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爆破块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爆堆块度,叁维激光扫描,点云分割,超体素体
爆破块度论文文献综述
谢博,施富强,赵建才,朱登高,蒋建德[1](2019)在《爆破岩块自动识别与块度特征提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块度是评价爆破效果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了快速、准确获取这一指标,以爆破后部分岩块为研究对象,利用叁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岩块点云数据,在原始点云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通过设定体素聚类控制标准与权重因子w的变化区间计算得到超体聚类点云。然后通过凹凸性判据中阈值(β_(Thresh)、θ_(Thresh))的设定对聚类结果融合,利用区域生长的思想进行岩块点云分割,达到岩块轮廓面自动识别的目的。从岩块点云的分割结果中依次提取出单个岩块点云,应用PCA算法自动计算岩块粒径并统计块度分布结果。结果表明:岩块分割效果好,自动计算法与手动量取法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4.90%,且块度分布的统计结果对爆破质量评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满足对爆破质量分析与评价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9年03期)
岳志坤,李瑞泽,李福千,陈明,尹岳降[2](2019)在《爆破方法对岩石爆破块度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块度分布对岩体开挖施工的下游生产工序有重要影响。在深圳赤湾停车场开展了12次爆破试验,利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使用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和水介质换能爆破技术开挖时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开挖方法对爆破块度分布有重要影响,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和水介质换能爆破技术有助于改善岩石爆破块度分布;两种开挖方法得到的爆堆岩石块度分布较常规开挖方式均匀,大块率小;12 m和8 m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试验爆破平均块度较常规试验分别小35.01 mm、13.91 mm,降低幅度分别为10.1%、4.08%;水介质爆破试验爆破平均块度较常规试验小25.24 mm,降低幅度为7.26%。(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9年03期)
李建雄,陈飞,郭儒[3](2019)在《基于分形理论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块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块度作为爆破效果评估的重要因素,对于铲装运输等后续采矿工艺的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凡口铅锌矿爆破块度优化的现场需要,对叁种地下深孔爆破装药结构开展了爆破块度对比分析,运用分形理论研究了装药结构与爆破块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形维数与爆破块度呈现正相关关系,第一种装药结构最为合理,其爆破块度适中,爆破效果最好。研究成果为凡口铅锌矿爆破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为类似矿山生产实践提供了参考。(本文来源于《矿冶》期刊2019年04期)
贺五一,杨智旭,谭雪刚,尚军,尚帅涛[4](2019)在《中深孔爆破块度控制的最佳不耦合系数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中深孔台阶爆破装药不耦合系数的选取方法。结合上海洋山港区工程爆破及抛填项目进行小台阶模型试验,研究不耦合系数对块度的影响情况。小台阶模型试验几何常数取为10,试验选取单排孔形式进行,分别选取1.0、1.25、1.50、1.75、2.0等5种不耦合系数,共完成10次模型试验。对每次试验爆后岩块粒度大小分布筛分统计,将爆后岩体块度统计数据进行相关线性回归处理,得出均匀指数、特征块度、相关系数、K_(50)等四项爆破块度评价指标随不耦合系数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用不耦合装药可以大大改善爆破的块度指标,且有最佳不耦合系数。上述工程二期大指头岛爆破现场,其最佳径向不耦合系数为1.5~1.75。(本文来源于《湖南有色金属》期刊2019年04期)
李建雄,陈飞[5](2019)在《摄影-图像分析法在地下深孔爆破块度分析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准确的评估地下深孔爆破的爆破效果,针对爆堆中矿岩尺寸分布的信息提取问题,在综合比较现有分析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摄影-图像分析法对地下深孔爆破爆堆开展了块度分析,得到了凡口铅锌矿某天井采场大直径深孔爆破的爆堆矿岩尺寸分布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摄影-图像分析法识别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方便,能够为矿山爆破效果分析、爆破效果优化提供支持,具备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矿业》期刊2019年07期)
