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饲料中的沙丁胺醇(论文文献综述)
孙铭雪[1](2021)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文中认为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和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属于β2-肾上腺受体激动剂,通常被称作“营养重分配剂”或是“瘦肉精”,因其具有营养再分配、改变动物体内物质的代谢途径,加速蛋白质的合成,显着提高食品动物的生长速度等生理作用,经常被非法用作饲料添加剂用于畜产品养殖业中来谋取利益。当动物体内残留的β2-受体激动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对食用者产生一定的毒副作用,导致中毒现象。目前,我国和欧盟等许多国家已颁布了多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允许将β2-受体激动剂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因此,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利益,急需在现有的方法上建立更加快速、可靠的β2-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现有的确证检测方法有色谱法、常规酶联免疫法等,但其因前处理麻烦、操作复杂、检测时间较长等原因,无法实现实际样品的高通量检测。如今,由于具有灵敏度高、干扰小、检测速度快等优点,表面等离子体传感器在β2-受体激动剂的检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首先制备了CLB和SAL单克隆抗体。将CLB-BSA和SAL-OVA作为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免疫原,取6-8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用选取的免疫原首先对小鼠进行免疫。对免疫后的小鼠进行血清效价检测,检测结果最好的小鼠说明其免疫效果最好,选取免疫效果最好的小鼠,脱颈处死后取其脾细胞,将脾细胞和复苏后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在一起,经间接ELISA法挑选出阳性细胞,再对连续三次检测呈阳性的细胞进行亚克隆,得到高效价、具有特异性且能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采用诱生腹水法进行腹水制备,将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腹腔内产生腹水的方法收集抗体。对单抗的性质进行鉴定,得到CLB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为1:4.50×106,SAL单克隆抗体效价为1:3.40×105;使用间接竞争ELISA法对两种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显示,CLB单抗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2 ng/m L,对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等药物的IC50均大于10000,交叉反应率小于0.2%,SAL单抗对沙丁胺醇的IC50为2.5 ng/m L,在对其他几种药物的检测中发现,此抗体对克伦特罗的IC50为11.3 ng/m L,计算得二者的交叉反应率为22%,而对其他药物的交叉反应率仍小于0.2%。本研究建立了直接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免疫传感器法。以氨基偶联法修饰CM7芯片,将抗体固定在芯片上,优化抗体偶联条件,以10 m M p 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为耦合缓冲剂,EDC和NHS以1:1的比例混合活化芯片,活化时间为15 min,抗体反应时间为20 min,用乙醇胺溶液封闭芯片,封闭时间为15 min。采用直接检测法,将牛尿离心、过膜处理后,流过固定了抗体的CM7芯片来构建标准曲线,进行检测。经方法学验证,克伦特罗的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在0.1~6 ng/m L之间,得到的最低检测限(LOD)为0.05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克伦特罗的平均回收率为82.46%~98.60%,批内变异系数为1.67%~8.50%,批间变异系数为2.61%~10.14%。以相同的方法对沙丁胺醇进行测定,在0.1~6 ng/m L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LOD为0.01 ng/m L,在1 ng/m L~5 ng/m L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尿中沙丁胺醇的平均回收率为87.82%~91.67%,批内变异系数为1.51%~2.67%,批间变异系数为2.67%~5.53%。采用UPLC-MS/MS法和SPR生物传感器法对牛尿样品中CLB和SAL的含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PR方法可用于动物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检测。
朱臻怡,魏云计,何正和[2](2021)在《饲料中激素类药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综述了饲料中常用激素类药物的现状及分析技术。对激素类药物的种类、化学特性,应用情况及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对饲料中激素类药物残留的前处理和检测方法进行了介绍。重点研究关注了激素类药物和分析方法的异同,从而了解和掌握该领域发展动态,为建立健全相关的限量标准和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王瑞[3](2020)在《牛奶中β-受体激动剂和β-阻断剂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β-受体激动剂类和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是具有苯乙醇胺结构的肾上腺素类合成药物,临床上分别用于治疗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然而,在畜牧业养殖中常被非法用于促进动物生长,导致在动物组织中残留,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对β-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类兽药残留的检测是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但是部分新型药物仍缺少相关检测方法。本研究拟建立同时测定牛奶中卡布特罗、沙丁胺醇、克伦丙罗、莱克多巴胺、克伦特罗、福莫特罗、克伦潘特、马布特罗、丙氧苯酚胺、班布特罗、马喷特罗、苯乙醇胺A、喷布特罗和沙美特罗等14种β-受体激动剂和阿替洛尔、索他洛尔、β-羟甲基美托洛尔、噻吗洛尔、醋丁洛尔、美托洛尔、左布诺洛尔、塞利洛尔、氧烯洛尔、比索洛尔、卡拉洛尔、普萘洛尔、阿普洛尔、丁呋洛尔、贝凡洛尔、奈必洛尔等16种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的多残留检测方法。1.建立和优化测定30种β-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的UPLC-MS/MS检测方法。分别对锥孔电压、碰撞能量、母离子、子离子等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对流动相组成和比例、梯度洗脱条件等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TMCSH C18(2.1*100 mm,1.7 μm)色谱柱进行分离,乙腈和0.1%甲酸水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分离,流速为0.3 mL/min;ESI源正离子模式进行多反应监测,外标法定量。获得各化合物的质谱检测参数,30种待测物可在9.0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和确证。2.对牛奶样本中30种待测物的样本前处理技术进行优化。