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摘 要]五四运动是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汇集民族伟力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启发了青年方志敏对近代中国国情和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科学认知,笃定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担当。在五四时期百家争鸣的改造中国社会思潮中,方志敏实现了由民主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的蝶变,随着五四运动深入发展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实践中方志敏得到锤炼,成长为一名谋民族复兴、民生福祉为己任的真正革命者。
[关键词]五四运动;方志敏;马克思主义;淬炼
方志敏是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卓越代表,是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在其人生短暂的36个春秋中,五四运动是一个节点。经历运动的洗礼和文化思想的熏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逐渐融入方志敏的身心,在革命实践中淬炼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毕生为民族复兴、民生幸福而呕心沥血,铸就了“爱国、创造、清贫、奉献”方志敏精神的不朽丰碑。
一、五四运动开启方志敏从“无知无识”到科学性认知
近代中国积弱积贫,落后挨打,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为了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而前赴后继。1919年爆发的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与信心”①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5月1日。。年仅20岁的方志敏正在江西弋阳高小(即叠山书院,为纪念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谢叠山而建造)读书,与学校师生响应五四爱国运动,在校园和江西弋阳县城举行集会、游行,是运动中最激进的分子,这是他革命生涯中参加的第一场政治运动。五四运动促使方志敏政治觉醒,成为他人生的转折点。
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回忆:“我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以后进了高等小学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②《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9页。
方志敏所说的“无知无识”,是指1916年方志敏进入弋阳高小之前,在家乡私塾读书,虽然天资聪颖,堪称是湖塘私塾绝顶聪明的孩儿,私塾严常星先生认为孺子可教。但老先生只是教方志敏认字、写字、背书、描字模本,讲解古文诗词的字义、文义,对近代中国是怎样沦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甚了解,也不懂得民族斗争需要动员广大劳苦群众的道理,更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意识。直到进入弋阳高小读书,“知识渐开”,接受了许多新生事物,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影响了方志敏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制作了一台实验样机,输入电压为0~120 V;输出电压为380 V,额定功率1 000 W。
Evans[54]研究提示吸烟会通过氧化应激的方式损伤黄斑区的视网膜。香烟中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的物质主要有丙烯醛、氢醌以及金属镉,并且有研究[55,56]证实这些物质参与了RPE细胞损伤。并且吸烟者血浆中的增加的烟碱和可铁宁还会激活视网膜内的磷脂酶A2,产生花生四烯酸,从而形成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等炎症因子,加重视网膜局部炎症反应,促进AMD的发展。同时,吸烟也会造成眼球内脉络膜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①慢性烟雾容易改变血液凝固动力学和纤维蛋白结构,二者相互作用易于发生局部血栓[57];②香烟可激活α-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引起脉络膜局部血流量减少。
在叠山书院读书的方志敏如饥似渴地学习新思想、新知识,阅读过《新青年》《启蒙画报》等书刊,兼收并蓄,汲取了书院谢叠山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吸收了西方文化合理内核。特别是通过列强几次对中国侵略战争的历史,方志敏在思想上有两个深刻的认识:一是认识到中西方之间发展的差距,认为中国一再战败,中华民族在封建社会天朝上国既有的地位已经完全丧失了,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挫伤;二是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认为反抗西方必须学习西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包括军事技术与工业技术、先进国家政治制度。这也是方志敏1919年上半年,弋阳高小毕业后,为什么报考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学习机械专业的最主要原因。
目前农村体育教师的年龄大约都是在40岁以上,在年龄方面有点偏大,致使体育教师在体力和精力上都有所不足,专业性也不是很强。甚至有的教师在足球体育教学示范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学阶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但是在理解层次上具有一定的偏差,假设体育教师在教学示范上出现了错误,那么就会给学生造成视觉上偏差,影响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市教育局也多次组织足球专业教师的培训,并要求培训教师能够把体育知识运用在体育教学当中,进一步地提升足球教学效果。
2.1 一般资料及手术资料 术后1年内,357例患者中,7例患者失访,剩余350例患者纳入研究。350例患者中,男274例,女76例;年龄34-83岁,平均(63.5±2.7)岁;病程 8 个月-36 个月,平均(15.3±0.5)个月;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08例,行择期治疗242例;植入支架类型:同心Partner血管内药物洗脱支架131例,爱立TIVOLI药物洗脱冠脉支架116例,Jirelird2冠脉雷帕霉素洗脱钴基合金支架103例。