王泽文,左宇军,赵明生,刘强,高正华[6](2019)在《基于PSO-ELM的爆破块度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影响爆破块度因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ELM(极限学习机)的输入权值与隐含层阈值,建立PSO-ELM爆破块度预测模型。以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的实测数据为例,选取岩石抗拉强度、岩石抗压强度、炮孔间距、排距、最小抵抗线、超深、炸药单耗7个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因子,选取爆破块度的平均尺寸X50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出因子。结果表明:PSO-ELM模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5.6%,优于ELM模型的11.4%,具有更好的预测精确度;经PSO优化后的ELM模型,受隐含层节点数影响降低,稳定性增加,PSO-ELM模型更适用于爆破块度的预测。(本文来源于《矿业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6期)
王泽文[7](2019)在《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台阶爆破块度分布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块度的分布是评判爆破效果优劣的重要指标,合理的爆破块度能提高矿山生产中铲装、运输的效率,同时对矿山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爆破是一个复杂的非连续过程,且受到多因素的影响,无法通过确定的公式、模型来进行描述,爆破块度的分布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难以总结。在实际的生产中,通常根据经验进行判断,但仍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因此,深入研究爆破块度分布对矿山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推动了爆破相关理论研究的发展。智能算法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它有着强大的非线性处理能力、适应性、泛化和学习能力,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利用智能算法来解决爆破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通过信息处理进行分析具有很好的效果。本文以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为工程背景,针对其爆破块度分布不均、存在大块、根底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计算机编程等手段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影响爆破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爆破的影响。通过改进的AHP算法,定量的分析了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不同爆破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2)建立了PSO-ELM爆破块度预测模型。选择岩石抗拉强度、岩石抗压强度、节理频数、炮孔间距、排距、最小抵抗线、超深、炸药单耗8个因素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入向量,选取爆破块度分布:块度小于20cm百分比、块度小于35cm百分比、块度小于50cm百分比、块度小于65cm百分比作为预测模型的输出向量,对爆破块度分布进行预测,其预测最大误差为5.57%,优于传统的ELM模型,结果接近实际值。(3)对矿区1252平台的爆破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基于PSO-ELM爆破块度分布预测模型进行预测并进行现场试验,优化爆破参数后的爆破质量得到提高,切实指导了矿山的实际生产,提高了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9-06-01)
郑皓文[8](2019)在《基于BFO-LSSVM算法的爆破块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准确合理地预测爆破块度分布,对于提高水利水电爆破开挖的工作效率以及经济效益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影响爆破块度的因素众多,并且现阶段的块度预测很难考虑各个因素。因此,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构造了基于智能算法的爆破块度预测模型,并通过MATLAB的App Designer模块编写出了一款方便、快捷的爆破块度预测软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构造了BFO-LSSVM模型,利用鲁棒性好、全局搜索能力强等优点的细菌觅食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参数C,g进行优化,从而达到优化模型性能、提高块度预测的精度的目的。2.利用MATLAB App Designer模块设计出了一款可视化爆破块度预测软件。该软件可用于训练块度样本并进行预测,操作界面便于用户使用并且易于推广软件。3.通过整理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堆石料爆破现场收集的爆后料占比数据的资料,得到了可供分析的爆破数据。4.利用本文所编写的软件预测出爆后堆石料的级配曲线,再对预测出的级配曲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构造的BFO-LSSVM模型预测精度准确,结合编写的可视化软件,可以很容易的在确定的爆破参数下,准确的预测出爆后的坝料级配曲线。(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5-01)
