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玺:方德望神父在华传教探微论文

李景玺:方德望神父在华传教探微论文

引言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西方耶稣会士来华,大都与中国知识分子接触,通过文化交流、传播科学知识,以博得中国人的青睐,同时给中国人讲解天主教教义,使国人认识福音,皈依圣教。但是,也有些耶稣会士来中国后并没有走“上层路线”,而是深入到基督徒团体中,与之一起生活,宣讲天国,教化群羊,并为其提供牧灵服务。

此文由我刊特约撰稿人肖进新博士编译。原文作者Divya B.Tripathy, Anuradha Mishra, James Clark, Thomas Farmer来源于Comptes Rendus Chimie中的Synthesis, chemistry,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amino acid surfactants: A review一文,谨向原文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想对法国耶稣会士方德望神父在华的传教情况作一探讨,看他如何以自己的谦逊折服信徒,如何以自己的“神恩”感化教外人,从而使其认识天主,信奉真教。由于方德望神父在世时显了很多奇迹(圣迹),因此,在他撒手人寰之后,有很多人提出要为他列品,教会官方对此有何态度?本文从以上提出的问题入手,对方德望神父进行研究,希望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关于他在华传教的行实及教会对他铎职生涯方面的评价。

第一章 方德望神父生平简介

11 参阅:〔法〕费赖之著,梅乘骑、梅乘骏译,《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1552-1773),上海:上海教区光启社,1997年,第228-229页。

其次,方德望神父的听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作为一名传教士,服从是基本的素养。修会长上派遣他去哪里,他就去哪里。在他看来,长上的安排,也有天主的旨意。起初他准备去日本,可是由于那里发生教难,因此长上让他来华传教,他便成为中国人的宗徒。他无论在山西、陕西,还是在甘肃,都留下了福音的种子,而且使各地教会不断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为了要求去日本传教,他于1627年从法国亚味农步行到葡萄牙里斯本。1628年4月方德望与另外九名耶稣会士连同其他修会会士共四十八人乘同一艘船从里斯本出发前往远东。可是由于信风已过,静风与逆风使船不得前进,没有办法,只好返航。不幸的是,当时热症忽起,同年8月,当船返回里斯本时,已有三名耶稣会士染疾身亡。1629年方德望与其他会士再次扬帆出海,路途多经波折,直到1630年9月初才抵达澳门。澳门是当时耶稣会士在中国的大本营,前往日本、中国内地、安南等地的传教士,都在这里会集。由于当时日本教难正烈,而中国却教务兴盛,因此方德望疑莫能决,不知天主何意。于是他作了诚恳地祈祷,然后把自己的愿望及灵魂的光景告诉给会长,会长见他立意高超,爱德宏深,于是会长改变原先计划,不让他去日本致命,而让他成为中国的宗徒。3

第二章 方德望神父在山西传教

方德望神父被修会会长派往固定的传教地点山西、陕西二省。由于当时耶稣会士高一志(AlphonseVagoni)神父在山西开教功丰绩伟,教化大行,那里有不少堂口需要充实管理力量,所以会长让方德望神父帮助高一志神父在山西传教。4高一志神父在山西的传教工作十分忙碌,而且非常成功,当时已有两千余人领洗入教。对于一位年方三十二岁,气壮力强,神火炎炎,刚踏入山西土地的方德望来说,犹鱼得水。他非常渴望马上奔赴传教重地,开始他梦寐以求的福传事业。可是,语言对他来说是一个障碍,他首先必须认真地学习汉语。在高一志神父的英明指示下,方德望神父怀着极度谦逊与虚心受教的心,聆听高神父的耐心教导。不久,方德望对于当地风土人情与传教之道就把握了要领。他出巡各会口,施行圣事,作实地练习。天有莫测之风云,有一天,方德望神父突然得了头疼病。奇怪的是,当他待在住所时,头疼得非常厉害,但是当他出门看望教友时,疼痛就稍微轻一些。于是方德望便每天徒步于山川间,以便碰到心底善良的人,而为其讲解教会要理(天主教教理),方德望神父如此克苦的精神实不多见。他平素穿着粗布陋衣,胸前挂着苦像,冬夏不易。他经常徒步往来,“寒暑不足以减其救灵之神火,炎日暴雨皆不能阻其四处宣讲也。”5

