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简单剪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简单,颗粒,应变,粘弹性,弹性,红血球,摩擦系数。
简单剪切论文文献综述
付新华,姜晓凤,房子钧,王若云,邓彩霞[1](2016)在《橡胶材料简单剪切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动态剪切试验方式进行应变扫描测试,表明温度是橡胶材料性能的关键因子;相同材料多次测试结果对比说明测试过程中会出现Payne效应和Mullins效应,并通过多次测试的方法消除Mullins效应的影响;根据剪切模式受力方式推导了几种超弹性本构模型公式并与单轴拉伸数据拟合结果进行了对比。(本文来源于《轮胎工业》期刊2016年10期)
范迪[2](2015)在《基于DIC技术的激光拼焊板简单剪切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生产厂商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激光拼焊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于激光拼焊板成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大多局限于极限拱顶高试验等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这些试验方法存在局限性,未能考察激光拼焊板在简单剪切条件下的变形及在大应变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关系。因此,本文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激光拼焊板在剪应力占主导的载荷下的变形及力学性能变化情况。首先,制备DP390母材的同材同厚直线焊缝激光拼焊板,并设计了一套夹具,使用设计夹具对激光拼焊板试样进行简单剪切和循环剪切试验。在试样表面变形区域划出黑色线条,并使用视频录制设备录制试验过程中试件变形区域的视频,以便后续考察试件应变分布及大小。提出一种基于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的应变测量方法,结合本文实际特点,对比并选择中值滤波和闭运算作为图像预处理和形态学运算方法。对激光拼焊板试样表面黑色条纹的细化是获取应变数据的关键,针对传统细化方法不能消除纵向干扰像素的特点,提出一种细化算法,可以有效消除纵向干扰并完整保留黑色条纹特征。将上述方法整合,编写了一套完整的算法,可以准确测量试验中的应变大小。设计并开展简单剪切及循环剪切试验,绘制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并对比不同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研究发现DP390激光拼焊板在弹性阶段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如母材,但拼焊板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强于母材。发现了循环剪切试验中出现的反向流变曲线的圆化及反向加载时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分析几组试验中不同阶段试件的应变硬化特性,循环剪切实验中的试样应变硬化指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激光拼焊板试样在循环剪切过程中越来越接近理想弹性体。(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10)
李润,张敬升,雍玉梅,汪洋,杨超[3](2015)在《数值模拟中低Reynolds数下简单剪切流流过单液滴的稳态流场(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is work presents a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steady internal, external and surface flows of a liquid sphere immersed in a simple shear flow at low and intermediate Reynolds numbers. The control volume formulation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wo-phase flow in a 3-D spherical coordinate system.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amlines for Re = 0 are closed Jeffery orbits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quid sphere, and also closed curves outside and inside the liquid sphere. However, the streamlines have intricate and non-closed structures for Re ≠ 0. The flow structure is dependent on the values of Reynolds number and interior-to-exterior viscosity ratio.(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2015年01期)
