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_张岩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言,类型,心理,标记,习得,词素,结构。

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文献综述

张岩[1](2019)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习得异国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心理语言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心理语言类型及其对二语习得者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动+名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类联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地道的选词。(本文来源于《中国校外教育》期刊2019年18期)

张岩[2](2019)在《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探讨了与类联接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探讨了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研究表明,类联接有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流利水平和选词的地道性。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了解到心理语言类型对二语输出的地道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民族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刘金玲,李楠[3](2011)在《标记性及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迁移从某些方面影响了二语习得。标记性作为制约迁移的重要因素对于二语习得过程的影响已经被国内的学者所广泛讨论与研究。而对于心理类型这一制约因素国内的研究却很少。根据Ellis和Kellerman提出的心理类型及标记性理论建立新的假设,有利于探究这两个迁移因素对于语言迁移的预测能力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长春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傅远碧[4](2010)在《短信语言中仿拟格的类型及其社会心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通讯工具,而手机短信也正以它独特的传播魅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人群首选的交流媒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既准确、生动地传达了人们之间的特殊感情,又折射出我们民族特有的睿智与幽默,更体现了强烈的反讽精神和狂欢气质。本文着重剖析短信语言中仿拟格的类型及其社会心理。(本文来源于《绵阳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皇宇辉[5](2009)在《语言护理的类型及其在眼科心理护理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护理改革的不断深人,新的《医疗事故条例》的实施以及患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被护理界所重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语言交流是心理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1]。语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效(本文来源于《中国实用医药》期刊2009年33期)

张岩,张广颖[6](2009)在《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学生英语动名结构词块习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词块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是语言交际中最理想的单位。重视英语词块习得有助于中国学生准确、地道、流利地掌握和使用英语。在英语动名结构词块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心理语言类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王思奇[7](2008)在《标记性理论与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一个世纪以来,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颇有争议的课题。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语言迁移作为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逐渐被研究者接受。语言迁移制约因素一直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诸多制约因素的研究中,标记性理论和心理类型被视为解释语言迁移语际影响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标记性理论和心理类型对母语迁移的影响,本文采取了学生习得某英语语言点这一横断面,试图从心理类型和标记性这两个方面对一些语言结构的迁移现象作相对静态的分析,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本文的数据均来源于哈尔滨某高校的60名在校学生,数据搜集采用了叁种方法:问卷,语法判断和作文采样。研究结果表明:1)在某一语言点上,如果目标语具有很大的心理距离,则该语言点即为学习者的困难所在。2)在某一语言点上,如果目标语比母语更具有标记性,则该语言点即为学习者的困难所在。3)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学习者学习英语不易受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影响。(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期刊2008-04-24)