HPLC指纹图谱法评价知柏地黄丸(浓缩丸)的质量…………………………………………………… 李雅静等(20):2747

黄河流域的省份,每隔十五年或二十年必有一次饥荒,已成常事。1634年,山西闹大饥荒,再加之有瘟疫,盗匪乘机而起,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死于饥疫匪袭。方德望看到如此惨状,实在目不忍睹。他觉得虽然自己不能拯救其身,但他可以拯救其灵。于是他和高一志神父及辅理修士厄玛努尔高满(EmmanuelGomcz)分头巡行各市巷城壕,见有遗孩,即使有一息尚存,便为其付洗,送其升天。如果见他还有生存的希望,将其抱回,收养之。方德望租赁宽大的房屋,收养了一百多名遗孩。可是孩子多了,经济就成了问题。教友们看到神父的爱心善举,于是纷纷尽力帮助神父做抚养孩子的工作,尤其是有一位叫段伯多禄的教友十分慷慨乐捐。教外人看到传教士慈善博爱的精神后,地方官长也共襄义举,帮助方神父继续开展这项爱德的工作。这可谓开启了中国育婴堂事业的先河。这些帮助方神父的教友们,也得到天主的特别保佑。当时盗匪到处焚劫,有很多人遇难身亡。但是,如果教友门上有“耶稣”二字者,已足以让全家人保全性命。有些外教人重病时,要求方神父为其受洗,由于得到神恩,所以得以治愈,这样以来,教友的人数大为增加。方神父用圣水所行的奇迹不可胜数,新教友用了后亦多获奇效。治病、驱魔、逐制猛兽、熄灭火灾等,时有所闻。6因着方德望神父的苦心经营和不断努力,以及他德表超凡的为人处事方式,使这些堂口的教务事业蒸蒸日上。高一志神父与方德望神父对山西的福传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山西的传教事业推向了高峰,使这里的教会散发着基督的馨香,流淌着救恩的活泉,让很多人找到基督的真理,加入基督的教会,获得基督的拯救。

中国剖宫产率居全球第一,当前国内大部分城市医院剖宫产率达40%以上[1]。行剖宫产手术后的产妇身体及心理状态极为特殊,兴奋、幸福、紧张、焦虑混杂在一起,且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巨变等原因很多产妇甚至会出现产后抑郁。而此时,如果术后疼痛再折磨产妇,会使产妇的状态雪上加霜,对产妇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

第三章 方德望神父在陕西传教

方德望神父在山西历时五年的传教救灵成绩显著,因此,修会长上觉得他才德兼备,是天主得心应手的工具,完全可以重用。于是会长将陕晋二省的教务划分为二,并让方德望神父任陕西会长职务。1635年,方德望神父奉命来到西安省城,当时全陕西省有两座教堂,一座是西安城墙南门内(西安南堂),大约有教友十余名。另一座是离西安城北七十华里的三原县圣堂,约有教友百名。堪称陕西第一位受洗的人名叫王徵,字葵心,泾阳县人,进士出身,曾在北京做官,官至布证司,他率先奉教,圣名斐理伯,自称了一道人。王徵敬主非常热心,为当时神父所称赞。当他母亲去世后,归家守孝。同时他邀请金尼阁(NicolasFrigault)神父来陕西开教,并在西安府建立了教堂。7在陕西除了这两个教堂外,在秦岭之南的汉中府还有公所一处,为金尼阁神父所创办。后来由汤若望(Adam SchallvonBell)神父接管,可是时间不长,就没有神父负责了,因为汤若望奉命赴京代替邓玉函接任钦天监事务。8当方德望继任时,已经时隔八年了。

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安徽中科感知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在自动化、人工智能、农业大数据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基础。目前在安徽省境内的10个植保站已经建立了应用基地,在全国范围内11个省份14个县开展了智慧植保产品的试用和相关服务。

方德望来陕西时,长上又派杜禄茂(P.Teoleschini)神父和高满修士给他帮忙。犹如在山西时一样,在陕西亦开办育婴堂并为临终者付洗便成为方德望的主要工作。两位神父不仅在圣堂内讲道,而且在繁华闹市人数众多的地方宣讲圣道。因着二位司铎的热心宣教,有四百多名外教人领洗入教,其中有皇族、官僚、士、农、工、商、妇女及颇具势力的太监。9当然现在觉得四百人领洗不算什么,与陕西的数百万人口相比,犹如沧海之一滴水,可是当时内乱四起,遍地饥荒,盗匪袭击,给教务上带来很多不便,方德望能在短期内在传教方面取得如此佳绩,实属不易。由于方德望在传教和慈善事业方面的名声远扬,因此,属于汉中府的洋县邀请方德望前往传教。洋县县令姓韩,原籍山西绛州,其兄弟三人都在北京领洗,圣名为味带尔、多默、斯德望(Vital,Thomas,Etienne),县令是其季弟。为了教化属下子民,他遣发家仆,访求方德望去洋县传扬圣教。10

