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错轴斜齿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实体造型,齿面重构,面齿轮
交错轴斜齿轮论文文献综述
李敬财,徐文丽,麻俊方,杨家福,满佳[1](2019)在《线接触交错轴斜齿轮-面齿轮副精确齿面造型及啮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了线接触交错轴斜齿轮-面齿轮副精确齿面造型。基于啮合理论建立了交错轴斜齿面齿轮齿面数学模型,并计算出齿面离散数据点,根据齿面均匀离散点的输出数据,对齿面进行重构,实现了面齿轮的精确实体造型,并进行啮合仿真,采用齿面偏差法对生成的实体模型精度进行了评估,该模型可用于面齿轮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9年11期)
李智钦,欧阳佳雪,叶丁[2](2019)在《变位交错轴斜齿轮交错角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错轴斜齿轮用于传递空间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对于已经设计好的一对变位交错轴斜齿轮,通过计算交错角和中心距是校核这对齿轮设计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已有的齿轮参数来计算变位交错轴齿轮的交错角以及中心距。(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汲峥[3](2018)在《任意交错轴锥齿轮传动设计及其在打结器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打结器作为方草捆打捆机的核心部件,它的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国内各科研机构及院校对打结器的建模处于扫描重构阶段。特别是其中的交错轴锥齿轮传动机构,为空间传动机构,重建模型并不准确从而导致传动准确性和稳定性降低,对打结器中交错轴锥齿轮副的精确建模,对保证其传动准确稳定和低成本制造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详细分析了任意交错轴锥齿轮副的参数计算模型,推导了锥齿轮的齿面数学模型,求解了D型打结器夹绳盘锥齿轮副和双齿盘打结器打结嘴锥齿轮副的相关参数,建立了其齿面数学模型和叁维模型。对建立的锥齿轮叁维模型进行了啮合传动仿真及有限元分析,并进行了实物试制以及打结试验。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任意交错轴锥齿轮副的参数计算模型与分析本文详细介绍了两种一般交错轴锥齿轮副的参数计算模型,并分析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优劣,建立了D型打结器夹绳盘交错轴98°锥齿轮副和双齿盘打结器打结嘴相交轴98°锥齿轮副的几何参数计算模型,为后面精确叁维型的建立提供参数支持。(2)锥齿轮齿面数学模型推导和叁维建模本文基于齿轮啮合原理推导了锥齿轮齿面的数学模型,应用MATLAB求解齿面数学模型,获得锥齿轮数学模型所表示齿面的点集。基于MATLAB与Pro/E的数据接口,将所求齿面点集导入Pro/E中,按照“点-线-面-体”的规则进行叁维建模,建立了D型打结器夹绳盘交错轴锥齿轮副和双齿盘打结器打结嘴相交轴锥齿轮副的叁维模型。(3)打结器交错轴锥齿轮副传动仿真及齿形误差分析在ADAMS软件中仿真分析了建立的交错轴锥齿轮副叁维模型的啮合情况,并以D型打结器夹绳盘转动的姿态和双齿盘打结器打结嘴转动的姿态验证了所设计的锥齿轮副传动的准确性。对扫描重构与计算设计建立的打结嘴大锥齿轮齿廓进行了主观误差及客观曲率半径误差分析。基于ANSYS的静力分析模块,对打结嘴锥齿轮副进行静力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其安全系数大于1。(4)双齿盘打结器打结嘴锥齿轮副的铸造与打结试验为降低打结器的制造成本,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对小锥齿轮单独铸造,不完全大锥齿轮与大齿盘铸为一体。将铸造的锥齿轮副装配到双齿盘打结器上进行打结试验,以打结成结率为试验指标,以捆绳拉力和主轴转速为试验因素,在打结器试验台上进行打结试验,对打结6000次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打结器传动准确平稳,能够保证打结成功。(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10)
