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防治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汪钰[1](2019)在《樗蚕蚕沙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文中指出蚕沙是蚕幼虫的粪便,化学成分丰富且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但目前蚕沙的利用率不高,除了少部分作为中药材使用外,大多数都作为废弃物丢弃,属于一种有待开发的生物资源。通过查阅蚕沙相关文献得知蚕沙可以对食物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富集。利用这一特性,本试验选用富含杀菌活性物质的黄檗的树叶作为饲料饲养喜食黄檗叶的樗蚕,并将樗蚕蚕沙作为供试材料,探究以蚕沙作为植物源杀菌剂来源的可能性,拓宽蚕沙的使用范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利用甲醇提取、甲醇-水-二氯甲烷萃取、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从樗蚕蚕沙中分离纯化出9个单体化合物,利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及查阅相关文献对这9个单体化合物进行了结构鉴定并进行了抗菌活性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樗蚕蚕沙进行分离纯化,得到9个单体化合物。利用质谱与核磁共振等分析鉴定技术,确定了这9个化合物名称,分别为吐叶醇(化合物1)、(3S,5R,6S,7E,9R)-5,6-epoxy-3,9-dihydroxy-7-megastigmene(化合物2)、黄柏酮(化合物3)、neophellamuretin(化合物4)、黄柏苷(化合物5)、赪酮甾醇(化合物6)、赪酮甾醇3-O-β-D-葡萄糖苷(化合物7)、α-亚麻酸甲酯(化合物8)和叶绿醇(化合物9),这9个化合物均从樗蚕蚕沙中首次发现。2.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浓度为50μg/mL的化合物1-9进行了11种植物病原真菌和5种细菌的抑菌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化合物1-3,5-9对11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吐叶醇)显示出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化合物1-5对5种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化合物1和2对枯草芽孢杆菌显示出较好的抑制作用,抑菌率在70%以上。3.根据微量肉汤稀释法的抑菌结果,筛选出活性较好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化合物1(吐叶醇)和化合物3(黄柏酮)对玉米大斑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向日葵菌核病菌和瓜果腐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情况,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计算出EC50值并求出独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吐叶醇对四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显示出良好的抑菌活性,对向日葵菌核病菌的菌丝抑制效果最好,EC50值约为47.144μg/mL。黄柏酮对水稻纹枯病菌和向日葵菌核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试验第一次对樗蚕蚕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其抑菌试验结果证明了樗蚕蚕沙中富含多种抗菌活性物质且抗菌谱比较广泛,表明了樗蚕蚕沙具有成为新型植物源杀菌剂或作为植物源杀菌剂的来源的潜力,拓宽了樗蚕蚕沙的应用范围,为蚕沙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浦月霞,刘龙山,龚美霞,冉艳萍,贾雪峰,黄景滩,宋宪军,安春梅,唐顺明[2](2018)在《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文中指出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是重要的野蚕资源。为从分子水平研究樗蚕的孵化机制,以催青第9天的樗蚕卵为材料提取总RNA并反转录合成c DNA,根据鳞翅目昆虫孵化酶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通过RACE-PCR获得樗蚕孵化酶基因全长c DNA,命名为Pcc HE(Gen Bank登录号:MH119084)。Pcc HE基因c DNA全长为964 bp,由5’-UTR、3’-UTR和885bp的ORF组成,编码294个氨基酸;Pcc HE蛋白序列含有孵化酶特征序列锌指结合基序和Met-转角基序;基于Pcc HE氨基酸序列与16种动物孵化酶同源氨基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分析树显示,樗蚕与蓖麻蚕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半定量RT-PCR检测Pcc HE在樗蚕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催青第3天小幅度增加,第9天时表达水平开始大幅上升,至孵化前达到最高水平;Pcc HE在5龄3 d幼虫中肠中高水平表达,并且在马氏管中也有表达,这是首次在昆虫马氏管中发现孵化酶基因的表达。上述结果表明,Pcc HE与樗蚕的胚胎发育和孵化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幼虫期的食物消化、蛋白质代谢等生物学过程。
