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钢衬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屈曲,稳定性,局部,缺陷,理论,模态,论文。
钢衬壳论文文献综述
陈在铁,范钦珊,彭栋军[1](2001)在《能障法研究点铆固钢衬壳局部热屈曲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钢衬壳局部热屈曲的特点、屈曲后的模态、稳定性以及屈曲前和屈曲后的能量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得到钢衬壳在局部屈曲模态下存在最小能量模态 ,并根据结构稳定的充要条件判别该模态为钢衬壳局部屈曲后的稳定模态 ;提出了求解钢衬壳局部热屈曲温度的能障法 ,得到了钢衬壳在不同温度下的能障与温度的关系(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期刊2001年04期)
范钦珊,丁红丽,徐秉业,陈正新[2](1999)在《安全壳中钢衬壳热屈曲问题理论与实验研究(Ⅱ)──实验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钢衬壳热屈曲问题是核工程安全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但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发表得不多文中以200兆瓦核电站安全壳中钢衬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1:1模型,测得了钢衬壳热屈曲温度和应变载荷,给出了钢衬壳屈曲和初始后屈曲过程中挠度和温度关系、以及膜应变和温度关系,实验测得钢衬壳具有局域屈曲的现象,实验屈曲载荷与理论结果符合较好(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99年01期)
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3](1998)在《安全壳中钢衬壳热屈曲问题理论与实验研究(I)———理论分析部分》一文中研究指出钢衬壳热屈曲问题是核工程安全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把铆固之间的钢衬壳视为钢衬板的特殊缺陷形式,利用Koiter初始后屈曲理论分析了完善和具有初始缺陷钢衬壳的弹性热后屈曲性态给出了用挠度-温度载荷表示的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表达式和屈曲临界载荷表达式具体分析了叁种钢衬壳模型:四点铆固钢衬壳、四边固支钢衬壳和五点铆固钢衬壳给出了钢衬的初始缺陷、锚钉间距、钢衬厚度等参数对钢衬热屈曲载荷的影响结果对安全壳中钢衬壳的设计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98年05期)
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4](1997)在《钢衬壳后屈曲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两种方法分析了核电站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中的内衬壳(钢衬壳)在温度应力作用下的后屈曲问题。认为钢衬壳模型是钢衬板模型的一种特殊缺陷形式,用Koiter初始后屈曲渐近分析理论研究了钢衬壳的后屈曲问题。另外,本文从大挠度偏微分方程出发导出控制钢衬壳后屈曲的带有参数的非线性方程组,且用伪弧长法追踪其后屈曲平衡路径。文中用两种方法分析了四点铆固钢衬壳的后屈曲性态,并进行了比较。(本文来源于《计算力学学报》期刊1997年04期)
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5](1997)在《点铆固钢衬壳的热后屈曲线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用应力函数F和挠度函数W表示的钢衬壳后屈曲非线性控制方程,假设位移函数W的屈曲模态,用Galerkin方法导出带有参数T的非线性方程组,采用伪弧长法追踪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具体计算了四点铆固钢衬壳模型在完善和有初始缺陷情形下的后屈曲性态。结果表明:钢衬壳具有屈曲跳跃性和后屈曲稳定性的性态;极值屈曲临界载荷对钢衬壳的初始缺陷是敏感的,并给出了敏感度。给出了铆钉布局对屈曲临界载荷的影响。研究结果对实际工程中安全壳的设计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7年08期)
丁红丽[6](1996)在《钢衬壳弹性和塑性热屈曲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Koiter的初始后屈曲理论研究了叁种钢衬壳模型:四点铆固钢衬壳、四边固支钢衬壳和五点铆固钢衬壳在完善和有初始缺陷情形下的弹性热屈曲和后屈曲性态。给出了用挠度和温度载荷表示的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屈曲临界载荷表达式,证明了钢衬壳后屈曲的稳定性。 推导了考虑温度影响的以应力函数F和挠度函数W为变量的扁壳大挠度广义变分原理,在此基础上用非线性大挠度法得出了钢衬壳的后屈曲平衡路径。 基于Hill的分叉屈曲准则导出钢衬板的塑性分叉载荷控制方程。 模拟200MW核电站安全壳中的钢衬壳的工况条件,进行了钢衬壳热屈曲实验研究,实验值与理论值比较吻合较好。 本文研究结果对安全壳的设计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1996-11-01)
丁红丽,徐秉业[7](1996)在《具有初始缺陷钢衬壳的热后屈曲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局部铆固的核安全壳中的钢衬壳看作钢衬板的特殊缺陷形式,用 Koiter 的初始后屈曲理论研究了具有初始缺陷的四点铆固钢衬壳模型的后屈曲性态,给出了这一模型的后屈曲平衡路径表达式和屈曲临界载荷表达式,并计算了屈曲临界载荷的初始缺陷的敏感度。(本文来源于《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期刊1996-11-01)
范钦珊,傅光辉,方慕真[8](1996)在《核电站安全壳钢衬壳环的屈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电站安全壳内的钢衬在机械载荷或热载荷作用下,受到环向压力和轴向压力,过大的压力会导致钢衬的屈曲变形,进而使钢材发生局部破裂,丧失其限制放射性物质泄漏的作用。为研究锚固于核电站重要设施安全壳混凝土壁上的圆完环在环向压力作用下的屈曲问题,考虑到一般大径厚比的壳环其最大屈曲挠度大于其厚度,应用非线性大挠度壳环方程,分析了锚固钢材壳环的局部屈曲和全域屈曲的后屈曲性态,获得了完整的后屈曲平衡路径,讨论了钢衬壁厚和锚固间距对屈曲性态的影响。结果指出,增大钢衬厚度、减小锚固间距能大大提高钢衬的承载能力,且试验结果说明理论分析是可行的。(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1996年04期)
钢衬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衬壳热屈曲问题是核工程安全壳设计中的主要问题,但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章发表得不多文中以200兆瓦核电站安全壳中钢衬壳为研究对象,采用局部1:1模型,测得了钢衬壳热屈曲温度和应变载荷,给出了钢衬壳屈曲和初始后屈曲过程中挠度和温度关系、以及膜应变和温度关系,实验测得钢衬壳具有局域屈曲的现象,实验屈曲载荷与理论结果符合较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钢衬壳论文参考文献
[1].陈在铁,范钦珊,彭栋军.能障法研究点铆固钢衬壳局部热屈曲问题[J].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1
[2].范钦珊,丁红丽,徐秉业,陈正新.安全壳中钢衬壳热屈曲问题理论与实验研究(Ⅱ)──实验部分[J].力学学报.1999
[3].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安全壳中钢衬壳热屈曲问题理论与实验研究(I)———理论分析部分[J].力学学报.1998
[4].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钢衬壳后屈曲问题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1997
[5].丁红丽,范钦珊,徐秉业.点铆固钢衬壳的热后屈曲线性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
[6].丁红丽.钢衬壳弹性和塑性热屈曲问题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清华大学.1996
[7].丁红丽,徐秉业.具有初始缺陷钢衬壳的热后屈曲分析[C].第五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二卷).1996
[8].范钦珊,傅光辉,方慕真.核电站安全壳钢衬壳环的屈曲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