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连续性论文_王思程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化连续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连续性,文化,斯宾塞,苗族,华兹华斯,殷周,语境。

文化连续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思程[1](2019)在《从传世文献看殷周文化变革的自发性与连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语境中,殷周之变这个历史进程长期被掩盖,殷周之变的实质内容与实际过程皆未得到充分的讨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上古叁代的文献太少,"不足征",只能根据某种后世的历史哲学来想象,另一方面也可以归因于殷周之变事实上的历史进程本身就是自发的、连续的渐变过程,并不存在一个使人印象深刻的突破发生,所以很难对后世的历史记忆产生更显着的影响。殷周之变是种隐性的渐变这个事实本身为中国古代的历史话语忽略这场变革、建构叁代的同质性提供了条件。殷周之变事实上的自发性与连续性跟古代历史语境中叁代文化的一脉相承是可以互相参证的。(本文来源于《时代报告》期刊2019年05期)

陈同友[2](2019)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传统文化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阅读考查的一种命题趋势。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丰富,包括科普常识、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校园话题等。而其中的传统文化,涉及范围广、表现形式新,需要加以关注。考查内容例析1.馆藏文化。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而火热起来的馆藏文化进入了中考,如:(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学习指导》期刊2019年15期)

曲春景,张天一[3](2018)在《网络时代文化的断裂性和连续性:“B站”传统题材作品的“爆款”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最近两年,作为青年人视频观看聚集地的"B站"(bilibili.tv),其用户群对传统文化题材的电视剧、电视综艺、纪录片等影视作品出现了典型的"爆款"关注现象,超出了人们对"二次元"文化特点的认识。此前研究者对该群体所贴的"断裂"性标签,是在"非连续性"哲学影响下对低龄网民的一次误读,是对文化断裂性与连续性之复杂纠葛的片面理解。固然,新技术的出现造成了"网前人"和"网后人"在知识获取方式和审美方式上的巨大差异,但"断裂"不是主宰该文化的唯一特征。由传统文化绵延而来的庞大话语流,既是构成主体不可或缺的文化符码,又是把各种异质性因素裹携其中不断延伸的"他者话语",还是历年历代各类群体进行交流和思考时共享的文化资源。"B站"传统文化作品的"爆款"现象,是"差异性"表相下的文化认同,也是民族文化连续性的症候再现。以B站为代表的"二次元"文化是新语境下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挪移、征用和继承,同时,又是主流话语在微观权力中的自行在场。(本文来源于《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吴桂宁,黄文[4](2018)在《乡村文化保护中的苗族民居建造方式演变的连续性研究——以贵州省陇戛苗寨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陇戛苗寨的民居进行实地调研测绘,梳理当地居民的建筑材料、结构体系和施工技术等建造方式由传统向现代逐步演变的过程及其对民居外部形态的影响,对比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保护两种条件下建造方式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连续性和可能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名城》期刊2018年02期)

刘春娣[5](2016)在《论代际文化的冲突与克服:民族教育中的文化不连续性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民族教育的文化不连续性造成了民族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代际文化冲突,而冲突的产生又影响着民族学生的文化适应,制约其学校教育完成,因此,民族教育的发展必然不能忽略代际文化冲突克服问题。依据民族教育代际文化冲突的起源,对相关文化冲突的克服可以从加深文化理解、端正文化态度、调整文化内容、增加文化沟通等方面着手。民族教育基于文化的深层调整将有效缓解或克服代际文化冲突的负面影响,推进民族学生的现代文化适应。(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谭忠秀[6](2016)在《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传递的过程也是学习者文化适应的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到异质文化环境中求学,必然遭遇文化不连续性的冲击,引发跨文化适应困难。本研究通过对四个典型个案进行质性考察,剖析文化不连续性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生活方式、学业活动、人际交往及心理适应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对策。(本文来源于《人民论坛》期刊2016年11期)