五四运动是方志敏走出家乡湖塘农村所上的第一堂最具意义的政治课,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近代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1918年,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运动中,方志敏曾为表明自己爱国之心,和邵式平等进步同学立誓不用日货,将自己很不容易买来的搪瓷脸盆、牙刷、金刚石牙粉等日货用品统统砸碎抛弃或销毁,情愿没有得用,表示即便是以后生病,就算是病得要死,也决不服用日本的仁丹和清凉丸。五四运动前,年少的方志敏是以抵制日货来表达自己幼稚非理性的爱国情感。然而,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后的方志敏,经过运动的洗礼,在思想上有极大的提升。他把个人前途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结合在一起,渴望像宋朝名将岳飞,做民族英雄,读西洋史,像拿破仑叱咤风云带兵打仗,成为军事家。弋阳高小时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年轻的方志敏最富有激情的理想信念。他说:每每想到这些,有时是几夜未能入眠,设想在高小毕业后报考陆军学校,“以后一级一级地升上去,带几千兵或几万兵,打到日本去,踏平日本三岛!”①《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页。或是“从事实业,苦做苦积,哪怕是不会积到几百万几千万的家私,一齐拿出来,练海陆军,去打东洋”②《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页。。其爱国之情,犹如一个青年姑娘的初恋真纯入迷,表现出对祖国的一种深层次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爱国是方志敏不变的情怀,救国是方志敏不改的初心。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格局形成过程中,中国人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一方面,中国的知识分子在中国的经史子集中最终没能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天朝上国”的尊严一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林则徐、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洋务派搞洋务企业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0世纪初期,清政府慈禧太后推行“新政”,废除了科举制,最后,程朱理学随着清王朝的灭亡退出了官方意识形态,就连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都热衷于宣传、介绍和研究社会主义,当然梁启超的社会主义是假社会主义,实质是改良的资本主义,国人的信仰一度出现了空白。另一方面,在西方侵略中国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明,西方发展模式得到社会大多数群体的认可。“那时,求进步的中国人,只要是西方的新道理,什么书也看。向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派遣留学生之多,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国内废除科举,兴学校,好象雨后春笋,努力学习西方。”①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页。西学东进渐盛,知识分子都把注意力转向西方。通过学习西方来反抗西方,这是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五四时期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在理想信念上一个共同点。比方志敏大6岁的毛泽东曾指出“我自己在青年时期,学的也是这些东西。这些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新学,包括那时的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和中国封建主义的文化即所谓旧学是对立的。学了这些新学的人们,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产生了一种信心,认为这些很可以救中国,除了旧学派,新学派自己表示怀疑的很少。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那时的外国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是进步的,它们成功地建设了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②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9—1470页。。
二、五四运动催化方志敏“渐渐地长大”,实现思想蝶变
一是深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求学阶段的方志敏因为常常遇列强欺侮中国人难堪之事,对西方文化的信仰发生了动摇,而“渐渐长大了”。在省城南昌读书期间,方志敏走在大街上总是看到洋传教士“自认为文明人,认为我们为野蛮人,他们是优种;他们昂首阔步,带着一种藐视中国人、不屑与中国人为伍的神气,总会引起我心里的愤愤不平”①《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21-122页。。1921年9月,方志敏到在九江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南伟烈学校读书,也经常看到九江外国租界,外国人有治外法权,长江上许多外国兵舰自由行驶和随意停泊,教会学校口口声声说“平等博爱”,但中国的教员工资只有外国教员的十分之一。1922年7月,方志敏失学去上海找工作时,约同学一起去法国租界游公园,看见公园门口挂着侮辱中国人人格尊严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8月份,从上海回到江西途中,在长江日本轮船上,亲眼目睹一个日本鬼子指挥着六个打手毒打和侮辱三个衣服褴褛躲在货舱未买票的中国人。……等等,在这些事情的刺激下,方志敏认识到自己热衷学习的这位西方老师总是打脸中国学生,在思想上对西方“文明”产生了质疑。认识到基督教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文化侵略的精神鸦片,它教人们相信上帝,麻醉中国人的头脑,消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和阶级觉悟,使中国人民逆来顺受,实行不抵抗主义。指出基督教教你“有人打你的左脸,你的右脸也给他打;有人脱你的外衣,你的内衣也给他脱”,《新旧圣约》全是迷信的神话,与现代科学相反,神父、传教士都是帝国主义派来深入中国各地的侦探和鹰犬。他们在中国办学校和医院,施以小恩小惠,同样是假仁假义。显然,方志敏对帝国主义认识由感性而更加理性,那时的方志敏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却初步地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揭露了帝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本质。
