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分析
鲁殿荣(大兴安岭呼中林业局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36)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034-01
脑卒中是发病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分为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使脑组织缺血坏死或灌注失效所致。脑卒中后经常出现情绪障碍,因其表现较隐匿及多数临床医师对其存在及危害缺乏足够认识,导致脑卒中后的情绪障碍常不被重视。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分析和治疗已引起临床关注。现将我院2007-2009年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情绪障碍的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90例均由CT确诊,无意识障碍或失语。其中脑梗死62例,脑出血28例,病灶分布于基底节、丘脑、枕叶、顶叶、额叶、颞叶、边缘叶。年龄在39-80岁之间。
1.2方法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DND)评定方法对患者进行调查。要求脑卒中后1周以上患者独立完成问卷,瘫痪者由主测者协助记录。
2结果
①DND评定轻度(0-15分)13例;中度(16-30分)30例;重度(31-45分)47例。
②SDS指数>50%者54例。表现为情绪低落、不思饮食、失望、早睡、生活热情不高及有轻生念头。
③SAS指数>50%者21例。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心悸、恐惧、易怒、头背部痛。
④其他情绪障碍:15例。
3讨论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发生的机理目前尚未明了,许多学者倾向于用生物学机理去解释,可能是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为卒中致大脑损害后神经细胞会发生生物学的改变,而去甲肾上腺素能和5羟色胺能神经元胞体位于脑干,其轴突通过丘脑、基底核,环绕胝体和放射冠,到达额叶皮质,病灶累及以上部位时,可影响区域内的5羟色胺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的神经通路,使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含量下降而导致情绪障碍。同时,卒中后心理、家庭、社会等因素导致卒中后患者生理和心理平衡失调而产生情绪障碍本组资料显示,脑卒中后情绪障碍以抑郁最多见,情绪障碍的发生与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密切相关,受损程度重者出现情绪障碍的人数较受损程度轻者多。情绪障碍的类型与卒中部位想关,抑郁、焦虑多为额叶、颞叶、边缘叶、基底节梗死者,丘脑、顶叶和枕叶梗死较少出现;易激惹多见于边缘叶、丘脑、基底节区梗死者。
脑卒中后情绪障碍有相当的危害性,表现在疾病治疗复杂化及影响肢体活动、语言等的功能恢复,使住院时间延长,死亡率上升。脑卒中发生后除按传统治疗外,严格按照脑血管病急性期诊疗流程进行诊治,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生命体征监护、药物治疗、营养指导、预防并发症、有康复治疗师系统的进行针对性的康复指导、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庭进行健康教育,出院后随访跟踪3个月,继续给予药物预防、治疗、生活习惯指导、定期复查和评估,使患者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药物治疗,防治卒中后情绪障碍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