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徐君,李品毅,夏凯,梁新乐

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徐君,李品毅,夏凯,梁新乐

导读:本文包含了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肠杆菌Nissle,1917,毒素-抗毒素系统,ccdAB,hipAB

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君,李品毅,夏凯,梁新乐[1](2019)在《大肠杆菌Nissle1917毒素-抗毒素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肠杆菌Nissle1917(E.coli Nissle 1917,EcN 1917)作为一种常见的肠道益生菌,与常规大肠杆菌相比,在治疗胃肠道疾病方面有重要活性或应用前景,而毒素与抗毒系统在其他大肠杆菌中已分析透彻。本文以EcN 1917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EcN 1917基因组毒素-抗毒素基因的结构功能,EcN 1917基因组含有10对毒素-抗毒素系统,多数为TypeⅡ型。采用CRISPRi技术对所选取的两对毒素-抗毒素基因ccdAB和hipA进行功能注释。其基因序列在E.coli BL21克隆表达试验(生长曲线和平板点样生长)结果表明,基因产物活性完全符合TypeⅡTA系统特点;采用CRISPRi技术原位敲低试验中,EcN 1917转化子EcN-△ccdB、EcN-△hipB和EcN-△ccdB/△hipB经诱导后,RT-PCR检测及电泳试验结果表明ccdA及hipA的表达都分别被抑制,对EcN 1917持留和生物膜形成都有影响。本文首次使用CRISPRi技术为研究EcN 1917的TA生理功能提供了一种十分有价值的工作思路,且ccdAB和hipA对EcN 1917持留和生物膜的调控为EcN 1917在肠道中的存活和粘附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姜倩倩,李国才[2](2019)在《毒素抗毒素系统促进持留菌形成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毒素抗毒素系统(TA)由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不稳定的抗毒素(RNA或蛋白质)组成,二者协同表达,构成一个发挥多种功能的调控系统。持留菌是生长抑制、代谢减缓、但能够在致死性应激之后恢复生长的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能够促进持留菌的形成,导致细菌多药耐药性的增加,靶向TA系统的新型抗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总结了近年来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持留菌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设计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76期)

