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怀特海的价值理论闪烁着不朽的智慧光芒。国外学者乔治·摩根 、小约翰·B·科布、大卫·雷·格里芬、马库斯·福特、菲利浦·罗斯、约翰·B·斯宾塞、理查德·M·米勒德 、约瑟夫·D·约翰、弗朗西斯科·约瑟夫、波默罗伊、安妮仙童、彭宁·威廉·亚瑟等人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专门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现有的文献主要就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内涵、价值层级、道德价值、样式理论与感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定共识。从研究视域上看,现有文献既有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国外价值理论的对比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研究,也有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文明、文化伦理等问题研究以及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启示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推进了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同时推进了学界对各门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
关键词:怀特海;价值理论;国外;反思
价值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独立学科的新兴的哲学学科,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中国价值哲学研究也已经有70年的历史。“过程哲学”是英国哲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Whitehead A N ,1861—1947年)于 20 世纪创立的,又名“怀特海哲学”“有机哲学”。怀特海的价值理论思想贯穿其过程哲学始终,主要体现在其《科学与近代世界》《观点的冒险》《思维方式》《过程与实在》《科学与哲学论文集》中。论文中,《数学与善》和《论不朽》的主题都是涉及其价值论的。
通过多种途径对怀特海价值论相关文献进行了搜集与整理,文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图书类,包括国内外实物图书和电子图书;第二类是论文类,包括国内外学位论文类和国内外期刊、报纸论文类,以电子格式为主。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为本研究的文献检索提供了大量支持。文献搜索时间截止到2019年3月,研究工具主要为中国知网可视化分析、CiteSpace分析软件。检索途径主要是通过图书馆借阅、实体与网上书店购买、网上数据库资源(中国知网、超星发现系统、读秀学术搜索、国家图书馆、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大成老旧、Web of knowledge, JSTOR(Journal Storage)、Scopus、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
1 关于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数量统计概览
1.1 怀特海价值理论图书文献概况
以“Alfred North Whitehead’s value”为标题在读秀学术搜索上进行外文书籍检索,共检索到0本书籍,以同样英文进行全字段检索,共检索到2本书籍。因怀特海的价值理论有时被称为“过程哲学价值理论”和“有机哲学价值理论”,因此,为保证文献检索的全面性,以“Process philosophy value”为标题在进行外文书籍检索,共检索到2本书籍,其中一本《过哲哲学中的价值观念》(The concept of value in process philosophy)[1]显示为电子资料,具体内容已无从下载考证,暂不放在综述行列。以“Organic philosophy value” 为标题进行外文书籍检索,共检索到0本书籍;其他途径检索到外文书籍1本;以上述两个英文标题分别进行全字段检索,检索到英文书籍199本,但均与怀氏的价值理论无关,见表1。
表1 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图书列表
序号作者著作名称出版时间出版社1PenningtonWilliamArthurAcomparisonofselectedaspectsofthevaluetheoriesofAlfredNorthWhiteheadandPaulTillichandsomeim-plicationsforeducation(阿弗烈·诺夫·怀海德与保罗·田立克价值理论选择的对比以及对教育的一些影响)1976Mich.:UMI2RolandFaber,BrianG.HenningBeyondmetaphysics?explorationsinAlfredNorthWhitehead’slatethought(超越形而上学?对怀特海晚期思想的考察)2010electronicresource3MarcusPeterFordFord.Beyondthemodernuniversity:towardaconstruc-tivepostmodernuniversity(超越现代大学:走向建设性后现代大学)2002LibraryofCon-gressCatalog4(美)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1991上海东方出版中心5(美)菲利浦·罗斯怀特海2002中华书局6(美)大卫·雷·格里芬怀特海的另类后现代哲学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7(荷兰)扬·波尔,埃利特·贝特尔斯马等思想的想象;图说世界哲学通史2013北京大学出版社8(德)德昆西彻底的自然;物质的灵魂2015浙江大学出版社9(美)克莱顿,海因泽克有机马克思主义;生态灾难与资本主义的替代选择2015人民出版社10(美)马库斯·福特建设性后现代大学