五四运动是方志敏政治觉醒和走上革命道路的历史起点,使方志敏成为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方志敏胸怀救国救民鸿鹄之志,走出湖塘、走出弋阳,踏上了拯救危难祖国的寻路之旅。
当五四运动波及到弋阳高小时,方志敏参加了这一爱国运动,听着爱国青年教师俞谟慷慨激昂的爱国演讲,历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北洋军阀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灭亡中国“二十一条”条款及危害,了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一己私利,不顾人民的死活瓜分世界的史实,五四前北洋军阀政府以战胜国资格参加所谓奠定战后和平的巴黎和会,结果在大国的操纵下,牺牲中国的利益,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利拱手送给日本帝国主义弱国外交……方志敏心里愤激到了极点,恨不得把北洋军阀政府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打成肉饼,表示愿意与日本偕亡。在运动中,方志敏废寝忘食地深入街头巷尾,对群众进行爱国演讲、散发北京寄来的《告青年学生书》《告各界同胞书》等宣传品、张贴反帝标语和口号,号召人们抵制日货、誓死不做亡国奴,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
1899年出生的方志敏与五四时期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是1905年我国废除科举考试后,最早一批进入新式学堂的小学生,这些20岁左右的年青知识分子有一部分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将。1916年—1919年,方志敏在弋阳高小时,学校除了开设国文、历史、地理外,还有数学、英文、自然等新课程,开始接触有启蒙思想的中外科学书籍和白话文的新小说,他阅读过的赫胥黎的《天演论》,孟德斯鸠的《法意》和严复的《辟韩》,吸收了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合理内核。1919年秋,方志敏考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选择机械科,学英语、化学、数学、应用机械、土木工程,把实现救国的抱负,寄托在学习西方工业救国方案上。但是情况没有朝着毛泽东、方志敏等进步青年预期的方向发展。尽管伟大的民主主义先行者孙中山,领导了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美式民主共和国,但正如方志敏指出“经过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以后,我是渐渐地长大了,据我所知,情形也是愈弄愈糟,没有一点好的现象”。方志敏说自己“渐渐地长大了”,主要是指五四运动后,因为方志敏个人独特的经历,见证了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割据下中国社会落后、动荡和民不聊生的乱象,认识到资本主义必然与封建主义一起进历史的博物馆,真正解决信仰的世界观问题,实现了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亘古未有的思想启蒙运动。五四时期,方志敏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危机和西方“文明”在中国的水土不服,理性甄别各种思潮,最后选择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实现了思想上的蝶变。
二是五四运动后,方志敏根据亲身经历和对中国社会深入观察研究,认识到资本主义“文明”在中国水土不服,而“渐渐长大了”。通过家乡弋阳九区人民黑暗生活,深刻认识到“辛亥革命,只是做到了推翻满清,变帝制为共和一些政治上表面的改革”②《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不过去掉一个溥仪,换上另一个统治代表袁世凯而已,贪官污吏照旧压榨民众,土豪劣绅照旧横行乡里,政治上玩弄光怪离奇的把戏,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数不胜数,帝国主义各种洋货侵入农村,农民遭受重租重利的盘剥,生活水平日渐低下,受饥挨冻,甚至不能生存。他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并且通过五四运动加深了对工农力量认识。方志敏指出“辛亥革命的方法和手段,也只注重在清军和会党中活动,在广大被压迫的工农劳苦群众中,就根本没有怎样注意,没有做过什么工作……乡村中的工农群众,看不出这次革命与本身利益有一点什么关系,对于这次革命,只是袖手旁观。”①《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5页。因此,没有雄厚的群众力量的帮助,到五四运动发生时,中国社会也没有过任何新的改革,对北洋军阀统治底下的广大人民,深表同情。1922年,方志敏所写的白话诗《哭声》一文,完全站在工农群众阶级立场上,表达自己“为家庭虑,为求学虑,更为无产而可怜的兄弟们虑,万虑丛集于心,怎不令人呕血”思想。
为开民智,促民醒,改造中国社会,1921年6月,方志敏加入江西改造社,改造社的宗旨就是“变黑暗的旧江西,为光明的新江西”,出版《新江西》杂志。在江西改造社,方志敏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团结了江西一批志同道合的先进分子,其中包括“江西三杰”(赵醒侬、袁玉冰、方志敏)中的袁玉冰,赣东北的“方(志敏)邵(式平)黄(黄道)”中的黄道。虽然“社员的思想信仰,并不一致,袁、黄和我几个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信徒;另有几个人,相信无政府主义,其余的人,简直是动摇不定,无一定的信仰。”④《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三、五四运动淬炼方志敏成为真正的革命者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政治运动,它“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和革命斗争登上舞台创造了条件”②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9年4月30日。。在中国革命史上,方志敏是五四风云时期一代知识分子传承五四爱国精神的光辉典范,是民族的精英。历经五四运动,方志敏人生精彩纷呈,接受并宣传马克思主义,知行合一,组织各种运动,逐渐成为江西进步青年的核心,殚精竭虑探索救国救民新路。
早在1919年下半年,方志敏一进入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就广泛地涉猎各种新思想,经常浏览《新青年》《东方杂志》《民国日报》等许多反映新思潮、新科学的进步书籍,组织“甲工剧社”,自编自演《旧婚姻制度下的牺牲者》《走出家庭》《何只他二人苦》等现代文明戏,反对旧制度、旧思想。成立学生自治会,被推选为主席,组织和领导血性青年学生,反对腐败教育,改革学校体制,要求撤换“饭桶教员”,掀起轰轰烈烈的“驱逐校长赵宝鸿”风潮。虽然改良运动失败了,但“方志敏在南昌进步青年中名气更大,威望更高。他不仅成了南昌公认的学生领袖之一,也成为江西先进青年的一面旗帜”③揭晓海,章建人,胡声晓:《方志敏革命烈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页。。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广东队加时赛129:127战胜新疆队。胜利固然令人兴奋,排除胜负之外一帮年轻球员让球迷亮眼,让杜锋欣慰,这一场球见证宏远青年近卫军之成长,一场球见证宏远年轻球员可堪大用,熟悉的广东宏远队宣告回归。
