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界面性质论文_谢田雨

导读:本文包含了水界面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界,界面,分子,纯水,硫化锌,芦丁,性质。

水界面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谢田雨[1](2019)在《大豆皂苷/蛋白相互作用对其气-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豆皂苷和大豆蛋白是大豆油加工的两种主要副产物,具有代替人工合成及半合成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潜力。本研究通过内源色氨酸荧光光谱、芘荧光探针光谱、动态表面张力、表面膜的扩张流变学等实验分别表征了两种大豆蛋白(11S、7S)-大豆皂苷的复合体系,并对这两种体系的起泡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S/7S-大豆皂苷复合体系形成了复合界面层,在较低大豆皂苷浓度(0.1-0.5 mg/mL)下,界面层的性质由11S或7S主导,在较高大豆皂苷浓度(2 mg/mL)下,界面层的性质由大豆皂苷主导。复合体系溶液中的11S、7S与大豆皂苷主要通过弱相互作用即疏水作用结合,在中等大豆皂苷浓度(0.5-1 mg/mL)下,7S及11S的二级、叁级结构发生改变,使大豆蛋白更易吸附于复合界面上,促进了大豆蛋白和大豆皂苷复合层的形成,且复合层具有一定的弹性及粘性,对比于单独大豆蛋白或大豆皂苷,表现出更好的起泡性。本研究探究了大豆蛋白-大豆皂苷复合体系作为天然表面活性剂的可能性,阐明了该体系气-水界面微观行为与宏观表征之间的相关性,为其作为天然、绿色健康的功能性配料,在食品行业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渤海大学》期刊2019-06-01)

陈姝宇[2](2019)在《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的微观热输运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层状结构的二维材料,它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它超高的导热特性使得它在热力学领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类有望影响未来科技发展的革命性材料。因此,随着研究者们工作的深入,大家开始对石墨烯的高超性能与更多领域应用做进一步探索。石墨烯与水之间高效的热输运在微尺度散热器、太阳能热蒸发器、微纳米通道、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虽然石墨烯本身具有超高的面内热导率,但是它与水之间的界面热导却并不是很高。在关于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高上,目前只有对石墨烯进行氧原子修饰和电荷修饰这两种探索,而利用氧原子修饰的方法对界面热导的提高效果不高,电荷修饰方法实际操作性困难。因此,目前大家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稀少。近年来,功能化石墨烯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功能化石墨烯在石墨烯复合材料中已经有了部分应用。利用功能化石墨烯可以有效地提高石墨烯-聚合物和石墨烯-金属的界面间各项性能,同时功能化石墨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材料的面内热导率进行有效调控。在本文中,将对进行功能化修饰后的石墨烯-水界面热输运性质的提升效果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理论模拟计算的方式开展,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声子输运分析、材料表面构造影响等,对石墨烯的功能化基团在不同长度、不同浓度、不同亲疏水性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常温下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输运性质的提升研究,以获得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性能提升的规律与最优化设计,同时对这种提升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烷烃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进行模拟计算,发现界面热导在石墨烯进行烷烃功能化修饰后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相比于本征石墨烯-水的界面热导的提升倍数最高可达到~4倍。结合声子输运分析,发现烷烃链功能化基团中sp3杂化C-C键与C-H键的加入改变了石墨烯的声子振动模式,使石墨烯的声子振动模式与水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契合,而且烷烃功能化石墨烯为石墨烯-水界面提供了许多高频率、高能量的载热子,它们加强了界面热输运。正常分析来看,这种提升会随着烷烃链基团的长度增加与浓度增大而持续加强,但模拟发现,当烷烃链过长且浓度较大时,这种提升的增长趋势不会再继续增加,界面热输运会由于功能化基团出现混乱而受到阻碍;另外,当烷烃链过短与浓度过低时,功能化修饰对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也很低。因此,只有在合适的烷烃基团长度与浓度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效果。基于烷烃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利用亲水基团对烷烃功能化基团做进一步修饰,以提高功能化石墨烯的亲水性来进一步提升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导。同样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声子输运分析发现,对烷烃功能化基团进行复杂亲水基团修饰可以弥补功能化石墨烯中缺乏H-O键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石墨烯与水的界面声子输运,从而进一步提高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输运性能。(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周贺,张磊,张路,赵濉[3](2017)在《聚醚在煤油-水界面的扩张流变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悬挂滴法研究了一系列聚醚PEG-PPG-PEG在煤油/水界面的扩张流变性能。该系列聚醚的分子量分别为8400(EO/PO=3.28/1),12600(EO/PO=3.45/1)和14600(EO/PO=7.14/1),8400和12600的EO/PO值相似,8400与14600分子中的PO数目相似。从图1可见,聚醚的分子量越高,油水界面张力越低,界面扩张模量越大,更长的聚醚分子链可在界面处形成更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在测试浓度范围内,8400在煤油/水界面处的模量随浓度增大不断降低,而12600和14600在煤油/水界面处的模量随浓度增大而增大,最终达到一个稳定值,说明8400在油水界面处的分子扩散交换作用较强;而12600和14600在高浓度时,聚醚在煤油/水界面处的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增强与扩散交换作用的增强相当。聚醚的分子量增加或者聚醚分子中的EO数目增加,均能有效提高其界面活性和界面膜的强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期刊2017-07-24)

