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小麦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小麦粉,特性,面团,粒度,挥发物,粒径,面筋。
小麦粉论文文献综述
耿丽娜,余翠,赵丹丹[1](2019)在《小麦及小麦粉面筋质测定中有关问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和小麦粉中面筋含量直接影响小麦和小麦粉的品质。对小麦以及小麦粉中面筋含量进行相关探究,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提高小麦以及小麦粉中面筋含量测定的精确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23期)
胡安瑞,李伟程,李清清,朱成栋,王金星[2](2019)在《小麦粉微波杀菌技术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杀菌时间、物料量对其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越高、时间越长,小麦粉的杀菌效果越显着。经正交试验后发现,当微波功率490 W,杀菌时间60 s,物料用量9 g时,小麦粉的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最好。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微波杀菌处理过的小麦粉灭菌更彻底、效率更高,感官品质更好。(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2期)
巴瑞新,于素平,冯丽英,石翠霞,路雪蕊[3](2019)在《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粉质仪、拉伸仪、吹泡仪和面筋仪分别对56种具有代表性的小麦粉样品进行检测,研究小麦粉的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吹泡特性和面筋特性等流变学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粉质特性、拉伸特性、吹泡特性和面筋特性有些指标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关系,有些指标各自具有特异性。小麦和面粉进行品质检测时,应根据其检测目的和食品用途选择使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价,提高研究和检测效率。(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06期)
靳灿灿,温纪平,马瑞杰[4](2019)在《不同粒度小麦粉理化特性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硬度不同的3种小麦,分别通过布勒实验磨粉机、FMFQ磨粉机进行研磨,并配合电动粉筛筛分得到5种粒度范围内的小麦粉(穿过200μm留存150μm、穿过150μm留存118μm、穿过118μm留存100μm、穿过100μm留存85μm、穿过85μm,以下分别简称为A、B、C、D、E),研究粒度对小麦粉灰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降落数值、破损淀粉、菌落总数和面团的流变学特性、糊化特性以及水分分布的影响;探究不同粒度范围下小麦粉之间的品质差异及各理化指标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随着粒度的减小,小麦粉的灰分、菌落总数呈显着性下降,而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面筋指数、破损淀粉含量不断增加,降落数值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在面团流变学特性中,弱化度、吸水率先降低后增加,稳定时间、形成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先增加后降低;面团的延展度和最大拉伸阻力显着上升,而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变化。实验结果综合表明中等粒度小麦粉形成的面团筋力较强,耐揉混性较好,加工时面团的操作使用性较好。(本文来源于《食品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夏传礼,汪婷婷,汪名春[5](2019)在《添加黄秋葵粉对高筋小麦粉面团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高筋小麦粉和黄秋葵粉(添加量为0%,1%,3%,5%)为研究对象,探究黄秋葵粉对高筋小麦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水分迁移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为黄秋葵粉在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Mixolab混合实验仪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黄秋葵粉的添加量增加,混合粉的吸水率增加,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减少,糊化能力下降,回生值减小。动态流变学实验结果表明,添加黄秋葵粉的高筋小麦粉面团的粘弹性发生显着性变化,随着黄秋葵粉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储能模量(G')与损耗模量(G")均出现增加的趋势;损耗角正切值tanδ(G"/G')呈现减小的趋势。添加黄秋葵粉后,面团的弛豫时间缩短,水分子的流动性变弱,持水性增强。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果显示,面团的蜂窝状结构被破坏,部分淀粉颗粒裸露,面筋网络结构发生一定程度的断裂。(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夏传礼,汪富涛,汪名春[6](2019)在《黄秋葵粉粒径对高筋小麦粉面团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行星球磨仪将干燥的黄秋葵果荚磨制成不同粒径大小的黄秋葵粉(191μm,132μm,78μm),并将其添加到高筋小麦粉中(添加量为5%),探究不同粒径的黄秋葵粉对面团热机械学特性、流变特性、以及水分迁移的影响。Mixolab混合实验仪测试结果表明,随着黄秋葵粉的粒径的减小,混合粉的吸水率增大,面团的形成时间增加,稳定时间减少,面团的糊化能力及回生性变化不具有显着性差异。