五四时期文化思想发展表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国学完全失去信心,要求进行文化革命,同时,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自由”“人权”“博爱”对知识分子没有吸引力,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占据了新文化运动的高地。方志敏从西方实业救国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走苏俄道路”,思想上实现了蝶变,实际上是中国文化危机和对西方文化动摇的背景条件下,另辟蹊径的必然结果。
1921年7月,方志敏进入九江南伟烈学校读书。在这所美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里,方志敏英语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开始借助字典阅读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钻研社会主义理论。与教会学校背道而驰,方志敏不仅不传经布道,反而反对奴化教育,参加了学校非基督大同盟,在学生中发起组织“读书会”,学习《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入门》《共产主义ABC》等书籍。在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同时,他关注时事,积极参加爱国政治运动,参加九江各界召开的国民大会和反对太平洋会议的示威游行,在校园乃至社会到处发表演说。由于经常谈论和宣传社会主义,同学还给他取了一个“社会主义”的绰号。其代表作《哭声》《呕血》《狗儿的死》《同情心》等诗文中,号召国民起来改造中国社会,挽救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说“痛呀!枪弹入骨肉,真痛呀!青年人,可爱的青年人,你不援救我们还希望谁”①《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19页。,这些诗文大多也在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上发表。
1922年7月,当23岁的方志敏来到上海拜访仰慕已久的《民国日报》的创刊人,五四运动的支持者邵力子,见面时,邵先生大为吃惊,因为从以往书信交往,认为方志敏“不仅才华横溢,而且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社会和政治有相当的洞察力”②《方志敏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应该是个三十多岁以上的人,结果竟是个刚二十出头的青年。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22年7月,经过五四文化的熏陶,方志敏已经对五四运动后乱象丛生的中国政局,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在中外学说争艳、古今百家争鸣局面中明辨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方向,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政治上逐渐走向成熟。
1922年8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在上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的道路。之后,回到江西,创办南昌文化书社,任书社经理,专卖马克思主义书籍和其他革命书报,出版《青年声》周报,联络青年,发展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组织,成为江西地方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当然,方志敏也认识到,只有血性青年参加的学运而没有动员广大人民的工运、农运和兵运,在中国什么也改变不了,斗争必然会失败。1923年2—3月间,方志敏又与袁玉冰、赵醒侬等在南昌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以社会青年为中坚,吸收各校进步学生和各阶层具有民主思想的人士参加,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由于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民权运动大同盟以宣传共产主义为宗旨,遭到了地方军阀的取缔,南昌文化书社被封闭,方志敏与袁玉冰被迫离开南昌。1924年3月,方志敏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我的一切,直到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③《方志敏全集》,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4页。。之后,回到江西方志敏投入到江西工农革命的洪流中。
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实现了思想大解放,中华民族由被动走向主动。五四运动时期,青年方志敏从“无知无识”到“渐渐地长大”,风雨无阻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办进步刊物,创立进步团体,开展各种运动,为中共江西党团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最后淬炼成为一位真正的革命者。
张大爷的这种情况已经好几年了,也吃过一些药,但后来张大爷怕吃药有副作用就硬挺着。近日,一个老朋友来家里做客,知道了张大爷的苦恼,就提出让他在晚饭的时候尝试喝点酒,也许能有助眠的效果,理由是喝醉的人都是倒床就睡。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方志敏民本思想视野下赣东北老区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17ZK39)。
[作者简介]胡水华,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副教授;邓丽娟,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徐功献]
标签:中国论文; 江西论文; 弋阳论文; 爱国论文; 人民出版社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史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红色文化学刊》2019年第2期论文; 2017年江西社会科学规划智库项目“方志敏民本思想视野下赣东北老区精准扶贫研究”(项目编号:17ZK39)论文; 上饶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