南文光,王跃社,葛渊,张超,郝芸[4](2014)在《柔性纤维简单剪切流场中的运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杆链模型,对简单剪切流场中柔性纤维进行模化;通过对有效刚度较大的纤维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结果满足Jeffery轨迹,从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还对半稀相条件下不同浓度对柔性纤维的运动特性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弯曲扭转等变形,形态上呈现出弹簧形、蛇形、缠绕形等;纤维的碰撞摩擦对纤维弯曲角有着显着的影响,但对纤维的扭转影响不大;碰撞摩擦次数增大时,纤维弯曲程度和波动幅度依次增大;半稀相条件下,纤维间的碰撞摩擦和纤维的弯曲扭转变形开始取代水动力作用,并对纤维的运动特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得纤维取向分布趋于随机状态。(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刘传奇,周公旦,孙其诚[5](2014)在《简单剪切颗粒流的本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介质由大量离散的粗颗粒聚集而成,如自然界的碎屑堆积体。颗粒动量传递通过粒间接触和力链网络进行,注定了颗粒介质具有独特的力学性质。多年来,构建颗粒流本构关系是物理、力学及应用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本文采用叁维离散单元建立了颗粒体系的简单剪切数值模型,讨论了稳定状态下(steady state),颗粒体积分数与配位数与剪切速度的关系,发现随剪切速率增加,体积分数与配位数均由大到小,而后趋手稳定数值,从受力与运动角度,分析了颗粒体系剪切起动过程先膨胀后收缩的力学机理,总结了有效摩擦系数与惯性数的关系,解释了固定体积与固定压力均满足有效摩擦系数在准静态与快速流区域与剪切速率无关,而在过渡区随剪切速率增加而增大这一现象的不同机理,为理解颗粒介质的宏观力学行为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期刊2014-08-22)
牛超,臧顺来[6](2013)在《基于反向简单剪切变形和数字散斑相关法的薄板包申格效应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简单剪切试验装置和叁维数字散斑应变测量分析系统,对SPCC冷轧钢板和AA6061铝板两种材料进行了简单剪切试验,对其包申格效应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简单剪切试验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反向加载,且能得到较大变形时的力学特性,同时散斑应变测量方法由于能够获得试样表面的整体应变场,保证了剪应变测量的准确性;两种材料在不同的预应变下,正向加载阶段剪应力-剪应变关系曲线重合性较好;且随预应变的增加,反向屈服应力增加;通过比较等向强化模型预测结果和试验测试结果,显示两种材料均存在明显包申格效应、瞬态效应,而SPCC钢板表现的更为明显永久软化效应。(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3年12期)
宋世雄,孙其诚,费明龙,金峰,张楚汉[7](2013)在《颗粒材料热力学理论在简单剪切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物质由大量离散的粗大固体颗粒聚集而成,在外界作用下可能发生准静态变形、变形局部化和破坏,直至流动,其中采用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对准静态变形和流动开展的研究较为系统,而变形局部化和破坏的研究非常薄弱.分析内部结构演化规律,建立颗粒体系非平衡态热力学,统一描述颗粒体系力学行为是重要的基础研究课题,Granular Solid Hydrodynamics(GSH)理论为该研究提供了基础.本文完善了该理论涉及的颗粒温度表达式,确定了相应参数数值;与动理学理论和离散元模拟一起对恒定体积简单剪切流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叁种方法得到的正应力与颗粒体积分数的关系,发现由于基本假设的限制,动理学理论只能适用于稀疏颗粒流,而完善后的颗粒体系热力学理论比动理学涵盖范围更广,可以从稀疏体系到密集体系.这样该理论可以连贯地描述颗粒体系准静态变形、变形局部化和破坏,直至流动的力学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期刊2013年07期)
杨丽红,邹广平,马凤飞,吴林志[8](2011)在《基于对数应变的大变形简单剪切问题应力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由对数应变描述的弹性大变形本构关系,利用该本构关系分析了弹性大变形简单剪切问题。对应张量的五种客观率,分别给出了基于变形率和对数应变的简单剪切问题应力响应。结果表明:Jaumann率对应的应力响应具有最显着的振荡现象;对应各种客观率,正应力均能保持较好的单调性,剪应力则存在不同程度的振荡趋势;张量的客观率不是导致不合理应力响应的唯一因素。(本文来源于《强度与环境》期刊2011年06期)