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4](2016)在《稻鱼共作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微电极系统研究了黄颡鱼-水稻共作和黄颡鱼单养两种模式下沉积物-水界面基本理化性质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与黄颡鱼单养相比,黄颡鱼-水稻共作可使沉积物-水界面附近O2浓度下降速率减慢,O2渗透深度增加71.4%,并使界面Eh值升高,改善塘底沉积物-水界面厌氧状况;黄颡鱼-水稻共作降低了界面附近pH值,比黄颡鱼单养低约一个单位。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池塘种植水稻改变了沉积物-水界面的微环境,可能会影响界面物质迁移转化过程。(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陈海香[5](2015)在《两亲SiO_2纳米颗粒油/水界面性质的分子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石油开采量的加剧,低渗油藏已经成为人们新的开采对象。低渗油层开发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原有的叁次采油技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纳米材料在石油工业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SiO_2纳米颗粒表面易修饰,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其性质,可用来设计和开发针对低渗油层的高效驱油体系。同时,由于SiO_2纳米颗粒价格低廉,备受人们青睐。采收率是由波及系数和洗油效率共同决定的,纳米SiO_2颗粒可以增加驱替液粘度,提高波及系数,但由于其表面结构单一,表面只含有羟基,使其界面活性不高,在油水界面不能发挥联系油水两相的纽带作用,故其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有限。因此研究纳米颗粒表面修饰对其油水界面活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实验仪器以及实验手段的限制,对于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定量研究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所以亟需找到新的分析手段为纳米颗粒的定量修饰研究提供依据。鉴于此,本文采用分子模拟方法,研究了表面修饰对纳米颗粒界面性质的影响,揭示了纳米颗粒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微观作用机理。纳米颗粒想要起到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作用,就必须要能在界面稳定存在,而纯的纳米颗粒不能从水相移动到油水界面,烷烃修饰之后的纳米颗粒能在界面稳定存在,并且烷烃修饰之后的纳米颗粒在界面聚集之后,由于烷烃尾链的作用,使得纳米颗粒对水相和油相的携带能力增强,增加了油水界面层厚度,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固定纳米颗粒表面的修饰基团为十二烷基和羟基,改变十二烷基的修饰比例,研究发现:在我们研究的浓度范围内,纳米粒子与油相相互作用达到峰值之前,如果纳米粒子与油相相互作用能和纳米颗粒与水相相互作用能的差值最小,那么纳米粒子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是最强的;而当纳米粒子与油相相互作用能超过峰值下降时,这个结论不成立。固定纳米颗粒表面修饰的亲水性基团和亲油性基团的修饰比例为1:1,改变表面修饰基团的种类,同样发现,纳米颗粒与水相和油相相互作用能的差值越小,并且纳米颗粒与油相的相互作用能越大,纳米颗粒对油水界面层厚度的影响越大,纳米颗粒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期刊2015-05-01)