1.2 怀特海价值理论论文文献概况
在读秀学术搜索上以“Alfred North Whitehead’s value” “value theory in Process philosophy”和“value theory in Organic philosophy”为标题进行期刊检索,查找到标题相关的外文期刊3篇,以上述检索步骤在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平台进行搜索,从231条文献记录中剔除重复和不相关的,共有2篇论文符合本论文要求。通过中国知网英文文献、Web of knowledge,Scopus、JSTOR(Journal Storage)、PQDD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等途径检索到的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的相关外文期刊文献、硕博论文15篇。因此,共检索到英文文献20篇,其中包括2篇硕博论文,18篇期刊论文。20篇英文论文的年度分布如图1所示。
图1 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英文论文年度分布折线图
如图1可见,国外最早的怀特海价值理论相关的论文发表于1937年,70年间怀特海价值理论的相关研究文献除了2003年(3篇)、2011年(5篇)和2013年(2篇)较多,其他年份均较少。从数量上可见,虽然怀特海的哲学思想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其价值理论并引起研究者的深远兴趣。
2 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进展
这类研究的书籍有3本,论文2篇。Marcus Peter Ford以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的视角而著的《超越现代大学:走向建设性后现代大学》[2]一书,其理论基础之一是怀特海的价值理论。书中作者认为怀特海哲学的核心内容就是存在就有一定的价值,从而向他人提供一定的价值。任何事物事实上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即自身的价值。这种论点使怀特海哲学的价值理论区别于早期现代二元世界观,这种观点认为只有可以思维的物质本身才有价值;也区别于后期现代派世界观的不存在内在价值之说。它也与结构主义各种流派的观点形成对比,后者倾向于否定任何形式价值存在的可能性。对怀特海而言,价值是事实的基本特性,没有价值就意味着什么也不存在。《超越形而上学?对怀特海晚期思想的考察》(Beyondmetaphysics?explorationsinAlfredNorthWhitehead’slatethought)[3],对怀特海晚期思想考察的过程中提到了其价值理论,认为怀特海的价值理论不是宇宙中心论,不是二元论,不是虚无论。它在肯定人类生活的巨大价值的同时,也没有否定非人类世界的价值。菲利浦·罗斯在《怀特海》[4]第一部分思辨哲学:方法和目的中论述了怀特海的形而上学、美学和价值。在第二部分进行了价值形而上学的论述。他认为,对怀特海来说事物具有价值,而且此事物与其他事物处于一种审美的价值关系之中,这是实存本身根本的客观条件。实存的形而上学条件是审美或价值关系的一个一般框架,即受某种“所与物”或“他物”影响的感觉关系,书中还对康德与怀特海的审美价值进行了对比。
按照相同方式对所有107个实验样本驾驶员样本一个月的营运数据进行实验,将驾驶员所有连续50 km的行程进行行为评价,并与其油耗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不同生态驾驶行为评价值对应的油耗区间如表6所示.
2.1 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内涵研究
符合本论文内容的共有3本英文书籍、6本外国学者发表的中文书籍、论文20篇。就这些文献的研究方式看,有对怀特海的价值理论与其他哲学的价值理论的对比研究、有对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进行比较的研究,也有对怀特海的诸多著作进行总结分析,进而发现怀特海的价值观、世界观的研究。就他们的研究内容来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小约翰·B·科布在《怀特海的价值理论》[5]一文中认为在怀特海看来,价值在形而上学以及伦理学和美学上为中性并认为怀氏的首要价值是“平和”。该文论述了作为主体性的内在价值、价值的分级进化(也有学者认为是等级),价值的尺度、怀特海的建议、道德价值、工具价值、纷杂的图景以及如何生活。《怀特海的另类后现代哲学》[6]一书是对怀特海作品的分析,作者以“泛经验主义”一语来总结怀特海的哲学,他认为怀特海的后现代哲学之所以“另类”,也正在于此。它的本体论以具有内在价值和内部关系的事件取代了物质实体;认为唯有那些有经验的事物才具有内在价值,每一实际实有都具有对自己的价值和对他者的价值。
这类研究的论文有2篇。斯卡夫·亚当[21]论述了怀特海摄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包括过程中的知识、价值、意义。鲍伯·麦斯里,尹航发表了《创造性转化:过程哲学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2]。
2.2 怀特海价值理论的道德价值研究