方德望来到陕南之后,在洋县、城固、汉中府建立了若干新的堂口。同时也得到县官韩霖(圣名斯德望)的大力支持与资助。由于那里教友少,所以方神父的首要奋斗目标是发展新教友。天主往往借助某些特殊事件让人认识他。有一个叫小寨子的村庄,距南郑县不远,地处城固西南,人丁兴旺。突然有一天,蝗虫自天而降,它们铺天盖地地吃树叶和草根。村民们眼看着庄稼被吃光,但也毫无办法。正在此时,他们忽然想起了颇有名气的方德望。方神父来了后当场向众人宣讲圣道,并且十分肯定的说,如果大家愿意信奉真教,天主一定会降福消灾的,大家都应声表示同意。于是方德望身穿小白衣,搭着领带,在田间诵经祈祷,同时洒圣水。结果第二天,所有的蝗虫销声匿迹。可是当蝗灾一过,他们便忘记了神父的教训,结果,立时遭受了惩罚,而且灾情较以前更为严重。密密麻麻的蝗虫从四面八方飞来,覆盖了地面。此时人们蜂拥而来赶到神父住所,怀着忏悔的心再次恳求神父说:“我们保证,只要你再一次为我们解除蝗灾,我们整个村子必定都信奉你的天主,他是唯一能施展灵迹的大主。”11起初方神父坚决拒绝,但因着天主的启示,他就答应了,就像前一次那样,神父立于田间,念经、洒圣水。第二天,地里的蝗虫又绝迹了。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村民们在小寨子建了一所圣堂,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小寨子堂口都是中国最虔诚的堂口之一。过了半个世纪之后,有一次,李明(P.LeComte)神父途经那里并看望教友,当时给他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他这样写道:“那里的教友,虽然已多年无人过问,仍然保持着他们初期的热心,成为其他教友的表率。”12

有一次,方德望神父到洋县去开四规神功,在路上,他看见河里有一个人被绑在木桩上,几乎快要死了。神父就问:“他究竟做了什么事,要让他这样去死?”人们说,他是一个罪恶严重的罪犯,依法判他浸在河里泡死。现在已经一个月了,有人同情他,给他一些窝窝头来充饥。神父听了后,就动了恻隐之心,举目向天,恳求天主救其灵魂。于是神父下到水里,靠近他身边,劝他信仰天主,痛悔己罪,接受洗礼。果然,天主的圣宠感化了他,他欣然接受,并说道:“我现在相信天主,并痛恨我过去的罪行,我得罪了天主的尊严。”神父就在河中为其受洗,不久他便咽气而亡。13

由于从西安去洋县要翻山越岭,穿越秦岭险峰实在不易。但更为可怕的是山中常有老虎出没,如果人不慎闯入该地,十之八九会死于虎口。有一次,方德望神父要去洋县,人们劝他不要走那条险路,但他回答说:“我去,不是为了人间的利益,而是为了光荣造宇宙万物的天主的事业,对猛虎的爪牙我何所惧哉!”他继续往前走,果然遇见了几只老虎,方神父即以全能天主的名,命令它们从今以后不得再伤害行人。这些老虎果真逃跑了,以后再未出现,也没有听说老虎伤人之事。14

由于方德望曾学习过三年数学,因此修会长上派他赴京协助汤若望神父从事钦天监事宜,同时发展北京的教务。1641年,方德望在京举办了若干热心善会,这样便提高了教友们的神修和传教热情。1644年清军占领北京后,两位神父同样受到清廷的礼遇。尽管如此,方神父最终在北京并没有待多久,便于1647年重返陕西,并与郭纳爵(P.DaCosta)神父及梅高(P.EtiennedeAlmeida)神父一起传教,最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一次,清军从四川带来利类思(P.Buglio)神父和安文思(P.deMagalhausens)神父,方神父热情地招待了这两位客籍神父。此后,他们对陕西教会的印象非常深刻,看到教友虔诚热心而有组织,在他们身上流露出各种美德。让两位神父感动地热泪盈眶,并认为他们犹如初期教会时那些热心的基督徒一样。

