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形体构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乡规划,构成教学,形体关系,生成逻辑
形体构成论文文献综述
曹珂,肖竞[1](2018)在《从“依形套式”到“循章得法”——侧重形体关系与生成逻辑的城乡规划构成教学方法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城乡规划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能力需求为导向,结合对建筑学科学形式美学法则主导下构成教学的问题剖析,从课程聚焦、导向标准、练习路径等方面重新梳理、探索了城乡规划构成设计教学的内容重点,提出侧重形体关系与生成逻辑的城乡规划学科构成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为城乡规划专业基础教学的课题改革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艺术与设计(理论)》期刊2018年12期)
陈栓柱[2](2017)在《雕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探讨了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首先阐述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的认知,接着分析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在西方雕塑作品中的体现,然后分析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在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运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文艺家》期刊2017年12期)
赵泽群[3](2016)在《棠悦湾会所设计—线面构成形体的语言及视觉感受》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上世纪初以来,构成主义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而进入到艺术的各个领域,在建筑艺术中逐步引导现代主义的审美情调,并推动现代建筑艺术审美的发展。建筑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包括线条、形体、空间、色彩、搭配等许多因素,正是这些因素组合在一起,才共同构成建筑造型艺术的美。其中,以线和面这两个造型主要元素构成的形体和空间是建筑给人视觉感受的直接要素。现代艺术的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线面的构成强调建筑中虚的力量的感觉和视觉的冲击力,成为现代建筑中一种当代常用的建筑语言。本文通过苏州棠悦湾会所案例,用一种具有普适性功能的空间形体,作为建筑语言的探讨,研究此建筑从概念生成到建造的全部过程。研究过程中材料,工艺,施工做法以及现场遇到的问题和最终建成的效果,作为反馈。全文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课题的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相关研究的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框架。第二部分为线面构成形体的研究,通过对点、线、面的研究,到康定斯基的线面构成理论发展,并对墙、柱、窗、屋顶等实体构成要素,结构、造型、材料、色彩等抽象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学习,对构成形式分类整理成建筑的线面设计原则和方法。同时对立体构成要素的视觉特征与视觉关系方面进行视知觉研究,从中提炼对具体设计过程的指导原则。第叁部分与第四部分为论文的核心章节,针对用地规划现状会所的职能,在形体生成,空间构成,材料选用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方案设计建议,其次进行方案二次深化设计:对建筑进行进一步推敲设计,以及如何在场地、造价、功能等约束条件下进行形体、幕墙、景观、构造的设计优化。第五部分与第六部分从后期现场施工对设计造成的影响作出相应调整进行后期管控,对现场施工全过程跟踪,进行控制管理,期间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再次协调修改,完成建筑方案直至最终落实建成。通过建筑构成的意境实景表述的效果展示和阐述社会的反馈效应完成建筑的收尾。第七部分进行项目总结回顾,针对设计全过程存在问题进行反思,对于建筑构成设计提出笔者感悟以及对于建筑师设计未来的展望。(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16-06-01)
李平[4](2015)在《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与建筑空间构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建筑空间与形体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建筑形体与建筑空间形成的基本规律和构成逻辑,有助于我们理解建筑形态构成的复杂性和建筑元素的抽象概念。(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5年27期)
刘卓[5](2015)在《浅谈雕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雕塑艺术是一种具有质感、视觉效果和冲击力相结合的创造性艺术,作品形体间的高低、错位、方圆等构成因素都是影响作品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形体空间中构成因素的认知,发展趋势掌握,以及我国当代雕塑艺术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论述雕塑形体空间中构成因素的艺术价值。这种构成因素既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造型手段,又可以作为一种元素符号存在于雕塑作品之中。(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5年12期)
明月[6](2015)在《探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形体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目光,生产厂家在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上下足了功夫。各种琳琅满足的商品充斥着人们的眼球,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造型设计都能成功的突出产品特性,形体构成是影响整体造型优劣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本文对工业产品的造型设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重点说明了形体构成的作用以及具体的设计理念与方法。(本文来源于《工业设计》期刊2015年11期)
王新新[7](2013)在《理解与表达:试论盖派形体的内涵美——兼议戏曲形体的内涵构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真与假、体验与表现、类与个叁对关系的辨析看,戏曲形体表演的内涵是虚而非假故"真",由内而外衬"美",由类到个而"显",合成戏曲舞台特有的"真美显",它们构成戏曲形体的本质规定性。对此,盖老均有独特的理解与舞台呈现,他注重以传统的形体动作演文辞、塑人物、显意境,或沿袭、或自创、或变化,均以戏情文理的表达为目的,形成具有典范性的武戏文唱之"文",使得盖派形体达至中国武戏的最高艺术境界。(本文来源于《戏曲艺术》期刊2013年03期)
谢明洋[8](2013)在《形体的语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形态构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探讨城市公共景观空间中形体所表达的语义入手,分别从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活动尺度、场地规划尺度和城市尺度叁个层面出发,初步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景观设计的形态构成依据。(本文来源于《美术大观》期刊2013年02期)
潘池勇[9](2012)在《透过《张迁碑》的形体构成分析其风格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视觉构成要素如方形、叁角形、圆弧形、点,字法的艺术化处理如增省笔画、结构穿插错落、书写受篆书形体的影响,对《张迁碑》的字法变化规律进行剖析,从而归纳出其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特征。(本文来源于《剑南文学(经典教苑)》期刊2012年01期)
杨勇,樊宁,白代萍[10](2011)在《由凸形体构成的组合体最佳3D视图表达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将3D视图引入到组合体的表达方案中,研究了由凸形体构成的组合体,按凸形体构成组合体的方式对组合体进行了分类,给出了最佳的表达方案,用最简洁的"工程语言"表达出设计目的,促进了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的理解.(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形体构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探讨了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首先阐述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的认知,接着分析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在西方雕塑作品中的体现,然后分析了形体空间构成因素在中国当代雕塑作品的运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体构成论文参考文献
[1].曹珂,肖竞.从“依形套式”到“循章得法”——侧重形体关系与生成逻辑的城乡规划构成教学方法探索[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
[2].陈栓柱.雕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探讨[J].中国文艺家.2017
[3].赵泽群.棠悦湾会所设计—线面构成形体的语言及视觉感受[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
[4].李平.现代建筑形体构建逻辑与建筑空间构成分析[J].科技展望.2015
[5].刘卓.浅谈雕塑作品中形体空间构成因素[J].美术大观.2015
[6].明月.探讨工业产品造型设计的形体构成[J].工业设计.2015
[7].王新新.理解与表达:试论盖派形体的内涵美——兼议戏曲形体的内涵构成[J].戏曲艺术.2013
[8].谢明洋.形体的语言——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的形态构成初探[J].美术大观.2013
[9].潘池勇.透过《张迁碑》的形体构成分析其风格特征[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
[10].杨勇,樊宁,白代萍.由凸形体构成的组合体最佳3D视图表达方法[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