赵俊[4](2016)在《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啮合性能分析及疲劳寿命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小倾角船用齿轮箱通常采用变厚斜齿轮传动,该齿轮主要特点是各轴向截面齿廓的变位系数沿齿轮轴线依次变化,能很好地满足小倾角齿轮箱中相交轴及交错轴间动力传递的要求。论文以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齿轮啮合原理、Hertz点接触理论、动态接触分析方法及疲劳寿命评价理论,开展齿轮副尺寸参数设计,变厚齿轮齿面创成和有限元建模,变厚斜齿轮副啮合性能分析和疲劳寿命预估等方面研究,对合理选择变厚齿轮的参数,提高交错轴变厚斜齿轮的承载能力,延长齿轮箱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价值。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根据变厚斜齿轮加工原理,引入假想公共齿条概念,根据空间齿轮啮合原理对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的齿形参数进行计算,根据小倾角船用齿轮箱尺寸要求,设计了一对交错轴变厚斜齿轮。(2)利用齿条刀具齿廓方程,推导变厚斜齿轮模拟加工的坐标变换矩阵,建立变厚斜齿轮齿面方程;根据锥形齿轮啮合原理,确定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的装配关系,借助Matlab和UG软件构建了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的装配模型。(3)应用共轭曲面理论,计算交错轴变厚斜齿轮的主曲率和主方向,结合Hertz点接触理论,校核了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强度;推导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弯曲应力计算公式,校核了齿轮的齿根弯曲强度;在ANSYS软件中,建立齿轮副静力接触有限元模型,仿真得到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的齿面接触应力和齿根弯曲应力,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理论计算及仿真方法的正确性。(4)在ANSYS/LS-DYNA软件中,对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进行网格离散和边界条件施加,生成动力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仿真分析,得出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的动态应力云图,研究了啮合过程中齿轮副接触力和传动误差的变化规律。(5)以啮合过程齿轮副动态接触力为疲劳分析的载荷谱,基于GL规范计算齿轮材料的S-N曲线,结合静力分析所得的应力应变结果,利用ANSYS/FE-SAFE软件对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得出齿轮副的对数疲劳寿命及疲劳安全系数,分析了齿面粗糙度和载荷大小对齿轮副疲劳寿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6-05-01)
牛子孺,李刚炎,胡剑,颜甜莉,张斯宇[5](2015)在《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转向器的传动比是影响车辆转向轻便性和灵敏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车辆在转向时为了获得轻便性和灵敏性的统一需要采用变传动比转向器。通过综合分析机械式变传动比转向器的重要部件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特点,基于包络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此方法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中斜齿轮看作由垂直于其轴线的无限接近的平面集合与其截交后截平面的集合,每个截平面称为"齿轮元",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的啮合传动可看作齿轮元的集合与变传动比齿轮的啮合,变传动比齿轮齿廓上每个齿廓点的高度值,是过此点且垂直于齿条运动方向及斜齿轮轴线的直线随此点一起啮合传动时,与此点啮合过程中遍历齿轮元集交点高度值中的最小值。基于上述方法,建立了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齿廓点高度值计算的数学模型,开发了求解算法,得到了变传动比齿轮的齿廓点云,并将此方法成功应用到了某型变传动比转向器的研制中,通过样件试制及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期刊2015年02期)
韩兆东,王朝建,张东辉,王晓怡[6](2015)在《角变位交错轴斜齿轮的参数化设计与运动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集CAD/CAM/CAE于一体的叁维建模软件Pro/Engineer的参数化设计和仿真分析技术,对渐开线角变位的交错轴斜齿轮参数建模方法、模拟装配和运动仿真进行研究。提高了设计效率,同时可以对模型中是否出现干涉、性能指标等做出准确判断。(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5年02期)
