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_刘芳,廖先清,周荣华,饶犇,陈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培养基,条件,芽孢,组分,液体,杆菌,曲霉。

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文献综述

刘芳,廖先清,周荣华,饶犇,陈伟[1](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BZJN1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ZJN1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ZJN1菌株最适发酵培养基为玉米粉25.0 g/L、鱼粉25.0 g/L、工业蛋白胨15.0 g/L、玉米浆5.0 g/L、碳酸钙1.0 g/L、硫酸镁0.3 g/L、磷酸二氢钾0.1 g/L。最适发酵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0、培养温度30℃、接种量4%、转速220 r/min,在此条件下,发酵液芽孢数可达9.68×10~9 CFU/mL,相比初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了约2倍。(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廖先清,刘芳,周荣华,饶犇,陈伟[2](2019)在《一株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张露,李世峰,蒋雪彬,宋杰,解玮佳[3](2019)在《矾根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筛选出适宜于矾根花粉萌发的离体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本研究以矾根‘红妆魅影’为实验材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对培养基的pH值、培养温度及培养时间进行优化,然后用正交设计试验进一步优化矾根花粉萌发的离体培养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当培养基p H 5.5、培养温度为25℃、培养时间达100 min时,萌发效率最高;对矾根‘红妆魅影’花粉萌发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蔗糖>PEG4000>硼酸>氯化钙;最优处理组合为A_3B_1C_3D_5(11),即在10%蔗糖+0 mg/L氯化钙+100 mg/L硼酸+20%PEG4000的处理组合下,矾根‘红妆魅影’的花粉平均萌发率最高达73.2%。本研究优化所得的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可为矾根属植物有关花粉活力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0期)

杨莹,庄新亚,程亮,郭青云[4](2019)在《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化出芽短梗霉菌(Aureobasidium pullulans)PA-2菌株产孢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以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为该菌的开发和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PA-2菌株发酵液中的产孢量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子优化PA-2菌株发酵培养基和最佳发酵条件,通过中心组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筛选培养基成分最佳配比;用PA-2菌株制成可湿性粉剂用于杂草藜田间防除试验。【结果】经优化后,PA-2菌株产孢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84.60 g/L、大豆粉46.35 g/L、NaCl 2.59 g/L、MgSO_40.52 g/L、KCl 0.78 g/L、K_2HPO_46.50 g/L、(NH_4)_2SO_40.52 g/L;最佳发酵条件为pH 7、温度25℃、装液量60 mL/250 mL、转速18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0 h。田间防除试验结果表明,PA-2可湿性粉剂对杂草藜的鲜重防效最高可达75.0%。【结论】优化后的培养和发酵条件可有效提高PA-2菌株的产孢量,降低发酵成本,适合发酵放大试验及相关剂型的开发研究;可采用PA-2菌株生产菌剂应用于杂草防除。(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旭彤,方释慧,邹莉,王世新,张国权[5](2019)在《大球盖菇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是目前对于大球盖菇培养基的筛选以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研究还不够深入。本研究通过测定不同母种培养基配方下大球盖菇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以及菌落生长指数,筛选出大球盖菇最适宜母种培养基;测定不同液体培养基配方下大球盖菇菌丝球的生物量,筛选出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大球盖菇菌丝球生物量为响应值,应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法对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宜大球盖菇母种生长的配方为马铃薯200 g、干稻草150 g、蔗糖20 g、玉米粉10 g、蛋白胨3 g、酵母膏2 g、维生素B1 5 mg、琼脂20 g、水1000 mL;最适宜大球盖菇液体种生长的配方为蔗糖20 g、玉米粉30 g、稻草粉15 g、蛋白胨2 g、酵母膏1 g、维生素B1 5 mg、水1000 mL (pH自然);液体菌种最佳培养条件为转速140 r/min,接种量8%,培养时间12 d,叁次平行实验得到的实际的大球盖菇菌丝球生物量平均为0.8108 g/100 mL,与预测值0.8282 g/100 mL相符。(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9期)

