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松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阻力,气压,测试,牵引力,载荷,耐磨性,球墨铸铁。
深松铲论文文献综述
任月鸥,田巍,朱晓刚,于聪梅[1](2019)在《基于离散元软件的大豆垄上深松铲仿真试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合理优化大豆垄上深松铲的作业性能和作业效果,对传统大豆垄上圆弧式深松铲进行理论分析,通过分析深松铲正常作业时的耕作阻力以及对土壤的作用确定深松铲结构参数,并借助计算机离散元软件对深松铲进行仿真试验,研究深松铲结构参数对于其耕作阻力及土壤扰动面积的影响,从而优化深松铲结构。理论分析得到深松铲切削角范围为30°~60°,入土角范围为19°~23°。2因素5水平正交旋转组合离散元仿真试验得到:影响深松铲耕作阻力的主次因素为切削角、入土角;影响深松铲土壤扰动面积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深松铲切削角、入土角;理论上当深松铲切削角34.39°、入土角20.24°时,耕作阻力为804.799 N,扰动面积为418.42 mm~2。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深松铲与理论值相比,耕作阻力增加7.92%,土壤扰动面积增加7.54%,均与理论值偏差较小,仿真优化结果可靠。优化后的深松铲作业性能与作业效果优良,为大豆垄上深松铲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侯泽华[2](2019)在《气吹式深松机牵引力测试及深松铲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松打破了长期耕作所形成的坚实犁地层,有效调节土壤的固、液、气叁项比。同时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增强了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现存的深松机械普遍具有牵引阻力大、耗能高、深松深度浅、深松幅度窄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气吹式深松减阻原理对深松铲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深松铲叁维模型;进行田间牵引力测试,获取试验参数;对深松铲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全面对比深松前后效果。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气吹深松原理,为气吹式深松机减阻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对气吹式深松铲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深松铲叁维模型。(2)进行牵引力田间测试试验,试验选取拖拉机平均前进速度、加压状态、深松深度叁个因素,以气吹式深松机牵引阻力作为评价指标。试验表明:随着拖拉机平均前进速度的增加,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4m/s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24.86kN。随着加压压强增大,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气压达到4MPa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29.14kN。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大,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深松深度为45cm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33.23kN。(3)通过对深松机牵引力测试,确定深松铲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对气吹式深松铲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取等效应变、应力以及总变形云图,同时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获取气吹式深松铲的前六阶振型。静动力学分析得出:气吹式深松铲主变形发生在深松铲柄固定连接板左端第一个螺纹口处,最大位移变形值为11.47×10-1mm,应力点集中在深松铲铲头处。动力学分析得出:前六阶振型的主变形发生在深松铲铲头以及铲柄处。因此长期工作会导致深松铲磨损甚至变形,同时也会影响到气吹式深松机的使用寿命。针对此类问题,将深松铲的喷射高压气体的开口方向改为垂直喷气,同时改变铲面受力面积以及深松铲的入土角度,设计出翼型深松铲叁维模型。(4)通过比对深松前后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得出:由于土壤处于冻融期本身容重就很低,所以深松作业前后土壤容重变化不明显,土壤含水率有明显提升。通过获取这些数据为气吹式深松机、深松铲优化设计指明方向。(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闫勇[3](2019)在《深松铲尖表面激光熔覆强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机深松铲尖是农机耕种作业主要的部件,在作业的过程中深松铲尖受到土壤、沙石、植物根茎等强烈的摩擦磨损及较大力量的冲击,这样就使深松铲尖很快失效,这样不仅影响作业效率及效果,而且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目前,国内外对于农机深松铲尖的表面耐磨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先进的激光熔覆技术在深松铲尖表面熔覆高性能的耐磨镍基合金材料以提高其使用寿命。本文选用深松铲尖常用的65Mn钢为基材,选用干燥的镍基合金粉末通过高能量激光照射冶金结合成镍基合金耐磨层。讨论了激光熔覆工艺多个参数中的叁个影响涂层质量较大的参数:激光功率、扫面速度、离焦量对镍基合金熔覆层的组织及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熔覆层的耐摩擦磨损性能为指标,对试验中的叁个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计、XRD衍射仪、扫描电镜及摩擦磨损实验台分析了激光熔覆层的显微组织、物相、横截面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最后进行田间作业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影响熔覆层耐磨性的叁个参数的主次顺序是离焦量>扫描速度>激光功率,试验得出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为激光功率:6000W,离焦量370mm,扫描速度550mm/min。