师军伟,宋凯凯,苗壮[7](2014)在《基于MATLAB的交错轴斜齿轮相对运动速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MATLAB软件的模拟仿真技术,建立了交错轴斜齿轮啮合接触点处相对运动速度的叁维模型,模拟了啮合接触点处的叁维相对运动速度,绘制了不同设计参数下的二维相对运动速度研究对比图。研究了交错轴斜齿轮的主要参数对其相对运动速度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4年12期)
宋朝省,樊荣,刘立斌[8](2014)在《小角度交错轴变厚齿轮齿根应力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准确计算小角度交错轴渐开线变厚齿轮啮合过程中的齿根弯曲应力,采用空间齿轮啮合原理和有限单元法,分别建立了渐开线变厚齿轮齿面模型及空间小角度交错轴渐开线变厚齿轮啮合模型,提出了基于齿根及过渡圆弧精确建模的渐开线小角度交错轴变厚齿轮副齿根弯曲应力数值计算方法,对其齿根弯曲应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关键设计参数顶隙系数、扭矩载荷、中心距误差、轴交角误差、小齿轮轴向误差以及大齿轮轴向误差对齿根弯曲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顶隙系数的增加使得齿根最大弯曲应力减小;轻载下齿宽方向的齿根应力分布较为平坦,重载下齿宽方向的齿根应力呈明显的抛物线状;轴交角误差和中心距误差的存在使得最大齿根弯曲应力增大,最大弯曲应力的位置随误差的正负而分别向轮齿的两端偏移,大小齿轮轴向位置误差对轮齿弯曲应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王刚[9](2013)在《交错轴斜齿轮的设计及参数化建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理论分析计算,设计出任何轴交角和中心距的交错轴斜齿轮。结合叁维造型软件Pro/E,利用方程创建螺旋线、渐开线以及齿根渐开线延伸线,建立交错轴斜齿轮的参数化模型,通过更改基本参数,可以快速生成任何条件的交错轴斜齿轮。同时,对齿轮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到齿轮的模态值和弯曲强度,确保齿轮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3年12期)
师军伟,王小林,汤清双,李鹏,朱光磊[10](2012)在《基于MATLAB的交错轴斜齿轮接触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交错轴斜齿轮齿面接触分析数学模型,基于MATLAB软件模拟仿真技术建立了交错轴斜齿轮叁维接触模型、模拟了叁维接触迹、绘制了基于不同基本参数的二维接触迹分析对比图;分析了交错轴斜齿轮的基本参数对其接触迹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机械传动》期刊2012年11期)
交错轴斜齿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交错轴斜齿轮用于传递空间交错轴之间的运动。对于已经设计好的一对变位交错轴斜齿轮,通过计算交错角和中心距是校核这对齿轮设计的重要方法。本文介绍了如何根据已有的齿轮参数来计算变位交错轴齿轮的交错角以及中心距。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错轴斜齿轮论文参考文献
[1].李敬财,徐文丽,麻俊方,杨家福,满佳.线接触交错轴斜齿轮-面齿轮副精确齿面造型及啮合仿真[J].机械传动.2019
[2].李智钦,欧阳佳雪,叶丁.变位交错轴斜齿轮交错角计算方法[J].中国设备工程.2019
[3].汲峥.任意交错轴锥齿轮传动设计及其在打结器中的应用[D].江苏大学.2018
[4].赵俊.交错轴变厚斜齿轮副啮合性能分析及疲劳寿命预估[D].重庆大学.2016
[5].牛子孺,李刚炎,胡剑,颜甜莉,张斯宇.交错轴变传动比齿轮副变传动比齿轮数字设计方法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
[6].韩兆东,王朝建,张东辉,王晓怡.角变位交错轴斜齿轮的参数化设计与运动仿真[J].汽车实用技术.2015
[7].师军伟,宋凯凯,苗壮.基于MATLAB的交错轴斜齿轮相对运动速度研究[J].机械制造.2014
[8].宋朝省,樊荣,刘立斌.小角度交错轴变厚齿轮齿根应力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2014
[9].王刚.交错轴斜齿轮的设计及参数化建模分析[J].机械传动.2013
[10].师军伟,王小林,汤清双,李鹏,朱光磊.基于MATLAB的交错轴斜齿轮接触迹分析[J].机械传动.2012