徐加利[3](2019)在《猪链球菌2型毒素-抗毒素系统yefM-yoeB的鉴定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由于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在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大量的广泛存在,然对其生理功能的认识却十分有限,因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TA系统最初发现于大肠杆菌低拷贝质粒中,利用一种称为是“分裂后杀伤机制”或“成瘾模块”的机制发挥质粒的稳定性功能。TA系统在影响细菌自身的生长调控、生物被膜的形成、毒力或其他不利条件的应激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模块已经在大肠杆菌和其他各种细菌中被鉴定,但其功能尚需进行深入研究。此外,TA系统存在于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这一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基因组中,却鲜有报道。尽管目前关于猪链球菌致病性的研究有很多,但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仍然非常有限。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主要开展了猪链球菌2型yefM-yoeB TA系统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来探讨TA系统与猪链球菌致病性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猪链球菌2型毒素-抗毒素系统yefM-yoeB的鉴定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猪链球菌2型YefM和YoeB与大肠杆菌、肺炎链球菌的具有极高的同源性,且yefM-yoeB染色体位点存在于猪链球菌的大多数血清型菌株的基因组中。过量产生猪链球菌YoeB毒素会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并且猪链球菌YoeB毒素的毒性可以被猪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而非大肠杆菌产生的YefM抗毒素中和。更重要的是,将猪链球菌yefM-yoeB系统导入不同种属的大肠杆菌后能影响细胞的正常生长。利用Pull down和Western blot实验证实猪链球菌的毒素蛋白YoeB能与其同源的抗毒素蛋白YefM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并形成稳定的复合物YefM-YoeB。通过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实验,表明YefM或YefM-YoeB能够负向自动调节TA操纵子活性,抑制其转录活性。以上结果表明猪链球菌2型中有一对有活性的yefM-yoeB毒素-抗毒素系统。2.缺失yefM-yoeB没有显着影响猪链球菌2型对小鼠的致病性针对目前yefM-yoeB系统模型在细菌致病性方面研究未见深入报道,因此急需进行有关yefM-yoeB影响猪链球菌的生长特性和功能方面的研究。我们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成功构建了yoeB毒素基因缺失突变株?yoeB、yefM-yoeB基因缺失突变株?yefM-yoeB和互补菌株C?yefM-yoeB;经多次尝试均未得到敲除yefM抗毒素基因的缺失突变株。突变株?yoeB和?yefM-yoeB较野生株在生长,溶血活性方面没影响。缺失yefM-yoeB不影响猪链球菌2型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的存活或组织定植能力。以上数据表明,猪链球菌yefM-yoeB是一个有活性且与毒力无关的TA系统。3.位于YefM上的Lys64位点改变影响猪链球菌2型的氧化应激反应和致病性利用SWISS-MODEL模拟YefM-YoeB毒素与抗毒蛋白的结构,初步假定其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通过定点突变构建四株假定的抗毒素YefM无活性突变体CΔyefM(A54S)-yoeB、CΔyefM(N58A)-yoeB、CΔyefM(L61A)-yoeB和CΔyefM(K64A)-yoeB。探讨野生株WT、突变株、互补菌株和四株无活性突变体在生长、氧化应激、对小鼠的致病力和细胞毒性的影响。初步研究结果显示CΔyefM(K64A)-yoeB在正常生长、氧化应激、对小鼠的致病力和对hBMEC和HEp-2细胞毒性方面都显着降低;CΔyefM(L61A)-yoeB对HEp-2细胞毒性方面低于野生菌株和互补菌株。结果表明YefM的Lys64位点可能是YefM-YoeB相互作用的关键位点。本研究不仅在猪链球菌2型中首次鉴定了yefM-yoeB系统,同时也丰富了对yefM-yoeB系统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于霞[4](2019)在《结核分枝杆菌中一种新型的通过磷酸化解毒的毒素-抗毒素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当前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之一,也是全球十大死因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8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数据显示,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10万,估算结核病死亡人数约为157万。