分别对提取溶液、酶的用量、pH和温度与提取时间、固相萃取柱的选择、淋洗和洗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用乙酸调节牛奶pH至5.2,经30μLβ-葡萄糖醛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37℃震荡过夜水解,用3%(v/v)乙酸乙腈溶液经涡动、震荡、离心提取上清液,氮气吹干有机相,提取液经MCX柱上样,经水和甲醇淋洗,5%氨化甲醇洗脱,40℃氮气水浴吹至近干,1 mL0.1%(v/v)甲酸水-乙腈(9:1,v/v)复溶。3.系统考察了同时测定牛奶中30种β-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的UPLC-MS/MS方法学指标。评价了线性关系、检出限、定量限、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稳定性等考核指标。实验得出,各药物在0~50 μ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0.991;检测限为0.1~0.2 μg/L,定量限为0.3~0.5 μg/L;在LOQ、2倍LOQ、10倍LOQ三个加标浓度下,各药物平均回收率61.36%~88.72%,71.49%~103.69%;67.72%~99.07%;批内 RSD 分别为 3.75%-17.92%,2.76%-17.52%,3.42%-16.04;批间 RSD 分别为 1.43%~17.62%,4.1 1%~16.43%,3.52%~16.67%;通过空白样液加入标准品校正基质效应的影响,基质效应率在29.1%~151.2%范围内;分别储存牛奶样品于-20℃和4℃下各7d,在-20℃下平均回收率为74.80-105.24%,变异系数为1.73-15.93%、4℃下平均回收率为72.18-94.78%,变异系数为3.80-16.68%,各药物未见降解,稳定性好。该方法分析时间短,定性定量可靠,可用于牛奶中30种β-受体激动剂类和β-受体激动剂类药物残留检测。综上所述,本研究为了对牛奶中β-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多残留分析,通过优化液相色谱的分离条件、质谱的检测条件、提取溶剂的选择、酶解环境的pH、温度、时间和用量等条件来提高各药物的回收率,进行方法学验证,从而建立准确可靠的UPLC-MS/MS测定牛奶中30种β-受体激动剂类和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残留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可在9.0 min内对30种药物进行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操作简单,快速,检测限低,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可靠。
刘越[4](2020)在《沙丁胺醇上转换标记磁分离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沙丁胺醇(SAL)属于β2受体激动剂,是“瘦肉精”即克伦特罗的替代物质,对人体健康存在着很大的危害,尽管已经被禁止使用,但由于利益驱使,仍有一些不法分子非法使用,进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本论文以沙丁胺醇为检测目标物,采用发绿色荧光的NaYF4:Yb,Er上转换纳米材料作为荧光信号标记物,同时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建立一种高灵敏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沙丁胺醇的快速荧光免疫检测方法。采用热分解法合成油溶性上转换纳米材料(OA-UCNPs)(激发波长为980 nm,发射波长为550 nm),经配体交换法将聚丙烯酸(PAA)修饰到材料表面,使之转变为表面富含羧基的水溶性上转换纳米材料(PAA-UCNPs),将其与抗体偶联制备信号探针。将羧基化的磁性聚苯乙烯微球(MPMs)与SAL包被原偶联制备感应探针,通过优化实验条件,最终确定信号探针添加量为50 μL,感应探针添加量为40 μL,样品添加量为50 μL,孵育时间为30 min,该方法的检测限为2× 10-4 μg L-1,线性范围为0.001~50 μg L-1(R2=0.9922)。牛肉、羊肉、猪肉和鸡肉样品经提取后,将提取液进行稀释后就可以进行检测,样品中SAL的定量限为0.05μg kg-1,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在83.53%~107.94%之间。HPLC-MS/MS方法和商业化ELISA试剂盒方法被应用去比较和验证本方法的准确性。应用HPLC-MS/MS方法,样品添加回收率在91.79%~109.38%之间,应用商业化ELISA试剂盒,样品添加回收率在77.49%~114.92%之间,本文建立的方法的检测结果与仪器检测方法和商业化试剂盒方法的检测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本方法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除了沙丁胺醇,方法对盐酸克伦特罗、西布特罗、溴布特罗和马布特罗五种β受体激动剂具有很好的识别能力,本方法可以实现上述五种β受体激动剂的同时检测。综上,本研究建立的上转换标记磁分离荧光免疫检测方法,操作简单,检测快速,灵敏度高,适合动物源性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的快速检测,为监控违禁兽药的非法使用提供了一种有用的检测工具。
李良[5](2019)在《巯烯加成制备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在手性对映体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手性选择法则是生命系统的自然属性之一,蛋白质、核酸等许多生命物质都是手性的。手性药物和农药进入人体后,对映体在药效、毒理和代谢途径的不同,这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研制高效手性分离材料,并用于建立快速、灵敏、准确的对映体含量测定的LC-MS/MS新方法,有利于更科学地评价对映体的安全性。本论文基于“巯-烯”加成点击化学反应,发展了制备环糊精、替考拉宁和纤维素手性固定相的新方法,在表征固定相结构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评价了新固定相的手性色谱性能,并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分别建立了人尿中和食品中相关手性标志物、手性农药和非法手性添加剂对映体测定的LC-MS/MS新方法,对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论文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首先回顾了前人已发展的各类手性拆分手段和基本原理,重点介绍应用较为广泛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的发展过程和各自的特点,并涉及到有序介孔材料作为色谱键合材料的应用进展。以此作为开展本论文研究工作的理论依据和出发点。2.利用6-氨基-β-环糊精与活泼的异氰酸苄基酯反应合成苄基脲-β-环糊精,随后引入双键,基于“巯-烯”加成反应将其键合到硅胶表面,得到一种新型的苄基脲-β-环糊精键合相(BzCDP)。经结构表征后,成功地用于人尿中苯和甲苯暴露的生物标志物苯巯基尿酸(PMA)和苄巯基尿酸(BMA)对映体的同时手性拆分和定量分析,首次证实人体代谢中的生物标志物是以两种对映体的形式存在。在30min内BzCDP能快速拆分PMA和BMA对映体,分离度达到2.25和2.14。采用同位素标记的PMA内标(d2-PMA),通过负离子多反应监测(MRM),建立了一种同时定量测定PMA和BMA对映体含量的LC-MS/MS新方法。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250μg L-1,回收率大于82%,检出限(LODs)低于0.17μg L-1,日内和日间平均相对标准偏差(RSDs)均小于13.1%。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60名油漆工和印刷工的尿液检测,结果显示阳性尿液中两种标志物均以不同含量的对映体形式存在,例如L-PMA(27.5~106μg L-1)和D-PMA(19.9~82.8μg L-1),表明苯污染较严重,应高度关注该群体的职业健康。这将有助于更科学地评价苯及苯系物对人类的危害性。3.基于“巯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种S-(-)-2-苄基氨基-1-苯乙醇单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相(Bz CSP),并进行了基本结构表征。通过引入芳基和手性中心,进一步地提高了环糊精类固定相的手性分离能力,拓宽手性分离范围,增强固定相的实用性。利用环酮类药物、三唑类农药、含胺基药物、氨基醇类药物四种类型22种不同结构特征的手性化合物作探针,评价其手性色谱性能。