张岩[8](2007)在《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动名结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探讨了中国学习者对英语类联接的习得。更确切的说,本论文探讨了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动名结构的影响。类联接融合了语法、语义和语境的优势,并且在使用中能够获得准确、地道、流利的效果。二语习得的研究表明,类联接有利于提高近似本族语的流利程度和选词的地道性。在本研究中的英语类联接具体是指动名结构。学习者在学习、使用语言中,他们所掌握的相对完备的母语对相对不完整的目的语产生影响,这个现象已经被发现很久了。许多学习者常常根据自己对母语的感知、以及感知的母语和目的语的距离,在学习英语时产生迁移。Kellerman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母语使用者对母语语义的核心性的感知可用来预测可迁移性,对迁移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者对母语和目的语之间语言距离的心理感受,即心理语言类型。本研究的受试包括,35名英语专业的研究生,36名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和36名英语专业的大叁学生。35名研究生根据自己对母语的直觉,对含有“建立”和“创造”的汉语动名词组,从边缘到核心和从抽象到具体进行了判断。72名英语专业的本科生对这些含有“建立”和“创造”的汉语动名词组的可译性进行了判断。并对含有“建立”和“创造”动名词组的30个英语句子的可接受性进行了判断。通过本研究发现:(1)可译程度的判断和对“建立”以及“创造”的核心程度的判断有相当高的相关性,由此可以断定,汉语母语使用者对动词“建立”和“创造”的核心意义的直觉可用来预测英语学习者对“建立”和“创造”的可迁移程度的判断。进一步证实了心理语言类型的存在。(2)中国学习者的可迁移性的判断即对在动名结构里“建立”的直觉不会因为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改变;但是对“创造”的直觉却因为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而改变。(3)心理语言类型对动名结构的习得在一定的范围里有影响。研究的结果对中国学生学习类联接和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学习者和教师在学习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心理语言类型对目的语选词的地道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王晶蕊[9](2006)在《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在语言迁移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虽然语言迁移长期以来一直是应用语言学,二语言习得和英语教学中颇有争议的话题,但是母语迁移被普遍认为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特征(Odlin, 1989)。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认知理论的发展,二语习得研究者对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重要性达成共识。母语迁移制约因素及其如何影响二语习得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及心理语言学家所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也就是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预测问题,制约迁移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语言迁移制约因素的研究中,标记性和心理类型被视为解释语际影响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标记性比较受关注的。然而,对于Kellerman所提出的心理类型这一制约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却很少。为了调查标记性和心理类型这两个因素对语言迁移的预测能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提出以下问题:问题一:标记性能否预测母语迁移现象?问题二:心理类型能否预测母语迁移现象?问题叁:如果能,在母语迁移过程中,标记性和心理类型之间是怎样的作用关系?本研究数据源于中国普通高校四十五名成年英语学习者。研究结果肯定了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现象的存在,并验证了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现象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同时试图解释了二者如何共同作用决定语言迁移现象的产生。数据搜集采用了四种方法:问卷,造句,翻译和语法判断。本研究选取了五个英语语言点(under, marry,be, there be, relative clause)来调查学生在使用中可能出现的母语迁移的情况。与之相对应的是五种错误类型(消极迁移): (1)语义混淆;(2)动词及物性混淆;(3)be动词误用;(4)there be结构误用;(5)关系从句误用。结果表明多数学习者对母语影响持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将求助母语知识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广泛使用。对五个英语语言点的测试结果显示学习者的中介语产出中存在大量具有汉语特征的英语结构。(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06-05-01)

周保国[10](2001)在《从可译性到可移性——一项关于心理语言类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根据心理语言类型理论 ,通过实验的方法 ,考察了汉语和英语之间词素句法“词汇”的迁移倾向。Kellerman在对荷兰语动词breken的研究中 ,证明母语使用者对本族语“语义距离”的直觉可用来预测外语学习者对词素句法“词汇”从母语向目的语的可迁移程度所作的判断。Kellerman的研究涉及荷兰语和英语 ,这两种语言是同系同族同支。本研究选择汉语和英语这两种在词型和书写形式上有本质差别的语言为实验材料 ,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的心理语言类型作了初步探索 ,并进一步证明Kellerman的结论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外语教学与研究》期刊2001年06期)

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探讨了与类联接相关的概念和范畴,探讨了心理语言类型对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研究表明,类联接有利于提高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提高二语学习者的流利水平和选词的地道性。通过研究可以帮助学习者和教师了解到心理语言类型对二语输出的地道性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参考文献

[1].张岩.“一带一路”战略下习得异国语言文化的有效途径——心理语言类型[J].中国校外教育.2019

[2].张岩.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类联接的影响[J].中国民族博览.2019

[3].刘金玲,李楠.标记性及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

[4].傅远碧.短信语言中仿拟格的类型及其社会心理[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

[5].皇宇辉.语言护理的类型及其在眼科心理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09

[6].张岩,张广颖.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学生英语动名结构词块习得的影响[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

[7].王思奇.标记性理论与心理类型对语言迁移的影响[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

[8].张岩.心理语言类型对中国大学生习得英语动名结构的影响[D].西北师范大学.2007

[9].王晶蕊.标记性和心理类型在语言迁移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6

[10].周保国.从可译性到可移性——一项关于心理语言类型的实验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论文知识图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立项课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立项课题...科研规划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科研规划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科研规划北京市教育科学“九五”规划立项重...2007年~2009年各类研究所占的比重

标签:;  ;  ;  ;  ;  ;  ;  

语言的心理类型论文_张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