结核病防控所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结核病的耐药形势日趋严峻:据WHO估算,2017年全球新发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 resistant-tuberculosis,MDR-TB)约 46 万例。MDR-TB 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且治愈率低,急需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来应对日益严重的结核病耐药形势。另一方面,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据WHO统计,全球有四分之一的人口属于LTBI人群,我国也有近3.6亿人口处于LTBI,LTBI是活动性肺结核的重要来源之一,急需建立阻止其发展成为活动性肺结核的策略。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细菌染色体或质粒中,是由处于同一操纵子的双顺反子构成,其分别编码发挥毒性作用的毒素以及具有解毒功能的抗毒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TA系统参与了细菌基因组稳定性、生物膜形成、噬菌体抵抗、持留菌形成以及细菌毒力等。以TA系统为靶点,以激活毒素的毒性为手段的抗生素研发策略已在多个致病菌中初见成效,并在结核分枝杆菌中表现出抑菌效果,已经成为抗结核药物研发的新策略。在结核分枝杆菌中含有至少79对TA系统,其中11对TA系统未进行生物学功能的验证。11 对 TA 中有 3 对(Rv0836c-Rv0837c、Rv1045-Rv1044、Rv2827c-Rv2826c)预测属于Ⅳ型TA。本研究选取其中一对TA系统Rv1045-Rv1044进行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研究。Rv1045-Rv1044以TA系统特征性的双顺反子形式分布在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基因组中,并通过细菌毒性和中和试验明确Rv1045-Rv1044为典型的TA,即Rv1045毒蛋白的表达能够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而其相应的抗毒蛋白Rv1044表达能解除毒蛋白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体外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Co-IP)试验结果显示 Rv1045 和 Rv1044 存在相互作用,与之前推测的Rv1045与Rv1044之间无相互作用而归属于Ⅳ型TA系统结论相悖。对Rv1045毒蛋白进行结构解析,发现其编码鸟苷酰转移酶样蛋白,包括了 N端结构域(N-terminal domain,NTD)和 C 端结构域(C-termina]domain,CTD),NTD(1-181 aa)呈现出核苷酸转移酶样蛋白特有的α/β折叠。长α2螺旋被七个β-折叠(β1-β7)和五个α-螺旋(α1-α5)所环绕。CTD是由5个α螺旋组成的一个扭曲的螺旋束(α6-α10)。NTD和CTD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中央空洞,且富含正电荷,提示该空腔具有NTP结合口袋和核苷酸转移酶(nucleotidyl transferase,NTase)活性位点的功能,NTP结合试验显示Rv1045可以与GTP特异性结合,提示毒蛋白的毒性发挥可能依赖于转移GMP到靶分子(蛋白或者核酸)从而引发毒性,其具体机制需深入研究。非常有趣的是,与单独表达的Rv1045D82A结构相比,与抗毒蛋白共表达的Rv1045结构中,在S78位发生磷酸化修饰。为了进一步确定S78磷酸化修饰为抗毒蛋白Rv1044所为,我们又分别解析了Rv1045S78A、Rv1045D82A和Rv1045E146Q的单独表达的晶体结构以及和Rv1044共表达后的晶体结构。通过7个晶体结构的分析比对,我们从晶体学上确定了 S78磷酸化与Rv1044表达有关。随后,我们对单独表达和与Rv1044共表达的Rv1045及其突变体蛋白进行质谱鉴定,进一步证实了 Rv1044参与了 Rv1045晶体结构的S78磷酸化修饰。最后,通过体外激酶实验证明Rv1044直接参与了 Rv1045S78磷酸化,并通过毒性和中和实验证明Rv1045S78的磷酸化直接导致了其毒性丧失。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对结核分枝杆菌中一对TA系统Rv1045-Rv1044研究表明,Rv1045-Rv1044为一对典型的TA系统,Rv1045编码鸟苷酰转移酶样蛋白,其通过转移GMP到靶分子发挥毒性作用。而抗毒蛋白Rv1044为一种非典型性激酶,其通过一种翻译后修饰—磷酸化的方式发挥解毒功能,该解毒方式在TA系统中从未报道过。鉴于抗毒蛋白Rv1044与毒蛋白Rv1045之间存在直接的相关作用,Rv1045-Rv1044之间的解毒机制为激酶和底物的关系。因此,Rv1045-Rv1044为一种全新型的TA系统—Ⅶ型TA。其中,Rv1045为Ⅶ型鸟苷酰转移酶样蛋白(Type Ⅶ guanylyltransferase-like toxin,TglT),Rv1044 为 Ⅶ 型非典型激酶(Type Ⅶ atypical kinase antitoxin,TakA)。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 TA系统的研究内容,并为以Rv1045-Rv1044为靶点的药物设计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5-01)