研究发现,新固定相适用于多种色谱模式(正相、反相、极性有机)。反相模式能拆分大多数化合物,其中环酮类药物的分离度高达5.33,三唑类农药的分离度可达2.05,分析时间较短。部分化合物只能在正相模式拆分,例如华法林的Rs达2.46,苯霜灵的Rs高达8.7,而且发现S-(-)-2-苄基氨基-1-苯乙醇衍生化固定相比相应的R(+)-固定相拆分能力强,可能是由于S(-)-比R(+)-固定相与溶质间“三点”作用更匹配,有利于手性分离。此外,采用该新固定相还在极性有机模式下成功地拆分了普萘洛尔等治疗心血管类疾病的常用手性药物,分离度可达1.53。表明通过“巯烯”加成反应制备的固定相是一类新型的多模式固定相,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为验证新的Bz CSP的实用性,还建立了测定5种果蔬中3种手性农药已唑醇、戊唑醇、灭菌唑对映体残留量的LC-MS/MS新方法。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抗基质干扰强、重现性好等特点。目前,国内外仍以非手性农残检测方法研究为主,尚缺乏手性农药对映体分析测定方法的系统性研究。4.首次报道通过“巯-烯”加成反应制备替考拉宁键合手性固定相(TCSP)的新方法。首先对替考拉宁进行甲基丙烯酸酯化,然后使不饱和的丙烯酸酯和巯丙基硅胶进行“巯-烯”加成反应制备TCSP。该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键合量较高,成本低,尚未见相关报道。以优化的极性有机流动相(甲醇/乙腈/甲酸铵/乙酸,480/120/0.3/0.04,v/v/m/v)流速为0.5 m L min-1,在35°C柱温下,20min内同时实现了克伦特罗(CLEN)和沙丁胺醇(SAL)对映体的高效分离,分离度(Rs)分别为2.72和1.91。固相萃取后,通过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建立了一种可用于200份动物源肉类样品中β2-激动剂CLEN和SAL对映体快速灵敏的LC-MS/MS定量方法。分别研究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稳定性、线性、检出限和基质效应。该新方法在0.5~50μg L-1浓度范围内对所有对映体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较高的回收率(CLEN为87~103%,SAL为93~103%)和高的重现性(日内RSDs%在2.65~7.98%,日间在4.23~9.29%)。CLEN和SAL的对映体LODs分别低于0.018μg kg-1和0.076μg kg-1。结果表明,所有阳性样品均含有不等量的对映异构体,尤其是猪肝中的R/S异构比高达1.3,这表明β2-激动剂在动物体内有对映体选择性代谢,所以科学评估激动剂对人类的毒性需要精准到对映体含量的测定。5.通过“巯-烯”加成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化纤维素键合相(CELCSP)。首先将烯基引入到纤维素上,然后用3,5-二氯苯基异氰酸酯将纤维素完全异氰酸酯化。最后使烯基与3-巯丙基硅胶反应获得一种纤维素键合固定相。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和元素分析对配体和固定相的结构进行了表征。新制备的纤维素键合相耐溶剂性能强,可用于反相色谱并兼容ESI-MS,已成功用于六种常见的手性杀菌剂的对映体拆分,其中包括灭菌唑、己唑醇、戊唑醇、三唑酮、甲霜灵和苯霜灵。使用常见的0.1%甲酸-乙腈作为流动相,上述杀菌剂对映体在CELCSP上的分离度(Rs)和选择性因子(α)分别达到3.46和1.27。基于CELCSP色谱柱建立了一种新的LC-MS/MS方法,在30min内定量测定10种水果和蔬菜(如黄瓜、葡萄等)中的所有6种手性杀菌剂对映体。样品经Fe3O4磁性粒子快速前处理,通过LC分离对映体和正离子多反应监测质谱测定。在0.10~100μg L-1的范围内观察到响应与对映体浓度之间的良好线性关系(γ=0.9965~0.9982)。水果和蔬菜的平均回收率在65%至110%之间(n=3)。对映体的检出限(LODs)和定量限(LOQs)分别为0.05~0.61μg kg-1和0.18~2.01μg kg-1。样品中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6.0%(日内,n=5)和2.5%~13.0%(日间,n=10)。“巯-烯”加成的温和反应条件有利于维持纤维素的有序立体结构,而高定向合成的产率也可以提供足够的手性配体键合量,为LC-MS/MS监测农药对映体残留量建立可靠的食品安全分析方法提供了保证。
王勇,韩雨奇,卢明华[6](2019)在《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β-受体激动剂可提高动物的瘦肉率并降低动物养殖成本,但β-受体激动剂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世界多国都禁止在养殖业中非法添加β-受体激动剂,而一些非法分子为了利益在养殖环节使用β-受体激动剂,因此,有必要建立快速、准确、灵敏的分析方法用于检测β-受体激动剂。目前常见的检测方法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电化学法、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法、化学发光法、免疫分析法等,文章对上述方法在检测β-受体激动剂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的新技术进行了展望。可以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是可用于现场检测的可靠性更高、特异性更强的免疫试纸条分析与具有前处理方法简单、高度自动化等优点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王琳[7](2019)在《3种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建立及代谢产物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β-受体激动剂是与肾上腺素、苯乙醇胺类在化学结构、生理特性相似的一种化学合成物质,此种药物具有增加胴体瘦肉率,降低脂肪含量,增快禽畜生长的作用,这类药物被统称为“瘦肉精”,被广泛应用的3种典型“瘦肉精”分别是克伦特罗(Clenbuterol,CLB)、沙丁胺醇(Salbutamol,SAL)及莱克多巴胺(Ractopamine,RAC)。“瘦肉精”事件层出不穷,美国、日本、中国等诸多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β-受体激动剂禁令条例,但是依旧有诸多不法商家为谋求利益,滥用于畜牧养殖业,导致“瘦肉精”在动物体内残留量过大。据研究表明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体内代谢尤为复杂,药物的残留超标通过食物链的积累,给人体、环境均带来了不可预估的风险。现阶段,我国针对β-受体激动剂的研究较多,但是关于其残留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途径甚少,因此,本试验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对SAL、CLB、RAC在体内的代谢产物、代谢规律进行研究,以便考究在猪肉中的降解情况,并对市面上的猪肉进行采集、快筛,同时建立数据库。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采用LC-MS/MS的技术,建立测定3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的方法。确定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并用优化好色谱条件、质谱条件进行上机处理。根据试验得到沙丁胺醇在0.0100~4.000μg/mL的范围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在0.0050~4.000μg/mL的范围内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在0.999以上,在0.5、1、1.5μg/mL三个低、中、高不同添加水平下测得猪、羊、鼠组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均在85%以上,变异系数均小于10。2.研究3种β-受体激动剂在大鼠体内代谢产物以及代谢规律。按照1.2 mg/kg·bw剂量通过灌胃方式对大鼠给药,在单次给药后3、6、9、12、24 h采集大鼠肝脏、肾脏、肌肉、血样品,并在单次给药后6、12、24、36、48 h对大鼠粪便进行采集。试验结果表明,在体内主要是以原形药物进行存在,并发现少量沙丁胺醇甲基化结合物m/z 254.000[M+H]+、克伦特罗甲基化结合物m/z 293.000[M+H]+。3.