叶质强,冯露,王心洁,鄂松[6](2019)在《转氨酶高效表达重组工程菌的培养基及诱导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构建重组菌株PE-ATS(BL21)表达可催化底物合成西格列汀的转氨酶,采用摇瓶正交和单因素实验确定发酵培养基的最佳条件为甘油9.0 g/L,酵母粉16.0 g/L、硫酸铵4.0 g/L、氯化钠6.0 g/L、磷酸氢二钠2.0 g/L、磷酸二氢钾3.0 g/L;最佳表达条件为36℃、0.6 mmol/L IPTG诱导4 h。该条件下,摇瓶培养菌液OD600=6.63,SDS-PAGE分析显示酶表达量约占可溶蛋白总量的50%,酶活为758 U/L。(本文来源于《生物化工》期刊2019年02期)

刘金力,唐琳,陈思,董亚萍,王楠楠[7](2019)在《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碳氮源及培养条件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促进大球盖菇液体菌种扩繁,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菌体培养的碳源、氮源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通过测定大球盖菇菌丝球生物量指标,研究不同碳氮源和不同培养条件对大球盖菇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最适培养基为葡萄糖20 g·L~(-1),玉米粉10 g·L~(-1),麸皮5 g·L~(-1),KH_2PO_(4 )3 g·L~(-1),MgSO_(4 )0.2 g·L~(-1)。优化后,大球盖菇菌丝体生物量增加了174%,最佳培养条件是pH6,转速120 r·min~(-1)及培养温度25℃。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可以显着促进大球盖菇菌丝的生长。(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李亮(lormoua,KIATOUKOSIN)[8](2019)在《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多糖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归(Angelica sinensis),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广泛,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当归具有活血补血、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生物活性,其临床应用价值极高。植物中的内生真菌分布广、种类多,许多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胞外多糖是由微生物细胞产生并分泌到培养基中的一种多糖,研究当归内生真菌胞外多糖的基本特性将对当归在医药业的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本文从当归中分离得到内生真菌,采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当归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分,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当归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对当归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研究了其抗氧化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从当归的根中分离得到了内生真菌F1,从菌落形态、显微特征和系统发育树结构等方面分析,最终鉴定其为链格孢属内生真菌(Alternaria.tenuissima)。2.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以胞外多糖产量为指标,优化了当归链格孢属F1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的培养基组分。结果显示,各因素对当归链格孢属F1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甘露糖>酵母提取物>镁离子>VC。优化得到了当归内生真菌超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配方:甘露糖8%、酵母提取物2%、镁离子0.04%、VC 0.005%。在优化的培养基配方下,胞外多糖平均含量为2.5657mg/mL,接近于预测值,表明优化得到的最佳培养基配方有效可行。3.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的方法,以胞外多糖产量为响应值,优化了当归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的发酵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当归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发酵温度>pH>接种量>发酵时间。优化得到的当归内生真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5天,初始pH=7,接种量3%。在此优化条件下,胞外多糖产量为3.32mg/mL,该值与预测值接近,表明该优化发酵工艺合理、可行。4.对当归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进行了分离纯化,并测定了其胞外多糖的基本特性。用DEAE-52纤维素柱层析和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法对胞外多糖进行纯化,纯化后的胞外多糖为非还原糖,呈黄色粉末,室温下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不含淀粉。用高效液相色谱联用多角度激光散射(HPSEC-MALLS)测得胞外多糖的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分别为为3.246×104 g/mol和2.012×104 g/mol。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得纯化后的胞外多糖主要由5种不同的单糖组成,分别为D-半乳糖醛酸、鼠李糖、D-甘露糖、葡萄糖和D-半乳糖。红外光谱(FT-IR)扫描结果显示该胞外多糖是一种具有吡喃糖分析结构的糖蛋白。扫描电镜(SEM)结果显示,该胞外多糖表面粗糙,呈现多孔网络结构。热重分析和差式扫描量热分析(TGA/DSC)结果显示,该胞外多糖热稳定性好,AH=51.92 J/g。5.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当归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具有很强的羟自由基清除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和还原力,抗氧化活性较强。(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9-04-01)

