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飞刘晓丽孙宏伟(通讯作者)(潍坊医学院心理学系山东潍坊261053)
【中图分类号】R1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4-0067-03
【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现状,并探讨其人格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中国工作倦怠量表(CMBI)为调查工具,对随机抽取的精神病院120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精神病院医护人员轻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检出率为32.6%,中度倦怠症状水平的检出率为18.9%,高度倦怠症状水平检出率为5.3%。②经过回归分析得出,精神质对耗竭具有预测作用(t=-4.192,P<0.01);内外向对耗竭维度具有预测作用(t=4.841,P<0.01);神经质对耗竭(t=2.929,P<0.01)和成就感降低(t=1.929,P<0.05)均具有预测作用;说谎对人格解体具有预测作用(t=2.794,P<0.01)。
【关键词】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人格特征
【Abstract】Objective:Tocomprehendpsychiatricdepartmentdoctorsandnursesjobburnoutsituation,andtoexploretherelationbetweenpersonalityandjobburnout.Methods:EysenckpersonalityQuestionnaireand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ntorywereexaminedin120doctorsandnursesofpsychiatricdepartment.Frequencycount,T-text,analysisofvariance,Pearsoncorrelationanalysisandregressionanalysiswerecarriedoutforthecollecteddata.Results:①Theresultsdisplayedthattheprevalenceofcasesofslightburnoutwas32.6%,theprevalenceofcasesofmoderateburnoutwas18.9%andtheprevalenceofhighburnoutwas5.3%.②Psychiatricdepartmentdoctorsandnurses’psychoticismwassignificantpredictorofitsexhaustion(t=-4.192,P<0.01)anditsintroversion-extroversionwassignificantpredictorofitsexhaustion(t=4.841,P<0.01),andneuroticismwassignificantpredictorofitsexhaustion(t=2.929,P<0.01)andreducedpersonalaccomplishment(t=1.929,P<0.05);andtellinglieswassignificantpredictoritsdepersonalization(t=2.794,P<0.01)。
【Keywords】PsychiatricDepartmentDoctorsandNursesjobburnoutpersonalit
精神病院医护人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经常需要与不同的患者及其家属打交道,日常工作量大且繁琐,工作时间相对不确定。另外,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经常要面对精神病人的攻击威胁、病人家属的合作性较差等原因,他们所承受的工作压力相当的大,而工作压力正是导致工作倦怠的一个重要因素[1]。因而,他们是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但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关于精神病院工作倦怠这方面的研究较少[2]。
目前工作倦怠己成为工作压力方面较为独立的一个研究领域,国外的工作倦怠研究最早是从医护人员开始的,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研究成果,而国内这方面研究较少。在李超平等[3]进行的一项有关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感调查中显示,在218名接受调查的医护人员中,42.1%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绪衰竭现象,有22.7%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48.6%的被试者出现成就感降低。但并非所有的医护人员都会产生倦怠,国外的研究表明,人格特征是工作倦怠一个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具有某些人格特征的人容易成为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例如A型人格、外控、低自尊、防御性应对、神经质、缺乏耐性的人[4]。因此,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精神病院中抽取12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回收率为93.3%,筛除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95份,有效率为84.8%。
1.2测量工具
(1)中国工作倦怠量表(ChineseMaslachBurnoutInvertory,CMBI)[13,14],此量表是李永鑫在文献综述和个案访谈的基础上,对MBI量表的修订版。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质信度为0.75,折半信度为0.61,重测信度为0.80)。量表共包含3个因素,分别为耗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每个因素为5个项目。量表采用7点记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7代表完全符合,从1到7符合程度由低到高,其中部分项目为反向计分。目前该量表已经为国内近10余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研究者所采用,广泛运用于教师、医护人员、警察、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营销员、图书管理员等职业领域。
(2)艾森克人格量表(EPQ)[15],选用的是龚耀先教授1983年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量表中文版。EPQ包括精神质(P)、内外倾向(E)、神经质(N)、和说谎(L)四个量表,共88个项目。一个项目只负荷一个维度因素,每个项目都规定了答“是”或“否”,一定要回答,而且只能回答是或否。