谭振芳[3](2017)在《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及其发生危害》文中提出林业害虫正严重危害着生态环境,影响林业经济发展。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及时准确地掌握主要林业害虫发生情况,为林业害虫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进行调查,掌握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分析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的现状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次调查采用历史资料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历史资料调查通过查阅当地县志、主管部门的森林资源资料和有害生物检疫检验局对当地历年有害生物发生情况的记载,掌握宣州区的森林资源和林业害虫的概况。根据林业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在其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进行实地调查主要是踏查,并在宣州区主要树种林地内设立标准地进行调查。通过对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调查发现,宣州区宣州主要林业害虫有8目30科38属46种,其中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按照寄主植物分有:杉树上主要害虫有杉梢小卷蛾Polychrosis cunninhamiacola、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松树上主要害虫有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松墨天牛 Monochamus alternatus、松稍螟Dioryctria rubella Hampson、松茸毒蛾Dasyc hira axutha Collenette、思茅松毛虫Dendrolimus kikuchii Matsumura;杨树上主要害虫有杨扇舟蛾 Clostera anachoreta(Denis et Schiffermuller,1775)、桑天牛Aprio na germari、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泡桐主要害虫有泡桐网蝽Eteo neus angulatus Drake et Maa、泡桐叶甲Basiprionota bisignata;竹类的主要害虫有竹笋泉蝇Pegomyia phyllostachys Fan、竹象虫Otidognathus davidis Fair、竹笋夜蛾Oligia vulgaris、竹织叶野螟 Coclebotys coclesalis(Walker)、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 ngsu Tsai、黄脊竹蝗 Ceracris kiangsu Tsai、竹斑蛾 Artona funeralis(Butler);梨树上主要害虫有梨二叉蚜Schizaphis piricola(Matsumura)、梨木虱Psylla chinensis Yang et Li、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铜绿丽金龟Anomala corpu lenta Motschulsky;枣树主要害虫有绿盲蝽Apolyguslucorum Meyer—Dur、枣粘虫Ancylis satiua liu、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枣尺蠖Chihuo zao Yang;宣木瓜主要害虫有梨小食心虫Graphollitha molesta(Busck)、桃蚜Myzu s persicae(Sulzer)、咖啡木蠹蛾Zeuzera coffeae Niether;桃树主要害虫有:桃蛀螟Conogethes(Guenee)、胡蜂 Vespidae、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梨小食心虫 Grapholitha molesta(Busck)、小绿叶蝉Jacobiasca formosana、桃红颈天牛 Aromia bungii Faldermann、铜绿丽金龟 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油茶主要害虫有油茶枯叶蛾Lebeda nobilis Walker、油茶象 Curculio chinensis Cheveolat;板栗主要害虫有桃蛀螟Con 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ee)、栗实象Curculio davidi Fairmaire;绿化苗木主要害虫有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梨网蝽Stephanitis nashi Esaki et Takeya、红蜘蛛Tetru anychscinnbarinus、紫薇绒蚧Eriococcuslegerstroemiae Kuwana、丽刺蛾 Parasa lepida(Cramer)、黑翅土白蚁 Odontotermes formosanus(Shiraki,1909)、红蜡蚧 Ceroplastes rubens(Maskell)、斑衣蜡蝉Lycorma delicatula(White,1845)、樗蚕蛾 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麻皮蝽 Erthesina fullo(Thunberg)、樟脊冠网蝽Stephanitis macaona Drake、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小绿叶蝉Jacobia sca formosana。将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按照危害类型进行分类,食叶类害虫15种,占32.61%;刺吸类害虫13种,占28.26%;钻蛀类18种,占39.13%。宣州区林业害虫主要发生在黄渡乡、周王镇、水东镇、溪口镇、新田镇、杨柳镇、狸桥镇、洪林镇等乡镇,这些乡镇都有发展林业经济的传统,林农及专业大户对林业的积极性高,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投入较大,但大面积营造国外松、泡桐、枣树、油茶、桂花、广玉兰等纯林,由于林种单一,结构简单,为害虫的发生传播提供了条件,林业害虫还是时有发生。将此次调查的结果与2006年调查结果对比发现用材林常发性林业害虫仍然存在,林业害虫呈下降趋势、经济林害虫增多、绿化苗木林业害虫逐渐增多、生态公益林林业害虫减少。对近年来危害严重的检疫有害生物美国白蛾进行风险分析。从宣州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资源特征等方面进行分析表明,美国白蛾传入宣州区可能性极大,传入后危害严重。利用综合评价指标定量分析结果为R=2.56,属于特别危险生物。建议可以从加强检疫管理、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加大资金投入方面入手,预防美国白蛾的入侵。从总体上来看,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类群丰富,发生程度低;2常发性林业害虫在局部危害仍然严重;3经济林、绿化苗木等林业害虫成为新的防治重点;4外来危险性林业害虫传播险情增大。原因有以下几点:1气候异常,林业害虫发生诱因增多;2防治措施不当;3林种单一,抵御灾害能力较差;4外来林业害虫传入途径增多和科学防治力度不够。从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营林管理两个方面对宣州区林业害虫现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包括应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平台技术、选择抗性树种、营造混交林、合理造林、加强林间管理。