不同的β-受体激动剂在同一物种不同组织之间残留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灌胃给药沙丁胺醇后3~24 h,肾脏、肝脏中的浓度先下降后迅速增加,肌肉和血浆中浓度增加、减少趋势均较为缓和,对其峰值浓度进行排序:肾脏>肝脏>血浆>肌肉;灌胃给药克伦特罗后3~24 h,肾脏、肝脏、肌肉先下降后上升,肾脏中峰值浓度最高可达13.12μg/mL,对其峰值浓度大小进行排序为:肾脏>肝脏>肌肉>血浆;给药莱克多巴胺3~24 h,肾脏在3 h的采集点即可达到峰值浓度11.42μg/mL,随后开始下降,对其峰值浓度进行排序为:肾脏>肝脏>肌肉>血浆。4.本试验还用SAL、CLB、RAC的胶体金对各市周边屠宰养殖场以及超市采集的猪肉样品进行快筛处理,建立数据库,得到3种“瘦肉精”的总检出率为26.53%。本研究为畜牧养殖中“瘦肉精”的监管提供技术手段和理论参考,对保障畜牧业产品安全、环境安全,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陈清平[8](2019)在《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β-受体激动剂是一类具有苯乙醇胺结构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支气管疾病。一系列动物实验表明在动物饲养中当β-受体激动剂用药量超过推荐治疗剂量的510倍时可提高饲料转化率,促进动物生长,因此曾被广泛滥用于动物饲养过程。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体内造成蓄积性残留,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人类食用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较高的动物源性食品后对肾脏、肝脏等器官均产生毒副作用,出现肌肉震颤、疼痛、心悸等中毒症状,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因此需要对食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进行监控,以确保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安全。目前对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研究对象多集中在畜禽类组织、毛发、尿液及饲料等方面,对水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研究甚少。检测方法存在同时测定β-受体激动剂种类少,很多禁用β-受体激动剂未纳入检测范畴,以及涉及的样品种类少等问题。因此,为实现对水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全面监管,控制违法滥用β-受体激动剂的行为,急需建立适合多种水产品样品基质及同时测定多种类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提高检测效率,为水产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监管、尤其是禁用β-受体激动剂的监管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首先以河鳗为对象,选择典型β-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妥布特罗,通过室内养殖用药实验,制备了含有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妥布特罗三种β-受体激动剂的河鳗阳性样品;利用阳性样品研究了三种β-受体激动剂在河鳗肌肉中存在的形态以及β-受体激动剂由结合态转化为游离态的方法,为β-受体激动剂在水产品中残留量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其次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开展了水产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同时检测的方法研究,通过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提取剂的筛选及净化方法的探索,最终建立了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检测种类多、适用性强等优点。最后利用建立的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对流通领域的水产品进行了筛查,考察流通领域水产品的安全性。本项目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验室养殖给药方式制备了含有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妥布特罗三种β-受体激动剂的河鳗阳性样品。三种β-受体激动剂在河鳗肌肉中主要以结合态和游离态二种形式存在,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妥布特罗在河鳗肌肉中结合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9.1%、89.0%和73.9%。(2)利用阳性样品,研究了将结合态β-受体激动剂转化为游离态β-受体激动剂的两种水解方式,包括酶解水解方式的水解温度和水解时间,酶解时酶解剂的p H及添加的酶量,盐酸酸解中盐酸的浓度等,并对不同的水解方法进行了对比,确定了最佳水解方案。最佳的水解方法及最佳水解条件为:37℃下,在0.2 mol/L乙酸铵水溶液中添加50.0μLβ-葡萄糖醛酸甙酶/芳基硫酸酯酶酶解16 h。(3)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建立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最佳仪器分析条件为:利用色谱柱CAPCELL PAK MGⅡC18(2.0mm I.D×100 mm,3μm)在5.0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含0.2%甲酸)和0.1%甲酸-乙腈流动相下采用分段梯度洗脱将18种化合物完全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扫描模式检测(ESI+),内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LOD)为0.250.50μg/kg,定量限(LOQ)为0.250.50μg/kg。18种β-受体激动剂在0.20200.00μg/L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0.991,18种β-受体激动剂在0.50μg/kg20.00μg/kg的添加水平下加标回收率为70.0%115.0%,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2.9%,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3.5%。(4)采用已建立的方法对上海、江苏养殖基地和上海、江苏、四川和拉萨流通市场上水产品进行检测,对水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现状进行了评估。检测结果显示:47个样品中3个样品中检测到β-受体激动剂,检出率为6.3%。其中河鳗样品含有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和妥布特罗3种禁用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量分别为2.10μg/kg、3.00μg/kg和2.90μg/kg;草鱼肌肉中含有莱克多巴胺0.38μg/kg;大黄鱼样品中含有克伦特罗和克仑潘特,残留量分别为1.26μg/kg、0.29μg/kg,因此需要对水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进行安全监测。
万宇平,吴小胜,贾芳芳,李静,王兆芹,杜美红,栗冠媛,李萌,何方洋[9](2019)在《一种沙丁胺醇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的研制》文中提出通过沙丁胺醇与对氨基苯甲酸反应,制备出沙丁胺醇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试剂盒对样品中沙丁胺醇的捕获量为20 ng/mL,与沙丁胺醇结构或者功能相似的竞争药物: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苯乙醇胺A、溴氯布特罗、溴布特罗、特布他林、羟甲基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妥布特罗、马喷特罗、赛布特罗、克仑潘特、奇帕特罗、喷布特罗、克仑丙罗、马布特罗、氯丙那林等17种药物进行特异性反应时,均无交叉反应。
