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离子型稀土矿性质复杂,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特殊,特有的黏土矿物性质不利于稀土的化学溶浸,综合回收困难。为揭示离子型稀土矿化学溶浸影响机制,探寻溶浸过程优化调控措施,本文以江西龙南离子型稀土矿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溶浸法模拟原地溶浸工艺过程,开展化学溶浸体系各因素的影响机制及其优化调控研究。结果表明浸出剂浓度越高、流速越快,稀土的浸出率越高,而原矿含水率过大、矿层高度过高均会影响稀土的浸出效率,进而降低稀土离子的浸出率和浸出母液浓度;采用正交试验法计算分析各因素的影响效应可得出各因素的交互影响关系,形成的较佳试验条件与单因素试验结果一致,当调控浸出剂浓度为4%、浸出剂用量180 mL、矿层高度211 mm,以及浸取剂流速为2 mL/min、顶水用量为20 mL、原矿含水率5%左右,可获得浸出率和稀土浓度均较高的浸出母液(浸出率97.87%、稀土浓度2.52 g/L)。通过调控稀土化学溶浸主因素,优化溶浸过程次因数的条件控制,可实现了离子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提取,也丰富了稀土化学溶浸基础理论。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周贺鹏,胡洁,张永兵,罗仙平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化学溶浸,正交试验,优化调控
来源: 矿产综合利用 2019年03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冶金工业
单位: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省矿业工程重点试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4112),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51BAB216013)
分类号: TF845
页码: 146-151+140
总页数: 7
文件大小: 1098K
下载量: 113
相关论文文献
- [1].饱水度和再溶浸对液氮冷冻煤致裂的影响[J]. 煤炭学报 2016(S2)
- [2].微观平衡优化地浸采场溶浸范围[J]. 铀矿冶 2017(04)
- [3].溶浸采矿技术研究应用现状综述[J]. 采矿技术 2013(03)
- [4].原位溶浸采矿理论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12(03)
- [5].液氮半溶浸煤裂隙扩展试验研究[J]. 煤炭工程 2017(03)
- [6].地浸采铀井场溶浸范围的地下水动力学控制模拟研究[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5)
- [7].溶浸开采深埋藏杂卤石可行性及溶浸动力学模拟[J]. 地质学报 2010(11)
- [8].应用粒子示踪模拟技术确定地浸采铀溶浸范围[J]. 中国矿业 2015(02)
- [9].地浸矿山抽注比对溶浸范围影响研究[J]. 铀矿冶 2017(S1)
- [10].基于遗传算法的地下溶浸金属开采钻井参数优化[J]. 世界有色金属 2016(14)
- [11].氯化物型盐湖低品位钾矿溶浸开采的工艺条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5)
- [12].溶浸技术的创新和实践[J]. 世界有色金属 2012(07)
- [13].福建某稀土溶浸采矿区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分析研究[J]. 地下水 2017(05)
- [14].液氮溶浸对饱水煤裂隙扩展的影响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6(06)
- [15].溶浸法在丰山铜矿的应用探讨[J]. 采矿技术 2013(03)
- [16].修水地区碳硅泥岩型铀矿生物溶浸技术的研究[J]. 江西化工 2019(06)
- [17].浅谈细菌在溶浸采矿中的作用[J]. 科技创业家 2013(21)
- [18].钾石盐溶浸开采溶解实验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9(11)
- [19].杂卤石制备硫酸钾工艺研究[J]. 当代化工 2011(12)
- [20].混酸溶浸—硫化沉锡工艺处理ITO废料回收铟锡[J]. 中国工程科学 2009(09)
- [21].压力溶浸作用下钙芒硝盐岩力学特性基础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7)
- [22].溶浸作用下难溶盐岩力学特性弱化及细观机制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4(01)
- [23].某铀矿石多桶串联细菌溶浸试验[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12)
- [24].SZJ矿样溶浸富铀溶液的萃取试验[J]. 能源与节能 2016(01)
- [25].钙芒硝矿溶浸开采技术进展与展望[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14(03)
- [26].大浪滩低品位钾矿溶浸富钾规律研究[J]. 化工矿物与加工 2015(09)
- [27].地浸采铀中过氧化氢氧化性能研究[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3(12)
- [28].溶解应力耦合作用下钙芒硝的细观结构演化特征[J].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20(05)
- [29].浸铀微生物及其应用[J].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20(04)
- [30].金属-酶共催化溶浸绿原酸的响应曲面工艺优化研究[J]. 应用化工 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