(2)扫描电镜扫描截面可知冶金结合良好,结合部位组织致密均匀,没有气孔及裂纹等缺陷,测试两者的硬度表明镍基合金熔覆层的平均硬度达到856.5Hv_(0.1)大于65Mn钢平均硬度280Hv_(0.1)。熔覆层物相CrB、M_7C_3、M_(23)C_6、Ni_3Si等物相。田间试验表明:通过优化后的正交实验参数熔覆的深松铲尖摩擦磨损性能显着提高。通过试验表明:熔覆后深松铲尖较其它深松铲摩擦磨损性能有显着提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于海洋[4](2019)在《不同材质组分对深松铲铲尖耐磨性影响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农业发展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模式的兴起,对农机触土部件耐磨性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每年因为磨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能源损失,国内外专家对如何提高金属材料耐磨性做了大量研究。农机触土部件的耐磨性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农机触土部件的耐磨性能。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深松铲铲尖,材料是球墨铸铁,采用重新优化球墨铸铁成分的方法,以消失模铸造为技术手段,通过对金相试样的观察、硬度测量及摩擦磨损试验叁个方面进行分析,利用金相显微镜、维氏硬度测量仪、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台等设备,探究不同元素对球墨铸铁深松铲铲尖性能的影响。通过试验研究,本文得出结果如下:(1)结合深松铲铲尖实际工作情况,确定铲尖磨损为磨料磨损。了解铲尖实际工况条件,对铲尖进行受力分析,得出铲尖耐磨性与铲尖顶角大小、土壤紧实度及土壤环境关系。(2)金相照片可以明确观察试样微观组织形态。石墨数量受到各种元素的影响,石墨较多,但石墨体积较小、分布不均匀,表明石墨球化不完全。球状石墨数量较少,多数处于蠕虫状石墨,主要是由于锰元素含量较少,以至于出现较多的自由渗碳体,影响石墨的形态。(3)硬度测试中,从硬度值及极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成分为3.7%C,2.2%Si,0.4%Mn的维氏硬度为481.2HV。(4)摩擦磨损是检测试样耐磨性试验,试验中摩擦系数以及磨损失重都是关键数据,从九组成分中可以看出,成分是3.7%C,2.2%Si,0.4%Mn的磨损失重为1mg,摩擦系数是0.087。通过对各种成分的铲尖进行金相照片分析及各种性能测试,得出成分为3.7%C,2.2%Si,0.4%Mn石墨化效果好,且维氏硬度是481.2HV,磨损失重是1mg,摩擦系数是0.087,最终得出铲尖的最佳成分配比3.7%C,2.2%Si,0.4%Mn。利用材料成分优化方法,提高球墨铸铁硬度,增强铲尖自身材料耐磨性,简化铲尖耐磨性工艺,生产成本低,提高实际经济效益。(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期刊2019-06-01)
张雷[5](2019)在《深松铲入土力学分析与振动减阻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深松铲入土时与土壤的力学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土壤的变形阻力是影响牵引阻力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振动减阻机理,即利用振动使土壤从无结构转变为有结构,达到减小耕作阻力、提高作业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与装备》期刊2019年03期)
王安,马跃进,赵建国,李建昌,郝建军[6](2019)在《凸圆滑切式减阻深松铲尖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功耗高的问题,基于滑切理论设计了1种具有凸圆弧形滑切刃的深松铲尖,建立了深松作业过程中,铲尖上表面滑切刃与土壤的切削模型,分析了刀片受力情况,并依据滑切产生因素,推导出刀片刃口曲线表达式。田间试验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为4.1 km/h,深松铲耕作深度为250 mm时,凸圆弧形滑切刃深松铲牵引阻力较国标深松铲的牵引阻力平均下降12.08%,达到了降低深松作业阻力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马甜[7](2019)在《深松铲工作载荷测试及载荷谱编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深松铲是深松整地联合作业机的关键部件,广泛应用于旱地农作物、甘蔗、牧草种植等作业中。目前国内各地区、各种植作物所依赖的土壤环境差异较大,深松铲的传统设计不能满足差异需求,容易引起零件的疲劳损伤和失效,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是静态领域的强度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动载荷的影响利用动载荷系数转化为静载荷增加了设计载荷的大小,但由于无法反映载荷信号的变化规律,也就无法估算因载荷的作用顺序、均幅值的大小、均幅值循环频次对零部件造成的损伤,导致设计时无法准确计算零件的强度,因此引入了动态领域的载荷谱的编制。零件的载荷谱是能反映零件工作时的受载情况,且具有统计规律性的载荷历程。载荷谱不但可以用载荷时间历程表示,还可以表现为图表、矩阵、概率分布以及频谱图等形式,本文在借鉴汽车、航空及其他工程机械领域的载荷谱研究后,设计并开展了农业机械——深松铲的载荷谱编制研究,为深松铲的设计与优化以及可靠性分析等提供数据与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工作内容和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深松铲的结构和工作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证,得出了深松铲两部分结构的理论上的受力值:铲尖部分为2467N,铲柄部分为4975N。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出了深松铲的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而确定了其结构损伤点在距离铲柄顶端85mm处。(2)基于深松铲的受力分析,确定了深松铲载荷测试总体设计方案,包括深松铲固定装置和叁点悬挂装置的改制、测点位置及应变片布片方式、整个测试系统的搭建、载荷测试试验等几个方面,最终进行了深松铲的各载荷分量的测试试验,得出了各工况的随机载荷信号。