潘胜东,叶美君,王立,陈晓红,金米聪[10](2018)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样中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残留》文中指出目的建立一种灵敏和准确地检测肉制品中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4种β2-受体激动剂残留的快速分析方法。方法肉制品经2%磷酸甲醇-水溶液(80∶20,V/V)涡旋提取10 min,离心,上清液经乙酸酸化后采用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小柱(MCX)净化,以乙腈和0. 1%(V/V)甲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在反相C18柱上进行梯度洗脱与色谱分离,以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MS/MS)进行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4种β2-受体激动剂在0. 2μg/L~100. 0μg/L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r≥0. 999 2),方法的检出限(LODs)为0. 03μg/kg~0. 08μg/kg。当加标水平为1. 0μg/kg、40. 0μg/kg和80. 0μg/kg时,肉制品中4种β2-受体激动剂的加标回收率为86. 2%~101. 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 1%~8. 3%。结论本法可用于猪肉、猪肝、牛肉和牛肝等肉制品中常见β2-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与分析。
二、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饲料中的沙丁胺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饲料中的沙丁胺醇(论文提纲范文)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第一章 绪论 |
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简介 |
1.1.1 β_2受体激动剂的理化性质 |
1.1.2 β_2受体激动剂的药学作用和毒副作用 |
1.1.2.1 药学作用 |
1.1.2.2 毒副作用 |
1.1.3 国内外监控现状 |
1.1.4 检测方法研究 |
1.2 表面等离子体生物传感器 |
1.2.1 SPR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
1.2.2 SPR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
1.2.3 SPR生物传感器在β_2-受体激动剂中的研究进展 |
1.3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二章 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仪器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溶液配制 |
2.1.4 实验所用动物和细胞 |
2.2 克伦特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2.2.1 动物免疫 |
2.2.2 细胞融合 |
2.2.3 阳性孔的筛选与克隆 |
2.2.4 腹水制备 |
2.2.5 单克隆抗体性质的鉴定 |
2.3 结果 |
2.3.1 包被抗原的工作浓度及阳性血清效价 |
2.3.2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稳定性 |
2.3.3 单抗亚类鉴定 |
2.3.4 单抗性质鉴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SPR检测克伦特罗 |
3.1 实验材料 |
3.1.1 药品与试剂 |
3.1.2 仪器与设备 |
3.1.3 相关溶液的配制 |
3.2 实验方法 |
3.2.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
3.2.2 再生条件的选择 |
3.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实验 |
3.2.4 建立标准曲线 |
3.2.5 特异性 |
3.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3.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3.2.8 SPR传感器和UPLC-MS/MS的比较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克伦特罗抗体的固定 |
3.3.2 再生条件的确定 |
3.3.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
3.3.4 标准曲线的构建 |
3.3.5 特异性 |
3.3.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3.3.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3.3.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SPR检测沙丁胺醇 |
4.1 实验材料 |
4.1.1 药品与试剂 |
4.1.2 仪器与设备 |
4.1.3 相关溶液配制 |
4.2 实验方法 |
4.2.1 抗体的固定 |
4.2.2 再生条件的确定 |
4.2.3 抗原-抗体动力学分析 |
4.2.4 标准曲线的构建 |
4.2.5 特异性分析 |
4.2.6 稳定性和重复性 |
4.2.7 准确度和精密度 |
4.2.8 SPR生物传感器和UPLC-MS/MS比较 |
4.4 小结 |
结论 |
1 制备了抗克伦特罗和抗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 |
2 建立了检测牛尿中的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的SPR直接检测法 |
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致谢 |
(2)饲料中激素类药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饲料中激素类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其危害 |
1.1 饲料中激素类药物的分类及使用状况 |
1.2 常用的饲料激素类药物及其危害 |
1.2.1 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1.2.2 生长激素 |
1.2.3 性激素 |
1.2.4 糖皮质激素 |
1.2.5 其它 |
2 饲料中激素类药物的样品前处理及分析技术 |
2.1 样品前处理技术 |
2.1.1 提取和纯化 |
2.1.2 净化和浓缩 |
2.2 分析测定技术 |
2.2.1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2.2.2 免疫分析法 |
2.2.3 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 |
2.2.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2.3 饲料激素类药物检测存在问题与研究进展 |
3 结语 |
(3)牛奶中β-受体激动剂和β-阻断剂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文献综述 |
1 引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材料 |
2.1.1 仪器 |
2.1.2 试剂与药品 |
2.1.3 样品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2.2 方法 |
2.2.1 质谱分析方法 |
2.2.2 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
2.2.3 牛奶样品的前处理方法 |
2.2.4 UPLC-MS/MS检测方法的评价 |
3 结果与分析 |
3.1 质谱条件的建立 |
3.2 液相色谱条件的建立 |
3.3 样品前处理 |
3.3.1 提取液的选择 |
3.3.2 酶解条件的优化 |
3.3.3 MCX柱净化条件建立 |
3.4 牛奶中β-受体激动剂和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残留的UPLC-MS/MS检测方法的评价 |
3.4.1 基质效应 |
3.4.2 线性关系、检出限和定量限 |
3.4.3 准确度与精密度 |