浦月霞[4](2017)在《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cynthia)又名椿蚕、小桕蚕等,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樗蚕蛾属的一个物种。樗蚕以蓖麻、乌桕、臭椿(樗)等作为食物,杂食性强、繁殖力强,是园林植物的重要害虫;樗蚕也是泌丝营茧的资源昆虫,茧可用于制丝,蚕蛹可以作为食品或饲料,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孵化酶(Hatching enzyme,HE)是由胚胎孵化腺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酶,通过降解卵膜/卵壳,使幼虫孵化,进而进行后期的生长发育。本文根据已报道鳞翅目昆虫孵化酶的基因保守序列,用RACE-PCR技术获得樗蚕孵化酶全长序列,对樗蚕孵化酶进行时空表达模式分析、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原核表达分析。本文主要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RACE-PCR和RT-PCR首次获得樗蚕孵化酶的全长cDNA。樗蚕孵化酶基因由5’非翻译区、3’非翻译区和885 bp的开放阅读框组成,全长964 bp,且3’UTR含有一个多聚腺苷酸AATAAA信号。同源序列比对结果表明,樗蚕与蓖麻蚕、野蚕、柞蚕、家蚕、桑蟥、小菜蛾、果蝇和蚊子等昆虫聚类,其中,樗蚕孵化酶与蓖麻蚕孵化酶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2)用软件对PccHE蛋白的三级结构进行预测,以3lq0.1.A为模板建模得到的三级结构图,二者同源性为30.88%。GMQE值为0.53,QMEAN为-3.15,因此,此模型的建模结果值得信任。(3)对樗蚕卵胚胎发育的时空表达模式进行分析,PccHE转录本在胚胎发育早期的表达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第三天有一个小幅度增加,第9天时开始剧增,表达水平在孵化前达到最大。随着孵化进度的推进,PccHE转录水平逐渐提高,表明该酶与胚胎发育和孵化密切相关。另外,PccHE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该酶在马氏管、中肠有表达,因此推测PccHE与蛋白质代谢、食物消化等功能相关。(4)实验对PccHE的开放阅读框序列、成熟酶序列、去信号肽序列的蛋白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ing鉴定分析,有助于今后对该酶进行大量表达,鉴定酶体外活性。本文研究结果初步阐明樗蚕卵孵化的分子机理,为人为掌控樗蚕卵孵化时间和进程,调控樗蚕作为泌丝经济昆虫、蓖麻蚕育种材料和林业害虫时的孵化情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研究樗蚕的孵化机理,为研究其它鳞翅目昆虫的孵化提供借鉴,为研究以孵化相关基因为杀虫剂靶点,抑制卵期胚胎向幼虫的发育,在卵期扼杀鳞翅目害虫提供新的思路。
杨远兵,胡进耀,邓东周,赵军[5](2015)在《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花椒病虫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根据花椒分布的海拔分为低、中、高3个空间水平,在2013年5月和7月两次对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的花椒虫害种类和危害程度进行了调查,以了解在不同海拔空间水平和不同时间水平上花椒病虫害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海拔和时间水平上,小寨子沟花椒普遍遭受虫害,虫害程度十分严重。在空间水平上,虫害程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逐渐减轻;在时间水平上,5月与7月的总体虫害程度差异不显着。不同种类的花椒害虫的危害程度在时间水平和空间水平上的差异都达到显着水平。小寨子沟保护区内花椒的主要虫害是花椒跗虎天牛、花椒波瘿蚊和花椒窄吉丁甲,而樗蚕、桑拟轮蚧、山楂红蜘蛛等的危害程度相对较轻。
李树英,杜占军[6](2014)在《野蚕系列之四——樗蚕》文中指出樗蚕(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又名椿蚕、小桕蚕,分布于中国、日本、印度、朝鲜、印度尼西亚等国,是一种珍贵的泌丝及食用昆虫资源。樗蚕在我国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西、四川、台湾等省(区)。樗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有许多亚种,染色体数目也有不同,多数樗蚕的染色体数2n=26,也有染色体数2n=28的。樗蚕与蓖麻蚕的血缘相近,二者成虫外形相似。只是腹部的鳞毛排列方式明显不同,前
雷玉兰,林仲桂[7](2012)在《衡阳地区樗蚕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樗蚕(Philosamia cyntia Walker et Felder)是城镇园林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该虫在湖南省衡阳地区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结果表明,该虫在衡阳地区1年发生3代,以蛹在寄主植物上的丝质茧内越冬.5月中下旬是第1代幼虫危害高峰期,也是全年危害最严重的时期,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防治.在低虫口密度时,采用剪除越冬虫茧的方法,降低越冬代虫口基数.在高虫口密度时,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杀虫剂喷雾防治幼虫,可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对于高大树上的樗蚕,可在其幼虫取食期,采用树干打孔注入内吸性杀虫剂的方式,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采用克百威、铁灭克等内吸、传导作用强的杀虫剂埋根的方法防治樗蚕幼虫,防效好,药效期长.