周奕阳,李鹏,谭之磊,邓子新,贾士儒[5](2019)在《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构建ε–聚赖氨酸合成酶的链霉菌稳定表达载体》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ε–聚赖氨酸収酵过程对抗生素压力条件的依赖,尝试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构建无选择压力下稳定表达ε–聚赖氨酸的淀粉酶产色链霉菌表达系统:将抗毒素基因relB2sca与ε–聚赖氨酸合成酶基因pls克隆至表达载体,幵导入淀粉酶产色链霉菌pls缺失突变株,将毒素基因relE2sca整合至淀粉酶产色链霉菌的染色体(突变株YY3),获得包含ε–聚赖氨酸稳定表达的突变株YY1。经过多次传代,相比对照组,在不含抗生素压力条件下,突变株YY1依然能够稳定地合成ε–聚赖氨酸。毒素蛋白RelE2sca的表达会导致变铅青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链霉菌FR–008等常用链霉菌异源表达宿主的死亡,提示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relBE2sca)可作为一种通用的遗传标记。(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赵玄玉,施斐,王晓雪[6](2018)在《Shewanella oneidensis内源性大质粒上ParE-ParD家族毒素-抗毒素系统(SO_A0088-A0087)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毒素-抗毒素系统在原核生物中分布十分广泛,在细菌的生命活动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维持水平基因转移元件的稳定性以及应对环境胁迫等。然而目前对于来自生态环境菌株中的毒素-抗毒素系统的研究仍较少。文章鉴定了自然水体环境来源的菌株ShewanellaoneidensisMR-1携带的内源性大质粒上的一对ParE-ParD家族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SO_A0088-A0087。毒素SO_A0088在大肠杆菌以及原宿主S. oneidensis内均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并导致细胞分裂存在缺陷。抗毒素SO_A0087能够完全拮抗毒素的毒性。同时,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EMSA)证实抗毒素SO_A0087能够结合自身的启动子。另外,文章还通过易错突变的方法找到了毒素SO_A0088的3个毒性关键位点。(本文来源于《热带海洋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袁俐,谢婉莹,申爱平[7](2018)在《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RelBE系统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伴随着HIV感染的流行、耐药菌株的出现及流动人口的增加,全球结核病形势急剧恶化。全球约20亿人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流行有地区差异,根据WHO调查报告显示,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5个国家的结核病新发病例占56%。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发病人数占全球的11%,居世界第叁位。新疆是中国结核病发病率高的地区。毒素-抗毒素系统(toxin-antitoxin system, TAS)最早发现于一些低拷贝的质粒,由两个共表达的基因组成,其中一个基因编码不稳定的抗毒素蛋白,另一个基因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这一系统依赖抗毒素阻止活性毒素从亲和性的毒素-抗毒素蛋白复合物中释放出来。其中活性毒素可以导致细菌程序性细胞死亡,或者通过抑制细胞生长使得细菌在质粒水平恢复正常。Ramandeep Singh等对毒素-抗毒素RelBE系统进行研究,发现RelBE可以调控结核分枝杆菌的代谢,当毒素RelE表达量增多时细菌的代谢减慢,进而导致细菌的生长滞留,尤其是在抗结核药物存在时,毒素抗毒素在mRNA水平也发生了变化。目的 :构建与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RelBE系统缺失株。方法 :首先以聚合酶链反应(PCR)分别从H37Rv标准株和PUC-19K质粒上扩增出目的基因RelBE的同源臂及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基因;然后应用融合PCR技术将目的基因RelBE的同源臂和kan基因进行杂交拼接,获得目的融合片段,将该融合片段克隆于pMD-19T (simple)载体形成自杀质粒pMD-19T-ΔrelBE-kan,并将自杀质粒分别转化至大肠杆菌DH5a中;最后利用电穿孔技术将自杀质粒电转至H37Rv感受态细胞中;在卡那霉素抗性改良罗氏培养基上筛选出H37RvΔrelBE缺失突变株单个菌落,提取阳性菌株全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克隆片段并测序,并对所获得H37RvΔrelBE缺失突变株进行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 :获得H37RvΔrelBE缺失突变株,经传代15代后,再次测序,未发生回复性突变,即得到具有遗传稳定性的H37RvΔRelBE基因缺失株。结论 :成功构建成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RelBE系统缺失株,为下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RelBE基因的作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期刊2018-11-07)