3.4.4 稳定性测定 |
4 讨论 |
4.1 质谱条件的建立 |
4.2 液相色谱条件的建立 |
4.3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建立 |
4.3.1 酶解条件的建立 |
4.3.2 提取条件的建立 |
4.4 净化条件的选择 |
4.5 基质效应的消除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
作者简介 |
(4)沙丁胺醇上转换标记磁分离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β受体激动剂概述 |
1.2 沙丁胺醇(SAL)的简介 |
1.2.1 沙丁胺醇(SAL)的理化性质 |
1.2.2 沙丁胺醇(SAL)的药理及毒理作用 |
1.2.3 沙丁胺醇(SAL)的限量标准 |
1.2.4 沙丁胺醇(SAL)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
1.3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 |
1.3.1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概述 |
1.3.2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 |
1.3.3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表面修饰 |
1.3.4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应用 |
1.4 磁性微球概述 |
1.4.1 磁性微球的性质 |
1.4.2 磁性微球的应用 |
1.5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主要实验试剂药品 |
2.1.2 主要实验仪器与材料 |
2.1.3 实验所需溶液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上转换荧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
2.2.2 沙丁胺醇抗体(IgG)的纯化 |
2.2.3 沙丁胺醇包被原的制备 |
2.2.4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2.2.5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的原理 |
2.2.6 标准曲线的建立,检测限的确定和检测范围的确定 |
2.2.7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分析 |
2.2.8 肉类样品的处理方法 |
2.2.9 添加回收率的测定 |
2.2.10 LC-MS/MS和商业化ELISA试剂盒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
3 结果讨论 |
3.1 沙丁胺醇包被原和抗体的有效性验证 |
3.2 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表征 |
3.2.1 荧光光谱 |
3.2.2 透射电镜 |
3.2.3 粒径分布 |
3.2.4 傅立叶红外光谱 |
3.3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
3.3.1 感应探针中包被原添加量的初步优化 |
3.3.2 信号探针中抗体添加量的初步优化 |
3.3.3 探针中的蛋白添加量及检测体系中感应探针添加量的最终确定 |
3.3.4 反应时间的优化 |
3.3.5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检测限的确定 |
3.3.6 沙丁胺醇上转换荧光标记-磁分离免疫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分析 |
3.3.7 肉类样品处理方法的确定 |
3.3.8 样品添加回收率的测定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
4 结论 |
4.1 全文总结 |
4.2 论文的创新点 |
4.3 论文的不足之处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5)巯烯加成制备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在手性对映体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手性及手性分离 |
1.1.1 手性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1.2 手性对映体分离的方法 |
1.2 超分子主体化学与手性分离 |
1.2.1 环糊精类固定相 |
1.2.2 大环抗生素类固定相 |
1.2.3 多糖类纤维素固定相 |
1.3 固定相基质的选择 |
1.4 点击化学反应 |
1.5 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和创新性 |
1.5.1 研究的目的意义 |
1.5.2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3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性 |
第2章 制备苄基脲-β-环糊精键合相用于建立LC-MS/MS监测人尿中巯基尿酸手性标志物新方法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苄基脲乙二胺单衍生化-β-环糊精键合相的制备 |
2.2.2.1 苄基脲单衍生化-β-环糊精手性柱的制备 |
2.2.2.2 巯丙基硅胶的制备 |
2.2.2.3 苄基脲-β-环糊精键合相(BzCDP)的制备 |
2.2.3 仪器分析 |
2.2.4 标准溶液配制 |
2.2.5 样品提取与净化 |
2.2.6 方法验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苄基脲-β-环糊精固定相的制备方法和结构表征 |
2.3.2 PMA和BMA手性分析条件的选择 |
2.3.2.1 有机相含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2.3.2.2 流动相pH值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2.3.2.3 柱温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
2.3.3 优化色谱条件 |
2.3.4 质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
2.3.5 优化样品前处理 |
2.3.6 方法确认 |
2.3.6.1 线性回归和最低检出限 |
2.3.6.2 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 |
2.3.6.3 BzCDP制备方法的重现性 |
2.3.6.4 基质效应 |
2.3.7 实际尿样分析 |
2.4 结论 |
第3章 苄基苯乙醇胺-β-环糊精键合相的制备及其“多模式”手性色谱性能研究与应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S(-)-苄基苯乙醇胺-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BzCSP)的合成 |
3.2.3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
3.2.4 结构表征 |
3.2.5 仪器分析 |
3.2.5.1 液相色谱对手性分子的分离评价 |
3.2.5.2 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定量分析条件 |
3.2.6 果蔬样品前处理方法 |
3.2.7 方法验证和CSP分离能力的评价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固定相的表征 |
3.3.2 不同类型对映体在多模式下的分离评价 |
3.3.3 对实际样品中的手性对映体手性分离应用 |
3.3.3.1 标准曲线与检出限 |
3.3.3.2 准确度、精密度与稳定性测试 |
3.3.3.3 实际样品分析 |
3.4 结论 |
第4章 制备替考拉宁键合相用于建立LC-MS/MS测定肉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对映体新方法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替考拉宁大环抗生素手性固定相的合成 |
4.2.3 仪器参数 |
4.2.4 标准溶液与工作溶液的配制 |
4.2.5 样品的提取和净化 |
4.2.6 方法验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替考拉宁的巯烯加成键合方法 |
4.3.2 固定相的表征 |