1.3施测与数据处理
将《中国工作倦怠量表》和《艾森克人格量表》装订成册,平衡量表呈现方式,发放量表后,同被试约定好时间,及时回收量表。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主要采用频数统计、相关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2结果
2.1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检出率
共调查95人,检出工作倦怠症状者54人,总检出率为56.8%。轻度倦怠症状水平的医护人员为31人,检出率为32.6%,中度倦怠症状水平的医护人员为18人,检出率为18.9%,高度倦怠症状水平的医护人员为5人,检出率为5.3%。
2.2不同人口学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差异分析
2.2.1不同性别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差异分析
通过对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在工作倦怠量表中的得分进行t检验发现,被试在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维度上得分差异显著,在成就感降低维度上无显著差异,具体情况见表1所示。
表1不同性别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得分差异的t检验结果
t值男女
耗竭2.072*15.465±5.75018.269±7.710
人格解体-2.631*13.861±8.05510.327±4.898
成就感降低-0.20316.535±5.70416.308±5.193
注:*P<0.05,**P<0.01
2.2.2不同职称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差异分析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职称的医护人员在工作倦怠各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显著,具体情况见表2。
表1不同职称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在各维度上得分的方差分析
注:*P<0.05,**P<0.01
2.3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耗竭维度与精神质(P)、内外倾向(E)、神经质(N)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显著,人格解体维度与说谎(L)因素的相关显著,成就感降低维度与神经质(N)因素的相关显著,见表3。
表3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相关
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成就感降低维度
精神质(P)-0.317**-0.119-0.108
内外倾向(E)0.343**0.030-0.023
神经质(N)0.525**0.1340.219*
说谎(L)0.0470.287**0.043
注:*P<0.05,**P<0.01
2.4精神病院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
以耗竭维度、人格解体维度、成就感降低维度为因变量,以精神质(P)、内外倾向(E)、神经质(N)、说谎(L)三个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精神质(P)对耗竭的解释是负向的,并且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内外倾向(E)对耗竭的解释是正向的,并且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神经质(N)对耗竭的解释是正向的,并且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对成就感降低的解释也是正向的,在p<0.05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说谎(L)对人格解体的解释是正向的,在p<0.01水平上达到显著水平,见表4。
表4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回归分析
注:*P<0.05,**P<0.01
3讨论
3.1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不容乐观。
在国内学者的研究中,赵玉芳等[16]采用中数(在4分量表中,中数为2.5)作为判断标准,得出了教师的情感耗竭比较严重、人格解体并不严重、个人成就感较高的结论。而李超平等[17]在对医护人员的研究中,直接采用了国外学者的临界值作为判断标准,从而得出42.1%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耗竭现象,22.7%有一定程度的人格解体现象,48.6%缺乏成就感的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病院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总检出率为56.8%,说明他们的工作倦怠问题比较严重,应当引起相关单位的重视,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医护人员的自身健康,也关系到病人的切身利益。与此同时,大多数表现出倦怠症状的医护人员均处于轻度和中度的水平。说明对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预防要优先于干预,咨询要优先于治疗,各级主管部门要依据不同的倦怠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2不同人口学因素的影响
3.2.1性别因素
在工作倦怠的耗竭维度上,女性得分高于男性,这表明女性更容易出现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容易疲劳等症状,这也许与护士多为女性,日常工作中与不同的病人接触更多有关。而在工作倦怠的人格解体维度上男性得分高于女生,这表明在工作中特别是在与工作对象打交道中,男性更易用一种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他们觉得工作对象的要求是给自己找麻烦,尽量减少与工作对象的交往,在必需的与工作对象的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贬损的语言,表现得极为退缩。
3.2.2职称因素
