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质子转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子,激发态,磁共振,质谱,氨基,酪氨酸,宫颈。
质子转移论文文献综述
何泳蓝,林澄昱,戚亚菲,王小奇,周海龙[1](2019)在《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用于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酰胺质子转移(APT)成像对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017年9月-2018年9月前瞻纳入27例2018 FIGO分期为ⅠB~Ⅳ期的宫颈鳞癌患者和27例正常志愿者,所有受试者于3T MR扫描仪行盆腔3D APT及DWI成像。两名放射科医师盲法测量病灶及正常宫颈基质最大层面的APT值及ADC值。计算观察者间组内相关系数以评估测量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APT值和ADC值,行ROC曲线分析。结果:观察者间测量一致性良好(ICC均>0.9)。宫颈鳞癌APT值为2.80±0.36,显着高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1.81±0.38(P<0.0001)。宫颈鳞癌ADC值为(0.98±0.17)×10~(-3)mm~2/s,显着低于宫颈正常基质ADC值(1.56±0.32)×10~(-3)mm~2/s(P<0.0001)。鉴别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APT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96,AD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结论:APT值在宫颈鳞癌与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中展现了与ADC值近似的诊断效能。(本文来源于《放射学实践》期刊2019年11期)
孟雪,沈正生[2](2019)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是痕量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PTR-MS具有快速实时、超高灵敏度、绝对量测量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装置结构和关键部件,总结其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介绍其在环境污染监测、生理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工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来源于《计量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3](2019)在《“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反应被发现存在于众多化学和生物过程中。PCET途径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可以介导长程电子传递。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转化存储过程,其光反应发生于光系统II(PSII)和光系统I(PSI),包括捕获太阳光、光电转化和质子传递等过程。其中光系统II利用太阳光将水氧化分解产生氧气和质子,同时产生高能电子并还原质体醌。近年来,光系统II的晶体结构已经获得高分辨的解析:除了捕光蛋白复合体外,光系统II单体包含20个蛋白亚基,分子量达到350 k Da。光系统II属于膜蛋白酶,能够动态地表征其生理过程对应的结构变化的技术手段很少,至今对光系统II的电子传递机理的认识还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作者等人率先研制发展了"泵浦-探测"紫外共振拉曼光谱技术(如图1所示)应用于光系统酶的研究[1,2]。最近,作者等运用该技术针对蓝细菌光系统II的研究探测到电子传递链中酪氨酸自由基、质体醌自由基的分子振动光谱,发现质体醌QA发生PCET反应。该PCET反应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质体醌的氧化还原电势,另一方面形成了电子直接从质体醌跃迁回P680的途径,避免了单重态氧的形成,起到了光保护作用。研究表明该技术手段对生物样品表征测试具有普适性。(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 20)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03)
殷慧佳,闫瑞芳,任继鹏,周凤梅,孟楠[4](2019)在《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APT)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对前列腺癌危险度评估的可行性。方法搜集经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的前列腺癌患者39例,术前均行常规序列T_1WI、T_2W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和APT成像序列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患者的癌区、非癌外周带组织的不对称磁化转移率(MTRasym)值,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得的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Gleason评分将前列腺癌区的危险度分为高、中、低危组,并比较各组间病变区MTRasym值的差异;使用Spearman等级相关对MTRasym值与Gleason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TRasym值的阈值及诊断效能。结果前列腺癌区MTRasym值显着高于非癌外周带组织(P<0.05);低危组与中危组MTRasym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与高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MTRasy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eason评分与MTRasym值呈正相关(r=0.568,P<0.05)。低危组与中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低危组与高危组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7、0.814、0.890,诊断阈值分别为4.125%、3.835%、4.305%。结论 APT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并且对其危险度的评估也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放射学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张思雨,孙洪赞[5](2019)在《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酰胺质子转移加权(amide proton transfer weighted,APTw)成像是基于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 saturation transfer,CEST)的一种新兴分子磁共振成像技术。APTw成像在肿瘤成像,特别是脑肿瘤显像中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笔者综述了APTw成像的原理,以及APTw成像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缺陷和前景。(本文来源于《磁共振成像》期刊2019年08期)