姚开胜,黄青玲,卢伟伟,李鑫莹,王键吉[6](2014)在《调节离子液体/水界面的性质用以ZnS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和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组装是一个有序聚集过程,它能有效的产生有序的2D或3D结构,这些排列有序的纳米颗粒全体具有单个纳米颗粒和体相样品所不具备的光、电、磁、催化或选择性渗透等性能,因而具有巨大的学术兴趣和工艺价值。通常,2D和3D有序排列的组装体可以通过有效的控制溶剂挥发(本文来源于《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7-11)

于俊杰,胡欣,崔正刚[7](2013)在《棕榈酸二甘醇酰胺的合成及其降低原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四氢呋喃为溶剂,在氧化镁存在下,用棕榈酰氯与二甘醇胺反应合成了棕榈酸二甘醇酰胺,产率可达95%。产品经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表征,证实为目标产物。棕榈酸二甘醇酰胺具有优良的表面活性和耐盐性,45℃下临界胶束浓度为1.48×10-5mol/L,γcmc为29.7 mN/m,在水/空气界面的饱和吸附量达到4.0×10-10mol/cm2,当浓度为0.5 mmol/L时在质量浓度高达1 800mg/L的Ca+2水溶液中不沉淀。将棕榈酸二甘醇酰胺作为主表面活性剂,通过与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45℃下能在总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05%~0.5%的范围内将大庆原油/地层水的平衡界面张力降到10-3mN/m数量级,无需添加任何碱、中性电解质或助表面活性剂。(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段煜,杜宗良,李瑞霞,吴大诚[8](2011)在《3种芦丁脂肪酸酯在空气/水界面的成膜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LB膜分析仪分别研究了芦丁硬脂酸酯(RS)、芦丁月桂酸酯(RL)和芦丁正己酸酯(RC)在空气/水界面的成膜性质,及亚相中的Al3+对3种芦丁脂肪酸酯成膜性质的影响。结果显示,3种芦丁脂肪酸酯的成膜性质与其疏水基的碳链长度、压膜速度和亚相性质有关。RS和RL能在水面铺展为液态扩张膜,RC则不能成膜。引入芦丁分子中的疏水基碳链越长,成膜越稳定。慢速压膜利于膜稳定性,膜的崩溃压大;较快速压膜能使更多膜分子保留在水表面,膜的平均分子面积大。选择适宜的压膜速度对得到比较稳定的芦丁脂肪酸酯膜很关键。当亚相中含Al3+时,RS、RL和RC均铺展成液态扩张膜,且RS膜和RL膜崩溃时的分子面积(acoll)大于它们在水表面铺展成膜的acoll。研究结果对从分子水平研究芦丁脂肪酸酯抗氧化活性的作用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1年01期)