(3)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干扰噪声和误差的剔除处理,确保了载荷数据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对预处理之后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和轮次检验,确定了数据的平稳性特点,为深松铲载荷谱的编制方法和工况比例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4)运用雨流计数法进行了循环频次的统计计数,得出了深松铲载荷信号的均、幅值频次柱状图,对均、幅值—频次的概率密度函数进行参数估计,运用参数外推法将循环频次外推到10~6次,并对均幅值进行极值推断。以深度为25cm、30cm、35cm各占1/3的比例合成最终的载荷工况,得到了深松铲组合工况下各测点的二维八级载荷谱。最终运用波动中心法得出了适用于试验室加载的一维程序载荷谱,具体为:正向弯曲载荷谱、侧向弯曲载荷谱、侧向拉伸载荷谱的波动中心分别为3516MPa、30MPa、45MPa,其各自的载荷循环累积频次分别为277671次、247565次、289693次,其各自的最大幅值为8744MPa、264MPa、392MPa,将最大幅值按非等间隔法处理得到8个等级,试验室程序加载时将幅值按等级迭加在不变的波动中心上。(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刘明财,苏继龙[8](2019)在《基于南方红壤耕地气压深松铲的设计与深松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深松机在红壤耕地犁底层土壤深松阻力大、幅宽小、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气压劈裂的气压深松铲。采用CFD软件建立南方耕地红壤犁底层土壤的模型进行深松气压范围标定,并针对相同气压2 MPa下不同容重犁底层土壤的扩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壤犁底层容重1.8g/cm~3土壤的有效起劈气压范围为1.6~2.4MPa;容重1.6g/cm~3、1.8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主要沿水平方向扩散,容重1.4g/cm~3的犁底层土壤裂隙则同时沿竖直方向与水平方向扩散;容重越大的犁底层土壤,深松效果越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辛振波[9](2019)在《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翻耕、旋耕作业与农机具反复进地加剧我国农田耕地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的问题,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问题愈发严重。研究表明深松作业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大田土壤达到“虚实结合”的状态,粮食作物增产5.9-26.9%,深松整地技术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广。但深松整地作业存在作业阻力大、机具磨损严重、作业能耗高等问题。针对深松作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通过仿生、振动、表面涂层等技术手段对深松减阻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现阶段深松作业阻力大、机具易磨损的问题仍阻碍着深松技术的推广、发展与普及。本文针对现阶段深松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十叁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机艺融合的节能深松技术与装备开发)子课题(主动润滑减阻深松机理研究及装备开发2017YFD0701103-3)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化气润滑减阻深松与气助分层深施肥一体机研制2018GNC112017)为依托,以曲面深松铲为研究对象,结合农艺需求,创新一种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借助EDEM软件对曲面深松铲在作业过程与土壤的接触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到曲面深松铲作业阻力的主要来源及与土壤的主要接触面,对主要零部件进行选型,研制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并进行大田作业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本文具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1)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的分析通过对深松减阻与液体润滑减阻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农艺需求创新一种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设计加工试验样件,在不同含水率、紧实度的土壤中进行验证试验,减阻效果在9-26%间,验证该作业模式的可行性。(2)曲面深松铲润滑面的选择基于叁维扫描系统建立曲面深松铲几何模型,结合已测土壤参数与相关文献,建立曲面深松铲作业过程的离散元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作业过程中曲面深松铲阻力主要来源面与和土壤的接触面,与磨损的曲面深松铲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3)液体润滑减阻深松铲的研制结合曲面深松铲结构性能及作业环境要求,以离散元仿真结果为依据,将鲨鱼皮盾鳞菱形排列特征与盾鳞肋条尺寸特征应用于曲面深松铲润滑减阻设计中,加工润滑减阻曲面深松铲;结合曲面深松铲作业过程中与土壤的交互状态,对液体润滑输液管道进行了布局设计;并对液体润滑减阻系统及作业参数测试系统的各零部件进行了选型、加工与组装。