第四章 方德望神父在甘肃传教

结语

第五章 方德望神父的神奇死亡与列品程序

1 艾赉沃著,袁成斌、丁汝成译,《方德望神父小传》,上海:徐汇圣教杂志社,民国十五年,第1页。

方德望神父的立品案已进呈罗马审查。1903年5月,在陕南宗座代牧拔主教(Mgr.Passerini)的监督下,进行了遗骸检验工作。申请立案人罗以礼(P.Rossi,S.J.)神父收集了有关资料,汇编成册,题为《耶稣会士方德望神父立品备案资料》,由土山湾印书馆发行(1904-1905);罗神父还用意大利文撰写了一本《方德望神父小传》,共308页,附照片11张,1909年由土山湾印书馆出版。艾赉沃神父(P.Gain,S.J.)根据罗神父收集的资料,编写了一本附有插图的《方德望神父行实》,1922年由土山湾印书馆出版,后来又有中文译本《方德望神父小传》,1926年由土山湾印书馆出版。方德望神父著作不多,译著有:《杜奥定先生渡海苦迹纪》与《环球志大观》等。20由于教会对列品比较严格,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及审查,因此从二十世纪初呈报资料,一直到现在已经百余年过去了,方德望神父的列品工作还未敲定。笔者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并推动这项工作,因为这毕竟对基督徒的信仰会起到深化作用,同时对今日福传也有促进作用。

在明朝时,陕甘二省未分开治理,总督住在兰州。当时本地也出现蝗灾,再加上久旱不雨,眼下即刻就要闹大饥荒了。当总督得知方德望神父名声远扬以及所行的奇迹后,致函洋县县令韩霖,让他吩咐方神父西上,去救一方生灵。15方德望得闻此事后,认为这是天主将把他作为广扬圣教的利器,于是他欣然就道,直奔兰州传扬福音。由于当时交通工具落后,因此方德望决定徒步西行,经秦州(天水)到达兰州。两人见面时,总督以隆重的礼仪欢迎方德望,以丰盛的佳肴宴请之,并给予方神父自由传教的特权。为了消除蝗灾,方神父在广场上跪地诵经,为民祈福,果然蝗虫飞离,百姓皆欢,官商庶民献礼谢恩。对于方神父的事迹,当时这样记载:“总督优礼相加,亲为接风,并许其自由行道。公乃设一祭台于广场上,悬圣像,退而端跪诵经,降福田野民房,于是群蝗上飞,如浓云一片,渐渐飞去,即不复见。公仍不已,辍夜祈求,而大雨倾盆。于是总督会同属员,及合城绅商士庶,群旨公前谢恩;又同跪在圣像前,敬献多种贵重物,公一一辞却。”16方神父借此机会宣讲教理,使听道者越听越感兴趣。对于其中的一些文人学士,方神父另施教诲,久而不倦,当他们通达各端要理之后,方神父又给普通老百姓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圣道。不久,这里就发展了不少新教友,而且他们的信德异常坚固。后来,兰州和天水历经教难,但是教友们依然保持其信仰,为基督勇敢作证,这些都是方德望神父在福传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光电编码器是由光栅盘和光电检测装置组成,通过光电转换将输出轴上的机械几何位移量转换成脉冲或数字量的传感器。光栅盘在一定直径的圆形板上均等地在多个矩形孔中开口。由于光电编码盘与电动机在同一轴上,所以当电动机旋转时,光栅盘以与电机相同的转速进行旋转,并且由诸如发光二极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检测装置检测并输出相应的脉冲信号及个数,最后根据这些信号和个数就可以反映当前行进的距离。

首先,他的清贫乐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在各堂口之间奔波,有时手脚并用攀登悬崖峭壁,有时渡过只容单人行走的铁索桥,吃的是小米窝窝头加清水,更无衣服更换,这真正给我们展示出一个福传者的形象。正如圣经上所说:“传布福音者的脚步是多么美丽啊!”(罗10:15)

(1)肖像描写:①第一次出场:写他“身材很高大”,说明他尚有劳动能力;“青白脸色”说明他穷困潦倒。营养不良又不肯劳动的结果;脸上“时常夹些伤痕”,是他穷困而偶然偷窃被人打伤的标志,也是他走向没落的重要标志。“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既表明他年龄较大而又精神委顿颓唐。他那件长衫“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说明他穷酸潦倒,懒得出奇的经济状况和性格特征。②第二次出场:“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着一件破夹袄”说明他衣食无着,穷途末路。“盘着两腿,下面垫着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满手是泥”说明他被打折了腿,丧失生活能力。