4.3.3 键合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4.3.4 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手性分析条件的选择 |
4.3.4.1 手性分离模式的选择 |
4.3.4.2 甲酸铵用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4.3.4.3 有机溶剂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4.3.4.4 乙酸用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4.3.4.5 柱温对手性拆分的影响 |
4.3.5 质谱分析条件的选择 |
4.3.6 优化样品制备 |
4.3.7 方法确认 |
4.3.7.1 线性回归和最低检测限 |
4.3.7.2 基质效应 |
4.3.7.3 准确度、精密度和稳定性测试 |
4.3.8 方法应用 |
4.4 结论 |
第5章 制备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化纤维素键合相用于建立LC-MS/MS测定手性杀菌剂对映体新方法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化纤维素键合手性固定相(CELCSPs)的合成 |
5.2.3 表征 |
5.2.4 色谱和质谱条件 |
5.2.5 样品提取和净化 |
5.2.6 分析方法的确认和CSP分离能力的评价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纤维素的衍生化和巯-烯加成键合反应 |
5.3.2 配体与固定相的基本结构表征 |
5.3.2.1 配体DCLCEL的1HNMR谱分析 |
5.3.2.2 配体DCLCEL的红外光谱分析 |
5.3.3 CELCSP对农药手性分离的评价 |
5.3.3.1 流动相的组成对手性分离度的影响 |
5.3.3.2 键合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5.3.3.3 手性农药结构对分离的影响 |
5.3.3.4 柱温和热力学参数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5.3.3.5 流速和进样量对手性分离的影响 |
5.3.3.6 MRM优化质谱检测条件 |
5.3.4 样品前处理 |
5.3.5 方法确认 |
5.3.5.1 配制标准溶液 |
5.3.5.2 回收率测试 |
5.3.5.3 方法重现性测试 |
5.3.6 实际样品分析 |
5.4 结论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写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6)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
3 电化学法 |
3.1 伏安法 |
3.2 电致化学发光法 |
3.3 石英晶体微天平法 |
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光谱法 |
5 化学发光法 |
6 免疫分析法 |
6.1 免疫层析试纸条法 |
6.2 荧光免疫法 |
6.3 酶联免疫吸附法 |
6.4 其他免疫法 |
7 展 望 |
(7)3种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建立及代谢产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 |
1 引言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 β-受体激动剂的研究概况 |
1.2.1 3种β-受体激动剂理化性质 |
1.2.2 β-受体激动剂的营养再分配作用 |
1.2.3 β-受体激动剂的毒理作用 |
1.2.4 β-受体激动剂在各国管制情况 |
1.3 研究技术的进展 |
1.4 3种β-受体激动剂代谢与残留情况研究 |
1.4.1 沙丁胺醇代谢与残留 |
1.4.2 克伦特罗代谢与残留 |
1.4.3 莱克多巴胺代谢与残留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药品与试剂 |
2.2 仪器设备 |
2.3 试剂溶液的配制 |
2.4 3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方法 |
2.4.1 前处理方法优化 |
2.4.2 色谱条件的优化 |
2.4.3 质谱条件的优化 |
2.4.4 方法学评价 |
2.5 3种β-受体激动剂的代谢产物及代谢规律 |
2.5.1 试验动物 |
2.5.2 灌胃给药方式 |
2.5.3 样品的采集 |
2.5.4 样品的前处理 |
2.5.5 色谱条件 |
2.5.6 质谱条件 |
2.5.7 3种β-受体激动剂标准品质谱分析 |
2.5.8 3种β-受体激动剂代谢产物的鉴定 |
2.5.9 3种β-受体激动剂代谢规律的研究 |
2.6 3种β-受体激动剂在猪体内残留降解情况 |
2.6.1 样品的采集 |
2.6.2 快速筛选试剂盒 |
2.6.3 样品的快速筛选 |
2.6.4 样品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仪的检测 |
3 结果与分析 |
3.1 3种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1 前处理方法的选择 |
3.1.2 色谱条件的选择 |
3.1.3 质谱条件的优化 |
3.1.4 方法学评价 |
3.1.5 小结 |
3.2 3种β-受体激动剂代谢残留研究 |
3.2.1 3种β-受体激动剂标准品质谱分析 |
3.2.2 3种β-受体激动剂代谢产物的鉴定 |
3.2.3 3种β-受体激动剂在体内的代谢规律研究 |
3.2.4 小结 |
3.3 3种β-受体激动剂在猪体中残留研究 |
3.3.1 试纸条检测限 |
3.3.2 快筛结果 |
3.3.3 检出率 |
3.3.4 小结 |
4 讨论 |
4.1 沙丁胺醇、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
4.2 沙丁胺醇、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 |
4.3 沙丁胺醇、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的在大鼠体内的代谢规律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8)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β-受体激动剂结构分类 |
1.2 β-受体激动剂的应用及危害 |
1.3 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组织中的残留限量及相关法律法规 |
1.4 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组织中的代谢规律 |
1.4.1 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反应 |
1.4.2 β-受体激动剂在动物体内的主要代谢规律 |
1.5 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技术概述 |
1.5.1 免疫分析方法 |
1.5.1.1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
1.5.1.2 酶联免疫法 |
1.5.2 仪器分析法 |
1.5.2.1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 |
1.5.2.2 液相/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UPLC-MS) |
1.5.2.3 毛细管电泳法(CE) |
1.5.3 其它检测方法 |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二章 典型β-受体激动剂阳性样品的制备及其水解条件的研究 |
2.1 前言 |
2.2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
2.2.1 仪器设备 |
2.2.2 标准品及其配制 |
2.2.3 试剂及其配制 |
2.2.4 实验材料 |
2.3 仪器分析条件 |
2.3.1 色谱条件 |
2.3.2 质谱条件 |
2.4 实验方案 |
2.4.1 河鳗阳性样本的制备 |
2.4.1.1 实验对象与养殖条件 |
2.4.1.2 预实验方案 |
2.4.1.3 正式实验方案 |
2.4.2 河鳗肌肉中典型β-受体激动剂的结合态和游离态的含量测定 |
2.4.2.1 河鳗肌肉中典型β-受体激动剂的提取与含量测定 |
2.4.2.2 β-受体激动剂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液的配制 |
2.4.3 酶解和酸解条件的优化 |