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6](2019)在《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Suzuki反应、胺醛缩合两步反应合成了开链的枝状的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染料分子.利用核磁氢谱和碳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结合X-ray单晶结构分析、核磁氢谱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系统研究发现,目标分子C1和C3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荧光发射光谱证实了只有目标分子C3能在非质子性溶剂中发生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Excited-state Inter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ESPT)反应,且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C3发生ESPT反应的能力增强.在固态下同样可以发生ESPT反应.(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魏馨,邓要亮,郑旭明,赵彦英[7](2019)在《2-氨基苯并噻唑的结构及激发态质子转移动力学》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傅里叶变换拉曼(FT-Raman)和488 nm拉曼光谱,结合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2-氨基苯并噻唑(ABT)在晶态和溶剂中的二聚体结构,并解释了质子性溶剂中ABT二聚体与溶剂分子间的氢键作用.电子光谱实验揭示了ABT二聚体的光物理和光化学反应;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光谱结果表明,溶剂、激发波长和pH值对ABT二聚件激发态衰变具有调控作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解释了ABT二聚体双荧光现象,提出了高激发态的质子转移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孙运,杨茹,孙传强,刘海培,汪曣[8](2019)在《直链烷烃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中的裂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制的液体进样装置,利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Proton-transfer-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PTR-MS)对10种直链烷烃(C_6~C_(15))的高纯标准品进行了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直链烷烃在PTR-MS中与H_3O~+反应产生了碎片离子,其分布特征类似于电子轰击源(Electron ionization,EI)。质谱分析表明,主要裂解产物为一系列[C_iH_(2i+1)]~+、[C_iH_(2i-1)]~+和[C_iH_(2i-3)]~+(i≥3)离子。实验中未观测到质子化离子[M+H]~+,而[M-H]~+离子和其它碎片离子的出现,表明直链烷烃的质子化离子形成后即发生脱氢或者直接裂解。研究还发现,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受E/N(E为电场强度,N为气体分子数密度)值的影响较大。在80~170 Td范围内,随着E/N值升高,质荷比较大的碎片离子的相对丰度率先降低,直至信号低于检出限而无法被检测;质荷比较小的碎片离子(如[C_4H_9]~+(m/z 57)、[C_3H_7]~+(m/z 43)等)的相对丰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碎片离子[C_3H_5]~+(m/z 41)的相对丰度一直呈上升趋势。实验结果表明,较大质荷比的碎片离子在高E/N值条件下会发生二次裂解,逐级生成质荷比更小的碎片离子。(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19年09期)
梁渠,张亚婷,张强领,邹雪,陈美玲[9](2019)在《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的建立与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自主研制的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的基本结构和性能。首先对数据采集卡甄别离子脉冲的阈值电压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阈值电压为0.33V时,H_3~(16)O~+(m/z 19)与H_3~(18)O+(m/z 21)的离子计数比约500:1;然后考察了水团簇离子H_3O~+(H_2O)_(n=0,1,2,3)的分布与漂移管约化电场的关系,结果表明,当约化电场(E/N)为139 Td(1 Td=10~(-17) Vcm~2)时,团簇离子得到很好地抑制,质谱观察到的离子主要是H_3O~+,其纯度可达99%以上;随后考察了质谱的分辨率,结果表明在m/z=124处,分辨率最好,达到2653;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标样对仪器的线性范围和检测限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仪器的线性动态范围可达叁个数量级,检测限可达3.8 ppb;最后用该质谱仪检测了实验室空气,得到了实验室空气的质谱图。自主研制的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可实现对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实时在线测量,在环境、食品、医学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10](2019)在《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合成了多种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APBT)氨基氢原子被供电子及吸电子基团取代的衍生物,并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方法和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衍生物的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于非极性溶剂环己烷,随溶剂极性的增加及APBT-溶剂分子间氢键的形成,APBT的紫外-可见最大吸收峰和荧光最大发射峰均发生了一定程度的红移,并对APBT的ESIPT产生了影响.在APBT分子的氨基氮原子上引入不同的吸电子或斥电子取代基,对氮原子的电荷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在环己烷溶剂中,甲基取代后的APBT仅有单重荧光发射峰,体系未发生ESIPT过程;而COCH_2Cl等吸电子基团能促进APBT的ESIPT,其荧光发射光谱出现了明显的双重峰,表明体系发生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反应.量子化学的理论计算较好地验证了光谱实验结果.(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质子转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是痕量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实时在线检测的重要手段。PTR-MS具有快速实时、超高灵敏度、绝对量测量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的工作原理、装置结构和关键部件,总结其发展历程、现状、趋势,介绍其在环境污染监测、生理医学、食品科学等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工作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质子转移论文参考文献
[1].何泳蓝,林澄昱,戚亚菲,王小奇,周海龙.3D酰胺质子转移成像用于宫颈鳞癌和正常宫颈基质的鉴别诊断研究[J].放射学实践.2019
[2].孟雪,沈正生.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仪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计量技术.2019
[3].陈钧,郑阳,陈金繁,刘樱.“泵浦-探测”共振拉曼光谱研究质子耦合电子转移反应[C].第二十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CNCLS20)论文摘要集.2019
[4].殷慧佳,闫瑞芳,任继鹏,周凤梅,孟楠.磁共振氨基质子转移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
[5].张思雨,孙洪赞.酰胺质子转移加权成像在肿瘤中的应用进展[J].磁共振成像.2019
[6].秦小转,王新潮,冯丹丹,贺加贝,郑丽萍.枝状含联苯胺基片段的有机生色团的激发态分子间质子转移性质研究[J].化学学报.2019
[7].魏馨,邓要亮,郑旭明,赵彦英.2-氨基苯并噻唑的结构及激发态质子转移动力学[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8].孙运,杨茹,孙传强,刘海培,汪曣.直链烷烃在质子转移反应质谱中的裂解规律研究[J].分析化学.2019
[9].梁渠,张亚婷,张强领,邹雪,陈美玲.质子转移反应飞行时间质谱的建立与性能研究[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9
[10].李庆,易平贵,陶洪文,李洋洋,张志于.溶剂效应和取代基效应对2-(2-氨基苯基)苯并噻唑光谱性质及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的影响[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