著名翻译理论家吕俊提出:“给翻译学选择理论框架时,首先应对它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清楚地知道这一学科所要完成的任务,并注意在完成这一任务中所涉及的诸多要素,以及各要素在完成任务时所起到的作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它们所遵循的规律等。”[3]以下从四个方面来论述企业外宣翻译的传播本质。
这类研究的书籍有4本,论文13篇。西方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文献也多从伦理学、美学的角度,将怀氏的理论与他人的理论进行比较。WH·马伦(WH· Mullen)[15]对比了E.S.布莱特曼与怀特海的价值理论(AcomparisonofthevaluetheoriesofE.S.BrightmanandA.N.Whitehead)。约瑟夫·D·约翰在《过程哲学中的价值观念:一种对怀特海、哈茨霍恩和佛教华严宗的检视》(Theconceptofvalueinprocessphilosophy:AnexaminationofWhitehead,Hartshorne,andHua-yenBuddhism)[16]分别对怀特海、哈茨霍恩和佛教华严宗的理论假设进行了阐释,研究了哪些过程哲学家受到他们声称拒斥的物质哲学体系的影响。作者认为三者的过程哲学价值观念都强调实有的变化和流失。并且认为怀特海在过程方面重新定义了价值。弗朗西斯科·约瑟夫在博士论文中从生态伦理角度对比了圣托马斯·阿奎纳的实质分析与阿弗烈·诺夫·怀特海的审美统一[17]。波默罗伊、安妮仙童在博士论文《马克思与怀特海:资本主义的过程解读》[18]中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与怀特海的价值论做了过程解读。也有学者(Youngblood, Susan P)对比怀特海、内维尔和佩珀来研究过程形而上学的伦理学。
(2)相对压实度和含水率。因为黏土颗粒非常小,低质量,颗粒很容易被水分离和运输,相对压实度和含水率较低时,容易造成土壤侵蚀。
这类研究的书籍有2本,论文3篇。西方价值哲学兴起时,它本身就含有了“元伦理学”“元美学”的称谓,表明价值论是伦理学和美学基础理论(元理论)研究的产物,并且为这些学科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方法。[7]因此,西方许多价值理论首先论及伦理学。最早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的论文是乔治·摩根于1937年发表在《伦理学》(Ethics)[8]上的论文《怀特海的价值理论》(Whitehead’sTheoryofValue)。理查德·M·米勒德[9]的论文论述了怀特海价值理论中的永恒主义,他认为历史上的重要性的意义就是把宇宙直觉视为一个无穷的过程,从它关于理想的神的统一性来说,它是不朽的[10]。P. A. T于1970年发表在《形而上学评论》期刊上的论文[11]与约翰·B·斯宾塞1971年发表在过程研究(Process Studies)上的论文题目同为《怀特海的价值哲学》(AlfredNorthWhitehead’sPhilosophyofValues),他们与默里·科德[12]都论述了怀特海的道德价值观点:个体经验的选择性是道德性质的,因为它符合揭示于理性洞见中的价值平衡。反之,理智的洞见一旦转化为情感的力量,便会在道德的方向上修正感觉经验。这修正是与洞见的合理性成比例的。观点的道德性与观点的一般性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当个体的利益就是普遍的善时,普遍的善与个体利益之间的对立才会消除。因为这表明,个体之所以失去自己次要的强烈度,是为了要在更广泛的利益范围内重新找到具有更好结构的它们。
综上,国外学者认同怀特海的观点,高等动物无疑具有概念、希望和恐惧。由于它们的精神机能的一般性不充分,它们还缺乏文明。它们的爱、它们的奉献心、它们的姿势之美的确也会引起我们的爱和关切。文明要超出所有这一切,而就道德价值而论它可能比这一切要少。旨在为他人的善是一种审美的善,体现着他们经验中的审美力度。
2.3 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其他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
克里斯蒂安·德昆西在《语言认识译丛 彻底的自然 物质的灵魂》[13]一书中探索了哲学的“难问题”——心智与物质是如何关联的——并提出了一个彻底的和惊人的回答:物质自身在最深层次上感受到意识。它存在于每一生命造物的细胞中,甚至在分子和原子中。通过在西方哲学和科学中追溯这一思想的谱系,他表明“彻底的自然”具有一段非常显赫的历史——从前柏拉图时代到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他在书中论述了“解决:怀特海的后现代宇宙论、内在关系与价值以及怀特海对现代主义重新考虑”等内容,揭示了身体与灵魂如何协调一致。这些见解对我们理解与环境、与他人甚至与我们自己的关系带来惊人的结果。扬·波尔,埃利特·贝特尔斯马在《思想的想象 图说世界哲学通史》[14]中重估一切价值部分介绍了怀特海的价值思想。
成中英作为方东美的得意门生,在《论中西哲学》[19]中对价值与正义问题、怀特海与《易经》、怀特海的“象征指涉”论、怀特海与宋明儒学之比较以及怀特海的创生性范畴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彭宁·威廉·亚瑟在AcomparisonofselectedaspectsofthevaluetheoriesofAlfredNorthWhiteheadandPaulTillichandsomeimplicationsforeducation一书,即《阿弗烈·诺夫·怀海德与保罗·田立克价值理论选择的对比以及对教育的一些影响》[20]对怀特海与田立克各自价值理论的选择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论述。
2.4 怀特海价值理论的应用研究
