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喻关系论文-陆月华

转喻关系论文-陆月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喻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提喻,转喻,隐喻,认知语言学

转喻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陆月华[1](2017)在《提喻和转喻关系的再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隐喻和转喻不仅可以作为修辞手段增强语言表达效果,而且具有重要的认知作用,可以说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方式。近年来有学者对同是修辞格的提喻进行了认知研究,认为提喻和转喻是连续体关系,提喻是转喻的基础。本文对此研究提出质疑,认为提喻作为修辞手段,为了表达的精细,可以把提喻和转喻相区分;但是作为认知过程,提喻和转喻共享认知理据,二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通常提喻是包含在转喻之中的,没有必要把提喻分离出来。(本文来源于《科教文汇(中旬刊)》期刊2017年08期)

吕青,戚国辉[2](2015)在《存体存态视角下的隐喻转喻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存体和存态是心智哲学的一组基本概念。心智哲学认为转喻涉及存体,隐喻涉及存态。本文认为以喻体的存体或存态为参照点能够有效区分隐喻和转喻。但是,存体和存态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语言编码中有时同时牵涉存体和存态,由此造成转喻和隐喻的交织。(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5年10期)

李淑文[3](2014)在《认知语法框架下英语“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的语法转喻关系研究——以“former president”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下,借用个案"former president"名词的百科知识性意义表征,探讨该结构的语法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该关系形成的概念基础。研究发现,"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具有语法转喻关系,此关系产生的理据是激活域,形成这种关系的概念基础是叁次连续性的认知参照过程。本研究有助于二语习得者在不同语境下把握该类结构的深层意义及其构建过程。(本文来源于《英语广场(学术研究)》期刊2014年06期)

李淑文[4](2014)在《英语“Former boyfriend”的语法转喻关系及其认知参照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下,探讨以"f o r m e r boyfriend"为例的"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的语法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及该关系形成的概念基础。研究发现,"former boyfriend"具有语法转喻关系,此关系产生的理据是激活域,形成这种关系的概念基础是叁次连续性的认知参照过程。本研究有助于二语习得者在不同语境下把握该类结构的深层意义及其构建过程。(本文来源于《校园英语》期刊2014年14期)

林璐,李淑文[5](2013)在《认知语法框架下英语形一名结构的语法转喻关系研究——以“red pencil”和“fake gun”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认知语法框架下探讨英语形一名结构的语法表现形式和概念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个案"red pencil"和"fake gun"中名词的物性结构组成、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形名结构的认知参照过程分析得出,英语形一名结构中存在语法转喻关系,一次性或多次性的认知参照过程是形容词和名词之间形成这种语法转喻关系的概念基础。这足以解释部分形一名结构多义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助于帮助学习者理解英语形一名结构的意义建构。(本文来源于《语言教育》期刊2013年03期)

岳好平,陈丽平[6](2011)在《同域和多域转喻关系模式下反义同词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反义同词,是指一个词的词义系统中包含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义项,是语言中一种特殊的一词多义的词汇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英语言中。文章从域的视角下通过同域和多域转喻两种转喻关系模式对反义同词的生成方式进行解读。结果表明,反义同词的生成依托于转喻的两种关系模式:同一认知域(ICM)中的概念映射和同一矩阵域中次域间的概念激活。(本文来源于《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期刊2011年10期)

