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转向梯形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梯形,优化设计,算法,机构,几何,阿克,转向系统。
转向梯形优化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巢香云,黄蕾澎,代成浩,袁璐莹,谭芮庆[1](2019)在《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优化设计及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方程式赛车高速过弯产生的转向稳定性和单侧偏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赛车的过弯能力,提出一种适用于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方案。探究侧偏角对转向的影响,优化标准阿克曼转角关系,从而确定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控制转向梯形的内外转角关系尽可能符合阿克曼校正系数为43%的转向关系,通过MATLAB计算得到优化结果。利用ADAMS进行仿真实验,通过车轮平行跳动实验验证了优化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转向梯形的臂长为82.55 mm,底角为113.85°,具有良好的转向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9年06期)
甘杰雄,唐岚,冉晓柯[2](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建立了转向梯形的数学模型,设置了目标函数,再运用遗传算法求取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最终得到优化后的转向梯形模型,并与优化前的转向梯形进行了对比,发现本所述方法能有效的对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进行优化。(本文来源于《内燃机与配件》期刊2019年08期)
杜佳儒,成林,王谷娜[3](2019)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对赛车转向行驶性能、操纵稳定性能都有较大影响。文章在赛车转向系统设计过程中,首先通过转向系统受力计算和UG草图功能进行运动分析,建立叁维模型数据进行预装配,在软件上检查我们设计的转向系统是否存在干涉现象,检查转向系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便对我们的设计进行改进。(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章文忠,李健,徐生明,陈飚,张众华[4](2018)在《基于遗传算法的FSC赛车转向梯形设计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系统的设计及优化一直是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操控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之一,逐渐成为各参赛车队深入研究的新热点。以赛车动力学理论为基础进行赛车转向运动学设计,推导了刚体轮胎和考虑轮胎侧偏角的阿克曼转向理想模型,以此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转向梯形断开点优化模型,最后结合整车仿真对两种优化后的转向梯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考虑轮胎侧偏角的阿克曼转向梯形能使外侧车轮获得更大的转角,减小赛车转弯半径,可提高赛车在弯道中的操纵性能,证明应在赛车转向梯形的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轮胎侧偏角的影响;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后的转向梯形与理想的阿克曼转向模型符合度很高,有效地缩短了赛车研发周期。(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8年09期)
邵非,李传昌,徐华源[5](2018)在《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设计与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向系统是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转向系统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方程式赛车的动态特性.基于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分析研究,以转向梯形底角和梯形臂长为设计变量,对转向梯形机构进行优化设计,使其趋于平行阿克曼几何,实现车辆转向系统性能和效率的提升.优化设计的结果能为方程式赛车转向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罗中华,沈璐瑶,李奕锋[6](2017)在《汽车梯形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汽车梯形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推导出了梯形机构的连杆的输入角与输出角计算公式;根据汽车转弯最小弯圆弧半径R_(min)、前后车轮轴之间的距离L、前轮两轮之间的距离W,确定汽车梯形转向机构的连杆的输入角的范围;根据汽车内外轮作纯滚动的Ackerman运动学条件,建立了汽车梯形转向机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用C++语言和复合形优化方法,编写汽车梯形转向机构优化设计程序。以BJ370矿用汽车的转向机构作为优化设计实例,优化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机械》期刊2017年12期)
段亚斌,董皓,张君安[7](2017)在《四轮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及目标函数选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智能车的转向梯形机构,对其空间结构及一些参数进行了合理的简化。提出了新的优化目标函数,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采用遗传算法,调用Ga模块对转向梯形的目标函数进行最优化设计,并与常见的目标函数进行对比分析,找出瞬时回转中心变化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当转向轮转向角在较小范围内变化时,转向瞬心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波动,与Akermann原理特征相符;在大转向角范围内,瞬时回转中心偏离这条线越来越远,基本不符合Akermann原理。为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提供了更精确的方法。(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7年14期)
姚永玉,陈智勇,邓亚兵[8](2017)在《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汽车断开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转向梯形中杆件的实际尺寸、空间(转角)位置为设计变量,以对梯形臂和梯形底角的范围限制为约束条件,以实现最小转角误差为目标函数,建立转向传动机构的空间数学模型,并推导出转向梯形的运动学方程。利用粒子群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证明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中原工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满绪民,田浩[9](2017)在《转向梯形对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轻型载货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前悬挂—转向传动系统的叁维实体模型和力学模型,应用分析软件ADAMS对前悬挂系统和转向传动系统的运动学特性进行仿真分析和变参数的制动仿真试验,提出了优化汽车悬挂系统与转向传动系统之间运动干涉量的方法。根据样车的设计要求重新设计新型前置式转向系统,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整车加载过程中刹车时制动跑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师素娟,秦豪杰,王帅兵[10](2017)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与局部寻优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以外侧转向轮实际转角与理想转角偏差为优化目标,结合基于μ-1律的模拟退火算法和局部寻优算法,摆脱了因选择不恰当初始值而产生局部最优解的困扰,获得了全局最优解。最后以某种型号货车的转向梯形机构为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降低各种转角下的偏差率。(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转向梯形优化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建立了转向梯形的数学模型,设置了目标函数,再运用遗传算法求取目标函数的最小值,最终得到优化后的转向梯形模型,并与优化前的转向梯形进行了对比,发现本所述方法能有效的对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进行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转向梯形优化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巢香云,黄蕾澎,代成浩,袁璐莹,谭芮庆.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优化设计及仿真[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9
[2].甘杰雄,唐岚,冉晓柯.基于遗传算法的整体式前置转向梯形优化设计[J].内燃机与配件.2019
[3].杜佳儒,成林,王谷娜.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设计与优化[J].汽车实用技术.2019
[4].章文忠,李健,徐生明,陈飚,张众华.基于遗传算法的FSC赛车转向梯形设计及优化[J].汽车零部件.2018
[5].邵非,李传昌,徐华源.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转向梯形设计与优化[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8
[6].罗中华,沈璐瑶,李奕锋.汽车梯形转向机构的优化设计[J].机械.2017
[7].段亚斌,董皓,张君安.四轮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及目标函数选取[J].汽车实用技术.2017
[8].姚永玉,陈智勇,邓亚兵.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汽车断开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J].中原工学院学报.2017
[9].满绪民,田浩.转向梯形对制动方向稳定性的影响及优化设计[J].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7
[10].师素娟,秦豪杰,王帅兵.基于模拟退火算法与局部寻优的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研究.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