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_李莉莉

导读:本文包含了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计算机,模式,语义,网络,本体,素养,负载均衡。

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文献综述

李莉莉[1](2010)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的交互性和协作性问题,对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与传统的协作学习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福建电脑》期刊2010年02期)

袁园[2](2009)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系统中负载均衡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系统能够帮助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习人员共享资源、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合作。然而,系统在进行学习交流时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通常让单一的服务器无法承受。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和调度算法,并针对协同学习系统的特点,结合NAT负载均衡技术和TCP传递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加权轮循均衡算法,实现了系统的负载均衡。(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现代化》期刊2009年07期)

吕爱杰,张兴华[3](2006)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教育技术是培养高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课程之一.通过分析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公共课的意义与现状,提出了应用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方式的可能性,并就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实践,进一步提出了基于本课程学习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模式.(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4期)

王真星[4](2003)在《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产物,它使不同时间、地点的人们开展高效率的协作学习成为可能。而学习参与者围绕某个问题的合作交流以及基于语义的学习资源查询是决定学习效率的关键因素。这两项任务的完成都要求语义采用明确、一致的方式表达。为此,本文研究用本体来解决协同学习中合作交流和基于语义的学习资源查找问题。主要研究如下: (1)合作交流的语义表示。用叁层模型对学习中基于问题的组成员合作交流进行描述,用言语行为理论对发生在两人之间的问题讨论过程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用本体来解决人与人讨论时语义的明确表达。为具体实现,进一步提出了本体知识导航,对其中的角色和操作以及状态进行了定义,并给出了本体知识导航的体系结构。 (2)本体的描述逻辑分类以及框架表示。通过对本体的框架表示和逻辑表示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用本体的描述逻辑表达来解决知识导航过程中概念的自动分类问题。通过采用模型理论,以本体概念的解释是否可满足为基础,研究了描述逻辑中概念的自动分类,并给出了将描述逻辑本体转换为框架表示的算法。 (3)学习资源的语义标注。提出了基于本体的资源语义标注以及将标注资源描述文件和原始资源分开的标注方法,实现了标注的灵活性。为解决资源标注时采用不同本体库带来的推理问题,研究了本体集成中的不匹配类型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提出了用关联本体库和全局本体库生成集成本体库。 (4)学习资源的语义查询。具有半结构化特点的学习资源没有固定的库模式,用户对其语义难以产生清晰的认识,无法有效地查询所需的内容。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柔性查询,用户通过了解数据库本体语义信息而发出的查询不必遵循严格的数据库模式也能得出结果。重点研究了描述半结构化数据语义信息的概念本体库的提取,以及为提高查询效率将具有图结构的本体转化为树的算法。 (5)CSCL系统原型。从协同学习的功能需求出发,对当前正在开发的CSCL平台作了介绍。该平台突出了协同学习中本体和语义的支持,使高效率的协作学习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3-04-21)

赵剑,靳玉乐[5](2000)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了协同学习与协同学、与建构主义、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通过对一个实用的企业员工培训模式的设计 ,探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方式(本文来源于《电化教育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赵剑,靳玉乐,游泳华[6](1999)在《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一文中研究指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是在社会科学、心理科学、系统科学、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等相关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协同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群体协同活动,它因其突出的认知功能和情感功能而广受关注。其最显着的特点是通过学习者主观的努力,支持能动的学习和对知识信息的深加工。它的价值在于通过各种可能的交流方式来协助对思想和概念的理解,以完成对知识的建构与对认知结构的优化。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因我们使用了网络化的学习环境来支持这种协作过程而成为可能。这种环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而允许人们一起工作,一起学习。同时,多媒体群件工具的诸多近期发展,以及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工作领域的进展,也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提供了强大的动力。随着信息时代的即将来临,教育越来越依赖于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学习环境,同时,教育对象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学生,而是配备了一台计算机的学生(布拉格韦斯特·森多夫,1998)。我们不得不把学生纳入由计算机网络建构的学习环境进行考察,以研究出适合信息社会的教学方式。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认为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将是未来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但它的理论基础却并不是很充实,因而还不被我国的广大学者所接受。本文将分别从协同学、协同学习、建构主义心理学、信息技术等角度来论证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并在最后给出一个应用实例,以作为我们理论的佐证和补充。(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教育:迎接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期刊1999-11-25)

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系统能够帮助分布在不同地域的学习人员共享资源、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合作。然而,系统在进行学习交流时所产生的数据流量和计算强度之大,通常让单一的服务器无法承受。本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负载均衡技术和调度算法,并针对协同学习系统的特点,结合NAT负载均衡技术和TCP传递机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加权轮循均衡算法,实现了系统的负载均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参考文献

[1].李莉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浅析[J].福建电脑.2010

[2].袁园.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系统中负载均衡技术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

[3].吕爱杰,张兴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中的应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4].王真星.基于本体的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3

[5].赵剑,靳玉乐.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J].电化教育研究.2000

[6].赵剑,靳玉乐,游泳华.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C].计算机与教育:迎接21世纪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全国计算机辅助教育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1999

论文知识图

网络盛拟教室界面圈一4学习资源语义标注界面中英学习者网上协同知识建构水平的内容...教学模型结构图体操技术教学多媒体CVI课件延时反馈系...一7讨论知识点操作知识导航用到不同的本...

标签:;  ;  ;  ;  ;  ;  ;  

计算机支持协同学习论文_李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