程小莲,杨其,罗勇,江耀贵,肖淼[9](2010)在《简单剪切对聚合物溶液PS/DINP相分离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剪切-光学显微装置在线研究了聚合物溶液聚苯乙烯(PS)/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体系在静态和简单剪切场下的浊点变化及其相结构的实时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在单向剪切场下,当PS/DINP体系中PS含量在15%以下时该体系的剪切浊点基本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而变化;当PS含量在15%以上时该体系的剪切浊点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并且不同配比下都出现一个最高相界移动,该最高相界移动随着PS含量的增加移向更高的剪切速率。此外,还发现PS/DINP近临界组成的静态相分离过程是典型的粘弹相分离。低剪切速率下的相分离过程与静态下有些相似,初期形成网络结构,并且该结构沿流动方向变形取向,但是网络结构直至实验结束也没有发生破裂,可见低剪切速率对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本文来源于《化学研究与应用》期刊2010年06期)
龚晓波[10](2009)在《在简单剪切流动中红血球和脂质体变形行为的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红血球和脂质体等无核细胞囊的研究在现代医疗中运用广泛。比如:红血球细胞膜因病毒侵袭导致性变时其氧气传输性能的变化,以及在脂质体膜表面或者内部人工构成患者需要的药物或者功能性蛋白质,通过在患者选择性部位破坏脂质体囊使得药物得以释放的药物传输系统(Dru(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09年S1期)
简单剪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轻量化技术的发展,以及汽车生产厂商对成本控制的要求,激光拼焊板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车身制造领域。目前学术界对于激光拼焊板成形性能的试验研究大多局限于极限拱顶高试验等几种常用的试验方法,这些试验方法存在局限性,未能考察激光拼焊板在简单剪切条件下的变形及在大应变范围内的应力应变关系。因此,本文通过试验方法研究激光拼焊板在剪应力占主导的载荷下的变形及力学性能变化情况。首先,制备DP390母材的同材同厚直线焊缝激光拼焊板,并设计了一套夹具,使用设计夹具对激光拼焊板试样进行简单剪切和循环剪切试验。在试样表面变形区域划出黑色线条,并使用视频录制设备录制试验过程中试件变形区域的视频,以便后续考察试件应变分布及大小。提出一种基于DIC(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的应变测量方法,结合本文实际特点,对比并选择中值滤波和闭运算作为图像预处理和形态学运算方法。对激光拼焊板试样表面黑色条纹的细化是获取应变数据的关键,针对传统细化方法不能消除纵向干扰像素的特点,提出一种细化算法,可以有效消除纵向干扰并完整保留黑色条纹特征。将上述方法整合,编写了一套完整的算法,可以准确测量试验中的应变大小。设计并开展简单剪切及循环剪切试验,绘制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分析并对比不同加载下的应力应变曲线的区别。研究发现DP390激光拼焊板在弹性阶段抵抗变形的能力不如母材,但拼焊板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强于母材。发现了循环剪切试验中出现的反向流变曲线的圆化及反向加载时屈服强度降低的现象,分析几组试验中不同阶段试件的应变硬化特性,循环剪切实验中的试样应变硬化指数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激光拼焊板试样在循环剪切过程中越来越接近理想弹性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简单剪切论文参考文献
[1].付新华,姜晓凤,房子钧,王若云,邓彩霞.橡胶材料简单剪切试验分析[J].轮胎工业.2016
[2].范迪.基于DIC技术的激光拼焊板简单剪切试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5
[3].李润,张敬升,雍玉梅,汪洋,杨超.数值模拟中低Reynolds数下简单剪切流流过单液滴的稳态流场(英文)[J].ChineseJournalofChemicalEngineering.2015
[4].南文光,王跃社,葛渊,张超,郝芸.柔性纤维简单剪切流场中的运动特性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2014
[5].刘传奇,周公旦,孙其诚.简单剪切颗粒流的本构关系[C].2014颗粒材料计算力学会议论文集.2014
[6].牛超,臧顺来.基于反向简单剪切变形和数字散斑相关法的薄板包申格效应测试[J].机械工程材料.2013
[7].宋世雄,孙其诚,费明龙,金峰,张楚汉.颗粒材料热力学理论在简单剪切流中的应用[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3
[8].杨丽红,邹广平,马凤飞,吴林志.基于对数应变的大变形简单剪切问题应力响应[J].强度与环境.2011
[9].程小莲,杨其,罗勇,江耀贵,肖淼.简单剪切对聚合物溶液PS/DINP相分离行为的影响[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0
[10].龚晓波.在简单剪切流动中红血球和脂质体变形行为的数值分析[J].医用生物力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