡层 30的与形成展开线13的位置对应的部分的厚度D2小于发泡层30的其他部分的厚度D3。在此,表层20与发泡层30一起破裂。当框架单元10、发泡层30和表层20破裂时,气囊是从仪表板50露出,以保护坐在车辆的乘客座椅上的乘坐人员免受撞击。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乘客气囊门100中,织物层40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框架单元10中,从而可以增强织物层40抵抗气囊的展开压力的强度。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织物层40通过插入注射成型工艺形成在框架单元10中,所以可以简化制造工艺,减少制造时间,并提高生产率。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展开线13的每个端部14具有尖头形状,因此可以容易地执行破裂。

尽管已经结合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这仅用于说明性目的,并且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变化和修改。

设计图

乘客气囊门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3230.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KR

国家/省市:KR(韩国)

授权编号:CN209505683U

授权时间:20191018

主分类号:B60R 21/205

专利分类号:B60R21/205;B60R21/215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第一申请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申请人地址:韩国首尔市

发明人:李玟璟

第一发明人:李玟璟

当前权利人: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代理人:杨文娟;臧建明

代理机构:1120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KR10-2018-0009025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乘客气囊门论文和设计-李玟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