杨静思[8](2018)在《酵母核苷酸酶和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大分子结构的解析有助于对它们功能的理解,进而可针对性地进行药物设计、基因改造、疫苗研制开发,甚至人工构建蛋白质等工作,从而对制药、医疗、疾病防治、生物化工等诸多方面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具有重要意义。X射线晶体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主要方法。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采用X射线晶体学方法研究酵母5'-核苷酸酶的结构和功能,探索5'-核苷酸酶反应机制;研究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探讨抑制毒性机制及自身转录调控机制。5f-核苷酸酶(5'-nucleotidase,简称5'-NT)可水解多种核苷酸,是维持体内核苷酸水平以保证生物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和代谢过程的正常运行的重要的一类酶。5f-核苷酸酶在个体的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等生理生化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HD-domain超家族蛋白可作为5'-核苷酸酶,在核苷酸代谢和信号传导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关于真核生物中HD-domain5'-核苷酸酶结构与功能的报道。本论文对模式生物酵母中含HD-domain的5'-核苷酸酶YGK1(YGL101W)和YB92(YBR242W)进行结构和功能研究,得到以下结果:表达、纯化了 YGK1和YB92的重组蛋白,证实了两个蛋白均属于5'-核苷酸酶。通过晶体学方法,解析了 YGK1的晶体结构。YGK1蛋白活性中心位于中间loop区域形成的凹槽中,活性中心螯合一个金属离子,金属离子周围的残基构成保守的HXnHDXnD基序(motif)。实验结果表明,YGK1蛋白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突变体活性实验,证实除了位于活性中心保守氨基酸(His89、Asp90和Glu93)以外,还存在其他的保守氨基酸(Glul14和Glu145)对YGK1的催化活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研究找到了核苷酸酶活性的关键结构域和催化残基,解释了 5'-核苷酸酶的催化活性机制,为探索其在核苷酸代谢和信号传导方面的机制打下了基础。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使细菌耐药性急速加剧。尤其是耐药性在致病菌中的快速播散,更是成为全球面临的最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简称TA)是细菌和古细菌中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目前TA的研究集中在肠道细菌和致病菌当中。TA能够促进多重耐药菌群的形成,是影响耐药性扩散的重要因素。同时TA参与细菌的程序性死亡、调控生物被膜形成、介导细菌环境适应过程等多个重要的生命过程。为了全面了解TA毒素与抗毒素的作用模型和特异性识别DNA的分子机制和模型,本论文对模式生物大肠杆菌TA系统HigBA和HicAB的结构及功能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到以下结果:通过分析hicAB基因序列,发现抗毒素蛋白HicB开放阅读框5'端的两个ATG均可作为翻译起始密码子,进而产生两种长度的蛋白(HicBs和HicBL)。通过体外重组表达纯化得到了相应的这两种形式的HicAB复合物:HicABS和HicABL。通过两种复合物蛋白的结晶实验,发现HicABS复合物相对更容易结晶,从而获得了 HicABs复合物的晶体并收集了该复合物的X射线单晶衍射数据。通过晶体学方法,解析了 HigBA复合物的晶体结构。HigBA复合物呈现异源四聚体形式(HigB-(HigA)2-HigB)。其中抗毒素蛋白HigA全部由α螺旋组成,围绕着球形的毒素蛋白HigB。两个抗毒素蛋白HigA的N端通过疏水相互作用形成同源二聚体,进而组成四聚体复合物。在复合物中,虽然毒素蛋白HigB的活性位点并没有完全被抗毒素蛋白HigA遮挡,但它却不释放毒性。原因在于只有当毒素蛋白HigB在细胞体内并结合在核糖体上时才能发挥对RNA的降解作用。因此,抗毒素蛋白HigA抑制毒性的机制为:在空间上阻断毒素蛋白HigB与核糖体结合,进而抑制其活性。通过蛋白与DNA体外结合试验发现,抗毒素蛋白HigA和复合物HigBA均可结合位于higBA操纵子区的-7到-68区域的两段回文序列。DNA在蛋白上的结合部位位于抗毒素蛋白HigA的C端结构域(HTHmotif)。这些研究提出了 TA新型的抑制毒素机制和结合DNA方式,对TA系统抑制毒素机制和自身调控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9-01)