(4)大田作业阻力对比试验与分析在济宁市兖州区分别进行了0.4 m/s、0.8 m/s与1.4 m/s叁种作业速度下润滑减阻深松铲与普通深松铲的作业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润滑减阻深松铲在多种作业速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其中在0.4 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达到13.18%,在0.8 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为10.29%、1.4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为6.50%;建立润滑介质流量在12 L/min工况下叁种作业速度的平均阻力回归模型并进行显着性检验,表明作业速度与润滑介质流量对耕作阻力均有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马跃进,王安,赵建国,郝建军,李建昌[10](2019)在《基于离散元法的凸圆刃式深松铲减阻效果仿真分析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深松作业阻力大、能耗高等问题,该文在深松铲铲尖顶部设计了一种能有效减阻降耗的凸圆刃。以安装凸圆刃的凸圆刃式深松铲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土壤模型。为提高土壤模型的准确性,选用非线性粘结弹性塑形接触模型(edinburgh elasto-plastic adhesion model,EEPA),对凸圆刃式深松铲进行耕作阻力虚拟仿真。利用插件将颗粒与深松铲接触作用力导出,分析凸圆刃式深松铲应力和形变,校验其结构强度;采用EDEM软件分析不同耕深和速度对深松耕作阻力的影响,并以国标深松铲为比较对象,分析了凸圆刃式深松铲的减阻效果;通过田间试验验证了土壤模型和凸圆刃式深松铲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国标深松铲相比,凸圆刃式深松铲耕作阻力平均降低了10.24%。仿真结果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数值误差在3%~10%,证明土壤模型基本符合土壤的力学特性,能近似代替真实的土壤环境。该研究证明了采用离散元法分析深松耕作阻力可行性,可为进一步优化深松铲结构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深松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深松打破了长期耕作所形成的坚实犁地层,有效调节土壤的固、液、气叁项比。同时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大大增强了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现存的深松机械普遍具有牵引阻力大、耗能高、深松深度浅、深松幅度窄等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气吹式深松减阻原理对深松铲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深松铲叁维模型;进行田间牵引力测试,获取试验参数;对深松铲进行静力学和动力学仿真分析;最后全面对比深松前后效果。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气吹深松原理,为气吹式深松机减阻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对气吹式深松铲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深松铲叁维模型。(2)进行牵引力田间测试试验,试验选取拖拉机平均前进速度、加压状态、深松深度叁个因素,以气吹式深松机牵引阻力作为评价指标。试验表明:随着拖拉机平均前进速度的增加,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拖拉机前进速度为0.4m/s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24.86kN。随着加压压强增大,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气压达到4MPa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29.14kN。随着深松深度的增大,气吹式深松机的牵引阻力呈现增大的趋势;当深松深度为45cm时,深松机牵引阻力为33.23kN。(3)通过对深松机牵引力测试,确定深松铲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对气吹式深松铲进行静力学分析获取等效应变、应力以及总变形云图,同时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获取气吹式深松铲的前六阶振型。静动力学分析得出:气吹式深松铲主变形发生在深松铲柄固定连接板左端第一个螺纹口处,最大位移变形值为11.47×10-1mm,应力点集中在深松铲铲头处。动力学分析得出:前六阶振型的主变形发生在深松铲铲头以及铲柄处。因此长期工作会导致深松铲磨损甚至变形,同时也会影响到气吹式深松机的使用寿命。针对此类问题,将深松铲的喷射高压气体的开口方向改为垂直喷气,同时改变铲面受力面积以及深松铲的入土角度,设计出翼型深松铲叁维模型。(4)通过比对深松前后土壤容重孔隙度、含水率得出:由于土壤处于冻融期本身容重就很低,所以深松作业前后土壤容重变化不明显,土壤含水率有明显提升。通过获取这些数据为气吹式深松机、深松铲优化设计指明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松铲论文参考文献
[1].任月鸥,田巍,朱晓刚,于聪梅.基于离散元软件的大豆垄上深松铲仿真试验分析[J].大豆科学.2019
[2].侯泽华.气吹式深松机牵引力测试及深松铲有限元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3].闫勇.深松铲尖表面激光熔覆强化试验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4].于海洋.不同材质组分对深松铲铲尖耐磨性影响的试验研究[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9
[5].张雷.深松铲入土力学分析与振动减阻机理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9
[6].王安,马跃进,赵建国,李建昌,郝建军.凸圆滑切式减阻深松铲尖设计与试验[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9
[7].马甜.深松铲工作载荷测试及载荷谱编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8].刘明财,苏继龙.基于南方红壤耕地气压深松铲的设计与深松仿真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9
[9].辛振波.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D].山东农业大学.2019
[10].马跃进,王安,赵建国,郝建军,李建昌.基于离散元法的凸圆刃式深松铲减阻效果仿真分析与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