方德望晋铎心切,于是他请求进入耶稣会初学院。省会长对方德望早有所闻,遂欣然接纳他入会。初学两年之后,随发修士三愿。接着派遣他在本会公学教授拉丁文三年,凡属他门下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成为校中翘楚。然后攻读两年哲学及算术,毕业后继续攻读神学,以备来日晋升铎品。1626年,耶稣会士未哀喇(SebastienVieira)神父来到亚味农作了一个关于远东传教方面的报告,方德望听了之后深受感动,他希望未哀喇神父代他请求罗马总会长(MutiusVitelleschi)能允准他去远东传教救灵,为主致命。后来方德望的请求得到准许,1627年当他读完神学二年级之后,时年三十的他便破格晋升铎品,他的历年宿愿,终于如愿以偿,内心的神乐不言而喻。

最后,方德望神父对天主的信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做任何事之前,他先祈祷。也就是说,他认为自己能力有限,但如果向天主祈求,天主一定会扶助我们的软弱,奇迹也将相随。方神父死后,别人对他的评价是:“生平有圣德,多行灵迹。”21由于方神父很有圣德,因此在他的传教生涯中出现了很多奇迹,连教外人也都管他叫“方爷”,相信他的能力。

总之,方德望神父不像其他耶稣会士,以自己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作为福传的资本,去向中国士大夫宣讲福音,而他采用的是走群众路线,深入到贫民中去,为其讲解天主教的教义,但是他的福传事业也取得了成功。希望方德望神父的列品工作早日完成,愿他在天上也为中国教会祈祷,使福传中华的梦想尽早实现!

本文对方德望神父在山西、陕西及甘肃的传教情况作了一个概略的研究。他为人谦逊,生活简朴,只以传扬福音为乐。

为了福传事业,方德望神父不知疲倦,奔走于西安和汉中之间,而他的同伴们则在其它城镇传教。虽然当时战争频繁,但是仍有很多人对基督信仰满怀热情,仅在1647年,在北京就有汉族和满族460人领洗入教。当方德望回到陕西后,在他不断努力下,到1652年有就有2699人皈依,领洗入教。方德望神父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连死亡之日,他仿佛都能知晓。1659年5月22日,方神父预言自己的死期已到,这一天正是耶稣升天瞻礼。在弥撒讲道中,他鼓励教友,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信仰。在弥撒结束后,他在祭台旁谢圣体时,手执青树枝,举臂向天划了一个十字圣号,就咽了气。在方神父安葬之日,士民云集,人山人海,教友和外教人以泪相送,他们被神父的善死善终以及当时的场面所感动,冷淡者变为热心,外教人亦多回头,后来有600余人领洗入教。18方德望神父被埋葬在小寨子堂口附近。据方济各会士西安代牧高主教(Mgr.Chiais,1848-1884)1873年4月24日的记载:当地的教友甚至外教人,直到现在,还不断来到方神父坟墓前,求赐治愈,或其他特恩,也有人前来谢恩还愿。流经此地的汉江(江水),不久前河流改道,按其自然流向,河流必将直接冲向神父坟墓,但奇怪的是,急流在距坟墓10米处,突然直角转向,好像在有意识地保护天主忠仆遗骸的栖息之地。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方神父安息主怀多年之后,由于急流的直角转向,保全了小寨子、丰家营、余家营和王浦子几个村庄,免遭水灾的彻底毁灭。而且在汉水泛滥最严重的年头,也从未波及神父墓地的那个土墩。19

2 参阅:〔法〕费赖之著,梅乘骑、梅乘骏译,《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1552-1773),上海:上海教区光启社,1997年,第228页。

3 参阅:艾赉沃著,袁成斌、丁汝成译,《方德望神父小传》,上海:徐汇圣教杂志社,民国十五年,第7页。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

通过年修前后硫含量的比较得知,净化二氧化硫脱吸塔的二氧化硫脱吸效率对硫化区域的硫携带量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造成砷滤饼量增加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提高二氧化硫的脱吸效率,减少进入硫化区域的二氧化硫含量可降低单质硫的形成,从而直接降低砷滤饼的发生量。

4 参阅:方豪,《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第二册),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学会,1970年,第31页。

5 艾赉沃著,袁成斌、丁汝成译,《方德望神父小传》,上海:徐汇圣教杂志社,民国十五年,第9页。

6 参阅:同上,第10-11页。

7 参阅:吴德龙编著,《中华福传史》,2005年,第103页。

8 参阅:艾赉沃著,袁成斌、丁汝成译,《方德望神父小传》,上海:徐汇圣教杂志社,民国十五年,第11页。

9 参阅:同上,第12页。

师:接下来,我们要写的就是小动物吃东西的样子,先看看作者是怎么写“黑脸琵鹭”吃东西的过程。在介绍黑脸琵鹭的捕食时,作者运用了丰富而精准的动词,将捕食的画面带到读者面前,也很吸引人。想一想,你喜欢的那种动物,他是怎么吃东西的呢?