韩德民[7](2015)在《在与文化生活世界的连续性中定位“意象”的功能和属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悠久深厚的礼文化传统、宗法社会的组织结构及自然经济的生产生活方式,从不同侧面共同塑造了中国思维的尚象品格。和近代西方美学文艺学视野中的"意象"范畴不同,其在中国承担的乃是思维的基本中介和交际的一般手段的职能。在这个文化体系中,"意象"既是主体的感怀把捉方式——从而那种抽象的逻辑演绎不为中国思想所看重,又是天地生物世界的呈现方式——从而西方思维中的纯粹物理实体在这里没有地位。中国文化与中国思维的尚象品格,赋予它以某种现代意义上的审美属性,但却并不意味着这就是超越现实实践规则之上的审美乌托邦。在这里,审美与其理解为专门性的精神活动领域,不如理解为文化和人生的某种气质禀赋。对"意象"问题的讨论,应该更多地关注其与总体文化生活世界之间的连续性,而非相反地夸大其对艺术或审美创造领域的专属性质。(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5年05期)

乔丽莎[8](2015)在《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连续性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做出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回答,主要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肃清腐朽,服务建设;承袭文化基因,主动契合时代发展;走出去,美美与共;内外相济,全面复兴。这些可以窥见中国传统文化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生存形态和发展脉络,以指导我们在正确的维度上批判、继承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02期)

李路曲[9](2013)在《政治文化变迁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政治文化理论的连续性预期是它解释政治变迁的一个基本观点,但这一观点一直受到质疑。实际上,文化变迁的连续性可能会随着变迁而改变或被调适,文化变迁的中断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的。我们可以从文化变迁的两个基本问题来分析政治文化理论的假设和连续性预期与政治变迁的关系:一是文化的连续性变化与非连续性变化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像社会革命这样的重大转型事件对政治文化变迁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影响。尽管文化主义认为人们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设计变化,但我们认为主观推动的实质性的政治和文化变迁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它是在客观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和系统的文化工程来实现的。(本文来源于《新视野》期刊2013年06期)

张哲[10](2013)在《河流之韵:诗意的流动性与文化的连续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英国与爱尔兰的诗歌精髓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在英国皇家文学会和《泰晤士报文学副刊》(The Times LiterarySupple-mennt)的支持下,英国社会科学院与伦敦大学英语研究院共同组织举办了两年一度的“文学周(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3-06-17)

文化连续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增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近年来全国各地语文中考阅读考查的一种命题趋势。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丰富,包括科普常识、时事热点、传统文化、校园话题等。而其中的传统文化,涉及范围广、表现形式新,需要加以关注。考查内容例析1.馆藏文化。在央视《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而火热起来的馆藏文化进入了中考,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化连续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思程.从传世文献看殷周文化变革的自发性与连续性[J].时代报告.2019

[2].陈同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中的传统文化考查[J].初中生学习指导.2019

[3].曲春景,张天一.网络时代文化的断裂性和连续性:“B站”传统题材作品的“爆款”现象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

[4].吴桂宁,黄文.乡村文化保护中的苗族民居建造方式演变的连续性研究——以贵州省陇戛苗寨为例[J].中国名城.2018

[5].刘春娣.论代际文化的冲突与克服:民族教育中的文化不连续性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6

[6].谭忠秀.从文化不连续性看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J].人民论坛.2016

[7].韩德民.在与文化生活世界的连续性中定位“意象”的功能和属性[J].社会科学辑刊.2015

[8].乔丽莎.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连续性探索[J].学理论.2015

[9].李路曲.政治文化变迁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J].新视野.2013

[10].张哲.河流之韵:诗意的流动性与文化的连续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鸦片战争海战博物馆外观(来源:自摄...城乡生态安全格局技术框架格雷夫斯波特兰市政厅C01片设计导则范本古镇改造前整体性状况分析(作者根据地形...立面造型设计图

标签:;  ;  ;  ;  ;  ;  ;  

文化连续性论文_王思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