流变学测定结果表明,混合粉面团的储能模量(G')大于损耗模量(G"),且随着黄秋葵粉粒径的减小,面团的G'和G"值均增大,损耗角正切值tanδ值呈减小趋势。此外,低场核磁共振仪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粒径的减小,混合粉面团的弛豫时间增大,面团组分与水分子的结合能力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马瑞杰,温纪平[7](2019)在《小麦粉粒度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3种硬度不同的小麦,研磨筛分得到7XX/9XX、9XX/11XX、11XX/13XX、13XX/15XX、15XX-5种不同粒度的小麦粉,以此为原料制作鲜湿面条,测定鲜湿面的质构拉伸特性、水分分布、蒸煮吸水率、蒸煮损失、感官评价等进行研究对比,结果表明:小麦粉粒度达到11XX/13XX、13XX/15XX时,面条的硬度较小,弹性和咀嚼性好,感官评分较高。(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21期)
董震,伍祎,曹阳,张洪清,崔淼[8](2019)在《赤拟谷盗触角电位测量方法优化及对小麦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优化了赤拟谷盗触角电位(EAG)测量方法,用此法测试了赤拟谷盗对14种小麦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法能获得稳定、可靠的EAG数据;赤拟谷盗触角对14种小麦粉挥发物的刺激均可产生反应,雌、雄虫对这些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趋势相似。赤拟谷盗对醛类小麦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最高,对烃类小麦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引发赤拟谷盗雌雄虫最高触角电位值的前4种化合物分别是戊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雌雄虫对十四烷和2-辛烯醛的触角电位反应差异显着。解决了赤拟谷盗触角电位测试过程中触角与电极连接难的问题,为揭示赤拟谷盗的嗅觉反应特点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关二旗,庞锦玥,卞科[9](2019)在《研磨强度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麦粉加工过程中,粒度是影响小麦粉品质特性的重要因素,而研磨强度则是直接导致粒度变化的原因。首先介绍了研磨强度对小麦粉粒度、白度、灰分等加工精度指标的影响,然后阐述了研磨强度对蛋白质相关指标(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淀粉相关指标(破损淀粉含量、糊化特性、降落数值)等加工品质的影响,而后分析了研磨强度对面团流变特性(粉质)造成影响的原因,最后论述了研磨强度对面制品品质(饼干、面条、馒头)的影响,并且展望了今后小麦粉粒度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冶[10](2019)在《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强筋面包的烘焙研究是为了提升我国面包烘焙技术,笔者以超强筋小麦济麦229面粉作为主要对象,超强筋小麦济麦229是我国在21世纪的主要面包烘焙原料来源.笔者相关的研究过程中采取了四种醒发时间进行分析,并且利用5种酵母和糖用量处理、4种配粉处理,对超强筋小麦面粉的面包品质进行了评价分析。文章从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的研究背景出发,并且对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的过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得出了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研究的相关结论 ,以期促进我国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大的进步。(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1期)
小麦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小麦粉为原料,研究了微波功率、微波杀菌时间、物料量对其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功率越高、时间越长,小麦粉的杀菌效果越显着。经正交试验后发现,当微波功率490 W,杀菌时间60 s,物料用量9 g时,小麦粉的杀菌效果和感官品质最好。与传统加热技术相比,微波杀菌处理过的小麦粉灭菌更彻底、效率更高,感官品质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麦粉论文参考文献
[1].耿丽娜,余翠,赵丹丹.小麦及小麦粉面筋质测定中有关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19
[2].胡安瑞,李伟程,李清清,朱成栋,王金星.小麦粉微波杀菌技术优化[J].农产品加工.2019
[3].巴瑞新,于素平,冯丽英,石翠霞,路雪蕊.小麦粉流变学特性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研究[J].粮油食品科技.2019
[4].靳灿灿,温纪平,马瑞杰.不同粒度小麦粉理化特性的变化研究[J].食品科技.2019
[5].夏传礼,汪婷婷,汪名春.添加黄秋葵粉对高筋小麦粉面团特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夏传礼,汪富涛,汪名春.黄秋葵粉粒径对高筋小麦粉面团特性的影响[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7].马瑞杰,温纪平.小麦粉粒度对鲜湿面品质的影响[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
[8].董震,伍祎,曹阳,张洪清,崔淼.赤拟谷盗触角电位测量方法优化及对小麦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关二旗,庞锦玥,卞科.研磨强度对小麦粉品质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10].张冶.超强筋小麦粉面包烘焙技术研究[J].农家参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