黄红良[9](2010)在《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固/水”界面性质及若干结构材料的应用可能性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氢由于有着原料丰富、比能量高、可再生、可储存以及几乎对环境零污染等优点,被认为是新能源体系中理想的二次能源材料,因此得到了全世界的重视。在氢的制备、储存和利用等方面,常用一类以聚合物电解质膜(PEM)为电解质的电化学反应器,如PEM燃料电池,PEM水电解器、PEM氢浓缩器等。同属这一类的还有PEM氧浓缩器、PEM臭氧发生器等。这一类型的电化学反应器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其中均含大量的纯水,因此可统称为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在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由于有相当一部分催化剂与纯水接触,各种结构材料则多只与纯水接触。因此,研究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的“固/水”界面就显得相当重要。各种结构材料有可能在与水形成的界面上发生腐蚀、钝化以及氢脆等不利于装置长期稳定工作的过程。然而,文献中对在“结构材料/水”界面上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研究几乎为零。本论文则试图从基础认识的角度研究一些结构材料与纯水所形成界面上的电化学行为。论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分析了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各种“固/水”界面所处的电化学环境以及利用pH-电位图分析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催化剂以及结构材料在“固/水”界面上的稳定性.pH-电位-稳定性图方法对PEM-纯水电化学反应中的常用的催化剂Pt、Au、Ag、Pd、Rh、Os、Ru和Ir等,分析了它们的稳定性。还根据pH-电位-稳定性图分析了有可能用来替代石墨的各种金属Ti、Ta、Nb和Al的稳定性。(2)解决了测试纯水体系中电化学的盐桥问题.纯水中,如果用普通盐桥将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隔开,普通盐桥中的离子必将会扩散到纯水中,造成纯水被污染。因此,在纯水中引入参比电极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发现,采用Nafion膜条作为盐桥可以解决这一困难。论文中仔细观察了这一方案并分析了其基本原理。这一方法贯穿用于论文实验工作。(3)用六电极法测定微丝间固相接触电阻.结构材料固相间接触电阻的变化是衡量结构材料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论文中提出用六电极法测定了微丝间固相接触电阻的数学模型及实验方法,并贯穿用于实验工作。(4)研究了XC-72和石墨粉(GP)在硫酸溶液和纯水中CV行为.从CV图观察到,在硫酸溶液中XC-72与GP经在负电位区扫描后,在随后的正向扫描过程中均在0.2V左右出现明显的氧化峰,即两者的表面状态均能在析氢电位区发生还原反应;而在纯水中,只有XC-72出现此现象,GP却没有。XC-72在纯水中2.0V后开始大量析氧;GP则更早一些,在1.8V后开始大量析氧。(5)研究了不锈钢和Ti在硫酸溶液和纯水中的电化学行为.从CV中可以确定:在纯水中Ti在析氢电位区中会生成氢化物,而若在Ti表面沉积少量的Pt或Au后,则可以有效抑制氢化物的生成。在纯水中,经在-1V电位下极化30h后,Ti丝之间的固相接触电阻增大37.4%,表明Ti在析氢后生成大量氢化物,使得固相间接触电阻严重增大,从而影响其在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用作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材料的适用性。但当Ti表面沉积少量的Pt或者Au后,经在-1V电位下极化20h后,固相接触电阻不升反而略有降低。(6)研究了Ta、Nb、Al、Ti6A14V在硫酸溶液和纯水中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在纯水中,Ta在析氢电位区并不生成氢化物;且在高电位下并不出现明显的阳极电流;Ta丝之间接触电阻虽然较大,但并不随着在高电位极化以及析氢而发生改变。确定在纯水中Nb在析氢电位区能生成氢化物;且在2.0V后开始大量析氧。纯水中,Al在达到0.6V后出现较大而且震荡上升的阳极电流,这是A1在此电位发生腐蚀而导致的。在纯水中,Ti6A14V在析氢电位区也会生成大量的氢化物;但在高电位区并未出现明显的析氧电流。经在纯水中-0.5V、-1V电位区极化20h后,Ti6A14V丝之间的固相接触电阻均显着增大。因此,这类Ti合金虽然机械强度较好,估计难以在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用作气体扩散层和双极板材料。(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10-12-01)

朱鹏飞,李英,谭晶,胡晓莹,李全伟[10](2010)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油/水界面性质及界面组装》一文中研究指出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与分子动力学(MD)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吸附和排布特性,并考察磺酸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界面的共吸附协(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期刊2010-06-20)