何志利,王慧[9](2018)在《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古细菌的染色体和质粒中。此系统由2个共表达的基因组成,分别编码稳定的毒素蛋白和易降解的抗毒素,毒素通常发挥毒性作用抑制细菌生长,而抗毒素则可中和毒性,二者相互作用对细菌生长状态起精密调节作用。根据TA的组成和抗毒素的性质,目前已经发现有6型TA,这些TA系统在细菌中发挥的作用一直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文中对细菌TA的功能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本文来源于《生物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赵席功[10](2018)在《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是一种能够引起临床上以急性出血和坏死性、慢性纤维素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e,PCP)的病原菌,一旦发病,将给国内外养猪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毒素-抗毒素(Toxin-antitoxin,TA)系统是一种在细菌和古生菌中广泛分布的小型基因组件。大多TA模型在许多细菌中已经被研究,并被证实在细菌生理机能和毒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放线菌属中还没有被研究。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中TA系统的分布存在情况,深化我们对APP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对APP中TA系统进行预测鉴定并对鉴定为TA系统的作进一步功能研究,希望可以筛选出与毒力相关的TA系统,为临床上弱毒疫苗及药物靶标的研究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APP中Ⅱ型TA系统的鉴定在APP中,通过Ⅱ型TA系统预测软件RASTA-Bacteria和TADB2.0预测胸膜肺炎放线杆菌JL03菌株中TA系统,并选择两软件预测相同的7对作进一步的研究。通过RT-PCR实验验证TA基因共转录;超表达毒素使细菌生长受到抑制,但这种抑制可被其同源抗毒素中和;pull-down实验表明毒素与其同源抗毒素在体内发生相互作用;启动子活性实验表明抗毒素能够促进或者抑制自动调节TA操纵子的转录活性;此外,APJL_0660/0659 TA系统在被检测的部分APP血清型中存在,而其它3对TA系统在所检血清型中都存在。最终,我们在APP中确定了4对TA系统,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基础。2、APP中4对TA系统的功能研究首先,通过自杀性质粒pEMOC2构建重组质粒pEΔTA,将测序正确的pEΔTA转化到β2155感受态中,将pEΔTA/β2155与亲本菌株APP5进行结合转移,挑出单交换菌株,进一步通过单交换传代挑取到基因缺失株ΔTA。其次,通过E.coli-APP穿梭质粒pJFF224-XN构建重组质粒pJFTA,将重组质粒电转化到ΔTA感受态中,挑菌鉴定氯霉素抗性菌株即可得到互补菌株CΔTA。最后,研究缺失株及互补菌株的生长特性、遗传稳定性和对小鼠的毒力。结果显示:CΔTA3和ΔTA3生长特性与APP5略有差异,而其它3对TA系统生长特性与亲本菌没有明显差异;4对TA系统对APP5的毒力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毒素抗毒素系统(TA)由稳定的毒素蛋白和不稳定的抗毒素(RNA或蛋白质)组成,二者协同表达,构成一个发挥多种功能的调控系统。持留菌是生长抑制、代谢减缓、但能够在致死性应激之后恢复生长的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能够促进持留菌的形成,导致细菌多药耐药性的增加,靶向TA系统的新型抗菌药物的需求日益增长。总结了近年来毒素抗毒素系统介导持留菌形成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设计新型抗菌药物提供参考和帮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徐君,李品毅,夏凯,梁新乐.大肠杆菌Nissle1917毒素-抗毒素系统研究[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2].姜倩倩,李国才.毒素抗毒素系统促进持留菌形成的分子机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徐加利.猪链球菌2型毒素-抗毒素系统yefM-yoeB的鉴定和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

[4].于霞.结核分枝杆菌中一种新型的通过磷酸化解毒的毒素-抗毒素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5].周奕阳,李鹏,谭之磊,邓子新,贾士儒.基于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构建ε–聚赖氨酸合成酶的链霉菌稳定表达载体[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赵玄玉,施斐,王晓雪.Shewanellaoneidensis内源性大质粒上ParE-ParD家族毒素-抗毒素系统(SO_A0088-A0087)的鉴定[J].热带海洋学报.2018

[7].袁俐,谢婉莹,申爱平.结核分枝杆菌毒素-抗毒素RelBE系统缺失突变株的构建与鉴定[C].第十叁届全国免疫学学术大会摘要汇编.2018

[8].杨静思.酵母核苷酸酶和大肠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

[9].何志利,王慧.细菌毒素-抗毒素系统的功能[J].生物工程学报.2018

[10].赵席功.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Ⅱ型毒素—抗毒素系统的鉴定与功能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8

标签:;  ;  ;  ;  ;  

毒素抗毒素系统论文-徐君,李品毅,夏凯,梁新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