戚俐,李喜升,滕雪莹,宿桂梅[8](2012)在《辽宁寄生栗蚕的盘绒茧蜂研究》文中指出栗蚕Dictyoploca japonica是中国珍贵的野生绢丝昆虫,栗蚕丝具有特殊的荧光性,可用作防伪材料,也可从熟蚕腹中取丝腺,浸酸后拉长作钓鱼丝和医疗用丝。2006年在辽宁省丹东凤城发现有少量茧蜂寄生栗蚕,寄生量逐年增加,到2009年对栗蚕的寄生率高达60%以上,严重影响栗蚕这一野生资源正常生存和栗蚕的试验研究。为保护这一物种安全繁衍,满足试验研究需求,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从2006年以来,从绒茧蜂的形态
杜占军,陈凤林,王建业[9](2012)在《野蚕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我国鳞翅目大蚕蛾科的柞蚕、天蚕、蓖麻蚕、栗蚕、樗蚕、柳蚕、透目大蚕、樟蚕、乌桕大蚕等有人工利用研究历史的野蚕资源的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描述,并分析了当前我国野蚕资源利用、研究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问题从蚕业研究工作角度提出了在当前野蚕资源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仝振祥,杜占军,戚俐[10](2012)在《世界野蚕资源分类图鉴》文中研究表明简要介绍了世界各地目前开发利用较多的鳞翅目大蚕蛾科7个属的12种野蚕种质资源,并对其地理分布、生活史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描述。
二、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防治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樗蚕蚕沙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供试材料介绍及研究进展 |
1.1 植物源杀菌剂 |
1.1.1 植物源杀菌剂概述 |
1.1.2 抑菌植物资源概括 |
1.1.3 植物抑菌活性成分的研究 |
1.1.4 植物源杀菌剂目前研究成果及研究前景 |
1.2 蚕沙 |
1.2.1 蚕沙化学成分 |
1.2.2 蚕沙的药理作用 |
1.2.3 总结 |
1.3 樗蚕 |
1.3.1 樗蚕食性 |
1.3.2 樗蚕资源的利用 |
1.4 黄檗 |
1.4.1 黄檗简介 |
1.4.2 黄檗化学成分 |
1.4.3 黄檗的药理作用 |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樗蚕蚕沙化学成分分离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方法 |
2.1.3 技术路线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樗蚕蚕沙粗提物洗脱剂的筛选 |
2.2.2 樗蚕蚕沙粗提物一级硅胶柱层析结果 |
2.2.3 B组分分离纯化结果 |
2.2.4 D组分分离纯化结果 |
2.2.5 F组分分离纯化结果 |
2.2.6 I组分分离纯化结果 |
2.2.7 J组分分离纯化结果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3.1 试验材料 |
3.1.1 试剂及仪器 |
3.2 试验方法 |
3.2.1 化合物MS数据测定 |
3.2.2 化合物NMR数据测定 |
3.3 结果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樗蚕蚕沙化合物抗菌活性研究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2 仪器及试剂 |
4.2.1 主要试验仪器 |
4.2.2 主要试验试剂 |
4.2.3 培养基 |
4.3 试验方法 |
4.3.1 化合物抑菌活性测定 |
4.3.2 化合物1 和化合物3对4 种植物病原真菌菌丝抑制活性测定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化合物抑菌活性结果 |
4.4.2 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5.1 结论 |
5.2 讨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
(2)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和主要试剂 |
1.2 总RNA提取及c DNA合成 |
1.3 目的基因c DNA序列克隆 |
1.4 目的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1.5 目的基因表达模式的半定量RT-PCR检测 |
1.5.1 在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检测 |
1.5.2 幼虫期不同组织的表达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
2.2 樗蚕孵化酶的蛋白质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 |
2.3 樗蚕孵化酶的蛋白质三级结构 |
2.4 樗蚕胚胎不同发育阶段Pcc HE基因的表达水平 |
2.5 樗蚕幼虫不同组织器官中Pcc HE基因的表达水平 |
3 讨论 |
(3)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及其发生危害(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引言 |