水界面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墨烯作为一种有着特殊层状结构的二维材料,它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尤其是它超高的导热特性使得它在热力学领域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类有望影响未来科技发展的革命性材料。因此,随着研究者们工作的深入,大家开始对石墨烯的高超性能与更多领域应用做进一步探索。石墨烯与水之间高效的热输运在微尺度散热器、太阳能热蒸发器、微纳米通道、生物医学等领域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虽然石墨烯本身具有超高的面内热导率,但是它与水之间的界面热导却并不是很高。在关于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高上,目前只有对石墨烯进行氧原子修饰和电荷修饰这两种探索,而利用氧原子修饰的方法对界面热导的提高效果不高,电荷修饰方法实际操作性困难。因此,目前大家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还非常稀少。近年来,功能化石墨烯开始走进大家的视野,功能化石墨烯在石墨烯复合材料中已经有了部分应用。利用功能化石墨烯可以有效地提高石墨烯-聚合物和石墨烯-金属的界面间各项性能,同时功能化石墨烯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材料的面内热导率进行有效调控。在本文中,将对进行功能化修饰后的石墨烯-水界面热输运性质的提升效果进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理论模拟计算的方式开展,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声子输运分析、材料表面构造影响等,对石墨烯的功能化基团在不同长度、不同浓度、不同亲疏水性改善的情况下进行常温下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输运性质的提升研究,以获得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性能提升的规律与最优化设计,同时对这种提升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烷烃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进行模拟计算,发现界面热导在石墨烯进行烷烃功能化修饰后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相比于本征石墨烯-水的界面热导的提升倍数最高可达到~4倍。结合声子输运分析,发现烷烃链功能化基团中sp3杂化C-C键与C-H键的加入改变了石墨烯的声子振动模式,使石墨烯的声子振动模式与水有了很大程度上的契合,而且烷烃功能化石墨烯为石墨烯-水界面提供了许多高频率、高能量的载热子,它们加强了界面热输运。正常分析来看,这种提升会随着烷烃链基团的长度增加与浓度增大而持续加强,但模拟发现,当烷烃链过长且浓度较大时,这种提升的增长趋势不会再继续增加,界面热输运会由于功能化基团出现混乱而受到阻碍;另外,当烷烃链过短与浓度过低时,功能化修饰对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也很低。因此,只有在合适的烷烃基团长度与浓度条件下,才能获得最优的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效果。基于烷烃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热导的提升,利用亲水基团对烷烃功能化基团做进一步修饰,以提高功能化石墨烯的亲水性来进一步提升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导。同样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声子输运分析发现,对烷烃功能化基团进行复杂亲水基团修饰可以弥补功能化石墨烯中缺乏H-O键的不足,进一步加强石墨烯与水的界面声子输运,从而进一步提高功能化石墨烯-水的界面热输运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水界面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谢田雨.大豆皂苷/蛋白相互作用对其气-水界面性质的影响机制[D].渤海大学.2019

[2].陈姝宇.功能化石墨烯—水界面的微观热输运性质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2019

[3].周贺,张磊,张路,赵濉.聚醚在煤油-水界面的扩张流变性质[C].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六分会:应用胶体与界面化学.2017

[4].秦琳,刘耀斌,李凤博,冯金飞,吴殿星.稻鱼共作对养殖池塘沉积物-水界面微观剖面理化性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16

[5].陈海香.两亲SiO_2纳米颗粒油/水界面性质的分子模拟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5

[6].姚开胜,黄青玲,卢伟伟,李鑫莹,王键吉.调节离子液体/水界面的性质用以ZnS纳米颗粒的可控合成和组装[C].河南省化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7].于俊杰,胡欣,崔正刚.棕榈酸二甘醇酰胺的合成及其降低原油/水界面张力的性质[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8].段煜,杜宗良,李瑞霞,吴大诚.3种芦丁脂肪酸酯在空气/水界面的成膜性质[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1

[9].黄红良.PEM-纯水电化学反应器中“固/水”界面性质及若干结构材料的应用可能性探讨[D].武汉大学.2010

[10].朱鹏飞,李英,谭晶,胡晓莹,李全伟.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油/水界面性质及界面组装[C].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3分会场摘要集.2010

论文知识图

掺减水剂水泥浆体离心前后浆体溶液变...浮游选煤原理-图3 双电层模型∲s、σ...DQ和IH馏分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预测值...DQ和IH馏分分子参数与模拟乳状液稳定...水相pH值对IL乳状液Zeta电位(ζ)的影...含不同浓度发泡剂的模拟水与原油所形...

标签:;  ;  ;  ;  ;  ;  ;  

水界面性质论文_谢田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