其实,在科学研究领域,像覃重军这样的“异想天开”不妨多一些。科技史一再证明,一些“异想天开”往往是科学探索的起点,不少科学发现来源于此。150多年前,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曾在自己描述宇航生活的作品《从地球到月球》中写道:3位探险家乘坐一枚大炮弹飞上了月球。后来,有科学家受“乘炮弹飞上月球”的启发,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研究以火箭解决星际飞行问题的科学著作。
护理风险评估干预目的主要在于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护理服务,不断优化护理细节,降低护理风险,通过给予患者优质、高效及全面的护理服务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5]。本文作者对50例已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的老干部病房患者实施护理风险评估干预,发现对患者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干预后,护理操作水平显著上升,并且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中,护理风险评估干预组总满意率96%显著大于优质护理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充分说明了护理风险评估干预可改善老干部病房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3 国外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反思
怀特海的价值哲学是一种广义价值论,它把有机体或系统当作价值主体,扩大了价值主体的范围,适应了生态价值、环境价值、自然价值等的需要;同时,也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反思,它提醒我们应辩证地看待人或事物的内在价值与工具价值。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但还存在需要深入探索的若干问题。
3.1 怀特海价值理论研究的概述
综上,国外学者乔治·摩根 、小约翰·B·科布、大卫·雷·格里芬、马库斯·福特、菲利浦·罗斯、约翰·B·斯宾塞、理查德·M·米勒德 、约瑟夫·D·约翰、弗朗西斯科·约瑟夫、波默罗伊、安妮仙童、彭宁·威廉·亚瑟等人对怀特海价值理论的专门研究做出了积极贡献。从研究内容上看,现有的文献主要就怀特海价值哲学的内涵、价值层级、道德价值、样式理论与感受理论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定共识。从研究视域上看,现有文献既有怀特海价值理论与国外价值理论的对比研究、怀特海价值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对比研究、也有怀特海价值理论视域下的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生态文明、文化伦理等问题研究以及怀特海价值理论的意义与启示研究。这些研究促进了我国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推进了学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同时推进了学界对各门社会人文学科的研究。从研究方法上看,以哲学思辨分析为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较多。
3.2 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怀氏价值理论之重大贡献之一,便是综合了事实与价值,既未遗落价值之丰富与复杂,亦未遗落事实之固执与不可泯灭的特性。尽管如此,但有学者认为怀特海的价值哲学存在着客观唯心主义和泛生论的倾向,消解了人的主体性和价值概念的属人特性等。同时,在过往的研究中,学者们普遍忽视了怀特海价值理论中评价理论的重要性等,因此,今后的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
一是关于怀特海价值定义的内涵深化。怀特海将价值定义为“事件的内在实在性”[23]。其价值理论中价值包括三种图式:对“这个自我”感受、对“那个他者”的感受、对整体的感受;其强调以是否有利于机体的自我保持、持续、重现、发展去理解价值。其价值的等级以“强度”划分,价值包含一种对“重要性”的判断;价值包括多重维度:善、真、美、冒险及平和。其中模式理论通过参考经验的不同模型的相互交织来讨论善。现象符合实在谓之“真”。经验事态中诸因素间相互适应谓之“美”。超越静止的完善谓之“冒险”。和谐之最谓之“平和”。怀特海的感受理论揭示了价值的动态生成过程。怀特海将世界划分为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强调持续的世界是价值世界,强调必朽事物的复杂性的这个世界是活动世界。这两个世界都是从宇宙中抽象出来的,并且每个抽象都包含着同整个存在的关系。不存在独立的抽象。
二是关于怀特海评价理论的研判。怀特海的价值理论还包括其评价理论,即价值世界的内在活动。原初感觉:概念性感觉的主体形式是评价。怀特海认为,“评价”这个词表示通过参考另一个抽象来说明一个抽象。某个必朽事件的直接性是可以评价的,仅仅是因为它分享某个价值的不朽性。价值参考事实,并且事实参考价值,评价作为激励和厌恶而积极地起作用。评价具有三个特征:(1)按照主体统一性范畴和主体性和谐范畴,评价有赖于它的产生阶段中的其他感觉。(2)这种评价规定了永恒客体在何种状况下进入以物理方式感到的整合了的结合体。(3)评价是高还是低从而决定了完整性感觉的主体形式与永恒客体相一致的强度的重要性。完整性感觉的这三个特征来自它的概念性成分,归结起来称为“评价”[24]。
参考文献:
[1] The Concept of Value in Process Philosophy: An Examination of Whitehead, Hartshorne, and Hua-yen Buddhism[D]. Southern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2007:21.