1. 概况 |
1.1 宣州区森林资源概况 |
1.2 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概况 |
1.3 研究任务 |
1.4 研究的技术路线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调查工具 |
2.2 调查方法 |
2.2.1 踏查(时间、地点) |
2.2.2 标准地调查 |
2.3 调查过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调查结果 |
3.1.1 踏查结果 |
3.1.2 标准地调查结果 |
3.2 调查结果综述 |
3.3 与2006年第二次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对比 |
3.4 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发生现状及其趋势分析 |
3.4.1 主要林业害虫发生现状及特点 |
3.4.2 林业害虫发生趋势分析 |
3.5 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发生原因分析 |
3.6 宣州区美国白蛾风险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A 部分调查生态照片 |
附录B 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病、虫)风险分析指标体系 |
作者简介 |
(4)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动物孵化酶研究进展 |
1.2.1 虾红素蛋白酶家族 |
1.2.2 鱼类孵化酶的研究进展 |
1.2.3 哺乳动物孵化酶的研究进展 |
1.2.4 昆虫孵化酶的研究进展 |
1.2.5 其他动物孵化酶的研究进展 |
1.3 部分野蚕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
1.3.1 野桑蚕 |
1.3.2 柞蚕 |
1.3.3 蓖麻蚕 |
1.3.4 柳蚕 |
1.3.5 其他野蚕 |
1.4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 |
1.5.1 主要内容 |
1.5.2 关键技术 |
1.5.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樗蚕孵化酶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时空表达分析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宿主菌、载体、酶 |
2.1.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2.1.3 常用试剂和缓冲液 |
2.1.4 PccHE部分序列的基因克隆 |
2.1.5 引物设计 |
2.1.6 总RNA提取 |
2.1.7 PccHE第一链cDNA合成 |
2.1.8 PccHE部分片段的克隆 |
2.1.9 胶回收试剂盒回收DNA |
2.1.10 目的片段与pMD18-T载体的连接 |
2.1.11 感受态细胞制备 |
2.1.12 转化 |
2.1.13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DNA |
2.1.14 甘油菌的制备及序列测定 |
2.1.15 3'RACE扩增PccHE基因3'端序列 |
2.1.16 Clontech 5'RACE扩增PccHE 5'端序列 |
2.1.17 PccHE表达模式分析 |
2.1.18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1.19 PccHE ORF序列的克隆 |
2.2 结果 |
2.2.1 樗蚕孵化酶基因PccHEc DNA部分序列的克隆 |
2.2.2 PccHE全长的克隆 |
2.2.3 同源比对及进化分析 |
2.2.4 樗蚕孵化酶三级结构 |
2.2.5 卵催青期胚胎发育不同阶段PccHE转录水平的变化 |
2.2.6 幼虫期PccHE组织表达谱 |
2.3 讨论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PccHE的原核表达分析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材料 |
3.1.2 去信号肽序列与成熟酶序列对应核苷酸序列的克隆 |
3.1.3 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的构建 |
3.1.4 PccHE蛋白的原核表达 |
3.1.5 SDS-PAGE电泳 |
3.1.6 Western Blot |
3.2 结果 |
3.2.1 原核表达重组载体的构建 |
3.2.2 重组载体的原核表达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5)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花椒病虫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研究地概况 |
2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样地选择 |
2.2花椒虫害调查 |
2.3虫害程度分级标准 |
2.4处理数据 |
3结果与分析 |
3.1遭受病虫害的花椒树数量特征 |
3.2花椒树遭受虫害程度的差异 |
3.3不同虫害类型的差异 |
3.4不同昆虫的对花椒危害程度差异 |
4结论与讨论 |
(6)野蚕系列之四——樗蚕(论文提纲范文)