护士作为职称最低的医护人员,由于其需要从事大量的服务性工作,既要面对领导又要面对病人,所以更加善从人意、态度也更加温和,在人格中的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更低。职称越高的医护人员,由于肩负的责任更大,领导性质的工作也更多,所以他们会更稳重、更善于自我控制,其人格中的神经质得分就越低。而职称越低的医护人员由于需要做更多的工作,直接面对各类病人的机会更多,工作更加繁琐,所以他们的倦怠程度更高,表现在耗竭和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得分更高。
3.3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的关系
精神质对耗竭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表明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残忍、不近人情、感觉迟钝等人格特征的医护人员习惯于以一种冷淡的、疏远的态度与人交往,因而具有较高的工作倦怠水平[18],具体表现为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容易疲劳,并且这种疲劳可能会伴随有由于不能向过去一样提供良好服务而导致的挫败感和紧张状态。个体的积极情绪匮乏,消极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易激惹[19]。
内外向对耗竭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内外向与耗竭有显著的正相关,这表明越外向的医护人员越容易出现情感资源过度消耗,也越容易疲劳。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外向的医护人员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由于精神病院特殊的外在环境,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外界的压力,所以也更容易出现耗竭。
神经质对耗竭(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5)均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与Mills等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情感过于激动的医护人员由于在医疗活动中过度投入情感资源,经常容易产生筋疲力尽、疲惫不堪的症状,因而具有较高的耗竭表现[20]。另外,情绪反应过于强烈,情感过于激动的医护人员易对自己的工作及其绩效进行负性的评价,工作胜任感和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降低,经常感觉到自己的工作缺乏进步,甚至是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降低。
说谎对人格解体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在测验中试图掩饰自己的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特别是与工作对象打交道时采取一种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觉得工作对象的要求是给自己找麻烦,尽量减少与工作对象的交往,在必须与工作对象的交流中,经常使用一些贬损的语言,表现得极为退缩。
参考文献
[1]GreenglassER,BurkeRB,andFiksenbouwL.Workloadandburnoutinnurses.Journalofcommunity&appliedsocialpsychology,2001,l1:211-215.
[2]BrendaHappell,JayaPinikahana,andTrishMartin.Stressandburnoutinforensicpsychiatricnursing.Stressandhealth,2003.l9:63-68.
[3]李超平,时堪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调查[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11(3):170-172.
[4]李永鑫等.工作倦怠的测量与诊断[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4,16(4):11-12.
[5]李永鑫.工作倦怠量表(MBI)简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21(6):5-6.
[6]刘晓明,王文增.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5):357-359.
[7]蒋奖,许燕.张两超.银行职员工作倦怠状况及与压力水平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l2:178-181.
[8]MaslachC.JacksonSEThemeasurementofexperiencedburnout[J].JournalofOccupationalBehavior,1981,2(2):99-1l3.
[9]Shirom,A.Job—relatedburnout:Areview.InQuickJ.C,TetrickL.E.(Eds).Handbookof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DC: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2003:245-264.
[10]席波,李军,翠丽.护士工作倦怠与人格、自尊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1(10):3-5.
[11]洪求兵,纵兆辉.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感的多维思考[J].医学临床研究,2006,3(23):12-14.
[12]贾晓燕,朱永新.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研究现状[J].现代医院,2006,6(4):6-8.
[13]李永鑫,吴明证.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2):454-457.
[14]李永鑫,张阔,赵国祥.工作倦怠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J].心理学探新,2005,25(4):70-73.
[15]俞宗火,戴海崎.中国大学生艾森克人格量表测试因素结构之探讨[J].心理学探新,200593,(1):58-63.
[16]赵玉芳,毕重增.中学教师工作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31,9(1):80-83.
[17]李超平,时勘,罗正学,等.医护人员工作家庭冲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J].中国理卫生杂志,2003,17(12):807-809.
[18]李永鑫,张阔,赵国祥.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3(3):234-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