柴朝政[9](2019)在《节理岩体爆破块度分区反演模拟和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利水电工程堆石坝级配料的开采一般采用深孔台阶爆破,爆破开采的石料既要满足最大粒径的要求,又要符合相应的级配。怎样获取良好的上坝级配料是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难题。本文针对这一课题,考虑岩体的节理分布,结合理论分析及数值仿真等方法对爆破块度的预测进行相关研究和计算,主要结论如下:(1)结构面的存在会对爆炸应力波的传播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岩石破碎效果。爆炸应力波传播过程中当遇到含有充填介质的节理面后,在两节理面处会发生多次透射和反射。距爆源较近一侧节理界面处总应力为入射应力、反射应力和多次透射应力的迭加,故节理和爆源之间的岩体在反射波和入射波相互作用下会更加破碎。距离爆源较远一侧节理界面处应力为入射应力在该侧经过多次透射之后的应力迭加,由于充填介质的阻隔作用,应力波总体能量发生衰减,使得该部位易产生较大的块体。(2)介绍了节理岩体爆破块度的分区特性,阐述了爆破近区的发展过程,并提出理论解与爆破试验相结合的小粒径料分布范围公式:=_0。基于该模型计算发现同一工程值变化不大,因此,对同一工程通过少量的试验获取值,可对一定块度的小粒径料进行预测。(3)基于爆破漏斗理论,对临界破裂抵抗线进行计算。水利水电工程中当天然节理切割的块度大于过渡料开采需控制的最大粒径时,通过调整抵抗线的大小,当抵抗线小于临界抵抗线时,应力波作用会使受原生裂隙切割的块体再破碎,使之满足级配要求。(4)小粒径料主要分布在粉碎区,强烈的冲击波作用于岩体,在高应变率条件下,岩体的粉碎主要由冲击波和岩石的动态强度指标决定,尽管结构面的存在会影响冲击波的传播,但在粉碎区结构面的透反射过程来不及发生,岩体结构就已破坏。从工程现象以及基于连续介质的爆破预测模型数值模拟也证明岩体结构面与小粒径块度的相关性并不明显,结构面主要影响中远区爆破块度的形成。(5)由于爆破形成块度和爆堆都是典型的非连续过程,将岩体爆破区域划分为粉碎区、破碎区两部分,建立台阶爆破破碎区块度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针对设计所提出的堆石料级配上下包络线进行块度占比计算、将粒径换算成对应的二维面积、生成爆前岩体二维节理网络模型、确定爆破参数、建立爆后二维节理网络、统计爆后块度级配和用DDA对爆堆形态进行模拟等环节。通过计算分析,下包络线所生成的爆后节理岩体模型级配预测结果比上包络线所生成的爆后节理岩体模型级配预测结果更加符合实际筛分结果,DDA模拟的爆堆形态也符合现场实际要求。该预测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长江科学院》期刊2019-05-01)
王仁超,吴松[10](2019)在《基于L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爆破块度》一文中研究指出爆破是土石坝料开采环节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爆破块度不仅影响开采料的挖装效率,而且对坝体压实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通过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以控制开采料的粒度分布,是爆破实时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分析爆破参数对于块度影响基础上,针对传统爆破预测模型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隐含层L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爆破块度尺寸的方法。通过工程爆破试验实例,验证了该神经网络模型及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及实用性,并用于指导工程需要。(本文来源于《水力发电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爆破块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爆破块度分布对岩体开挖施工的下游生产工序有重要影响。在深圳赤湾停车场开展了12次爆破试验,利用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使用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和水介质换能爆破技术开挖时爆破块度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开挖方法对爆破块度分布有重要影响,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和水介质换能爆破技术有助于改善岩石爆破块度分布;两种开挖方法得到的爆堆岩石块度分布较常规开挖方式均匀,大块率小;12 m和8 m垂直孔复合消能爆破试验爆破平均块度较常规试验分别小35.01 mm、13.91 mm,降低幅度分别为10.1%、4.08%;水介质爆破试验爆破平均块度较常规试验小25.24 mm,降低幅度为7.2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爆破块度论文参考文献
[1].谢博,施富强,赵建才,朱登高,蒋建德.爆破岩块自动识别与块度特征提取方法[J].爆破.2019
[2].岳志坤,李瑞泽,李福千,陈明,尹岳降.爆破方法对岩石爆破块度分布影响的试验研究[J].爆破.2019
[3].李建雄,陈飞,郭儒.基于分形理论的大直径深孔爆破块度分析[J].矿冶.2019
[4].贺五一,杨智旭,谭雪刚,尚军,尚帅涛.中深孔爆破块度控制的最佳不耦合系数试验研究[J].湖南有色金属.2019
[5].李建雄,陈飞.摄影-图像分析法在地下深孔爆破块度分析中的应用[J].现代矿业.2019
[6].王泽文,左宇军,赵明生,刘强,高正华.基于PSO-ELM的爆破块度预测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
[7].王泽文.别斯库都克露天煤矿台阶爆破块度分布预测研究[D].贵州大学.2019
[8].郑皓文.基于BFO-LSSVM算法的爆破块度预测[D].长江科学院.2019
[9].柴朝政.节理岩体爆破块度分区反演模拟和预测[D].长江科学院.2019
[10].王仁超,吴松.基于LM算法的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爆破块度[J].水力发电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