1 樗蚕的生物学特性 |
1.1 樗蚕的形态特征 |
1.2 辽宁地区樗蚕生活史 |
1.3 辽宁地区樗蚕的生活习性 |
2 辽宁地区樗蚕的人工饲养技术 |
2.1 樗蚕的饲料 |
2.2 樗蚕的人工饲育 |
2.3 种茧保护及蚕种制备 |
2.4 暖卵及收蚁 |
2.5 主要病虫害防治 |
3 樗蚕资源的应用 |
(7)衡阳地区樗蚕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生活史观察 |
1.2 寄主与危害调查 |
1.3 防治实验 |
1.3.1 树干注药 |
1.3.2 土壤埋药 |
1.3.3 树冠喷药 |
2 结果与分析 |
2.1 生活史 |
2.2 生物学特性 |
2.2.1 成虫生物学特性 |
2.2.2 幼虫生物学特性 |
2.3 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
2.3.1 与寄主的关系 |
2.3.2 与天敌的关系 |
2.3.3 与气候的关系 |
2.3.4 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2.4 防治技术 |
2.4.1 树干注药 |
2.4.2 土壤埋药 |
2.4.3 树冠喷药 |
2.4.4 物理机械防治 |
2.4.5 人工防治 |
3 结 论 |
(8)辽宁寄生栗蚕的盘绒茧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形态特征 |
2 生物学特性 |
2.1 生活史 |
2.2 生活习性 |
3 防治方法 |
3.1 人工扑杀 |
3.2 药物防治 |
4 结语 |
(9)野蚕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野蚕研究利用现状 |
1.1 柞蚕 |
1.2 天蚕 |
1.3 蓖麻蚕 |
1.4 栗蚕 |
1.5 樗蚕 |
1.6 柳蚕 |
1.7 透目大蚕 |
1.8 樟蚕 |
1.9 乌桕大蚕 |
1.10 其他野蚕 |
2 野蚕资源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
2.1 野蚕分类不规范, 名称不统一 |
2.2 野蚕资源的保护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
2.3 野蚕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
3 野蚕资源研究急需解决的问题及利用方向 |
3.1 野蚕资源的普查和整理 |
3.2 开展各种野蚕资源保护技术研究 |
3.3 探索研究野蚕远缘杂交的可能性 |
(10)世界野蚕资源分类图鉴(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柞蚕 (Antheraea Pernyi Guerin-Meneville) |
2 印度柞蚕 (Antheraea mylitta Drury) |
3 琥珀蚕 (Antheraea assamensis) |
4 天蚕 (日本柞蚕) (Antheraea Yamamai) |
5 美洲柞蚕 (多音天蚕) (Antheraea Polyphemus) |
6 栗蚕 (Dictyoploca japonica Moore) |
7 蓖麻蚕 (Philosamia cynthia ricina) |
8 樗蚕 (Philosamia cynthia Walker et Felder) |
9 柳蚕 (Actias Selene Ningpoana) |
10 透目大蚕 (Rhodinia fugax Butler) |
11 樟蚕 (Erigyna pyretorum pyretorum) |
12 乌桕大蚕 (Attacus atlas) |
四、樗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及防治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樗蚕蚕沙化学成分及其抑菌活性研究[D]. 汪钰. 沈阳农业大学, 2019(02)
- [2]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特征分析[J]. 浦月霞,刘龙山,龚美霞,冉艳萍,贾雪峰,黄景滩,宋宪军,安春梅,唐顺明. 蚕业科学, 2018(03)
- [3]宣州区主要林业害虫及其发生危害[D]. 谭振芳. 安徽农业大学, 2017(04)
- [4]樗蚕孵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特性分析[D]. 浦月霞. 江苏科技大学, 2017(10)
- [5]北川县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花椒病虫害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J]. 杨远兵,胡进耀,邓东周,赵军. 四川林业科技, 2015(02)
- [6]野蚕系列之四——樗蚕[J]. 李树英,杜占军. 中国蚕业, 2014(04)
- [7]衡阳地区樗蚕的发生与防治技术研究[J]. 雷玉兰,林仲桂.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8]辽宁寄生栗蚕的盘绒茧蜂研究[J]. 戚俐,李喜升,滕雪莹,宿桂梅. 辽宁农业科学, 2012(06)
- [9]野蚕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展望[J]. 杜占军,陈凤林,王建业. 辽宁农业科学, 2012(03)
- [10]世界野蚕资源分类图鉴[J]. 仝振祥,杜占军,戚俐. 北方蚕业, 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