新生信息素质教育是指新生在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之前,图书馆通过开展一些活动或利用某些平台全面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丰富的资源,指导其快速了解和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过程。

10 参阅:同上,第13页。

方德望(原名LeFevre,圣名Stephanus),字玉清,名德望,于1598年出生在法国亚味农(Avignon)附近的母利哀尔村(Mourieres)一个贫苦的公教家庭。其父母皆是信德坚固,热心事主的天主教徒。方德望幼年时,品行端方,不类凡童。年方十岁,他便看破红尘,决志修道。为了实现自己跟随基督的梦想,他整日不断祈祷,依靠圣母,同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本堂神父。1612年的一天,方德望突然跪在其父母前说:“天主召我登司铎品,而吾侪无法以成其事。敢求送我于新开之耶稣会公学门首,我将服役校中,请求长上,于衣食外,许我得同他生疑业。”1为了玉成方德望的心愿,父母按其所言,把他送进耶稣会公学。院长见他诚朴端雅,志坚言切,便录取他并让他打扫教室,有闲暇时,让他与其他学生一起上课。虽然方德望渴望努力学习,以便将来登上司铎品位,可是白天大量的洒扫工作,让他忙得不亦乐乎。他穿衣简单,常身着粗布衣服。可是他的求知欲却非常强烈,夜间常借着堂里圣体灯微弱的光亮看书学习并完成作业。2尽管如此,他的志向从未改变。晋升铎品之热愿,救灵传教之神火,不断激励着他,使他精神振奋,而忘其劳累。方德望既勤读守规,学业大进,师长十分器重,又温良恭顺,谦让端方,为人所爱。由于他十分恭敬圣母,所以,他加入公学的圣母会,愿作圣母的公仆。因着方德望个人的多方努力,于是他成为学校的优秀生,并顺利毕业,当时年方二十。

12 同上,第229页。

13 参阅:同上,第231页。

14 参阅:同上,第232页。

把可能泄露用户隐私的名词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有名词,比如,名字、地点等,一类是普通名词,比如,一些隐私敏感的疾病、职业等。 ICTCLAS 2016[15]可以自动的对消息中的名词进行标注,然后利用CN-Dbpedia[16](提供开放API)的资源,把标注的名词的概念跟 CN-Dbpedia中的资源进行关联,借助SPARQL查询语言[17]和语义Web[18]来实现标注名词的语义分析。

15 艾赉沃著,袁成斌、丁汝成译,《方德望神父小传》,上海:徐汇圣教杂志社,民国十五年,第19页。

路基边坡的稳定性、土石方量、扰动面积、工程的完好性、植物成活率、植物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施工作业带内水土流失对周边影响及恢复期的水土保持效果。

16 同上,第19页。

目前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这一环节操作相对混乱,由于大部分工作由人工操作完成,再加之管理理念的相对落后,所以管理权责存在分配不清、落实不到位等等问题。有些高校表现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心涣散或人手不够等等问题,这导致他们在固定资产科学管理配备方面无法保证工作任务执行到位,且在科学管理与价值管理方面也无法做到有效兼容,不能做到“谁使用、谁管理”。同时,其固定资产的采购合理性也相对偏差,在入库登记保管手续方面缺乏健全性,许多固定资产内容随意放置,这造成了校内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间接促使高校出现严重经济损失。

17 参阅:同上,第20页。

18 参阅:〔法〕费赖之著,梅乘骑、梅乘骏译,《明清间在华耶稣会士列传》(1552-1773),上海:上海教区光启社,1997年,第232-233页。

19 参阅:同上,第233页。

20 胡世斌,《陕西天主教》(上册),西安:教会内部刊物,2010年,第136-137页。

21 吴德龙编著,《中华福传史》,2005年,第103页。

标签:;  ;  ;  ;  ;  ;  ;  ;  ;  ;  ;  ;  

李景玺:方德望神父在华传教探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