高婧[7](2009)在《论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的隐喻转喻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喻和转喻是当代西方认知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隐喻在古代被作为修辞格研究,被认为是语言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现象。转喻则被视为隐喻辞格中的一种形式。20世纪的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和转喻不仅是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人类思维、行为和表达的系统方式。隐喻和转喻是基于概念结构的相似性和相关性,从一个认知范畴向另一个认知范畴的映射。学者们在研究隐喻、转喻和词义发展的关系时多以英语为研究对象,国内有些学者以汉语的词义引申现象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人对现代汉语多义词义项之间的隐喻转喻关系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针对现代汉语隐喻转喻研究的这一薄弱环节,我选择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作为研究对象,全面考察多义名词义项之间的隐喻、转喻关系。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和转喻作为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隐喻对词义发展的影响大于转喻对词义发展的影响,认为多义词义项间的隐喻关系多于转喻关系。莱考夫(G﹒Lakoff)和约翰逊(M﹒Johansson)指出,英语中70%的表达方式源于隐喻1。通过对《现代汉语词典》多义名词义项的统计、分析,我发现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之间的转喻关系多于隐喻关系。此外,义项之间还存在着既非隐喻,亦非转喻的另外一种关系,我称之为并存关系。我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1573个多义名词义项间关系类别的反复统计,多义名词义项之间为隐喻关系的有447个词,占统计总数的28.42%,义项之间为转喻关系的有800个词,占统计总数的50.86%,义项间具有并存关系的多义名词叁百多个,占统计总数的20%左右。其中有些名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义项间的关系有两种或更多种,这类多义名词数量较少,约占统计总数的1%。此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在汉语中,转喻对名词词义发展的影响明显大于隐喻的影响。对隐喻类型的研究,学者们多采用莱考夫(G﹒Lakoff)的分类方法,即分为结构隐喻、空间隐喻(又称作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对转喻的分类研究,学者们多采用拉登(Radden)和考威塞斯(Kovecses)的分类方法,即分为整体与部分之间的转喻和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转喻。本文没有完全采用前辈学者的分类方法。因为这些分类方法虽然适应面较宽,但针对性不强,不能准确反映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隐喻转喻关系的特征。我以莱考夫的隐喻分类和拉登的转喻分类为基础,依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名词义项之间的隐喻特征,将隐喻分为叁类:源域是表示具体概念的隐喻,源域是表示抽象概念的隐喻和源域是表示空概念的隐喻。其中源域是表示具体概念的隐喻,可以分为源域是表示人的隐喻和源域是表示物的隐喻。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名词义项之间转喻特征的异同,将其分为叁类:泛指与专指之间的转喻、事物与组成要素之间的转喻和连带转喻。其中泛指与专指之间的转喻又可以分为:泛指与特指之间的转喻,泛指与类指之间的转喻;事物与其组成要素之间的转喻可以分为:植物与果实、花、茎等组成部分之间的转喻,运动项目与器械之间的转喻,曲艺与乐器之间的转喻,事物与材料之间的转喻,以及实物与其特征之间的转喻;连带转喻可以分为:地点与其相关事物的转喻,时间与其相关事物的转喻,以及生产者与产品、工具、事项之间的转喻。综上所述,我以《现代汉语词典》为语料来源,全面收集了词典所录的多义名词,系统研究了多义名词语义发展中存在的隐喻、转喻现象,发现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之间的关系最为普遍的是转喻关系,次之为隐喻关系,还有其他类型的关系。以我的专题研究的结果,证明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多于转喻的传统定论存在偏误,并根据现代汉语多义名词的语义特征对隐喻、转喻的分类从新的角度进行了具体研究。(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09-04-20)

转喻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存体和存态是心智哲学的一组基本概念。心智哲学认为转喻涉及存体,隐喻涉及存态。本文认为以喻体的存体或存态为参照点能够有效区分隐喻和转喻。但是,存体和存态的界限并非泾渭分明,语言编码中有时同时牵涉存体和存态,由此造成转喻和隐喻的交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喻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陆月华.提喻和转喻关系的再探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

[2].吕青,戚国辉.存体存态视角下的隐喻转喻关系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5

[3].李淑文.认知语法框架下英语“时间形容词+名词”结构的语法转喻关系研究——以“formerpresident”为例[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

[4].李淑文.英语“Formerboyfriend”的语法转喻关系及其认知参照过程研究[J].校园英语.2014

[5].林璐,李淑文.认知语法框架下英语形一名结构的语法转喻关系研究——以“redpencil”和“fakegun”为例[J].语言教育.2013

[6].岳好平,陈丽平.同域和多域转喻关系模式下反义同词的解读[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

[7].高婧.论现代汉语多义名词义项间的隐喻转喻关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标签:;  ;  ;  ;  

转喻关系论文-陆月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