[2] Marcus Peter Ford.Beyond the Modern University:Toward a Constructive Postmodern University[M].Library of Congress Catalog,2002:48.
[3] Roland Faber, Brian G.Henning, Clinton Combs.Beyond metaphysics? Explorations in Alfred North Whitehead’s late thought[M].Rodopi.2010:88.
[4] 菲利浦·罗斯.怀特海[M].李超,译.北京:中华书局,2000:8.
[5] 小约翰·B·科布,张学广. 怀特海的价值理论[J]. 天津社会科学,2002(6):21-26.
[6] 大卫·雷·格里芬.怀特海的另类后现代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64.
[7] 李德顺.价值论 一种主体性的研究[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
[8] George Morgan, Jr.Whitehead’s Theory of Value[J].Ethics,1937,47(3):308.
[9] Richard M. Millard.The ghost of Eternalism in Whitehead’s Theory of Value[J].Philosophical Forum.1951:16.
[10] Whitehead, Alfred N. Mode of Thought[M].New York: Free Press,1966:36.
[11] P A T.Alfred North Whitehead’s Philosophy of Values [J].Review of Metaphysics,1970,24(1):143.
[12] Murray Code. Life, Thought, and Morality: Or, Does Matter Really Matter?[J]. Cosmos and History : The Journal of Natural and Social Philosophy,2008,4:1-2.
[13] 德昆西.彻底的自然: 物质的灵魂[M].李恒威,译.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98.
[14] 扬·波尔,埃利特·贝特尔斯马.思想的想象:图说世界哲学通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29.
[15] Mullen W H.A Comparison of the Value Theories of E S Brightman and A N Whitehead[D]. Boston University,1955.
[16] Joseph D. John.The Concept of Value in Process Philosophy : An Examination of Whitehead, Hartshorne, and Hua-yen Buddhism[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2007.
[17] Benzoni, Francisco Joseph. Ecological Ethics and The Human Soul: Aquinas’Substantial Bifurcation, Whitehead’s Aesthetic Unification (Saint Thomas Aquinas, Alfred North Whitehead)[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2003.
[18] Pomeroy, Anne Fairchild. Marx and Whitehead: a process reading of capitalism [D]. FordhamUniversity,1999.
[19] 成中英.论中西哲学精神[M].李志林,编.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1:12.
[20] Pennington William Arthur. A Comparison of Selected Aspects of the Value Theories of Alfred North Whitehead and Paul Tillich and some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M]. Ann Arbor, Mich.:UMI,1976:15.
[21] Scarfe Adam C.Selectivity in Learning: A Theme in the Application of Whitehead’s Theory of Prehensions to Education [Knowledge, Value, and Meaning as Process][J].Interchange.2005,36(1-2):9.
[22] 鲍伯·麦斯里,尹航. 创造性转化:过程哲学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 现代教育管理,2013(1):122-126.
[23] 怀特海.科学与近代世界[M].何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107.
[24] 怀特海.过程与实在[M].李步楼,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73.
OntheOverseasResearchonWhitehead’sValueTheory
LIN Lin1, YANG Li2
(1.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Bohai University, Jinzhou 121013, Liaoning; 2.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Abstract: Whitehead’s value theory is of great wisdom, which has been studied by scholars such as George Morgan, John B. Cobb Jr., David Ray Griffin and so on. The documents are mainly the research on its connotations, value levels, moral value, style theory and feeling theory, which have something in comm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these documents include not only the comparative studies of Whitehead’s value theory and other overseas value theories, his value theory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also studies on the educational, economic, ecological and cultural ethics issues in the view of his theory as well as studies on its importance and enlightenment. These studies will promote Chinese academic circle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Marxist philosophy, foster their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ir research on different branches of social humanities.
Key words:Whitehead; value theory; overseas; reflecting
中图分类号:B0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2371(2019)04-0102-06
收稿日期:2019-04-20
修回日期:2019-06-28
作者简介: 林 琳(1987— ),女,辽宁大连人,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学理论、数据挖掘;杨 丽(1962— ),女,内蒙古莫旗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责任编辑:杨立平]
标签:怀特论文; 价值论文; 理论论文; 哲学论文; 论文论文; 宗教论文; 欧洲哲学论文; 欧洲各国哲学论文; 英国哲学论文;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9年第4期论文; 合肥市人民政府2016年度重大课题“加快合肥经济圈向合肥都市圈战略升级研究”(REUD2016001)论文; 渤海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