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规避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反规避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规避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技术,措施,版权法,条约,基准,信息网络,僵尸。

反规避技术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赵相男[1](2018)在《基于模糊聚类的僵尸网络反规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僵尸网络是由大量受控主机组成的一个攻击平台,攻击者利用它可以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垃圾邮件、网络仿冒等各种攻击,对网络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准确、高效的检测出僵尸网络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僵尸网络为了躲避检测和封堵,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采取各种规避技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基于DNS的规避技术。目前针对DNS规避技术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法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每种检测方法只针对某一种类型的僵尸网络,只对指定类型的僵尸网络有较高的检测效率,无法应用到实际环境的僵尸网络检测中去;其次每种检测方法都是独立整体,无法与其他僵尸网络检测方法进行关联分析。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聚类的僵尸网络反规避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目前针对DNS规避技术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工作包括:(1)为了有效地对基于DNS规避技术的僵尸网络进行检测,本文对僵尸网络域名与正常网络域名的DNS查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提取了 22个可以明显区别僵尸网络域名与正常网络域名的特征,同时考虑到不同僵尸网络之间特征的重迭性与高维特征在运算过程中存在的“维数灾难”问题,提出了一种前向选择与后向消除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该方法通过组排除和特征包含两个部分进行特征选择。组排除部分的目的是评估组的功能,删除那些对整体精度贡献最小的分组。特征包含部分分析了最差执行组中的每个特征,逐个选择能够增加整体精度的单个特征。最终通过实验选择出检测效率最高的13个特征。(2)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模糊聚类的僵尸网络反规避技术,该方法针对目前流行的叁种DNS规避技术,采用改进的基于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相结合的模糊c-means算法对僵尸网络进行检测。在算法执行过程中,算法的目标函数使用类内距离和类间距离之差代替传统模糊聚类中的样本到聚类中心的距离,并优化隶属度矩阵和聚类中心表达式,实现了类内聚合、类间离散的聚类效果。最后通过ISCX僵尸网络数据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僵尸网络检测方法在真实网络环境下也有较高的检测率,可以用于实际应用。(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3-01)

华劼[2](2017)在《数字出版视域下的反规避技术措施规则延伸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中版权传播、交易和保护的模式,技术措施从技术层面上为着作权人提供了保护机制。然而,技术措施能够被使用人规避,反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则便应运而生,反规避规则虽有其合理性,但却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消费者正常地获取和使用作品,不能真正缓解数字出版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因此,应当将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与合同条款结合起来,合理运用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平衡数字出版视域下着作权人、数字出版商和消费者叁者间的权益。(本文来源于《科技与出版》期刊2017年11期)

郭鹏[3](2013)在《网络版权法国际趋同化中的路径分析——以技术保护措施的反规避制度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版权法通过国际多边条约路径的趋同化中,强势国家难以统一众多的差异性利益诉求,最终形成的国际法律机制通常缺乏刚性和明确性。我国可利用其原则性和模糊性,在履行国际法义务的同时,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国内法律制度。对于通过国际双边自由贸易条约实现网络版权法趋同化的路径,如果我国能够得到充分、对等的利益交换也可以接受。但这在现实中较难实现,因为中国的利益体量巨大,往往难以在某一种具体的法律机制基础上实现对等的利益交换。因此,在网络版权法国际趋同化的参与中,中国应以国际多边条约路径实现为主,而以国际双边自由贸易条约路径为辅。(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6期)

孙雷[4](2011)在《美国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豁免新规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2010年出台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豁免新规,针对近年来技术措施所引发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协调数字信息时代技术措施与公众利益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探索,其中的一些规定值得研究探讨。(本文来源于《电子知识产权》期刊2011年Z1期)

龙井瑢[5](2006)在《论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对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法律还没有为数字环境中的版权人权利和用户权利之间树起界限分明的“篱笆”时,版权人自己就树起了“技术篱笆”。不可避免地,“技术篱笆”保护权利的正当性引起人们的质疑。版权法中“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加强了设置在版权作品中的数字技术保护措施,强化了版权人对版权作品的控制。同时,“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也对合理使用规则提出了挑战。美国、英国和中国叁国版权法中的“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在不同程度上压缩了版权合理使用在数字环境中的存在空间,从而增加了信息获得的障碍。(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6年05期)

潘军[6](2005)在《入侵检测系统反规避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广泛应用,网络安全形势变得日益严峻。入侵检测系统作为网络动态防御的主要手段,可以提供对内部误用与外部攻击的实时检测,较好地解决了网络安全面临的问题。但是,由于传统技术的不足与网络攻击水平的提高,入侵检测系统也需要不断发展。 该课题是项目“网络主动入侵防御系统”下的子课题。此项目隶属于郑州市科技局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本文针对现存的IDS逃避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 文章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分类及评估和目前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介绍。然后,对入侵检测系统的脆弱性与安全度以及存在的各种入侵检测规避技术进行分析。接下来,针对入侵检测规避技术我们设计并实现了IDS基准测试工具—Tester,该工具主要是针对利用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弱点进行逃避入侵检测的测试。通过该工具与第叁方黑客软件结合对Snort2.2进行了测试,从对结果的分析中发现网络入侵检测体系(NIDS)所面临的语义模糊性问题是造成漏报率和误报率很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入侵者就可能利用这一漏洞逃过NIDS的检测或者引起检测系统的误警。因此在针对这点我们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法:动态映射系统模型并对其系统原型进行了实现。该系统关键是它能在最小的时间花费下获得更多所监视主机的信息。并且NIDS可以知道数据包到达主机上后将如何被解释。借助动态映射数据库的NIDS就可以消除所在的单个主机对网络流量解释的模糊性问题。最后,对利用动态映射模型的IDS的检测敏感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目前所做工作的总结以及在今后利用动态映射系统数据库与NIDS相结合的工作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05-04-01)

反规避技术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数字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出版业中版权传播、交易和保护的模式,技术措施从技术层面上为着作权人提供了保护机制。然而,技术措施能够被使用人规避,反规避技术措施的规则便应运而生,反规避规则虽有其合理性,但却存在诸多缺陷,不利于消费者正常地获取和使用作品,不能真正缓解数字出版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冲突。因此,应当将技术措施、权利管理信息与合同条款结合起来,合理运用技术措施与权利管理信息,平衡数字出版视域下着作权人、数字出版商和消费者叁者间的权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规避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赵相男.基于模糊聚类的僵尸网络反规避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

[2].华劼.数字出版视域下的反规避技术措施规则延伸性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7

[3].郭鹏.网络版权法国际趋同化中的路径分析——以技术保护措施的反规避制度为视角[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孙雷.美国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豁免新规述评[J].电子知识产权.2011

[5].龙井瑢.论反规避技术措施条款对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限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6].潘军.入侵检测系统反规避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

标签:;  ;  ;  ;  ;  ;  ;  

反规避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