2.4.3.1 酶解条件的优化 |
2.4.3.2 酸解条件的优化 |
2.4.3.3 样品前处理方法 |
2.5 实验结果与讨论 |
2.5.1 河鳗肌肉中典型β-受体激动剂的含量 |
2.5.1.1 预实验结果 |
2.5.1.2 正式实验结果 |
2.5.2 河鳗肌肉中典型β-受体激动剂存在形态的含量 |
2.5.3 酶解水解条件的优化结果 |
2.5.3.1 酶解溶液pH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2.5.3.2 酶用量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2.5.3.3 酶解温度和酶解的时间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2.5.4 酸解条件的研究 |
2.5.4.1 盐酸浓度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2.5.4.2 盐酸水解温度和时间对水解效率的影响 |
2.5.5 酶解和酸解条件分析 |
2.6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多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的建立 |
3.1 前言 |
3.2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
3.2.1 仪器设备 |
3.2.2 标准品与试剂 |
3.2.2.1 标准品 |
3.2.2.2 试剂 |
3.2.2.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3.2.3 实验材料 |
3.3 实验方案 |
3.3.1 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器分析条件的建立. |
3.3.1.1 质谱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 |
3.3.1.2 超高压液相色谱仪器分析条件的优化 |
3.3.2 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提取方法的研究 |
3.3.2.1 提取与净化方法 |
3.3.2.2 复溶液及针式滤膜的选择 |
3.3.2.3 定量方法 |
3.3.2.4 方法有效性评价 |
3.4 结果分析与讨论 |
3.4.1 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器分析条件 |
3.4.1.1 质谱分析条件 |
3.4.1.2 液相色谱分析条件 |
3.4.1.3 最佳仪器分析条件 |
3.4.2 建立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提取方法 |
3.4.2.1 水解方式的选择 |
3.4.2.2 净化方式的研究 |
3.4.2.3 固相萃取柱的选择 |
3.4.2.4 复溶溶液的优化 |
3.4.2.5 针式滤膜的选择 |
3.4.2.6 最佳样品前处理方法 |
3.4.3 定量方法的研究 |
3.4.3.1 基质效应的研究 |
3.4.3.2 同位素内标物的确定 |
3.4.4 方法有效性评价 |
3.4.4.1 方法线性范围及检测限、定量限 |
3.4.4.2 方法回收率与精密度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水产品中β-受体激动剂残留筛查 |
4.1 前言 |
4.2 仪器设备与实验材料 |
4.2.1 仪器设备 |
4.2.2 试剂与材料 |
4.2.3 样品来源 |
4.2.4 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的检测 |
4.3 结果分析与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9)一种沙丁胺醇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方法 |
1.3.1 制备抗原。 |
1.3.1.1 半抗原的制备。 |
1.3.1.2 免疫原的制备。 |
1.3.2 制备单克隆抗体、偶联单抗的磁珠。 |
1.3.3 试剂盒对样本中沙丁胺醇的分离富集方法。 |
1.3.3.1 取溶于偶联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磁珠复溶液0.1 mL于10 mL离心管中, 用5 mL去离子水润洗磁珠1~2次, 将离心管在磁铁上静置2~3 min, 确保磁珠全部吸附在磁铁上, 每次用磁铁分离磁珠和洗液。 |
1.3.3.2 将尿液样本5mL加入到装有润洗好的偶联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磁珠的10 mL离心管中, 混匀, 室温下反应20 min, 或者将动物组织样本用均质器均质后, 称取5.0样本至样本瓶中, 分别加入1.5 g氯化钠、20 mL 50%甲醇溶液, 用涡旋仪涡旋5 min, 室温下3 000 r/min离心5 min, 吸取5 mL离心上清液, 加入5mL去离子水, 混匀, 吸取离心上清液与去离子水的混合液5 mL与偶联沙丁胺醇单克隆抗体的磁珠混匀, 在室温下反应20 min。 |
1.3.3.3 反应完成后, 用磁铁分离磁珠, 用5 mL去离子水清洗磁珠, 清洗2次。 |
1.3.3.4 将1 mL甲醇加入到装有经过步骤 (3) 清洗过的磁珠的10 mL离心管中, 混匀, 静置1 min, 用磁铁分离磁珠, 回收甲醇溶液, 用于检测分析。 |
1.3.4 试剂盒的捕获量和回收率测定方法。 |
1.3.5 试剂盒的特异性测定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试剂盒的捕获量 |
2.2 特异性 |
3 结论与讨论 |
(10)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样中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残留(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仪器与试剂 |
1.2 方法 |
1.2.1 标准溶液的配制 |
1.2.2 样品前处理 |
1.2.2. 1 样品提取 |
1.2.2. 2 净化 |
1.2.3 仪器条件 |
1.2.3. 1 色谱条件 |
1.2.3. 2 质谱条件 |
2 结果 |
2.1 质谱条件优化 |
2.2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
2.3 提取溶液的选择 |
2.4 样品净化方案优化 |
2.5 方法确证 |
2.6 实际样品分析 |
3 结论 |
四、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饲料中的沙丁胺醇(论文参考文献)
- [1]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直接法快速检测牛尿中克伦特罗和沙丁胺醇[D]. 孙铭雪. 烟台大学, 2021(11)
- [2]饲料中激素类药物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 朱臻怡,魏云计,何正和. 化学分析计量, 2021(01)
- [3]牛奶中β-受体激动剂和β-阻断剂类药物多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 王瑞. 安徽农业大学, 2020(04)
- [4]沙丁胺醇上转换标记磁分离荧光免疫检测方法研究[D]. 刘越. 天津科技大学, 2020(08)
- [5]巯烯加成制备液相色谱固定相及其在手性对映体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李良. 南昌大学, 2019
- [6]β-受体激动剂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 王勇,韩雨奇,卢明华. 中国畜牧兽医, 2019(08)
- [7]3种β-受体激动剂检测方法建立及代谢产物的研究[D]. 王琳. 河北农业大学, 2019(12)
- [8]水产品中18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方法的研究[D]. 陈清平.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9]一种沙丁胺醇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的研制[J]. 万宇平,吴小胜,贾芳芳,李静,王兆芹,杜美红,栗冠媛,李萌,何方洋. 安徽农业科学, 2019(03)
- [10]混合型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肉样中特布他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和克伦特罗残留[J]. 潘胜东,叶美君,王立,陈晓红,金米聪.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