康林芝,林小乔,金磊,门戈阳,刘永吉[9](2019)在《金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和条件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采用液体摇瓶培养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菌丝体生物量为主要指标,对金耳液体发酵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金耳液体发酵最适宜的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 g/100 mL,红薯粉4 g/100 mL,蛋白胨0.6 g/100 mL,磷酸二氢钾0.3 g/100 mL,硫酸镁0.15 g/100 mL,VB12 mg/100 mL;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转速160 r/min,培养基起始pH5.5,接种量为7 mL/100 mL。并进一步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正交试验结果较为稳定。研究中金耳液体培养基成分均采用食品级原料,为后续金耳发酵液健康食品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食用菌》期刊2019年02期)

宗玉梅,林巧,赵树东,杨柳炜,邓远均[10](2019)在《米曲霉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单因素实验对米曲霉3.042培养基组成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分别研究了培养基碳源含量、氮源含量、营养因子、加水量、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初始pH对米曲霉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27 g·L~(-1),硝酸钠2.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0.6 g·L~(-1),初始pH 6.5,在30℃的环境下培养72 h后,米曲霉生长得最好。(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05期)

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获得一株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NBF-129)发酵工艺,以发酵液活芽孢数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其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培养基优化结果为玉米淀粉2.0%、蚕蛹粉2.5%、酵母浸出粉1.0%、玉米浆1.0%。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 7.5,培养温度30℃,转速220 r/min。优化后的侧孢芽孢杆菌摇瓶发酵液芽孢数达到4.12×10~9 CFU/mL,较优化前的2.30×10~9 CFU/mL提高79.1%。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30 L罐发酵小试,发酵周期为35 h,发酵液芽孢数为3.96×10~9 CFU/mL,发酵液离心浓缩后菌浆冷冻干燥,得到原粉芽孢数为6.70×10~(10) CFU/g。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参考文献

[1].刘芳,廖先清,周荣华,饶犇,陈伟.枯草芽孢杆菌BZJN1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9

[2].廖先清,刘芳,周荣华,饶犇,陈伟.一株侧孢芽孢杆菌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的优化[J].湖北农业科学.2019

[3].张露,李世峰,蒋雪彬,宋杰,解玮佳.矾根花粉离体萌发培养基组分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杨莹,庄新亚,程亮,郭青云.出芽短梗霉菌PA-2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J].南方农业学报.2019

[5].王旭彤,方释慧,邹莉,王世新,张国权.大球盖菇培养基的筛选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9

[6].叶质强,冯露,王心洁,鄂松.转氨酶高效表达重组工程菌的培养基及诱导条件优化[J].生物化工.2019

[7].刘金力,唐琳,陈思,董亚萍,王楠楠.大球盖菇液体菌种培养基碳氮源及培养条件的优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

[8].李亮(lormoua,KIATOUKOSIN).内生真菌链格孢属F1产胞外多糖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多糖特性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9

[9].康林芝,林小乔,金磊,门戈阳,刘永吉.金耳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和条件优化研究[J].食用菌.2019

[10].宗玉梅,林巧,赵树东,杨柳炜,邓远均.米曲霉培养条件及培养基配方优化的研究[J].现代食品.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不定芽诱导的...研究路线图无菌培养基对荧光强度测定的干扰和TL01在YMG和IND条件下共同的差...培养基与优化培养基条件下5L发...1 对照和优化培养基条件下超高浓...

标签:;  ;  ;  ;  ;  ;  ;  

优化培养基条件论文_刘芳,廖先清,周荣华,饶犇,陈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